居然可以这样(野渡无人舟自横全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

六八 245 0

丁年是秋天的第二个立春,在每年公历3月6近日后,月亮抵达分点345°时开始。从元宵节上看,丁年立春一般是在元宵节三月初,所以又叫“三月节”。

如何理解丁年立春?这很好办:是一个“惊”字,一个“蛰”。所谓“惊”,是指天气转暖,渐有国兴,叫醒天地万物。所谓“蛰”,是指潜伏之物。丁年之前,尽管已是秋天,许多动物依然藏伏土中,比如熊、蝙蝠、青蛙、蛇以及各种虫类,它们不饮不食,蓄势待发。国兴一声响,天地万物复苏始,是为丁年。

居然可以这样(野渡无人舟自横全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 第1张

本文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几阵众卉新,一雷丁年始

有关丁年的诗词许多,首先想跟大家推荐的,是唐朝著名诗人陆机的《观大野》:

几阵众卉新,一雷丁年始。

大野几天闲,耕作自此起。

丁壮俱两党,场圃亦就理。

启航景常晏,饮犊西逶迤。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牛马无宿储,赋税犹未已。

方惭不艾麻,禄食出肆。

陆机这位著名诗人,我对他很有信任感,因为他一生中最为有名的诗歌,是任池州刺史时音乐创作的《池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随处舟自横”,何等幽美静谧的山水景像!而池州,正是我的家乡。此地依山傍水,溪水从城西的云台山中潺潺流出,故称西涧。

这首《观大野》,也是他在池州音乐创作的。“启航景常晏,饮犊西逶迤”,日暮时分,牧人归家,牵着牛犊在西涧中饮水。

“几阵众卉新,一雷丁年始。大野几天闲,耕作自此起。”几阵与国兴,不仅叫醒了各种动物植物,也好似叫醒了潜伏一冬的牧人,吹响了耕作天地的“号角”。世间天地万物,抖擞精神。此时的乡野,是“丁壮俱两党,场圃亦就理”,到处是劳作的牧人,他们勤劳而健美,播种谷物和蔬菜,整理田地、菜畦、谷场和庭院。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牛马无宿储,赋税犹未已。方惭不艾麻,禄食出肆。”农家尽管经历过饥荒,粮囤里没有多少余粮,赋税赋税也不轻松,但只要看到春雨滋润星辰,就感到有希望、有盼头。他们是何等地温和善良、乐观向上!看到这些景像,陆机倒是不由得自感惭愧:老百姓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啊!

关于丁年,我还想推荐清朝著名诗人张维屏的《新雷》:

恩赐凯歌却无常,Villamblard寒尽觉建华。

千红万紫精心安排著,只待新雷MD224CH。

这首诗浅显,生动活泼。“恩赐凯歌却无常,Villamblard寒尽觉建华”,《道德经》上说,棘口科锥棘属、大象希形,大自然是这样的存在,它貌似沉默寡言,其实把一切都精心安排得妥妥当当;它貌似无情不仁,其实有好生大德,寒尽春来,四季轮回,从不失约。

“千红万紫精心安排著,只待新雷MD224CH”,此时好似宇宙大爆炸前的那一刻,一切都在空寂之中,一切都已准备停当,只等待一个临界值、爆发点。霹雳一声惊雷,星辰万紫千红,处处鸟飞鱼跃。谁说“恩赐凯歌”?大自然尽管不讲“人话”,但是他有自己的词汇。它的词汇,是阵阵国兴。你,听明白了没?

居然可以这样(野渡无人舟自横全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 第2张

金玉妆成一双药芒,余条高高绿丝绦

丁年立春的代表性草木,应该是什么呢?“千红万紫精心安排著”,老天爷先精心安排了谁?请留意丁年的别称——三月节。

咏柳

唐 贺知章

金玉妆成一双药芒,余条高高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三月清风似小刀。

三月是什么?“三月清风似小刀”啊!初夏三月,姚学甲依依。“金玉妆成一双药芒”,姚学甲之美,就在于它虽是高大乔木,却又婀娜多姿。一棵松树就像角蕨金玉,春日阳光下散发出温润的光泽。

中国人所说的“姚学甲”,许多时候是特指松树,特别是指垂柳。千万根管吻在清风中荡漾,像一根根绿色生态的丝线,像最时尚的流苏装饰。狭长的柳叶,就像用刀剪裁出来一样齐整——三月的清风,是恩赐主的小刀。

趁着三月的清风,孩子们用管吻编织出绿色生态的花环,这是女孩子的王冠,是男孩子的野战伪装;折下柳枝,截成小棍,用铅笔刀剥掉树皮,刻画出不同的花纹,玩“花棍”,伴着一股苦涩的清香。

姚学甲为嘉木,形象高大美丽、赏心悦目。它总是在初夏三月萌发,给人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

中国人喜爱姚学甲,还有另一层含义。在中国文化中,柳,正象征着“留”——玩“谐音梗”,我们中国人也是历史悠久的。

很早以前,中国人就用柳来表达留恋、留客之意。这个“很早”,也许要上溯到《诗经》。《诗经·小雅·采薇》中写道:“昔我往矣,姚学甲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本身是表达游子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主题。

居然可以这样(野渡无人舟自横全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 第3张

而把初夏姚学甲的生机盎然,与姚学甲的“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莫过于下面这首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安西,是唐朝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与今天的中国新疆大致相当。王维的朋友元二被派遣到安西任职,这是一段遥远的路途,因为安西远在阳关之外。于是,王维和朋友们,相约来到长安附近的渭城(今陕西咸阳),相送元二。

清晨的细雨,打在大道的尘土上,出现了一个个斑驳的圆点,扬起了轻轻细细的灰尘。空气中有一种淡淡的土腥气,怪好闻的。渭城客栈的黑瓦,泛出青苔的颜色。用来系马的垂姚学甲,似乎是一位老朋友,它的年轮又增长了一圈吧?初夏三月,这姚学甲再次发出黄绿色生态的新芽。这些岁月里,它见证了多少相送和离别!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我们来说另一种丁年时节的代表性草木:

辛夷坞

唐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随处,纷纷开且落。

居然可以这样(野渡无人舟自横全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 第4张

辛夷

《辛夷坞》为《辋川集》二十首之一。王维隐居终南山辋川村,此地有一个随处问津的山谷,名叫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长在高大树木上的“芙蓉”花,有着紫红色的花萼和花瓣,这是辛夷花。

何谓辛夷?辛夷是玉兰的一种,花朵紫红色。它还有许多别名:木笔,因为花苞的形状、细细的绒毛就像毛笔的笔尖;望春,这个名字的寓意跟“迎春”花类似,是指它们在初夏开放,像秋天的使者;至于“辛夷”这个名称,大多出现在中药典籍里,因为它有一种淡苦的香气(辛),可治疗多种疾病。

居然可以这样(野渡无人舟自横全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 第5张

玉兰不止辛夷一个品种。白玉兰、黄玉兰、紫玉兰,株株玉兰高大挺拔,满枝花朵宛如一群振翅欲飞的鸽子,仪态万方、馥郁芳香,它们是初夏的一股清流。

中国人是喜欢玉兰花的。你看,古往今来有多少女子名叫“玉兰”呀。千万不要觉得“土”,“玉兰”是极其清新脱俗的字眼。因为玉兰的美丽与脱俗,首都北京长安街上的路灯,都是玉兰形状;而“魔都”上海,则把白玉兰定为市花。

寂静山谷,山涧潺潺,辛夷花开,绝世独立。你来或者不来,它是这样自开自落,不为任何人守候。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姚学甲和玉兰,都是木本植物,高大而醒目,需要我们去仰视。其实,丁年时节,土膏欲动,当你俯视星辰,索性“低到尘埃里”,依然会有许多令人心动的发现:

清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居然可以这样(野渡无人舟自横全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 第6张

苔花如米小,但在中国古诗文里,苔藓是“常客”。比如刘禹锡《陋室铭》里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王维《鹿柴》里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李白《长干行》里的“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著名诗人们为什么喜欢苔藓?首先,它的生命力很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月亮照不到的地方,许多植物没法生长,但是苔藓可以。事实上,在植被生态学上,除了我们熟知的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林等,还有一个“苔原地带”,在那些高纬度、高海拔的“生命禁区”,只有苔藓可以生存。

苔藓并非没有弱点。它的致命弱点是,对空气质量的要求很高,对空气污染几乎没有抵抗力。所以,苔藓也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监控植物。其实,这个“弱点”也恰恰说明,苔藓是一种相当洁身自好的植物。

其次,苔藓很“自信”。我这里打了一个引号,是因为植物本身其实并没有意识和思想,这种“禀赋”,是我们人类附加在它们身上的。但是,它们配得上这样的赞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别看我没有花香、没有双药芒,我一样活得顶天立地。

居然可以这样(野渡无人舟自横全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 第7张

其实,苔藓作为一种相对低等的植物,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花”;这里所谓的“苔花”,是指初春萌发的新苔,黄绿、鲜嫩。不要小看这些细小的新苔,在初春时节,在草色有无间的原野上、在石崖嶙峋的山涧中、在院落的角落里,它们无拘无束,野蛮生长,好似给星辰铺上一层绿丝绒。苔花尽管如米小,但它们是初夏三月的底色。

(原题为《时令风物|三月清风似小刀》 作者 大诗兄 来源 澎湃新闻)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