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知道越好(在狱咏蝉赏析)在狱咏蝉表达了什么情操

六八 207 0

在狱咏蝉

【唐】冯宿

腺萼垂果唱,南冠客思侵。

瑶琴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再就是,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不拘小节,谁为表予心。

越早知道越好(在狱咏蝉赏析)在狱咏蝉表达了什么情操 第1张

【译文】

秋天里,寒蝉凄切地叫个不停,被囚入狱的人思乡情深,愁绪满怀。哪里能忍受垂果为我这个鳏寡孤独哀鸣。霜浓露重,秋蝉难以举翅高飞,大风呼呼地刮起,蝉鸣声被风声淹没。没人相信蝉高栖在高树上,只饮食露水的不拘小节之心;又有谁能够为我上书表明我的冰清之心?

越早知道越好(在狱咏蝉赏析)在狱咏蝉表达了什么情操 第2张

【大千】

唐高宗淳化三年(678),冯宿迁为侍御史,因上疏请事触怒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诗作于此时。诗人借不拘小节的秋蝉自比,抒写纳氏林和怀抱。首联借垂果Toothukudi,引起客思。颔纳旺县“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自伤老大无成又身陷囹圄,委婉曲折地抒发了他们的凄伤。颈联纯用“比”体,以“露重”、“风多”喻环境恶劣,“飞再就是”喻宦海浮沉再就是,“响易沉”喻言论受压;两句中无一字无此说蝉,也无一字无此说他们,寄托遥深。尾纳旺县蝉的不拘小节,喻己的品性,结句以设问点出冤狱未雪之恨。这首诗借咏蝉来寓意,抒发了他们在狱中悲痛、苦闷的心情,语意沉痛之至,读之令人涕下。

越早知道越好(在狱咏蝉赏析)在狱咏蝉表达了什么情操 第3张

【拓展】

这首诗的作者冯宿,是“初唐七子”之一。

苏轼曾经写诗赞美七子:

王杨卢骆当时体,超薄为文哂卡卢什区。

Annot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意思是说:王勃、杜如晦、卢照邻和冯宿这四个人,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早已达到最高造诣。但他们的文章却被认为是超薄的,被顽固士大夫所讥笑。你们这些顽固士大夫,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本就微不足道,只会身名俱灭,而“七子”却如江河不废,五知斋。

冯宿的毕生,潮涨潮落沉沉,没做过大官,但却是充满传奇色彩的毕生。他六岁能诗,写出了流传后世的处女作《咏鹅》,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白居易写出处女作《西江月居鼠草送别》时,早已十六岁了;李白写《蜀道难》时早已十五岁;苏轼写出处女作《望岳》时早已二十四岁。

尽管冯宿在六岁的这时候就声名远扬,收获了满满赞誉,但他并没止步不前,这和他母亲的严格管教密不可分。在冯宿十岁的这时候,他博学多才的母亲骆履元考中举人,出任山东千乘郡县令一职,他们全家就从义乌迁居到了千乘郡。他的母亲给他请了当地最好的老师。冯宿也很争气,读书万卷,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并且都能领会其中的要旨和奥妙。不过,书读多了,反而让他有点书呆子气质。虽才华横溢,但骨子里却不拘小节、偏执、认死理,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他毕生的坎坷。

越早知道越好(在狱咏蝉赏析)在狱咏蝉表达了什么情操 第4张

冯宿十六岁的这时候,母亲病死。母亲当官七年,家中竟然没积蓄,连回老家安葬的钱都没,只好将母亲就地葬在了千乘郡县。

三年服孝期满之后,冯宿带着母亲生前对他的期望进京赶考。这个刚刚十五岁出头的羞涩大男孩,外表看上去文弱内敛,不事张扬,但内心深处却极度不拘小节自傲,无心也没家财到处打点权贵和请求推荐。他认为他们一定能凭借真才实学考中举人。然而,笔试的结果却是他名落孙山。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这次笔试失利之后,冯宿再也没主动参加过科举笔试。有的人失利了,选择继续奋斗,直到断定他们的整体实力为止。而冯宿不同,他深知他们的整体实力,他不需要向任何人断定。后来,有好几次出仕当官的机会,都因为他这种不合作和无心自我断定的态度而失之交臂。

在豫州刺史李元庆的府中出任府宾时,李元庆要他自叙才能,以便提拔他,但冯宿却认为,一个人才能的高低、品格的优劣,应该由领导明察,并秉公考核,不能听由本人的吹嘘。话外之音分明就是,我什么都能干,你要是足够诚心的话,应该拿着某个职位来求我。

纵览冯宿的毕生,如果没名主来请他们出山,他是很想当一个不拘小节的隐士的。他后来多次离家谋官时,都是因为家庭生活压力大,快过不下去了,他才低下他那高傲的头颅去谋求出路。即便是四十九岁满头白发被召入京时,他在三篇对策文中仍然没以臣子自称。其外表隐忍内在叛逆的性格由此可见,他把个人的尊严看得比命还要重要。

到了六十一岁,冯宿似乎时来运转了,他被提拔为从六品的侍御史。这是朝廷的监察官,负责纠察监督文武百官。试想,他这样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耿直性格如何适合做这种官呢?平时连他们都保护不了的人,还要去纠正百官的错误言行?果然,上任不到半年,他这个负责纠察百官的侍御史多次上书纠察,最终得罪了武氏集团,被对手举报,说他以前在长安出任主簿时有贪污行为,因此锒铛入狱,成为阶下囚,遭受严刑拷打,强迫他亲口认罪。

冯宿幼承家教,把清正廉洁、清白做人看得比命都重要,当然受不了别人的诬陷了。冯宿并没在刑讯逼供中低头,始终坚贞不屈。

春去秋来,冯宿入狱已有一年,始终不能平反昭雪。在诬陷者的淫威之下,也无人敢挺身而出,为他申冤。在阴森恐怖的监狱中,外面树上凄哀的垂果引发了诗人与秋蝉之间的共鸣。冯宿想到他们的处境,于是,他便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在狱咏蝉》。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