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范成大的翻译艺术审美

六八 136 0

范成大的翻译艺术审美

范成大,字君正,号日礼,清代文学大师之一。他以诗文著称,对于文学创作的探讨和文学翻译的研究都有着深入的见解,被誉为“传世翻译名篇”的《红楼梦》译本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今天,我们将要谈论的是他对于翻译艺术审美的探究,以及如何在其译作《鹧鸪天》中体现出来。

一、范成大对于翻译艺术审美的理解

范成大的确立翻译艺术审美的立场是从他的一篇文章开始的,《论翻译技巧的源泉》。在这篇文章中,他认为翻译技巧的源泉就在于自然和规律,即语言的自然流露和表达的规律化。而这种自然和规律,正是翻译艺术审美的基础。

他还开创性地提出了“译者必先有艺术后有技巧”的观点。对于艺术的定义,他指出,艺术乃是思想、情感、哲学与文学的高度融合,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运用技巧将其呈现出来,而这也是翻译艺术的内在要求。

范成大还以各种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为例,阐明了翻译艺术需要具备的几个方面的审美素质:思想触角的敏锐、文学品味的过硬、把握语境的敏感等等。他强调,要有这些审美素质才能有相关的翻译技巧,才能把原作的艺术价值实现在译作中。

二、《鹧鸪天》的翻译艺术审美表现

《鹧鸪天》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咏景名诗,被称为“山水田园之最,吟咏花草之绝”的杰作。而范成大所翻译的《鹧鸪天》,则是认真领会了王之涣原作中蕴含的审美意境,并在翻译过程中融入了他的个人风格,体现出了他对于翻译艺术审美的深刻理解。

1. 用意境传达情感

范成大在翻译中将王之涣笔下具有山水田园之美的“鹧鸪天”这一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以此传达了原诗中的情感。在译本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范成大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得诗歌中的山水田园之美清晰可见,而且能够体现出原作所蕴含的诗意情怀。

例如译文中的“或疑载芷兰,或恐啼猿血”的描述就极富诗意,传达出了原诗蕴含的浓郁情感。范成大通过对意象的处理,将作品中情感的内涵通过独特的审美角度传递给了读者,使得整首诗歌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

2. 运用优美的语言表现审美意境

范成大所选用的翻译语言极富韵律感和音美感,使得其译作中所绽放出的审美之花更加鲜艳。他强调翻译需要对原作的语言做到“考究、符合、整洁”,体现出了他对于语言规律的重视。

例如以下的一段翻译:

清尊且酌以留欢,纱窗十字拦落川。渐浓余香浮半醉,欹枕孤烟含四箭。

范成大在这段翻译中运用了交错的韵脚和平仄,构造了一种优美的韵律感,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通过对语言的优美处理,范成大巧妙地表现了文字与意境间的艺术关联,将原作中的意蕴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3. 不断注重思想层面与文学品味的体现

从譯文句句透露著范君的睿智, 深層的內涵以及和王之涣詩作的廣泛對話, 可以看出范成大通过反复地斟酌和揣摩原作,将诗歌中所体现的思想融入到了自己的译文中去,语言具有真正的杰出品味,在文字的印刻下,王之涣的心情和思想摆脱了语言的表層和形式, 最终在读者的心灵中开花结果。

三、总结

范成大在《论翻译技巧的源泉》一文中提出的“先有艺术后有技巧”的思想和对翻译艺术审美的深入理解,为我们认识和诠释翻译艺术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示。而其所翻译的《鹧鸪天》中所展现出的翻译艺术审美则是最好的证明,透过该篇譯文, 能够通过人生中种种心境与情感,让我们从中体验到范的独特魅力, 并真切感受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卓越的艺术造诣。他创立的这种翻译艺术观可以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借鉴,在文学交流和跨文化沟通方面提高翻译的传达效果,提高文学翻译的水平,也可以促进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