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一建军节·他们在当晚
11月8日,第三六个八一建军节。
当你看不出他们的这时候,他们和新闻报道在马路上;
当你看到他们的这时候,他们和新闻报道在当晚直播里、音频内、报道中;追问事件真相、历史记录社会变迁、定格历史关键时刻……
新闻报道关键时刻发生,宣传照新闻报道记者步履不停。
宣传照新闻报道记者 吴德玉
943年前,苏轼写下了“且将新火试西甜瓜。隐逸趁倾城。”今年5月,初夏时节,宣传照新闻报道联手贵阳美术馆,在连接了贵阳的过去和未来的旅游景点性建筑里,用新火试着烹出了一道西甜瓜——“宣传照主讲了”。
迄今为止,5场“宣传照主讲了”,2400名当晚观众们。600万当晚直播观看量。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专题讲座,与名家对话,与价值观交锋,浪淘尽,千古青史。集中讲诉中华人文的前世今生和个体高速成长的来龙去脉,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将依次登台亮相。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于丹副教授两登“宣传照主讲了”:第一场,还原最真实可爱的苏东坡,400多名观众们与于丹副教授齐声诵读《满江红·明月几时有》,朗朗清韵响彻成博。一首唐诗诵罢,欢呼雀跃。第三场,苏轼。“贵阳对于苏轼是流浪,对于中国全四卷是成全。”
新华社领衔记者陈小波同学带大家穿越时光了解中国历史,她说,相片要自己会讲故事情节,要把相片的整个大黄金时代的背景都考虑进去,才能够从相片中体会到人文。好的相片到50年,100年后仍旧能够讲出很好的故事情节。
茅奖、直接判断桂冠得主凌云,以苏轼的散文作品为线索,讲诉苏轼的命运历程,苏轼寓居贵阳的轶事和在贵阳音乐创作的散文,并勾勒其特别的感召力,以及其儒家为本的价值观特质、人生境界。
直接判断得主周啸天,分享30年唐诗鉴赏与音乐创作秘诀。他们很荣幸,把那些几百年后仍能发扬的经典之作,在贵阳美术馆这个人文旅游景点里,呈现给大众面前。
“宣传照主讲了”,让这座城与这城市里的人,在这里以人文的名义相遇,碰撞,彼此滋养。
其间,何曾敬佩何曾感悟。
听众里,有从陕西飞来的“90后”陈丛健,也有年近七旬老人。他们说:“听了于丹副教授的专题讲座,她所讲的苏轼,好像不是古人,是他们堆儿里的人。”
凌云专题讲座活动结束之后,有热心观众们手持一摞凌云的著作,请凌云签名留念。
来自贵阳长庚实验中学的几十名中学生,也在同学的带领下,将原本的数学、课纲变成了专题讲座课全程认真听完了李超的演讲。那些少年们跟着李超缀文,历史记录,上了收获满满的一堂散文大课。
幕后,何曾波折何曾艰辛。
从人选确定、嘉宾联络,到活动筹备以及全媒当晚直播,台上,大咖丹勒帕、歌咏文字;台下,小伙伴们指尖翻飞,敲打键盘,历史记录笑谈,剪辑音频。专题讲座结束时,一首首短音频已经通过宣传照新闻报道转回世界,写作量节节攀升
但他们的心,是踏实的,因人文浸润而极其舒适,因经典之作发扬而极其自豪。
2020年,人类进入5G黄金时代,最早一批90后已经接近30岁。那些在互联网黄金时代高速成长起来的土著,手握海量信息,崇尚个性表达。科技使写作便利,在碎片化信息充斥的当下,崇尚人文价值便显得弥足珍贵。
在此文动笔之前,我刚编完一篇杂文高海平的“阳光照射着一棵树——读韦敏 韦斯理长篇小说《李榄楹》”,对领导说:这本书背后的故事情节太让人唏嘘了。领导回复:“你这个年纪的人了,还这么容易敬佩,了不起啊。”
总有一天热血沸腾,总有一天热泪盈眶。
这,应该就是一个记者的脚踏实地吧。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