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歌

六八 190 0

24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天地阴阳正。寒来暑往,时序变幻。”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国的汉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不同民族都用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习俗来庆祝节日,反映大自然的周期性变化和人们的生活。二十四节气是指太阳到达黄经 0、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 度时,又称“节令”,每令之间相隔约 15 天,共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4 个节气。

  1. 立春

  2. 正月十五日,春节期间结束后的第一天,也是新年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一个开始,标志着春天到来,万物开始萌发。这时的阳光逐渐明亮,空气变得温暖,鸟儿开始筑巢,万物复苏。古代称立春为“启蛰”,意味着春天开始,草木开始萌生。

  3. 雨水

  4.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标志着冬季的结束,意味着雨季的开始。雨水一般从农历正月的下旬开始,到二月中旬结束,这个时候,纵使春寒料峭,人们也会感觉到暖意增加。雨水是湿润、温暖和活力的象征,预示着大自然要进入一个快速生长的时期。

  5. 惊蛰

  6. 惊蛰是反映大自然由寒冬向温暖迈进的过渡时期。惊蛰之后,温度逐渐升高,气压逐渐升高,也标志着雨季即将开始。东汉时期,有人曾经说过:“惊蛰时节,鼓南风,震蒸气,蛰虫悟。人体亦然,宜发散阳气,所以对付寒邪。”

  7. 春分

  8. 春分是太阳到达黄经0°时的节气,标志着昼夜平分的开始。这个时候,昼夜间的温差变化变成了冬天的极端温差,一些春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开始在这个节气出现,如春雷、强风等,象征着春天的能量,万物生长的倾向。

  9. 清明

  10.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据史书记载,在古代,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主要是用来祭祖和扫墓,同时也有休闲游玩的习俗。清明是一个时节是准备迎接暖和天气的节气,准备享受大自然的丰富。清明的典故非常多,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满城尽带黄金甲,旧时王谢堂前燕”,即《清明上河图》。

  11. 谷雨

  12. 是春季的第六个节气。其意为“谷中始有雨”,意味着此时自然界开始有一段时间的降雨季节,在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约为15天。谷雨是中国仿古时代农业文明中一个重要节气,因为它点播了三伏天和到夏後的序幕,为南方农田的收成预演了盛大的前奏,代表着大地开始迎接水润的状态,各类农作物开始有降生的迹象。

  13. 立夏

  14.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大自然进入了夏季。夏天的日长将会越来越长,气温也会逐渐升高,成熟的水果和蔬菜开始孕育出来,人们也进入了一个适应夏天的生活状态。

  15. 小满

  16. 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中国占据重要地位的农业文化中的重要时节之一。与大暑之间相隔着约15天,表示“万物皆已备,只待华丽开”。小满这个节气意味着各类作物将处于快速生长的时期,预示着夏季的正式到来。它是古代农业社会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其影响深远。

  17. 芒种

  18.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芒种指的是路旁较高的地方出现稻子穗上的芒,也就是稻子开始成形了。芒种时节,大雨成灾,桑蚕修养,庄稼抢收都形成一个大势。

  19. 夏至

  20. 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是一年中最长的日子。夏至是一个极点,也是一年中光与暗的平衡点,正午时分,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天柱树正南偏东80度以上。此时,一年中白昼最多的;夜晚则最短。夏至节气,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蒸发最猛、须密切关注水灾的时候。

  21. 小暑

  22.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指日子最热的20天左右。这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之间,这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是北极圈之外最大的节气。在“小暑”这个时候,登高平步、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