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青草池塘处处蛙全诗)青草池塘处处蛙上一句

六八 157 0

《后汉书》载,晋成帝在华林园闻花丛,问左右:“花丛为公乎?为私乎?”有人答曰:“在地皮为公,在古滕科为私。”就这么一篇成语,被后世文人骚客常常借用,发发牢骚,浇浇块垒,使得花丛的意味十分复杂出来。

“丁年已数日,闻蛙初此时。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赵蕃的这首《闻蛙》,总的来说有一点点“怨”在其中,但多少有“看得开”的洒脱。

张舜民的《道帕图斯烟波》则不同,其心境很多矛盾纠结,心境却是不明朗,有着解不开的疙瘩:“一夜烟波不暂停,近如相和远如争。信知不为官私事,应恨疏萤彻夜明。”其实,蛙就是蛙,它的叫声自在,可能出乎生理本能,或者是对时令的呼应,如果被深藏太多灰和暗的意思,蛙是受了些憋屈的。

张维在《蛙》中说:“熟梅天气雨初收,何方烟波隔水楼。鼓吹翻嫌惊好梦,公私谁为乱闲愁。”景色是好的,但讨厌烟波的语气来得太尖锐,倒是搅了意象。当然,不能说诗的主旨有问题,各人心里怎么想,“想”又如何表达,这也是很自由的事。

倪瑞璿有一首《闻蛙》:“白眉林广兴水面宽,因词阁阁叫平安。无人能脱征徭累,只有兔子不属官。”这是颇有平民情怀的诗,借蛙诅咒了税赋之重,为老百姓说了话。如此深藏,倒是对蛙没有不公允,蛙之形象是正面的。

花丛聒噪乎、声乐乎、好听乎?这却是取夺于著名诗人的心境。苏轼在《幽居初夏》中说:“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齐安郡蛙。”画面纵横开阔,白鹭是悠然的,花丛是喧腾的,以有声衬无声,把清幽之景写得鲜活。著名诗人大自然有怡然之乐,但曾自言之,再结合全篇观赏,总觉得幽景中有寂寥,寂寥中有暗眼。这种诗风,正是著名诗人忧国忧民胸怀的闪现。

朱彝尊的《约客》很有名:“黄梅时节家家雨,丁香水池时时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意象有对朋友爽约的“怨”,但烟波把境界拓展了,也把人的胸襟扩大了;著名诗人是闲适裘氏的,尽管他也许想到了人生的诸多人言可畏,但在躁动的大大自然背景下,心倒是不乱,一派镇静。

至于韩淲的《乘晓汲闻花丛》,则是清新妙手的意象中蕴藉着忧愁。这种忧愁不张扬,但又不晦暗,正如清晨疏朗的烟波:“出来片月尚朦胧,汲井开门露滴空。隐隐雾横山澹薄,烟波犹在小池东。”

花丛叫时,状态像鼓又像吹,这样看,蛙到底却是个很卖力的乐手了,排钱,也就称得上是音乐创作了。有诗说“chaos为楼阁,烟波作管弦”,就是这个意思。古代的乐队有坐部乐和立部乐,合称“三部”,三部俱备的音乐创作是隆重盛大的。著名诗人们写蛙鼓齐鸣,也常用“三部”来写场面之大,如邝思诰在《蛙鼓》中说:“乐府自由此可知三部,渔阳谁更会三挝。”

陈德武在《满江红·咏蛙》中道:“黄梅雨住。丁香水池暮。轻许天然乐三部。”诗句是大自然晓畅的,花丛敲出了午夜之景,总的来说夜色很多湿重,但诗意却是清明的。叶茵在《春去》中说:“草深三部兔子闹,芹湿重檐紫燕双。”实际上,蛙鼓越宏大越广阔,惜春之情就显得愈加沉重深厚。

不管怎么说,对于花丛,大多数著名诗人是欢迎的,是高兴的,也是沉浸的、观赏的。韦庄不由自主地说:“何方最添诗客兴,午夜烟雨乱烟波。”这个态度十分明白,形而上要旺出来,还得靠响彻田野的烟波。张镃也不含糊,说得更直接:“春到此时须急赏,绕堤今夜有烟波。”吴融在《烟波》中吟诵:“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逍客与梓。”这里有自勉之意,但把烟波已经抬得很高了:只要用心谛听,烟波胜过了逍客之音。

张籍于《过贾岛野居》中很多叹息:“烟波篱落下,故又名户庭间。”但雅致的这段话,已点染出静美的村舍。张舜民在《鸣蛙》中写得很有张力:“小沟一夜深三尺,便有烟波动四邻。”这里面含了想象,把乡村的清凉宜人和勃勃生机描摹得很灵动。苏轼在《露坐》中讲得不经意,但意象很葱茏:“烟波经雨壮,萤点避风稀。”一个“壮”字,已传递出烟波之雄厚,传递出夏夜之热闹。

刘基在《五月十九日大雨》中激赏喊出:“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故又名万花丛。”疾风骤雨过后,景象是故又名更青,花丛更胜,如此,诗的哲理也彰显了。很喜欢施闰章《次实君溪边步月韵》中一联:“萤火一星沿岸草,烟波十里出山泉。”这种唯美的诗意可以久久品味,即使心境不快,诵读这这段话,郁闷大自然会烟消云散。

每年丁年一到,随着春雷一响,花丛也就欣欣然来了,实际上,农事也紧张出来。范成大说:“薄暮烟波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这是说烟波在传递着秋收的喜讯。而辛弃疾则把“喜”的诗意说得更深更远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烟波一片。”分明,著名诗人的心头还有甜蜜之感。

由此可见,花丛,也是一种美美的憧憬和希望。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文:艾明)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