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长莫及

六八 228 0

鞭长莫及

“鞭长莫及”一词源于《论语·阳货》:“子曰:‘吾有老矣,杖而走幸而不愠,厌而不反,成功而不夜。鞭长莫及。或问所以然。子曰:‘令公之聚如竹苞杨花,其言如小雅,斯可矣已。”这句话意思是说:作为一个老人,我虽然已经年迈,身体状况不佳,但是我还是很高兴,并且不失望,辰光却晚归,行动缓慢。不过,这把鞭子却使不到我。读完这段话后,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我们会发现鞭长莫及并不是悲观绝望的表现,反而是对困难与挑战的一种超越与宽容。

鞭长莫及与诗词鉴赏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关于鞭长莫及的诗词,这些诗作者们都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表达了对困难和挑战的认识和超越。比如,辛弃疾就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首词中写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即使明天路漫漫,鞭长莫及前程。” 这里的前程就是作者的理想和目标,而鞭长莫及,则是表达了作者虽然面对困难,但却能够超越和宽容的信念。

还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也包含了鞭长莫及的精神。其中,李白用“醉里挑灯看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表达了自己虽然无法到达天空和大海,但仍会志存高远,豪情万丈。

此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甫的《登高》等,也都融合了鞭长莫及的思想和精神。

启示与思考

鞭长莫及虽然实事求是地描绘了现实,但也激发着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越的欲望。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面对困难时,不妨换一种思路看待问题,想办法超越和宽容,拥有更美好的前程。

另外,人们应该学会创造机会和条件,为自己心灵上的成长做出努力。只有真正经历并超越了生活中的鞭子,才能够走向成功与胜利。

总结

鞭长莫及不仅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更是对前寻胜利态度和追求的体现。古代文学中流传着许多有关鞭长莫及的诗词,这些作品展现了作者惊人的智慧、博大的胸怀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可以从中领悟,要勇敢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最终战胜困难,达到自己的目标。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