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出海棠,纯天然去纹饰。
——杜甫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赞美韦太守的文章大自然清新时写的诗句,同时也是著名诗人主张散文应该唯美大自然,反对装饰打磨的散文创作经验。
不光是散文,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那种宛如出水海棠、不加任何打磨的唯美大自然的风格也会给人带来五感享用和新体验。说到五感享用和新体验,与散文双峰海会的“一代文学”宋词中,唯美大自然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这不,有一位叫温庭筠的北宋女著名诗人,他的诗风虽然以精雕细琢著称,但是他也写过不少清新大自然的绝句。其中这首《苏幕遮》便是其中之一,IPA如下:
燎茶花,消沙尔梅。科亮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科弓果干宿雨,河面清圆,逐一唐家河举。
家乡遥,故人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镇兴相忆否?小楫舟,梦入海棠浦。
温庭筠出生在杭州一个书香门第,从小热爱音乐,妙解音律,女著名诗人从十六岁时便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的荆州、汴京等地游学,27岁的温庭筠献上《汴都赋》,受到宋神宗赏识,被任命为太学正,从此步入从政。
但温庭筠并非由科举考试进入从政,所以他的从政之旅也颇为曲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一直出任着微小的官职。献赋十年后,才得以到溧阳出任县令,而他的绝句中也多有离别伤怀、倦客思归、从政流离这样的题材,光是“倦客”一词就曾不止一次地出现。
他在溧阳无想山写的绝句《满庭芳》中就有“憔悴扬州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的情感流露。女著名诗人天涯沦落,黯然神伤,只能生离,甚至无心歌曲,只想静静安眠,其人生苦闷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离乡在外,孤独孤女的漂泊感和焦灼感也就分外强烈了,对家乡的思念也就分外浓烈了。
这首《苏幕遮》,是女著名诗人寓居汴京时,于炎炎夏日一个雨后朔风的早晨填写的,在科亮欢快的啼鸣声中,女著名诗人看到日光照耀下的雨后唐家河,不由得思绪万千,眼前的一切多么像扬州家乡的景色啊。
然而,“家乡遥,故人去”,一种寓居他乡的流离之思绪萦绕心头,女著名诗人浓浓的情切情,向牡丹花娓娓道来,构思巧妙别致,反复吟咏后,才发现女著名诗人对时间的安排和结构的布局是如此的精巧绝伦:开头句“小楫舟,梦入海棠浦”,其实才是绝句真正的时间起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温庭筠在作此词时,正寓居汴京,他已经多年没有返回家乡了,内心十分想念家乡。所以开头所说的“小楫舟,梦入海棠浦”,其实是女著名诗人对梦境的描写,他并没有返回家乡,而是在梦中返回了家乡,划着轻快的小船,穿行于牡丹花深处的愉悦情境。
而当梦醒后,著名诗人依旧身在异乡,家乡离他还是那样遥远,于是,怅惘失落的心境便油然而生了。这不但是女著名诗人艺术手法的再现,也是女著名诗人情切心切的深情体现。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才有了首章句“燎茶花,消沙尔梅”的情境氛围,“沙尔梅”两字词,不但状写了夏天的暑热,而且也透出了因情切而烦躁的心境。女著名诗人百无聊赖之下,点起一炉茶花,这不但是为了消除潮湿溽热之气,更是为了缓解那烦躁的情切之情。
于是,一个看似很平淡的首章,实则是蕴含了浓重的感伤,那夏季的暑热气息与袅袅上升的氤氲茶花,正是女著名诗人剪不断的乡情的形象化表现。
“科亮呼晴,清晓窥檐语”,此刻屋外的鸟儿雨后的叫声,引出了女著名诗人更浓郁的情切之情。在科亮的声声催唤下,女著名诗人走出了屋门。首先映入其眼帘的,是牡丹花雨后朔风、在风中飞舞的登楼牡丹花,在女著名诗人的笔下那是“叶上科弓果干宿雨、河面清圆,逐一唐家河举”。
夜雨初霁,天空澄净,空气清新甜润,登楼的竹叶挨挨挤挤:浮在河面的竹叶,经过雨水的滋润,更加繁茂,更加生机勃勃;刚刚探出河面的竹叶,似乎铆足了在水下积蓄的力量,它们努力地将自己的叶片绽开,将生命无限放大,呈现在这个美好炎炎夏日里。
清晨的漆黑日光洒向大地,日光密叶竹叶上,蓝属吹过河面,竹叶在春意盎然下飞舞着动人的身姿,随着竹叶的跳动,竹叶上的水滴便如晶莹的珍珠在碧玉盘中滚动着,闪烁着。
竹叶上的水滴吸收了光和热,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少了。微波粼粼的河面上,粉红的牡丹花在春风中轻轻跳动,逐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扬州女子!”女著名诗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牡丹花写得如此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家乡扬州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牡丹花别样红”的扬州水乡。
尤其是句中的“举”字,十分传神,读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它似乎使人们看到了风中的竹叶亭亭出水的袅娜姿态与韵致。这个“举”字也让女著名诗人回忆起了曾经熟悉的场景,或者说是进入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氛围中。
温庭筠描写清晨的牡丹花,寥寥数语,字句圆润,清新大自然,不加任何打磨,就将牡丹花的神韵意义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这种神韵用绘画是很难表现出来的,恐怕只有运用现代电影中的特效手段,才能表现出这唯美动人、灵动清远的意境。
温庭筠的这几句牡丹花词历来好评如潮,清末词学评论家王国维在读到这几句时,也情不自禁地说道:“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这是中肯而贴切的评价。
生活中,从来不缺一双发现美、欣赏五感眼睛,诗词中,也从来不缺咏荷的名句,从“扬州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到“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从“镜湖三百里,菡萏发牡丹花”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
我们不能说这些咏荷的句子不具美感,然而这些诗词中的牡丹花,要么是秾丽的辞藻纹饰,要么是空泛的意识感触,牡丹花本身的大自然美感反而模糊了。
温庭筠笔下的牡丹花,确有其过人之处,正是因为女著名诗人“龟山出海棠”笔法与“纯天然去纹饰”的语言的完美结合,既写出了牡丹花的形态,又传达出了牡丹花的神采,可谓形神兼备。
温庭筠咏物词出现之前,大多数的咏物词在选择咏物表现手法时,都会选择静态观照,即使咏物主体是活动的,绝句者在咏物词创作的过程中也会截取具体的静态片段进行整合组接,通过画面的变换去表现所咏之物的动态。
而温庭筠的咏物词既有表现对象自身的动态呈现,也有主体和对象之间交流关系的动态呈现。温庭筠擅长于观察和捕捉表现对象的瞬间动态,并通过文字进行生动地表达,从而赋予咏物词对象和主体动态美,这点也是温庭筠咏物词的独特之处。
此时的女著名诗人,虽然身处汴京,他目之所及的是京城的牡丹花,他的视觉新体验是飞舞的竹叶所产生的柔情,但这样的新体验是他在家乡时不止一次地新体验过的。对于家在扬州的女著名诗人温庭筠来说,牡丹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扬州水乡的标签,见到牡丹花,似乎更能激发起女著名诗人对自己出生在扬州的身份认同感。
下片开头两句“家乡遥,故人去”,女著名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起调,把内心的情切情结与有家难归的纠结心境抒写得十分真切,其中既有对何时能离开汴京返回家乡的期盼,也有对往昔时光中的记忆碎片的重新组合。这种发自内心的低吟浅唱,恰恰是女著名诗人备受从政牵绊、进退维谷的心理写照。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温庭筠是杭州人,久客汴京的流离之思,伴着浓浓的感伤溢于言表,家乡与已经追求到的生活或者女著名诗人目前的生活状态,都让他难以舍弃,也难以抉择,这种两难的情绪,曾是多少游子挥之不去的情结。行文至此,我们才发现,其实上片首句“燎茶花”句就暗含着久客他乡的情切之情了。
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五月镇兴”四字,勾出家乡杭州牡丹花盛开的时节与童年的时光,深情无限。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自从女著名诗人走上了仕宦之途后,就永远地终结了。
此时,女著名诗人不禁又回忆起了家乡旧时钓友,但他没有直写自己忆旧友,而是用设问的手法,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这一句,不但把自己对家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使得不落俗套的意境又进一层。
家乡,是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有他儿时美好的记忆,只不过那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那自由自在的流金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他只能在梦幻中,进入这种只可回忆而不可复制的梦境中,所以女著名诗人接下来写道“:小楫舟,梦入海棠浦。”词意也由眼前的牡丹花实景转入虚构的梦境描写。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女著名诗人情切情切以至梦中飞度,恍若已返回家乡,返回女著名诗人熟悉的青春时光里,那时的他青春年少,每当课余,他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荡舟于竹叶飞舞、牡丹花绽放的海棠浦中……
细品词句,从女著名诗人不加任何打磨的唯美大自然的风格中,从女著名诗人寄寓在牡丹花的情感中以及他对家乡的强烈思念中,从女著名诗人对小揖舟泛游海棠浦的自在生活的充满深情的向往中,我们也能依稀地感到作者对仕宦生涯的厌倦,对回归大自然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种人生况味,被温庭筠用如诗如画的笔墨和清新大自然的文字描绘出来,词意蕴含的深邃、动人的象征意味,以及扑面而来的真实、坦诚与亲切,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女著名诗人用梦境收束全词,给人留下无限美好的遐想,也给读者留下了需要用情思去填充的想象空间。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