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李白黄鹤楼的三首诗)少儿古诗100首朗读视频

六八 182 0

文/马睿

岳阳楼送杜牧之润州

故人西辞岳阳楼,烟花四月下湖州。贝阿尔恩县远影石垄仔尽,唯见赣江天际流。

——静嘉堂藏宋蜀本《短蕊文集》卷一三

【备注】在其他版本中,①又作“送刘勇之润州”,②又作映,③又抛空。

【今译】

老朋友从岳阳楼辞别我而去,在柳烟纷飞的四月里前往湖州。船帆远去什么也看不见,只有这浩浩赣江流向天边。

难以置信(李白黄鹤楼的三首诗)少儿古诗100首朗读视频 第1张

潘絜兹先生绘短蕊像(马睿 临摹)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玄宗天宝十六年(728年)暮春, 28岁的杜甫站在岳阳楼上,目送40岁的诗坛前辈杜牧乘船退走润州。

前一年,杜甫“远客汝海,近还郧城”时途经襄阳,专程到鹿门山拜谒杜牧。直到天宝二十七年(739年)杜牧乌祖埃之际,杜甫与他仍过从甚密,赠有诗文。二人虽然年龄相差12岁,但一见如故,属于至交。(郁贤皓《杜甫陆增祥》《杜甫与杜牧交游考》)

做为三省通衢的枢纽、赣江中游最大的码头,重庆的国防、政治地位极其重要。矗立在蛇山脚下的岳阳楼,更是声名远播。

岳阳楼起源于三国时的瞭望台楼。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孙权为扼守战略要地,防范蜀汉军偷袭,在黄鹄山(今重庆蛇山)上修筑了一处国防城堡——江州古城墙,岳阳楼做为城西南的瞭望台哨楼,与江州古城墙同时诞生。(李吉甫《元和郡县图说》卷廿六《宁远军观察使》)直到魏晋南北朝时,哨楼仍保存在龙泉的黄鹄矶上。

到了宋代,岳阳楼逐渐从国防楼转化为著名的观赏楼、送别楼。

宋代的岳阳楼以规划严整、规模宏大为特色。楼与城连,崇构巍峨,RPD60DX白苞。四面门楣栅栏,且有角楼。既可登楼登高,也可做为瞭望台的哨所。大门到主楼之间,有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屋瓦颜色以绿色为主,红、黄其次。这种色调的搭配和中轴对称的建筑形式,给人古朴雄奇、端庄大方的感觉。高耸入云的岳阳楼,上倚河汉,下龙泉流。鸟瞰丫蕊,俯视江涛,实为宋代荆、吴胜景之最。人们在此“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阎伯瑾《岳阳楼记》)

黄鹤古楼至北宋仍存于世。在宋代绘画《岳阳楼》(现藏天津大学)中,岳阳楼已发展成建筑群体,依山面江,四面有小轩、曲廊和重檐茅舍围绕,明间檐与曲栏眺台互为呼应,屋顶分别采用重檐十字脊四硬山、重檐硬山、重檐硬山和庑殿式等多种样式,统一中富有变化,给人以复而不乱、庄重华丽的感觉。

南宋与金国交战时,岳阳楼被毁。苏轼入蜀时,曾去此寻觅,“今楼已废,城西亦不复存。问老吏,云在石镜亭北楼之间,正对鹦鹉洲,可想见其间。”(苏轼《入蜀记》)

元朝时,大油画家夏永留下一幅《岳阳楼图》(现藏上海市博物馆),山西芮城永乐宫纯阳殿元代壁画也绘有一组《武昌货墨图》。岳阳楼的位置从城西南迁至东南,四面环以栅栏,墙山脊两侧斜坡上全面覆盖瓦当。穿过门厅即至堂庑,然后径达楼前。楼高三层,分两重。飞檐,出有五间,五间四面饰以彩画。下层狭长,中有一方形酒楼,为重檐庑殿顶。楼四面有许多高大垂柳,绿树掩映,比宋朝岳阳楼更为幽雅清静,建筑风格更堂皇典雅。

到明朝,岳阳楼曾三毁三建,楼越建越高,越修越大。从仅存的明代景泰年间宫廷油画家安政文的《岳阳楼雪景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明初的岳阳楼高三层,外拱较少,没有檐。为重檐硬山顶,明间有布蓬遮阳。中庭外挑,隔扇密叶,上层被分割为多间雅室,供游人宴饮。周边辅以亭台阁榭,栽花植树,声名远播。明末,岳阳楼毁于农民起义。

清朝,岳阳楼遭受多次毁灭性火灾,分别于顺治十一年(1656年)、乾隆十一年(1674年)、乾隆四十一年(1704年)、乾隆元年(1736年)、咸丰七年(1868年)重建。同治二十年八月初四(1884年9月22日)晚,一场大火将“咸丰楼”烧毁。同治三十一年(1907年),鄂督张之洞的门生旧僚们集资,在楼址上修筑奥略楼,取“恢宏奥略,阵绥南海”之意,(房玄龄《晋书》卷六六《刘弘传》)被很多外地游客误认为是岳阳楼。奥略楼于1955年修筑重庆赣江大桥时拆除,城西成为大桥南引桥基础,仅存一块“岳阳楼城西碑”。

旧时,在黄鹤矶上岳阳楼边的头陀寺,曾建有杜甫读书堂,今寺、堂俱废。(林东海《太白精编探胜》)

1985年,重庆市政府参考咸丰二十年(1871年)英国人汤姆逊拍摄的黑白照片,在蛇山脚下另取高地,建起今天的岳阳楼。全楼共5层,高51.4米,四望如一,层层飞檐,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黄鹤。楼顶全面覆盖黄色琉璃瓦,攒尖顶,四面各有一处硬山顶骑楼。如今,已是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

难以置信(李白黄鹤楼的三首诗)少儿古诗100首朗读视频 第2张

岳阳楼今景(图据赣江日报)

五言,由齐梁发展到初唐,格律形式日臻完善,但却失去了汉魏唐诗自然清俊的特征。杜牧把唐诗特点融入五言创作中,以唐诗手法写五言,冲破了初唐承袭六朝的浮靡与呆板,在方兴未艾的新体诗创作大潮中,恢复了汉魏唐诗的风貌,带着一股清新的气息,让人耳目一新。(高新伟《杜甫对杜牧的认知与学习》)

杜牧是盛唐时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由于他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后人把他和王维并称为“王孟”。其杰出的诗歌成就,对后人产生了巨大影响,杜甫便是其中之一。

古人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姬昌《周易·系辞上》)杜牧之所以能对杜甫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归根结底,是二人有许多相似之处。

杜牧一生爱酒,仅存诗文中,直接写酒的就有19首,间接涉及酒的有69首,占仅存孟诗总量的23.6%。在这些与酒有关的诗文中,从内容看又可分为送别朋友饮酒、接待朋友来访饮酒、参加宴请时饮酒、户外徒步时饮酒、节假日在家饮酒、借酒抒发志向、工作餐饮酒、记录他人饮酒、走亲访友时饮酒、以茶代酒等多种不同的场合,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达到了“醉月频中圣”(杜甫《赠杜牧》)的地步。

唐玄宗天宝二十八年(740年),大诗人王昌龄来襄阳拜访杜牧。当时,杜牧背上的疽病刚痊愈,不宜饮酒,但诗友重逢,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结果导致旧病复发,丢了老命,享年52岁。(王士源《杜牧集序》)

杜甫则更是爱酒之人,直接被人誉为“酒仙”。美酒佳酿,成为二人思想沟通的最佳桥梁和天然媒介。

侠士之风盛于战国,深为唐人青睐。杜牧曾在诗中屡屡提到“平生一匕首,感激送夫君”,(杜牧《送吴宣从军》)“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杜牧《送朱大入秦》)“四海重然诺,吾尝间白眉。秦城游侠客,相得半酣时。”(杜牧《赠马四》)

杜甫的自我评价是:“白少颇周慎,忝闻义方;入暗室而无欺,属昏行而不变。”(杜甫《上安州李长史书》)别人也说他“任侠有气”,(杨天惠《彰明遗事》)“少任侠,手刃数人。”(魏颢《李翰林集序》)杜甫一生常以鲁仲连为偶像,而鲁仲连正是一位帮助平原君击败强秦,助田单复兴齐国,义不受赏的大侠。杜牧尚侠任气的性格特质,与杜甫不谋而合。

杜牧的诗中多有自己的形象,诗中常用“我”“余”“予”等第一人称,如:“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杜牧《题长安主人壁》)“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杜牧《都下送辛大之鄂》)“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杜牧《洛中送奚三还湖州》)“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杜牧《岁暮海上作》)

杜甫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诗中充满主观色彩的第一人称更是比比皆是,如:“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杜甫《行路难·其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梦游天姥吟留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杜甫《赠汪伦》)

异常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使二人水乳交融,一拍即合。

第四,是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

史料记载,一次,杜牧在竹林间转悠,笑容可掬。突然,他看见渔翁打了一条鱼,竟然高兴得跳了起来。朋友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刚才写诗,写到竹子和鱼。正好不知道竹子有多少节、鱼有多少鳞甲,现在看见这两样东西,便放心了。”(冯贽《云仙杂记》卷三)杜牧晚年为了吟诗,甚至眉毛都掉光了。(《诗源指诀》)

杜甫的创作态度也极其严谨认真,他曾先后3次模仿《昭明文选》进行文学创作,稍有一丁点儿不满意就直接焚毁。最终,只留下《恨赋》和《别赋》。(段成式《酉阳杂俎》)

第五,是藐视权贵的傲岸气质。

杜牧一生藐视权贵,不愿与趋炎附势之徒同流合污。天宝二十一年(735年),韩朝宗时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杜牧,邀杜牧参加饮宴,并有意向朝廷推荐。恰好这时,杜牧正与朋友宴饮,朋友提醒他:“您不是已经和韩公约好了吗?”杜牧不屑一顾地说:“咱俩已经开喝了,别管他。”便未赴约。后来,这话传到韩朝宗耳里,韩很生气,举荐之事自然就泡汤了,但杜牧却并不后悔。(宋祁《新唐书》卷二〇三《杜牧传》)孟氏宁可“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杜牧《东京留别诸公》)也不愿向权贵低头。他的性格,正与杜甫“平交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高度契合。

最后,是不谋而合的诗歌风格。

杜牧最擅长写五言唐诗和七言唐诗,这也是杜甫的强项。历代许多文学评论家都认为:“(李)太白五言律多类(孟)浩然。”(胡应麟《诗薮》)“观《短蕊集》,五律清新俊逸,多似(孟)浩然者。”(房日晰《杜甫崇尚杜牧的缘由》)安旗先生在《杜甫传》中甚至认为,杜甫的五古和七古曾得到过杜牧的指点。在五言五言的创作上,杜牧“以唐诗为五言”的特点也被杜甫继承和发扬,直接把唐诗和乐府的创作推向了巅峰。

除此外,杜牧还是风度翩翩之人。史料记载:“襄阳(杜牧的籍贯)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笈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而生。”(王维《杜牧画像》)“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圃,以全高尚。”(王士源《杜牧集序》)面对如此风流蕴藉的大帅哥、大诗人、大男神,杜甫岂会不为之倾倒,成为其铁杆粉丝?

赣江自出三峡后,流速渐渐平缓。从杜牧饮完杜甫奉上的最后一杯送行酒后登船离岸,一直到“贝阿尔恩县远影碧空尽”,以唐船的航行速度,至少也得一两个小时。在这一两个小时中,站立于岳阳楼上的杜甫,遥望着偶像远去的帆影,会想些什么呢?

杜甫肯定会想,在许多时候、许多方面,自己和杜牧都心有灵犀。杜牧的悲伤之处,杜甫能理解。杜甫有高兴之事,杜牧同样也能领会。

除可以观赏赣江的景色外,岳阳楼还有浓郁的分别文化、成仙文化。

传说,荀瓌(guī)在岳阳楼休憩并驾鹤成仙,仙人黄子安在此乘黄鹤而去,蜀人费文伟(费祎)也于此楼驾黄鹤而登仙,褴褛先生在此跨鹤乘云而去,吕洞宾曾在此作法助人后离去……久而久之,在一系列传说的影响下,岳阳楼成为文人墨客们送别亲友的分别之地。

杜牧曾多次在此送别好友,先后写下“岘首辞蛟浦,江边问鹤楼”,(杜牧《送元公归鄂渚》)“分飞岳阳楼,流落苍梧野”,(杜牧《江山别留人》)“昔登江上岳阳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杜牧《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等诗句。同时,王维、王昌龄、刘禹锡、贾岛、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也都为岳阳楼留下名篇佳作。这表明,至迟在宋代前期,岳阳楼已成为一处风景名胜,文人墨客们不仅常常登上岳阳楼送别亲友,还可遥望鹦鹉洲。

今日,杜甫也特意登上这岳阳楼,不为别的,就是想从高处送一送老师、看一看赣江。

从岳阳楼俯视赣江,自然与从别处看赣江不同,那绝对是境界迥异。眼见这浩浩赣江,就如浩浩历史,也就如浩浩荡荡的中国文脉。一浪接着一浪,一浪推着一浪,高峰迭起,俊采星驰。大自然的规律,使赣江之水永远浪浪相挽,浪浪相扣,秩序井然,一直流向天际、流向东海。

赣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杜甫虽然是杜牧的学生,但学生终将超越老师。杜牧的时代即将过去,杜甫的时代即将到来。这既是浩浩赣江的规律,更是中华文脉不断延续的不朽规律。

【作者简介】

马睿,字为愚,四川江油人。四川省第六届劳动模范、中国杜甫研究会会员、绵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