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将欲辞君挂帆去)欲将沉醉换悲凉上一句

六八 182 0

今日推荐:《唐宋八大家(第六卷)》 作者:竭宝峰。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这都可以(将欲辞君挂帆去)欲将沉醉换悲凉上一句 第1张

-----精选段落-----

李白集

〔二〕沈约诗:掣曳泻流电,奔飞似臼虹。

〔三〕《诗经集传》:涤,水会也。

〔四〕《上林赋》:触穹石。张揖注:穹石,大石也。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缪本作“长”)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一作“半”)天(一本题云《望庐山香炉峰瀑布》,曰:“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下两句同)。

《韵语阳秋》:徐凝《瀑布》诗云:千古犹疑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或谓乐天有“赛不得”之语,独未见李白诗耳。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故东坡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拟,不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苕溪渔隐丛话》:太白《望庐山瀑布》绝句,东坡美之,有诗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旬多矣。

望庐山五老峰

《太平御览》:《浔阳记》云:庐山北有五老峰,於庐山最为峻极,横隐苍穹,积石巉岩,迥压彭蠡,其形势如河中虞乡县前五老之形,故名。《太平寰字记》:五老峰在庐山东,悬崖突出,如五人相逐罗列之状。《方与胜览》:五老峰在庐山,五峰相连,故名。浮屠、老子之宫,皆在其下。《潜确居类书》:五老峰在庐山顶东南,自府治北望,森然如施帟幕者,是也。《商丘漫语》曰:自下望之,状如亻离立,其上相距甚远,不相联属,巉峭壁立敷千仞,轩轩然如人箕踞而窥重湖,又如五云翩翩欲飞。旧有李太白书堂。《江西通志》:五老峰在南康府城北三十里,为庐山尽处,石山骨立,突兀凌霄,如五人骈肩,然悬岩峭壁,难於登陟,云雾卷舒,倏忽变化,乃郡之发脉山也。李白尝筑居於此。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一〕九江秀色可揽结,〔二〕吾将此地巢云松。〔三〕

〔一〕芙蓉,莲花也。山峰秀丽,可以比之,其色黄,故曰金芙蓉也。乐府《子夜歌》:玉藕金芙蓉。

〔二〕《晋书》:安帝隆安中,百姓忽作《懊侬之歌》,其曲曰:“草生可揽结,女儿可揽撷。”

〔三〕《方与胜览》:图经: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涟焉。卜筑五老峰下,有书堂旧址。后北归,犹不忍去,指庐山曰:“与君再会,不敢寒盟,丹崖绿壑,神其鉴之。”杜甫诗: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或以为绵之匡山。

江上望皖音近缓公山

《唐书·地理志》,舒州怀宁县有皖山。《太平御览》:《汉书·地理志》曰:皖山在灊山,与天柱峰相连,其山三峰鼎峙,叠障重峦,拒云概日,登陟无由。《山经》曰:皖山东面有激水,冬夏悬流,状如瀑布,下有九泉井,有一石床,可容百人。其井莫知深浅,若天时亢旱,杀一犬投其中,即降雷雨,犬亦流出。《方与胜览》:皖山在安庆府淮宁县西十里,皖伯始封之地。《江南通志》:皖山,一名皖公山,在安庆府潜山县,与潜山天柱山相连,三峰鼎峙,为长、淮之扞蔽。空青积翠,万仞如翔,仰摩层霄,俯瞰广野,瑰奇秀丽,不可名状。上有天池峰,峰上有试心桥、天即石。瓮岩状如瓮,人不可到。有石楼峰,势若楼观。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皖公山,〔一〕巉绝称人意。〔二〕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三〕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待吾还丹成,〔四〕投迹归此地。

〔一〕扬雄《校猎赋》:於是天清日晏。颜师古注:晏,无云也。陆游《入蜀记》北望,正见皖山。

〔二〕太白《江上望皖公山》诗:“巉绝称人意。”“巉绝”二字,不刊之妙也。

〔三〕《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四〕甄鸾《笑道论》:《神仙金液经》云:金液还丹,太上所服而神。今烧水银,还复为丹,服之得仙,白日升天,求仙不得此道,徒自苦耳。

望黄鹤山萧本作“楼”,误《太平御览》:《江夏图经》云:黄鹤山,在鄂州江夏县东九里,其山断绝无连接。旧传云:音有仙人,控黄鹤於此山,故以为名。梁湘东王《晋安寺碑》云“黄鹤从天而夜响”是也。《苕溪渔隐丛话》:鄂州城之东十里许,其最高耸而秀者,是为黄鹤山。《一统志》:黄鹄山,在武昌府城西南,一名黄鹤山。世传仙人骑黄鹤过此,因名。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一〕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二〕玉潭秘清谥(音密)。〔三〕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四〕蹇余羡攀跻,〔五〕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一〕鲍照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陈子昂诗: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二〕江淹诗:金灶炼神丹。

〔三〕清谥,犹清静也。

〔四〕谢灵运《昙隆法师诔》:茹芝木而其饵,披法言而同卷。

〔五〕《楚辞》:蹇谁留兮中洲。王逸注:蹇,辞也。谓发语声。《说文》:跻,登也。

鹦鹉洲

胡三省《通鉴注》:鹦鹉洲,在江夏江中,尔衡作《鹦鹉赋》於此姗,因以为名。洲之下即黄鹄矶。陆游《入蜀记》:鹦鹉洲上有茂林、神嗣,远望如小山,洲盖弥正平被杀处。按:鹦鹉洲,在汉阳府城西南二里大江中,尾直黄鹄矶,明季为水冲没,遂不可见。

鹦鹉来过吴江水,〔一〕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二〕芳洲之树何青青。〔三〕烟开兰叶香风暖,〔四〕岸夹桃花锦浪生。〔五〕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一〕卢照邻《五悲》:凤凰楼上陇山云,鹦鹉洲前吴江水。

〔二〕《艺文类聚》:《秦川记》曰:陇西郡有陇山,山东人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哀伤。《通典》:天水郡有大阪,名曰陇坻,亦曰陇山。

〔三〕《楚辞》:采芳洲兮杜若。王逸注芳洲,香草丛生水中之处。

〔四〕《洛阳伽蓝记》:春风动树,则兰开紫叶。

〔五〕梁简文帝诗:春衫湔锦浪。

《瀛奎律髓》: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皆於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叹。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

九日登巴陵置酒,

望洞庭水军旧注:时贼逼华容县。

《书经集传》:东陵,巴陵也,今岳州巴陵县也。《地理今释》:东陵,即巴丘山,一名天岳山,今湖广岳州府城,是其遗址。《一统志》:巴丘山,在岳州府城南,一名巴蛇塚。羿屠巴蛇於洞庭,积骨为丘,故名。是巴陵即巴丘山也。洞庭湖,在岳州府城西南。《元和郡县志》:岳州有华容县,去州一百六十里。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一〕长风鼓横波,〔二〕合沓蹙龙文。忆音传游豫,楼船壮横汾。〔三〕今兹讨鲸鲵,〔四〕旌旆何缤纷。白羽落酒樟,〔五〕洞庭罗三军。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六〕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七〕握敌(音近促。缪本作“中尉距”)东篱下,〔八〕渊(缪本作“泉”)明不足群。

〔一〕楚、汉,谓楚地之山及汉水也。

〔二〕《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

〔三〕《昭明文选》:上行幸河东,祠后上,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李善注:作大船,上施楼,故号曰楼船。

〔四〕鲸鲵,大鱼之恶者,以喻盗贼,详八卷注。

〔五〕《家语》:白羽若月,赤羽若日,旌旗缤纷,下盘于地。

〔六〕“剑舞”、“停曛”,用虞公挥戈回日事,已见三卷注。谢宣远诗:颓阳照通津。

〔七〕《南史》:清妖氛於灨石,灭沴气於雩都。

〔八〕《史记·郦生传》:皆握鲰好苛礼。应劭日:握敝,急促之貌。韦昭曰:握鲰,小节也·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萧士赟曰:用武之时,儒士必轻。太白此言,其以渊明自况乎?

秋登巴陵望洞庭

《地理今释》:洞庭湖,在今湖广岳州府巴陵县西南,北接华容、安乡二县,西南接常德府龙阳县,东南接长沙府湘阴县界,为湖南众水之汇。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一〕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二〕霜(萧本作“山”)空云梦田。〔三〕瞻光惜颓发,〔四〕阅水悲徂年。〔五〕北渚既荡漾,〔六〕东流自潺湲。〔七〕郢人唱白雪,〔八〕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九〕

〔一〕谢灵运诗:空水其澄鲜。

〔二〕长沙浦,谓自长沙而入洞庭之水

〔三〕古云梦泽,跨江之南北,自岳州外,凡江夏、汉阳、沔阳、安陆、德安、荆州,皆其兼亘所及。《艺文类聚》:宋玉《小言赋》曰:楚襄王登阳云之台,命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并造《大言赋》。赋毕,而宋玉受赏。曰: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

〔四〕瞻光,瞻日见之光。

〔五〕阅水,阅逝去之水。《后汉书·马援传》;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六〕《楚辞》:帝子降兮北渚。江淹诗:北渚有帝子,荡漾不可期。

〔七〕《汉书》:河荡荡兮激潺湲。颜师古注:潺湲,激流也。

〔八〕郢人、《白雪》,见二卷注。

〔九〕刘琨诗:泪下如泉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方与胜览》:岳阳楼,在岳州郡治西南,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不知创始为谁。唐开元四年,中书舍张说出守是邦,与才士登临赋咏,自此名著。

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一〕雁引愁心(一作“雁别秋江”)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缪本作“逢”)下榻,〔二〕天上接行杯。〔三〕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一〕岳阳,谓天岳山之阳,楼依此立名。洞庭一湖,正当楼前,浩浩荡荡,茫无涯畔,所谓巴陵胜状,尽在是矣。

〔二〕下榻,用陈蕃礼徐徲、周璆事,见十四、二十卷注。沈约诗:宾至下尘杨。王勃文:徐孺下陈蕃之杨。“下”字本此。

〔三〕传杯而饮曰行杯。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唐会要》:天授元年十月二十九日,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开元二十六年六月一日,并改为开元寺。胡三省《通鉴注》:开元寺,今诸州间亦有之,盖唐开元中所置也。

衡岳有开(萧本作“阐”)士,〔一〕五峰秀真骨。〔二〕见君万里心,海水照秋月。大臣南溟去,问道皆请谒。洒以甘露言,清凉润肌发。〔三〕明湖落天镜,香阁凌银阙。〔四〕登眺餐惠风,〔五〕新花期启发。

〔一〕《通典》:衡山,在今衡阳郡湘潭县。《释氏要览》:开士,《经音疏》云:开,达也,明也,解也;士则士夫也。经中多呼菩萨为开士。前秦苻坚赐沙门有德解者,号开士。李雁湖曰:《妙法莲花经》“跋陀罗等与其同伴十六开士”云云,开土者,能自开觉,又开他心,菩萨之异名也。

〔二〕《传灯录》惠可大师返香山,终日宴坐,经八载,于寂默中,见一神人谓曰:“将欲受果,何滞此耶?”翊日,觉头痛如刺,其师欲治之,空中有声曰:“此乃换骨,非常痛也。”师视其项骨,即如五峰秀出矣。

〔三〕《法华经》:如以甘露洒,除热得清凉。

〔四〕《维摩诘经》: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

〔五〕《初学记》:梁元帝《纂要》曰:春风曰惠风。

与贾至缪本缺“至”字

舍人於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氵邕湖

《岳阳风土记》:龙兴观故基,在太平寺东,旧有西阁,为登览之胜。氵邕湖,在州南,春冬水涸,音人谓之“千湖”,《水经》谓之“滃湖”。秋夏水涨,即渺弥胜千石舟,通阁子镇。《元和郡县志》氵邕湖,一名滃湖,在岳州巴陵县南一十里。《一统志》氵邕湖,在岳州府城东南五里。赵东曦《氵邕湖诗序》巴丘南氵邕湖者,盖沅、湘、澧、汨之余波焉。兹水也,沦氵邕洞庭,澹澹千里,夏潦奔注,则泆为此湖。各霜即零,则涸为平野。按《尔雅》云“水反人为氵邕”,斯名之作,有由焉耳。

翦落青梧枝,氵邕湖坐可窥。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水闲明镜转,云绕昼屏移。千古风流事,名贤其此时。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待月月禾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鈎。〔一〕素华虽(缪本作“难”)可揽,〔二〕清景不同游。耿耿金波里,〔三〕空瞻支鸟鹊楼。〔四〕

〔一〕鲍照《玩月城西》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二〕陆机诗:安寝北堂上;明月人我牖。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三〕谢脁诗:金波丽支鸟鹊。

〔四〕刘良注金波,月也。支鸟地鹊,馆名。

金陵望汉江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一〕横溃豁中国,〔二〕崔嵬飞迅湍。〔三〕六帝沦亡后,〔四〕三吴不足观。〔五〕我君混区字,〔六〕垂拱众流安。〔七〕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八〕

〔一〕郭璞《江赋》:流九派乎浔阳。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详见十四卷注。

〔二〕谢灵运诗:天地中横溃。

〔三〕《江赋》:长波浃渫,峻湍崔嵬。张铣注:崔嵬,湍高貌。

〔四〕六帝:吴、晋、宋、齐、梁、陈六代之帝。

〔五〕《水经注》:吴后分为三,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也。

〔六〕《东京赋》:区字乂宁。

〔七〕《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孔颍达《正义》:《说文》云:拱,敛手也。垂拱而天下治,谓所任得人,人皆称职,手无所营,下垂其拱,故美其垂拱而天下治也。《战国策》:秦王垂拱而受西河之外。鲍彪注:垂衣拱手,言无所事也。

〔八〕任公子投竿东海,钓得大鱼,详见《大鹏赋》注。因众派安流,水无巨鱼,故任公子之钓竿可罢,喻言江汉宁静,地无巨寇,则王者之征伐可除也。

秋登宣城谢月兆北楼

《一统志》:北楼在宁国府治北,南齐守谢脁建。《江南通志》:陵阳山,在宁国府城南,冈峦盘屈,三峰秀拔,为一郡之镇。上有楼,即谢脁北楼,李白所称江城如画者。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一〕人烟塞(一作“空”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一〕《宣州图经》:宛溪、句溪两水,绕郡城合流。有凤凰、济川二桥,开皇时建。《江南通志》:宛溪在宁国府城东,跨溪上下有两桥,上桥曰凤凰,直城东南泰和门外;下桥曰济川,直城东阳德门外。并隋开皇中建。

望天门山

图经,天门山,在太平州当涂县西南二十里,又名峨眉山,二山夹大江对峙,东曰博望,西曰梁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缪本作“直北”,一作“至此”)回。〔一〕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毛西河曰:因梁山、博望夹峙,江水至此一回旋也。时刻误“此”作“北”,即东又北,既北又回,已乖句调,兼失义理。

望木瓜山

《一统志》:木瓜山,在常德府城东七里。李白谪夜即过此,有诗云云。又《江南通志》:木瓜山,在池州府青阳木瓜铺杜牧求雨处,今街有庙。二处皆太白常游之地,未知孰是?

早起见日出,暮见(缪本作“看”)栖鸟还。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一〕

〔一〕《千金翼方》:木瓜实味酸。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按“客”字上

似缺一“送”字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一统志》:敬亭山,在宁国府城北十里。

送客谢亭北,〔一〕逢君纵酒还。〔二〕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一〕《一统志》:谢公亭,在宁国府治北,即谢脁送范云之零陵处。

〔二〕《汉书》:田广与食其日纵酒。颜师古注:纵意而饮酒。

过崔八丈水亭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一〕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一〕宛溪水,敬亭山,俱见前注。

登广武占战场怀古

《水经注》:《郡国志》:荥阳县有广武城,城在山上,汉所城也。高祖与项羽临绝涧对语,责羽十罪,羽射汉祖中胸处也。《后汉书注》:《西征记》曰:有三皇山,或谓三室山,山上有二城,东者曰东广武,西者曰西广武,各在一山头,相去二百余步,其间隔深涧,汉祖与项籍语处。《元和郡县志》:东广武、西广武二城,各在一山头,相去二百余步,在郑州荥泽县西二十里。汉高与项羽俱临广武而军,今东城有高坛,即是项羽坐太公於上以示汉军处。《一统志》:古战场,在开封府广武山下,即楚汉战处。

泰鹿奔野草,〔一〕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二〕紫电明双瞳。〔三〕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四〕赤精斩白帝,〔五〕叱(嗔入声)咤(口茶去声)入关中。〔六〕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七〕楚灭无英图,〔八〕汉兴有成(缪本作“来”)功。按剑清八极,〔九〕归酣歌《大风》。〔一○〕伊音临广武,连兵决雌雄。〔一一〕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猛虎啸(缪本作“吟”洞壑,饥鹰鸣秋空。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拨乱属豪圣,〔一二〕俗儒安可通。沉湎(音勉)呼竖子,〔一三〕狂言非至公。抚掌黄河曲,嗤嗤(音痴)阮嗣宗。〔一四〕

〔一〕《史记》:蒯通曰:“秦失其鹿,天下其逐之,於是高材捷足者先得焉。”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二〕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三〕《史记·项羽本纪》:闻项羽亦重瞳子。

〔四〕又《羽本纪》: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五〕《汉书》:待诏夏贺良等言赤精子之识。应劭注:高祖感赤龙而生,自谓赤帝之精。陈子昂诗: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斩白帝事,详一卷《拟恨赋》注。

〔六〕《史记索隐》:叱咤,发怒声。《通典》:平王东迁洛邑,以岐、酆之地赐秦襄公,乃为秦地。至孝公,作为咸阳,筑冀阙,徒都之,故谓之秦川,亦曰关中地。《关中记》曰:东自函关今弘农郡灵宝县界,西至陇关今济阳郡汧源县界,二关之间,谓之关中,东西千余里。《史记》: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东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

〔七〕《西京赋》:高祖之始入也,五纬相汁,以旅於东井。李善注:五纬,五星也。

〔八〕《宋书》:英图武略,事驾前古。

〔九〕高诱《淮南子注》:八极,八方之极也。

〔一○〕汉高帝《沛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详见二十卷注。

〔一一〕《项羽本纪》:汉王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项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於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

〔一二〕《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於汉家。

〔一三〕《淮南子》:康乐沉湎。高诱注:沉湎,淫酒也。《韩诗薛君章句》:夫饮之礼:齐颜色,均众寡,谓之沉;闭门不出谓之洒。

〔一四〕《广韵》:嗤,笑也。《三国志注》:阮籍,字嗣宗。《魏氏春秋》曰: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东坡志林》:音先友史经臣彦辅谓予:“阮籍登广武而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岂谓沛公竖子乎?”予曰:“非也,伤时无刘、项也,竖手指晋、魏间人耳”今日读李白《登广武古战场》诗“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乃知太白亦误认嗣宗语。嗣宗虽放荡,本有志於世,以魏、晋间多故,故一放於酒,何至以沛公为竖子乎!洪容斋曰:阮籍登广武,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盖叹是时无英雄如音人者,俗士不达,以为籍讥汉祖,虽李白亦有是言,失之矣。萧士赞曰:予尝读《阮籍传》。未尝不羡其能以佯狂任达,全身远害於晋、魏之交,非见远识微,孰能与於此。品量人物之际,岂不识汉高之为人,至发“广武”之叹哉:因味其言,至於“时”之一字,而知籍之所谓“时无英雄”者,非指汉高也。盖谓所遭之时,炎刘之末,桓、灵之君,无英雄之材,卒使神鼎暗移於臣下也。“竖子”者,指曹氏父子,籍之兴叹者,此耳:或曰:“然则太白之诗,失言矣;”曰:此非太白之诗也。诗中语意错乱,用事失伦。《大风》之歌,能事毕矣,诗乃重申广武之事。此诗本意称述高诅之美,如仗义入关,缟素伐楚,军临广武数羽十罪,可称者不少,曾无一语及此。分羹之语,出於一时处变之权,奚足为高祖道者:而详言之,可谓无识者矣。太白有识者也,肯作此语乎?吾故曰:非太白之诗也。琦按:阮籍盖习见夫三国之时,覆军杀将,互胜互败,而终未能一统,以视项羽之一败而遂不复振,相去天渊矣。使三国之君,而生於其世,恐汉高亦不能以五载而成帝业,如此其易也。广武一叹,初无深义,白东坡别创一说,而后之人皆因之。萧氏更谓桓、灵无英雄之才,而以竖子指曹氏父子,则其说益左。夫汉高固英雄,然观其鸿门之困,睢水之败,荥阳之围,广武之弩,濒於危者数矣,而卒不死,终以有天下者,天命也。岂真算无遗策,而天下莫能当者哉,且观其生平,惟以诈术制御群材,好駡侮士,谩言负约,以阮籍之白眼观之,呼为“竖子”,亦何足异。太白“非至公”之言,亦尊题之法,自当如此。或两人所见,实有不同,安得訾其误哉?若云诗中语意错乱,则“归酣歌《大风》”以上,是泛言楚、汉之兴废。“伊音临广武”以下,乃始著题,与《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一诗,同一机轴,条理井然。若云用事失伦,在“分我杯羹”一语,追想当时情事,良、平之俦,何、贾之伍,言语妙天下,岂不知此语之缪?第恐卑辞屈节,适足以长楚人之焰,而堕其计中,矫手措足,悉为所制,不得已而为是悖逆之辞,以见“为天下者不顾家”之意。非此一语,不足以折楚人之心;舍此一语,亦无以复楚人之命。其实太公生死,全不在此一言,正不必为汉高讳也。仗义入关,缟素伐楚,俱非军广武时事,此处何可搀入,萧氏之云云,无乃皆赘乎!

古近体诗其五十八首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旧注:《荆州记》云:常有玉女,乘车投此泉。

《元和郡县志》:淮南道安州有应城县,东北至州八十里。《艺文类聚》:盛弘之《荆州记》曰:新阳县惠泽中有温泉,冬月,未至数里,遥望白气浮蒸如烟,上下采映,状若绮疏。又有车轮双辕形,世传:音有玉女,乘车自投此泉。今人时见女子,姿仪光丽,往来倏忽。《一统志》:玉女泉,在湖广德安府应城县西五十五里,其泉热沸,野老相传:玉女炼丹之地。

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一〕地底烁(音铄)朱火,沙旁歊(音嚣)素烟。〔二〕沸珠跃明(缪本作“晴”月,皎镜涵空天。〔三〕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精览万殊入,〔四〕潜行七泽连。〔五〕愈疾功莫尚,〔六〕变盈道乃全。〔七〕濯缨掬(萧本作“濯濯气”)清泚,〔八〕晞发弄潺湲。〔九〕散下楚王国,分浇宋玉田。〔一○〕可以奉巡幸,奈何隔穷偏。独随朝宗水,〔一一〕赴海输微涓。〔一二〕

〔一〕贾谊《服鸟赋》: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二〕古诗:朱火然其中,门烟飏其间。《说文》:歊,气出貌。

〔三〕沈约诗:洞彻随清浅,皎镜无冬春。吕向注:皎镜,清明如镜也。

〔四〕《淮南子》: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

〔五〕《子虚赋》:楚有七泽。

〔六〕《水经注》:温泉能瘥百病。

〔七〕《周易》:地道变盈而流谦。

〔八〕《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谢眺诗:寒流自清泚。《说文》:泚,清也。

〔九〕《楚辞》:与汝沐兮咸池,晞汝发兮阳之阿。王逸注;晞,乾也。谢灵运诗: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湲。

〔一○〕宋玉《小言赋》:楚襄王登阳云之台,令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曰:“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宋玉曰“无内之中,微物潜生,比之无象,言之无名”云云。王曰:“善。”赐以云梦之田。

〔一一〕《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孔安国传:二水入海,有似于朝。百川以海为宗。宗,尊也。孔颍达《正义》:《周礼·大宗伯》:诸侯见天子之礼:春见曰朝,夏见曰宗。郑云:朝,犹朝也,欲其来之早也。宗,尊也,欲其尊王也。朝宗是人事之名,水无性识,非有此义。以海大而江汉小,以小就大,似诸侯归于天子,假人事而言之也。

〔一三〕张正见诗:康衢飞驶羽,大海滴微涓。

萧士赟曰:寄兴谓亡不幸居于僻远之乡,虽抱王佐之才;而无由白达。身在江湖,心存魏阙而已,悲夫!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萧本作“南顾北居”,误。

广陵,郡名,即扬州也,唐时隶淮南道。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一〕忘忧或假草,〔二〕满院罗丛萱。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故人宿茅字,夕鸟栖(缪本作“归”)杨园。〔三〕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一〕桃花源,见二卷注。

〔二〕《述异记》:萱草,一名紫萱,又呼为忘忧草。吴中书生呼为疗愁草,嵇中散《养生论》云:萱草忘忧。

〔三〕《诗·小雅》:杨园之道。毛传曰:杨园,园名。

夜下征虏亭

《景定建康志》:征虏亭,在石头坞,东晋太元中创。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綉颊,江(萧本作“红”火似流萤。

下途归石门旧居题下似缺“别人”字

按《太平府志》:横望山,在当涂县东六十里。春秋楚子重伐吴,至于横山,即此山也。实为金陵朝对之山。《真诰》称其石形瓌奇,洞穴盘纡,陶隐居尝栖迟此地炼丹,故有陶公读书堂、石门、古祠、灰井、丹炉诸遗迹。书堂今为澄心寺。石门山水尤奇,盘道屈曲,沿磴而入,峭壁二里,夹石参天,左拥右抱,罗列拱揖,高者抗层霄,下者入衍奥。中有玉泉嵌空,渊渊而来,春夏霖潦奔驰,秋冬澄流一碧,萦绕如练。观诗中所称隐居山寺。“陶公链液”、“石门流水”诸句,知石门旧居,盖在其处矣。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一〕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云物其倾三月酒,岁时问饯五侯门。〔二〕羡君素书常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三〕余尝学道穷冥筌(音诠),〔四〕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五〕壶中别有日月天。〔六〕亻免仰人间易凋朽,钟(缪本作“鑪”)峰五云在轩牖。〔七〕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八〕

〔一〕虞炎诗:聚学从烟郊,楼遁事环苗芋。

〔二〕五侯,见十一卷注。

〔三〕《神仙传》:王烈入河东抱犊山中,见一石室,中有素书两卷。琦按:古人以绢素写书:故谓书曰“素书”。含丹者,书中之字,以朱写之,白者绢色,丹白相映,烂然如霞矣。

〔四〕江淹诗:一时排冥筌。闵赤如注:冥,理也。筌,迹也。言理、迹双遣也。一说:冥,幽也。筌,迹也。冥筌,道中幽冥之迹也。

〔五〕《汉书·郊祀志》:天子曰:“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颜师古注: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无所顾也。《列仙传》:王子乔乘白鹤驻山头,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六〕《灵台治中录》:施存,鲁人,学大丹之道三百年,十链不成,唯得变化之术。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

〔七〕《名山洞天福地记》:钟山,周回一百里,名朱湖太生之天,在润州上元县。五云,五色云也。见七卷注。

〔八〕玉女窗,在嵩山。见十六卷注。洪崖,三皇时伎人得仙者。《广博物志》:青城山洞,周回二千里,音洪崖先生服琅玕之华而隐,代为青城真人。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链液栖其间。〔一〕灵神闭气音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数人不知几甲子,〔二〕昨来(萧本作“夜”,误)犹带冰霜颜。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识(许本作“失”,误)所在。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一〕《因话录》:宣州当涂隐居山岩,即陶贞白炼丹所也。炉迹犹在,后为佛舍。

〔二〕《左传》:晋悼夫人食与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一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

石门流水徧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一〕翛然远与世事间,〔二〕装鸾驾鹤又复(缪本作“服”)远。〔三〕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四〕挹君去,〔五〕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苫,向暮春风杨柳丝。

〔一〕桃花流水、鸡豕桑麻,比之秦人之桃源也。详见二卷注。

〔二〕《庄子》:翛然而往,翛然而来。陆德明《音义》:翛,音萧。徐音叔。李音悠。向云:翛然,自然无心而自尔之义。郭、崔云:往来不难之貌。

〔三〕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四〕七贵,见十一卷注。庾信诗:惜无万金产,东求沧海君。

〔五〕挹,即揖也。古字通用。

客中作萧本作《客中行》

蔺陵美酒郁金香,〔一〕玉椀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一〕唐时沂州之承县,春秋时曾阝国也。后魏于此置兰陵郡,隋废郡为兰陵县,唐武德四年改口承县,在沂州西一百八十里。《元和郡县志》:兰陵县城,在沂州承县东六十里。《史记》:荀卿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正义》云:兰陵县,属东海郡,今沂州承县有兰陵山。《梁书》:郁金出罽宾国,花色正黄而细,与芙蓉花、裹被莲者相似。国人先取以上佛寺,积日香槁,乃粪去之。贾入从寺中征顾,以转卖与他国也。《香谱》:郁金香,《魏略》云:生大秦国,二三月花,如红蓝,四五月采之。其香十二叶,为百草之英。

太原早秋

太原郡,即并州也,唐时隶河东道。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一〕霜威出塞(音赛)早,云色渡河秋。梦远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二〕无日不悠悠。

〔一〕张衡《定情歌》:大火流兮草虫鸣。《图书编》:大火,心星也。以六月之昏,加于地之南,至七月之昏,则下而西流矣。

〔二〕《唐六典注》:汾水出忻州,历太原、汾、晋绛、蒲五州,入河。《太平寰字记》:汾水,出静乐县北管涔山,东流入太原郡界。

奔亡道中五首

苏武天山上,〔一〕田横海岛边。〔二〕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一〕《唐书·地理志》:伊州伊吾县,在大碛外,南去玉门吴八百里,东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里,有折罗漫山,亦曰天山。刘删《苏武诗》:食雪天山近,思归海路长。盖以天山为匈奴地耳,其实苏武啮雪及牧羊之处,不在天山也。

〔二〕《史记》: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田横惧诛,与其徒属五百余人人海,居岛中。韦昭曰:海中山曰岛。《正义》曰:按海州东海县有岛山,去岸八十里。

其二

亭伯去安在?〔一〕李陵降来归。〔二〕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一〕《后汉书》:崔驷,字亭伯,为窦宪主簿,出为长岑长,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宫而归。

〔二〕《汉书》:李陵败降匈奴,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博饮,两人皆胡服椎结。《梦溪笔谈》:窄袖短衣,长靿靴,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靴,便于涉草。

其三

谈笑三军却,〔一〕父游七贵疏,〔二〕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三〕

〔一〕左太冲诗: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详见二卷注。

〔二〕七贵,见十一卷注。

〔三〕鲁连射书聊城,见十四卷注。

其四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一〕洛阳(缪本作“川”)为易水,〔二〕嵩岳是燕山。〔三〕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四〕

〔一〕函谷,详见五卷注。《后汉书》: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帝乃征超还。章怀太子注:玉门关,属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长安三千六百里,关在敦煌县西北。

〔二〕《通志·地理略》:洛水,出商州上洛县,经号州、河南入河。《史记正义》:易水出易州易县,东流过幽州归义县,东与滹沱河合。

〔三〕《通志·地理略》:中岳嵩山,在河南告成县。《隋书》:渔阳郡无终县有燕山。《太平御览》:《隋图经》云:燕山,在易县东南七十里。

〔四〕《左傅》:吴入郢,昭正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於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秦伯使辞焉,曰:“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太白意谓函谷之地,已为禄山所据,未知何日平定,得能生入此关。洛川、嵩岳之间,不但有同边界,而风俗人民,亦且渐异华风。己之所以从永王者,欲效申包恸哭乞师,以救国家之难耳,自明不敢有他志也,其心亦可哀矣。

其五

淼(音藐)淼望湖水,〔一〕青青芦叶齐。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谁忍子规鸟,〔二〕连声向我啼。

〔一〕《广韵》:淼,大水也。

〔二〕子规,即杜鹃鸟,鸣声哀苦,若云“不如归去”,远客闻之;心为凄恻。

郢门秋怀

郢门,即荆门也。唐时为峡州夷陵郡,其地临江,有山曰荆门,上合下开,有若门象。故当时文士概称其地曰荆门,或又谓之郢门。西通巫、巴,东接云梦,历代常为重镇。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一〕朔风正摇落,〔二〕行手愁归旋。杳杳山外日,〔三〕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清旷谐宿好,〔四〕缁磷及此年。百龄何荡漾,〔五〕万化相推迁。〔六〕空谒苍梧帝,〔七〕徒寻溟海仙。〔八〕已闻蓬海(缪本作“岳”浅,〔九〕岂见三桃圆(胡本作“桃三圆”)。〔一○〕倚剑增浩叹,〔一一〕扪襟还自怜。〔一三〕终当游五湖,濯足沧浪泉。〔一三〕

〔一〕吴均诗:别离未几日,高月二成弦。

〔二〕《楚辞·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三〕刘向《九叹》:日杳杳以西颓。

〔四〕《后汉书》:仲长统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五〕梁昭明太子《陶靖节集序》: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

〔六〕《庄子》:若人之形,万化而未始有极也。

〔七〕吴均诗:欲谒苍梧帝,过问沅湘姬。

〔八〕《十洲记》:蓬莱山,对东海之东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官,盖太上真人所居,惟飞仙能到其处耳。

〔九〕《神仙傅》:麻姑云:“向到蓬莱,水又浅於往日。”

〔一○〕《汉武故事》:东郡送一短人,长五寸,衣冠具足。上疑其精,召东方朔至,朔呼短人曰:“巨灵,阿母还来否,”短人不对。因指谓上:“王母种桃,三千年一结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上大惊,始知朔非世中人也。

〔一一〕江淹诗:倚剑临八荒。

〔一二〕宋之问诗:扪心空自怜。

〔一三〕洞庭、潇湘、五湖、沧浪,俱见前注。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一统志》:鸭栏矶,在岳州临湘县东十五里。吴建昌侯孙虑作斗鸭栏於此。白马矶,在岳州巴陵县境。《湖广通志》:白马矶,在岳州临湘县北十五里。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乱流若电转,举棹扬珠辉。临驿卷缇(音题)幕,〔一〕升堂接绣衣。〔二〕情亲不避马,〔三〕为我解霜威。〔四〕

〔一〕刘公千诗:明月照缇幕。李善注:缇,丹色也。

〔二〕绣衣,用《汉书》绣衣直指事,见十一卷注。

〔三〕避马,用《后汉书》桓典事,见九卷注。

〔四〕御史为风霜之任,故曰霜威。

荆门浮舟望蜀江

胡三省《通鉴注》:荆门;在峡州宜都县,其地有荆门山,故后人因以广称其境皆曰荆门耳。

春水月峡来,〔一〕浮舟望安极。正是(缪本作“见”桃花流,〔二〕依然锦江色。〔三〕江色绿(缪本作“淥”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四〕摇曳楚云行。〔五〕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六〕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七〕流目浦烟夕,〔八〕扬帆海月生。〔九〕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一○〕

〔一〕《通典》:渝州巴县有明月峡,其山上石壁有圆孔;形如满月,故以为名。《方与胜览》:明月峡;在重庆府巴县,石壁高四十丈,有孔若明月。庾信《枯树赋》: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二〕《汉书·沟洫志》:来春桃花水盛,必羡溢。颜师古注:《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花。盖桃方花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花水耳。《韩诗传》云:〔三〕月桃花水。

〔三〕《通典》:蜀郡成都县有锦江。按:锦江,即蜀江也。成都人织锦既成,取此水濯之,则色更鲜丽,故又谓之锦江。

〔四〕《说文》:逶迤,邪去貌。《通典》:峡州夷陵郡巴山县北有山,曲折似巴字,因以为名。

〔五〕鲍照诗:摇曳高帆举。

〔六〕昭明太子《锦带书》:啼莺出谷,争传求友之声。

〔七〕《说文》:森,木多貌。

〔八〕《后汉书·冯衍传》:游精字宙,流目八纮。

〔九〕谢灵运诗:扬帆采石华。

〔一○〕《通典》:荆州江陵县,故楚之郢地,秦分郢置江陵县,今县界有渚宫城。《方与胜览》:江陵府有渚官。《郡县志》:楚别官也。《左传》:楚子西沿汉泝江,将入郢。王在渚官见之。今之城,楚船官地也。梁元帝名以渚官。《一统志》:渚官,在江陵故城东南,楚建。梁元帝即位渚官,即此。

陆放翁曰:杜子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李太白“蜀江绿且明”用“湿”字“明”字,可谓夺化工之巧,世未有拈出者。又放翁《入蜀记》曰:与儿辈登堤观蜀江,乃知李太白《荆门望蜀江》诗“江色绿且明”,真善状物也。

上三峡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一〕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二〕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一〕《唐书·地理志》:夔州巫山县有巫山。《一统志》:巫峡,在夔州府巫山县东三十里,即巫山也。与西陵峡、归峡并称三峡。连山七百里,略无断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巴水,谓三巴之水,经三峡中者而言。《太平御览》:《三巴记》曰:阆、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入涪陵,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即此水也。

〔二〕《太平寰字记》:峡州夷陵县有黄牛山。盛弘之《荆州记》云: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状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之。行者歌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自巴东舟行经翟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巴东,即归州也,唐时隶山南东道。《方与胜览》:瞿塘峡在夔州东一里,旧名西陵峡,乃三峡之门。两崖对峙,中贯一江,望之如门。陆放翁《入蜀记》: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祝天如匹练。《方与胜览》:巫峡,在巫山县之西。《水经注》云:杜字所凿,以通江水。图经云:此山当抗蜂岷、峨,偕岭衡岳,凝结翼附,并出青霄,谓之巫山。有十二峰,上有神女庙、阳云台,高百二十丈。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始经瞿唐峡,逐步(胡本作“陟”)巫山巅。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一〕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二〕飞步凌绝项,〔三〕极目无纤烟。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青天若可扪,〔四〕银汉去安在?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五〕周游弧光晚,〔六〕历览幽意多。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江塞早啼猿,松暝已吐月。〔七〕月色何悠悠,清猿响瞅瞅。〔八〕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一〕《山海经》:西南有巴国。郭璞注:今“三巴”是。杜元凯《左傅注》:巴国,在巴郡江州县。《通典》:巴国,今清化、始宁、咸安、符阳、巴川、南宾、南浦,是其地也。《文献通考》:重庆府,古巴国,谓之“三巴”。

〔二〕《上林赋》:触穹石。张揖注:穹石,大石也。

〔三〕郭璞诗:翘手攀金梯,飞步登玉阙。

〔四〕《后汉书》:和熹邓皇后,尝梦扪天,荡荡正青,若有钟乳状,乃仰嗽饮之。章怀太子注:扪,摸也。

〔五〕《归藏·启筮》:有白云出自苍梧,入於大梁。《史记》:驺衍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六〕鲍照诗:孤光独徘徊。

〔七〕吴均诗:疏峰时吐月。

〔八〕任昉《竟陵文宣王行状》:清猿与壶人争旦。张铣注:清猿,谓猿鸣声清也。《楚辞》:猿瞅啾兮狭夜鸣。

早发白帝城一作《白帝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一〕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万重山。

〔一〕杨齐贤曰: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琦按: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水经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秋下荆门

荆门,已见前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一〕此行不为鲈鱼绘,〔二〕自爱名山人剡中。〔三〕

〔一〕《晋书》:顾恺之为殷仲堪参军。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塚,遭风,船败。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塚,直破塚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二〕《艺文类聚》:《世说》。曰: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蒪菜羹、鲈鱼鲙,曰:“人生贵适志耳,何能从宦数千里,以耍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之见机而作。

〔三〕《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故汉、晋以来,多隐逸之士。沃州天姥,是其处。

江行寄远

刳木出吴、楚,危槎(锄加切,音近茶)百余尺。〔一〕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别时酒犹在,〔二〕已为异乡客。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一〕《周易》:刳木为舟。孔颍达《正义》:舟,必用人木刳凿为之,故云“刳木”也。萧士赞曰:张骞乘槎,乃刳全木为之,今沅、湘中有此,名为舟同艚船。

〔二〕吴均诗:悲衔别时酒。

宿五松山下苟媪家

五松山,在池州铜陵县南五里,详见二十卷注。《汉书注》:文颍曰:幽州及汉中,皆谓老妪为媪。孟康曰:媪,母别名,音乌老反。颜师古曰:媪,女老称也。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一〕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缪本作“凋葫”)饭,〔二〕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一〕杨惮《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

〔二〕宋玉《讽赋》:为臣炊雕胡之饭,烹露葵之羹。《本草》:陶弘景曰:菰米,一名雕胡,可作饼食。苏颂曰:菰生水中,叶如蒲苇,其苗有茎梗者谓之菰蒋草,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葛洪《西京杂记》云:菰之有米者,长安人谓为雕胡。菰之有首者,谓之绿节、李时珍曰:雕胡,九月抽茎,开花如苇芍,结实长寸许,霜后采之,大如茅针,皮黑褐色,其米甚白而滑腻,作饭香瞻。杜甫诗“波漂菰米沉云黑”,即此。《周礼》供御,乃六谷、九谷之数。《管子》书谓之“雁膳”。

〔三〕漂母,见六卷注。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一统志》:涩滩在宁国府泾县西九十五里,怪石峻立,如虎伏龙蟠。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侧石(萧本作“足”)不容舠。〔一〕渔子(缪本作“人”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一〕《诗·国风》:谁谓河广,曾不容刀。郑笺:不容刀,喻狭。小船曰刀。孔颍达《正义》:刘熙《释名》云:二百斛以下曰艇。三百斛曰刀,江南所谓短而广,安不倾危者也。

李君实谓末二旬,断非太白语。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

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何惭七里濑,〔一〕使我欲垂竿。

〔一〕李善《文选注》:《甘州记》曰:桐庐县有七里濑,濑下数里至严陵濑。《太平寰字记》:七里濑即富春渚也。《避暑录话》:严陵七里濑;在洞下二十余里,两山耸起壁立,连亘七里,土人谓之泷,讹为笼,言若笼中。因谓初至为“入泷”既尽为“出泷”。“泷”本音闾江反,奔湍貌。以为若笼,谬也。七里之间皆滩濑,今因沈约诗,误为一名,非是。严陵滩最大,居其中。《方与胜览》:七里滩,距睦州四十余里,与严陵濑相接。谚云:“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江南通志》:黄山,在太平府城西北五里,相传浮丘翁牧鸡於此,又名浮丘山。此诗所谓及下首“鸡鸣发黄山”,正是其处,在太平州当涂县,与徽州、宁国二郡界内之黄山,名同而地异矣。

昨夜谁为吴会(音脍)吟,〔一〕风生万壑振空林。龙惊不敢水半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提(萧本作“醍”盘饭霜栗。〔二〕中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一〕吴会,吴地也,详十二卷注。

〔二〕《说文》:酤,买酒也。

宿鱼叚湖

黄山在池州府城南九十里,大楼山在池州府城南七十里,清溪在池州府城北五里,鱼叚湖当与之相去不远。

鸡鸣发黄山,暝投鱼叚湖宿。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一〕提播采铅客,结荷水边沐。〔二〕半夜四天(萧本作“边”)开,星河烂人目。明晨大楼去,〔三〕岗陇多屈伏。当与持斧翁,前溪伐云木。

〔一〕张景阳诗:森森散雨足。刘良注:森森,雨散貌。

〔二〕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栈石星饭,结荷水宿。

〔三〕太白古诗有“采铅清溪滨,时登大楼山”之句,疑与此诗是一时之作。

西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一〕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二〕沉吟碧云间。句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三〕提携馆娃官,〔四〕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一〕《吴越春秋》:越王谓大夫种曰:“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沉湎,不领政事,因此而谋可乎?”乃使相者於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縠,教以容步,习於上城,临於都巷,三年学服,而献於吴。吴王大悦。施宿《会稽志》:苎萝山在诸暨县南五里。《与地志》云:诸暨县苎萝山,西施、郑旦所居,其方石乃晒纱处。《十道志》云:句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之诸暨绊箩山卖薪女西施,山下有浣纱石。《一统志》:浣浦,在诸暨县治东南,一名浣渚,俗传西子浣纱於此。

〔二〕曹植诗: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三〕沈约诗:扬蛾一含睇,女便娟好且修。

〔四〕《吴地记》:胥葬亭东二里有馆娃官,吴人呼西施作娃,夫差置。今灵岩山是也。范石湖《吴郡志》:砚石山;在吴县西三十里,上有馆娃官。《方言》曰:吴有馆娃官,今灵岩寺即其地也。山有琴台、西施洞、砚池、習元花池,山前有采香径,皆宫之故迹。

王右军

《晋书》:王羲之起家秘书即,征西将军庚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真,有鉴裁。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性爱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因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宠鹅而归,甚以为乐。

右军本清真,潇洒在(许本作“出”,风尘。〔一〕山阴遇(萧本作“过”)羽客,耍(萧本作“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二〕笔精妙入神。〔三〕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一〕孔稚圭《北山移文》:潇洒出尘之想。

〔二〕郑玄《礼记注》:素,生帛也。

〔三〕江淹《别赋》: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蔡邕《篆书势》:体有六篆,妙巧入神。《古诗》:新声妙入神。

上元夫人

《太平御览》:《茅君传》曰:王母遣侍女郭密香与上元夫人相闻,茅固问王母:“不审上元夫人何真也?”曰:“三天真皇之母,上元之高真,统领十万玉女之名录者也。”及上元夫人来,闻云中箫鼓声,龙马嘶鸣。既至,从者甚众,皆女子,齐年十六七,容色明逸,多服青绫之衣,光彩夺目。上元夫人年未笄,天姿绝艳,服赤霜之袍,披青毛锦袭,头作三角髻,余发散垂之至於腰。戴九晨夜月之冠,鸣六山火藻之佩,曳凤文琳华之绶,执流黄挥精之创。入室向王母拜,王母坐止之,呼与同坐。

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嵯峨三角髻,余发散垂腰。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手提赢女儿,〔一〕闲与凤吹箫。眉语两自笑,〔三〕忽然随风飘。〔三〕

〔一〕赢女儿,谓秦穆公女弄玉,见六卷注。

〔二〕刘孝威诗:窗疏眉语度,纱轻眼笑来。

〔三〕阮籍诗:魂气随风飘。

苏台览古

范成大《吴郡志》:姑苏台,旧图经云在吴县西三十里,续图经云三十五里,一名姑胥,一名姑余。《史记正义》云:在吴县西南三十里横山西北麓姑苏山上。《山水记》云:阖闾作,春秋游焉。又云:夫差作台,三年不成,积材五年乃成,造九曲路,高见三百里。《越绝书》云:阖庐造九曲路,以游姑胥之台。《吴越春秋》言:阖庐画游苏台。盖此台始基於阖庐,而成於夫差,庶可以合传记之说。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缪本作“春”,误)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霏玉本、缪本作“江西”)月,会照吴王官里人。

越中览古

越王句践破吴归,〔一〕义士还家(许本作“乡”尽锦衣。〔二〕官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萧本作“啼”)。

〔一〕《史记》:越败吴,越王句践欲迁吴王夫差於甬东,吴王自刻死。越王灭吴,诛太宰韶以为不忠而归。

〔二〕义士,吴舒凫以为“战士”传写之讹,谓越人安得称“义士”云云,未知是否。

商山四皓

《雍胜略》:商山,去商州东南九十里,一名楚山,一名商洛山,形如商字,汤以为国号,郡以为名,汉四皓隐处。盛弘之《荆州记》曰:商州上洛县有商山,其地险阻,林壑深邃,四皓隐焉。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一〕偃蹇(缪本作“卧”)松云(缪本作“雪”)间,〔二〕冥翳不可识。云窗拂青霭,〔三〕石壁横翠色。龙虎方战争,〔四〕於焉自休息。秦人失金镜,〔五〕汉祖升紫极。〔六〕阴虹浊太阳,〔七〕前星遂沦匿。〔八〕一行佐明两(萧本作“圣”),〔九〕欻(萧本作“倏”)起生羽翼。〔一○〕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窅冥合元(许本作“玄”)化,茫昧信难测。飞声塞天衢,〔三〕万古仰遗迹。

〔一〕《高士传》: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角里先生,三日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暴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透迆。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而肆志。”乃其入商、洛,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陆机《周孝侯碑》:昂藏寮采之士。

〔二〕《后汉纪》:太原周党,偃蹇自高。详十七卷注。

〔三〕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左右青霭,表里紫霄。《广韵》:霭,云状。

〔四〕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五〕《尚书考灵曜》:秦失金镜。注曰:金镜,喻明道也。

〔六〕紫极,王者所居之宫。曹植表:情注於皇居,心存乎紫极。

〔七〕《春秋潜潭巴》:虹出日旁,后妃阴胁主。杨齐贤注:阴虹,以喻戚夫人。

〔八〕《晋书》:心三星,天王正位也。中星曰明堂,天子位。前星为太子,后星为庶子。

〔九〕《周易》: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於四方。虞翻注:两,谓日月也。作,成也。日月在天,动成万物,故称作矣。或以日与火为“明两作”也。

〔一○〕《汉纪》:上欲废太子,吕后闻之,使留侯为太子计。留侯曰:“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曰东园公、夏黄公、用里先生、绮里季,皆逃在山中,然上高之。今令太子卑辞安车,迎此四人来,以为客,时随入朝,则一助也。”吕后从其计。四人果来,年皆八十,须眉皓白,故谓之“四皓”。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上乃惊曰:“吾召公等不奉诏,今侍太子者何?”四人对曰:“陛下喜骂轻士,臣等义不受辱,故亡。今闻太子仁孝,爱人敬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臣等故来。”上曰:“烦公等幸卒调护太子。”四人退,上召戚夫人指示曰:“吾欲易太子,彼四人者为之辅,羽翼已成,难摇动也。”太子遂定。

〔一一〕卢谌诗:日石单效忠,飞声有汉。《汉书》: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遇四皓墓

《太平寰字记》:四皓墓,在商州上洛县西四里。《雍胜略》:四皓墓,在商州西四里金鸡原。

我行至商、洛,〔一〕幽独访神仙。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伊音链金鼎,〔二〕何年(缪本作“言”)闭玉泉?陇寒唯有月,松古渐无烟。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三〕紫芝高咏罢,〔四〕青史旧名传。〔五〕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一〕商、洛,谓商山、洛水之间,详二十卷注。

〔二〕江淹《别赋》:链金鼎而方坚。李善注:链金为丹之鼎也。

〔三〕贾公彦《周礼疏》;魅,人面兽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说文》:魅,老精物也。《抱朴子》: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走向后,喜来犯人。人入山,若夜闻人其声,大语其名曰“跂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一名“热内”亦可兼呼之。又有山精,如鼓,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晖”。《异苑》.《玄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噑雨啸,昏见晨趋。

〔四〕紫芝,已见前首注。

〔五〕江淹《上建平王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李善注:《汉书》有《青史子》。《音义》曰:古史官记事。

岘山怀古

《湖广通志》:岘山,在襄阳府城南十里。欧阳公记曰: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於荆州。《襄沔记》曰:岘山南五百步,东临汉水,上有翠祜碑、汉武坛。

访古登岘首,〔一〕凭高眺襄中。〔二〕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弄珠见游女,〔三〕醉酒(一作“月”)怀山公。〔四〕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一〕岘首,谓岘山之巅。鲍照诗:晨登岘山首。后人因之,遂谓岘山曰岘首。孟浩然“岘首晨风送”,马戴“白云登岘首”,皆本此。

〔二〕襄中,襄阳也。

〔三〕张衡《南都赋》:游女弄珠於汉皋之曲。李善注:《韩诗外传》曰:郑交甫将南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

〔四〕山公醉酒,见十五卷注。

苏武

《汉书》:天汉元年,武帝遣苏武以中即将使持节这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既至匈奴,单于欲降之。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夜见汉使,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於是李陵置酒谓武日:“今足下还归,扬名於匈奴,功头於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泣下数行,因与武诀。匈奴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一〕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苫,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水,〔二〕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三〕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四〕

〔一〕颜师古《汉书·高祖本纪注》:节,以毛为之,上下相重,取象竹节,因以为名,将命者,持之以为信。

〔二〕《长杨赋》:西厌月窟,东震日域。

〔三〕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四〕李陵《与苏武书》:此陵所以仰天搥心而泣血者也。

经下邳音批圯音夷桥怀张子房

按《唐书·地理志》,河南道有下邳县,初隶泗州临淮郡,元和中改隶徐州彭城郡。《水经注》:沂水於下邳县北西流,分为二水。一水经城东屈从县南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间以为“圯”。音张子房遇黄石公於圯上,即此处也。《汉书注》:服虔曰:圯音颐,楚人谓“桥”曰“圯”。《说文》:东楚谓桥为“圯”。或嗤诗题“圯桥”二字,为复用者。按庾信《吴明彻墓志铭》:把桥取履,早见兵书。则“圯桥”之称,唐之前,早已有此误矣。《一统志》:圯桥,在邳州城东南隅,年久湮没。《元和郡县志》:下邳县有沂水,号为长利池,池上有桥,即黄石公授张良素书之所。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一〕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二〕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一〕《汉书》: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乃强忍,下取履,因跪进。父以足受之,笑去,良殊大惊。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良因怪,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巳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是,则为王者师。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已。”逐去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回赵景真《与嵇茂齐书》:龙睇大野,虎啸六合。

〔二〕吴舒凫口:《张良传》云:“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太白正用其语,刻本改为“天地皆震动”,天地何震动之有耶?

金陵三首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一作“即”)长安。〔一〕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一作“碧字楼台满,青山龙虎盘”)。〔二〕金陵空壮观,天堑(一作“江塞”)净波澜。〔三〕醉客回桡(音饶)去,〔四〕吴歌且自欢二作“谁云行路难”)。

〔一〕晋元帝南渡江,於金陵即位,遂都之。

〔二〕锺山龙蟠,石头虎踞,诸葛武侯称为帝王之宅,详七卷《金陵歌》注。

〔三〕《隋书》:陈祯明三年,隋师临江,后主从容言曰:“齐兵三来,周兵再来,无勿摧败,彼何为者?”都官尚书孔范曰:“长江天堑,古以限隔南北,今日北军岂能飞度耶?”

〔四〕颜师古《汉书注》:楫谓櫂之短者也。今吴越之人呼为桡。

其二

地拥金陵势,〔一〕城回江(一作“汉”)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二〕亡国生春草,王(缪本作“离”)官没古丘。空余后湖月,〔三〕波上对瀛洲(一作江洲)。

〔一〕《艺文类聚》:徐爱《释问略》曰:建康北十余里有钟山,旧名金陵山,汉末金陵尉蒋子文讨贼,战亡,灵发於山,因名蒋侯祠,故世号曰蒋山。

〔二〕谢脁诗: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三〕《初学记》:建业有后湖,一名玄武湖。《景定建康志》:玄武湖亦名蒋陵湖,亦名秣陵湖,亦名后湖,在城北二里,周回四十里,东西有沟流入秦淮,深七尺,灌田一百顷。《一统志》:玄武湖,在应天府太平门外,周回四十里,晋名北湖。刘宋元嘉末有黑龙见,故改名,今称后湖。

其三

六代兴亡国,〔一〕三杯为尔歌。苑方秦地少(一作“小”),山似洛阳多。〔二〕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并随人事灭,东逝与(一作“只”)沧波。

〔一〕《小学组珠》: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皆都建业。

〔二〕《景定建康志》:洛阳四山围,伊、洛、泸、涧在中。建康亦四山围,秦淮、直渎在中。故云:“风景不殊,举日有山河之异。”李白云“山似洛阳多”;许浑云“只有青山似洛中”,谓此也。《太平寰字记》:《丹阳记》云:出建阳门望钟山,似出上东门望首阳山也。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月兆

《水经注》:江水经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太平寰字记》:板桥浦,在升州江宁县南四十里,五尺源出观山三十七里,注大江。谢玄晖《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云: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一〕斜低建章阙,〔二〕耿耿对金陵。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长川泻落刀,洲渚晓寒凝。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玄晖难再得,〔三〕洒酒气填膺。〔四〕

〔一〕谢朓诗:玉绳低建章。李善注:《春秋元命苞》曰:玉衡北两星,为玉绳星。

〔二〕《宋书》:永光元年以石头城为长乐官,以北邸为建章官。

〔三〕《南齐书》:谢脁,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

〔四〕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李善注:填,满也。

过彭蠡湖

《史记正义》:《括地志》云:彭蠡湖,在江州浔阳县东南五十二里。

谢公入彭蠡,〔一〕因此游松门。〔二〕余方窥石镜,〔三〕兼得穷江源。前赏迹可见,后来道空存。而欲继风雅,岂惟(萧本作“云”)清心魂。云海方助兴,波涛何足论?青嶂忆遥月,绿萝愁鸣(缪本作“鸣愁”猿。水碧或可采,〔四〕金膏秘莫言。〔五〕余将振衣去,〔六〕羽化出嚣烦。〔七〕

〔一〕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灵物吝珍怪,异人秘精魂。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李善注:张僧鉴《浔阳记》曰:石镜山,东有一圆石悬崖,明净照见人形。顾野王《与地志》曰:自入湖三百三十里,穷於松门,东西四十里,青松逼於两岸。吕向注:金膏,仙药也。水碧,水玉也。此江中有之。

〔二〕《豫章古今记》:松门,在豫章北二百里,江水远山,上有松柏。《太平寰字记》:松门山,在洪州南昌县北,水路二百一十五里,其山多松,遂以为名。北临大江,乃彭蠡湖口,山有石镜,光明照人。

〔三〕《太平广记》:《幽明录》曰:宫亭湖边,傍山间有石数枚,其圆若镜,明可鉴人,谓之石镜。后有行人过,以火燎一枚,今不复明。

〔四〕《山海经》:耿山多水碧。郭璞注:亦水玉类。《西溪丛语》:予尝见墨子道书大药中有“水脂碧”。洪炎杂家引旧书云:“宫亭湖中有孤石介立,周围一里,竦直百丈,上有玉膏可采。”岂非水碧耶?

〔五〕金膏,见十五卷注。

〔六〕左思诗:振农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七〕道家谓升仙曰羽化。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

旧注:二篇或同或异,故并录之。

谢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门。余方窥石镜,兼得穷江源。将欲继风雅,岂徒清心魂。前赏逾所见,后来道空存。况属临泛美,而无洲渚喧。漾水向东去,〔一〕漳流直南奔。〔二〕空漾三川夕,〔三〕回合千里昏。〔四〕青桂隐遥月,绿枫鸣愁猿。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论。〔五〕吾将学仙去,冀与琴高言。〔六〕

〔一〕《书·禹贡》:嶓塚导漾,东流为汉,又杀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於大别,南入於江,东汇泽为彭蠡。孔安国《书传》:泉始出山为漾水,东南流为沔水,至汉中东流为汉水。《通志略》:汉水名虽多而实一水,说者纷然,其原出兴元府西县嶓塚山为漾水,东流为沔水,又东至南郑为汉水。有褒水,从武功来人焉。又东左与文水会,又东过西城,旬水入焉。又东过郧乡县南,又屈而东南,过武当县。又东过顺阳县,有清水,自号州卢氏县北来入焉。又东过中庐,别有淮水,自房陵淮山东流入焉。又东过南漳荆山,而为沧浪之水,或云在襄阳即为沧浪之水。又东南过宜城,有鄢水入焉。又东过都,敖水入焉。又东南臼水入焉。又东过云、杜,而为夏水,有郧水入焉。又东至汉阳,触大别山,南入於江。班云行一千七百六十里。

〔二〕孔颍达《左传正义》:《释例》云:漳水出新城标乡县南,至荆山东南,经襄阳、南郡当阳县入沮。《通志略》:漳水出临沮县东荆山,东南至当阳县,右入於沮。临沮,今襄阳南漳县。当阳,今隶荆门军。《一统志》:漳江,源出临沮县南,至荆州当阳北,与沮水合流,入大江。

〔三〕谢脁诗:空濛如薄雾。三川,三江也。按三江,孔安国、班固、郑玄、韦昭、桑钦、郭璞诸说不一,惟郑云:左合汉为北江,右合彭蠡为南江,岷江居其中为中江。今考江水发源蜀地,最居上流,下至湖广,汉江之水自北来会之,又下至江西,则彭蠡之水自南来会之,三水合流而东,以入於海,所谓三江既入也。《禹贡》既以岷江为中江,汉水为北江,则彭蠡之水为南江可知矣。苏东坡谓岷山之江为中江,嶓塚之江为北江,豫章之江为南江,盖本郑说也。

〔四〕谢灵运诗:州岛骤回合。王僧达诗:黄沙千里昏。

〔五〕郭璞《江赋》:金精玉英填其里。李善注:《穆天子传》:河伯曰:示汝黄金之膏。郭璞曰:金膏,其精汋也。

〔六〕琴高事,见二十八卷注。

庐江主人妇

孔雀东飞何处栖,〔一〕庐江小吏仲卿妻。〔二〕为客裁缝君(缪本作“石”)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三〕

〔一〕古词: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二〕古乐府: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於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三〕张华《禽经注》:乌之失雌雄,则夜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元和郡县志》:鄂州江夏郡有武昌县,西至州一百七十里。

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牀。〔一〕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我心还不浅,怀古(一作“留客”)醉余觞。

〔一〕《世说》: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隹景清,佐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庚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诺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於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琦按:《世说》、《晋书》载庚亮南楼事,皆不言秋月,而太白数用之,岂古本“秋夜”乃“秋月”之讹,抑有他传是据欤!

望鹦鹉洲怀缪本作“悲”祢衡

《一统志》:鹦鹉洲,在武昌府城南,跨城西大江中,尾直黄鹤矶,乃黄祖杀祢衡处。衡尝作《鹦鹉赋》,故遇害地得名。《海录碎事》:黄祖杀祢衡,埋於沙洲之上,后人因号其洲为鹦鹉洲,以衡尝为《鹦鹉赋》故也。二说不同,今并录之。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吴江赋《鹦鹉》,〔一〕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二〕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三〕至今芳洲上,〔四〕兰蕙不忍生。

〔一〕《后汉书》:祢衡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建安初,来游许下,孔融深爱其才,数称述於曹操。操欲见之,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态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吏。孔融退而数之,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著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箠地大骂。吏白:“外有狂生,坐於营门,言语悖逆,请收案罪。”操怒谓孔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鼠雀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如何,”於是遣人骑送之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后复侮慢於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尤善於衡。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巵於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舍五百将出,欲加箠;衡方大骂,砠恚,遂合杀之。射徒跣求救,不及。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

〔二〕梁简文帝诗:千春谁与乐。

〔三〕《三国志》:纠虔天刑,章厥有罪。

〔四〕《楚辞》:采芳洲兮杜若。

严沧浪曰:才高识寡,断尽弥衡。李榕村曰:首二句向皆错解,玩通章诗意,所痛惜于衡者深矣。虽有才高识寡之言,然至目为孤凤,则操与祖皆鸷鹗之群耳。起句盖言魏武经营天下,而视之直作蝼蚁观者,唯一祢衡也。如此“营”字方有照应,“一”字方有著落。且下句鄙薄黄祖,何故起处张大曹操乎?

宿巫山下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淥水,三月下瞿塘。〔一〕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三〕访古一沾裳。

〔一〕巫山、桃花水、瞿塘,已见前注。

〔二〕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楚辞》:哀高丘之无女。王逸注:楚有高丘之山。或云:高丘,阆风山上也。旧说:高丘,楚地名也。《太平寰字记》:巫山县有高都山。《江源记》云:《楚辞》所谓巫山之阳,高丘之阻。高丘,盖高都也。

金陵白杨十字巷

《六朝事迹》:白杨路,图经云:县南十二里石山冈之横道是也。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当作“潮”)沟道。〔一〕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天地有反覆,〔二〕宫城尽倾倒。六帝余古丘,〔三〕樵苏泣遗老。〔四〕

〔一〕《一统志》:潮沟,在应天府上元县西四里,吴赤乌中所凿,以引江潮,接青溪,抵秦淮,西通运渎,北连后湖。《六朝事迹》:《与地志》:潮沟,吴大帝所开,以引江潮。《建康实录》云:其北又开一渎,北至后湖,以引湖水,今俗呼为运渎。其实自古城西南行者是运渎,自归蒋山寺门前东出至青溪者名潮沟,其沟向东,已湮塞,西则见通运渎。按《实录》所载,皆唐事,距今数百年,其沟日益淹塞,未详所在。今府城东门外,西抵城濠,有沟东出,曲折当报宁寺之前,里俗亦名潮沟,此近世所开,非古潮沟也。

〔二〕《三国志注》:《九州春秋》曰:马腾、韩遂之败,樊稠追至陈仓,遂语稠曰:“天地反覆,未可知也。”

〔三〕六帝,谓六代开国之帝也。

〔四〕《汉书》:樵苏后爨。颜师古注;樵,取薪也,苏,取草也。

谢公亭原注: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海录碎事》:谢公亭,在宣州。太守谢玄晖置范云为零陵内史,谢送别於此,故有新亭送别诗。《方与胜览》:谢公亭,在宣城县北二里。《名胜志》:谢公亭,在江南宁国府宣城县北郭外,齐太守谢脁送别处。旧图经谓是跳送范云之零陵内史处。

谢亭(萧本作“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山在铜坑村五里。

五松山,在南陵,已见二十卷注。胡震亨曰:此是咏古或感兴诗也。旧本题作《纪南陵题五松山》,误。

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一〕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当时板筑辈,岂知傅说情。〔二〕一朝和(一作“雨”)殷人(一作“羹”,〔三〕光气为列星。〔四〕伊尹生空桑,〔五〕捐(萧本作“指”)庖佐皇极。桐官放太甲,摄政无愧色。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六〕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时命或大谬,〔七〕仲尼将(一作“其”)奈何?〔八〕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九〕归来归去来(一作“归去来归去”缪本作“归去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一〕《晋书·郭王禹传》:潜光九皋,怀翼独远。《史记》: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二〕《韩诗外传》:傅说负上而板筑,以为大夫,其遇武丁也。李善《文选注》:郭璞《三苍解诂》曰:板,墙上下板。筑,杵头铁沓也。

〔三〕《书·说命》: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四〕《庄子》: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此於列星。陆德明《音义》:崔云,傅说死,其精神乘东维,托龙角,乃为列宿,今尾上有傅说星。

〔五〕《水经注》:音有莘氏女采桑於伊川,得婴儿於空桑中,言其母孕於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母明视,而见臼水出焉,告其邻居而走,顾望其邑,咸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有莘氏女取而献之,命养於庖,长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六〕《史记》:伊尹为有莘胜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於王道,汤任以国政。汤崩,伊尹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既立,不遵汤法,乱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官,伊尹摄行政。太甲居桐官三年,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太甲,而授之政。“委质”有二解。《左传》:策名委质。孔颍达曰:质,形体也。拜则屈膝而委身体於地,以明敬奉之也。章怀太子《后汉书注》:委质,犹屈膝也。《国语》:委质为臣,无有二心。韦昭解:质,鸷也。士赞以雉,委质而退。《史记索隐》:服虔注:左氏云古者始仕,必先书其名於策,委死之质於君,然后为臣。示必死节於其君也。依前二说,作“哲”音读。依后二说,作“至”音读。

〔七〕《庄子》:时命大谬也。详十一卷注。

〔八〕《家语》:孔子自卫入晋,至河,闻赵简子杀窦犨鸣犊、舜华,乃临河而叹曰:“丘闻之,刳胎杀天,麒麟不至其郊;覆巢破卵,凤皇不翔其邑。何则?君子违伤其类也。”遂还,息於陬。

〔九〕孔子《龟山操》:予欲望鲁,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乐府诗集》:《琴操》曰:《龟山操》,孔子所作也。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龟山,作此曲,以喻季氏若龟山之蔽鲁也。《元和郡县志》:龟山,在兗州泅水县东北七十里。陆贾《新语》:有斧无柯,何以治之?

夜泊牛渚怀古原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太平寰字记》:牛渚山,在太平州当涂县北三十五里,突出江中,谓为牛渚矶,古津渡处也。《与地志》云:牛渚山,音有人潜行,云此处通洞庭,旁达无底,见有金牛,状异,乃惊怪而出。牛渚山北谓之采石,按今对采石渡口上有谢将军祠。《淮南记》云:吴初以周瑜屯牛渚。晋镇西将军谢尚亦镇此城,袁宏时寄运船泊牛渚,没,尚乘月泛江,闻运船中讽咏,遣问之,即宏诵其自作《咏史诗》,於是大相叹赏。详见七卷《劳劳亭》注。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一作“洞庭去”),〔一〕枫叶落(一作“正”纷纷。

〔一〕木华《海赋》:维长绡,挂帆席。李善注:刘熙《释名》曰:随风张幔曰帆,或以席为之,故曰帆席也。

《沧浪诗话》:律诗有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橹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赵臣光曰:律不取对,如李白“牛渚西江夜”云云,孟浩然“挂席东南望”云云,二诗无一句属对,而调则无一字不律,故调律则律,属对非律也。近有诗家窃取古调作近体,自以为高者,终是古诗,非律也。中晚之律,每取一贯而下,已自失款,况今日之以古作律乎?杨用修云:“五言律,八句不对,太白、浩然有之,乃是平仄稳贴古诗也。”杨谬以对为律,亦浅之乎观律矣。古诗在格与意义,律诗在调与声韵,如必取对,则六朝全对者,正自多也,何不即呼律诗乎,律诗之名起於唐,律诗之法严於唐,未起未严,偶然作对,作者观者慎勿以此持心,方能得一代作用之旨。王阮亭曰:此诗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者也。

姑熟十咏姑熟溪

《太平寰字记》:姑熟溪,在太平州当涂县南二里。姑熟,即古县名。此水经县市中过,故溪即因地以名之也。《江南通志》:姑熟溪,在太平府当涂县南二里,一名姑浦,合丹阳东南之余水,及诸港来会,过宝积山人大江。周必大《泛舟游山录》:姑熟溪,水色绀碧,与河流不相杂。陆放翁《入蜀记》:姑熟溪,土人但谓之姑溪,水色正绿,而澄彻如镜,纤鳞往来可数。溪南皆渔家,景物幽奇。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漾(《文苑英华》作“击”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何处浣沙人?红颜未相识。

丹阳湖

《元和郡县志》:丹阳湖,在宣州当涂县东南七十九里,周围三百余里,与溧水县分湖为界。《六朝事迹》:丹阳湖,图经云:在溧水县西八十里,与太平州当涂县分界。唐李白尝游此湖,酷爱其景,乃张帆载酒,纵意往来而作诗曰“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云云。《太平府志》:丹阳湖在府城东南,跨多福、黄池、积善、湖阳等乡,徽池、宁国、广德诸州之水汇之,与江宁之高淳、溧水,皆以湖心为界。东西七十五里,南北九十里,太平之巨浸也。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萧本作“归”)舟,歌声逐流水。

谢公宅

《太平寰字记》:青山,在太平州当涂县东三十五里。齐宣城太守谢脁筑室及池於山南,其宅阶址尚存,路南砖井二口。天宝十二年改为谢公山。《江南通志》:谢脁宅,在太平府东南青山之椒,南齐谢脁守宣城时建别宅於此,今为保和庵。路旁有井,名谢公井。陆放翁《入蜀记》:青山南小市有谢玄晖故宅基,今为汤氏所居,南望平野极目,而环宅皆流泉、奇石、青林、文篠,真佳处也。由宅后登山,路极险巇。凡三四里许,至一庵,庵前有小池曰谢公池,水味甘冷,虽盛夏不竭。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文苑英华》作“有虚白”)。荒庭衰草徧,废井苍苔积。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陵高欠音嚣台

《方与胜览》:凌敌台,在太平州城北黄山上。宋武帝南游,尝登此台,乃建离宫焉。《江南通志》:凌敲台,在太平府当涂县黄山,有石如案,高可五尺,顶平而圆,宋武帝建官避暑处。周必大《泛舟游山录》:出北门五里余,登凌敌台,台在黄山上,本不高,而望甚远。西南即青山,却顾采石、天门及溧阳、和州诸山,皆在目中。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叠嶂列远《文苑英华》作“遥”)空,〔一〕杂花间平陆。〔二〕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一〕王筠诗:开窗延叠嶂。

〔二〕丘希范《与陈伯之书》: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谢瞻诗:夕阴暧平陆。《尔雅》:大野曰平,高平曰陆。

桓公井

《一统志》:桓公井,在太平府城东五里白紵山,晋恒温所凿。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石秋瓦冷苍苔,塞泉湛孤月。〔一〕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霏玉本作“洁”)?

〔一〕按《广韵》:湛,与沉同,音皆直深切。兼引《汉书》“从俗浮湛”句于“湛”字下,盖“沉”、“湛”古通用也。

慈姥音母竹

《艺文类聚》:《丹阳记》曰:江宁县南四十里有慈母山,积石临江,生箫管竹。王褒《洞箫赋》所称,即此竹也。其竹圆致,异於众处。自伶伦采竹山解谷,其后惟此千见珍。故历代常给乐府,俗呼为鼓吹山。李善《文选注》:《江图》曰:慈母山,此山竹作箫笛,有妙聋。《太平府志》:慈姥山,在当涂县北四十里,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估舟尝依此以避。其山产竹,圆体而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文苑英华》作“钅赞”)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一〕凤曲吹应好。〔二〕不学蒲柳凋,〔三〕贞心常自保。

〔一〕龙吟,用马融《笛赋》中语;见五卷注。

〔二〕凤曲,用萧史事,见六卷注。

〔三〕《晋书》:顾悦之曰:蒲柳常质,望秋先零。蒲柳,今之水杨也。其叶易凋落。

望夫山

《太平寰字记》:望夫山,在太平州当涂县北四十七里。音有人往楚,累岁不远,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为石。其山临江,周围五十里,高一百丈。

颙(缪本作“写”望临碧空,〔一〕怨情感离别。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一〕《广韵》:颙,仰也。

牛渚矶

《江南通志》:牛渚山,在太平府城西北三十五里。山下有矶,曰牛渚矶,与采石矶相属,亦名燃犀浦。晋温峤燃犀照水族於此。《太平府志》:牛渚矶,在当涂县采石山下,江漘有石柱高丈许,突兀峭壁间,相传古有金牛见此,故名。《后汉志》丹阳疆域独称“南有牛渚”孙吴、东晋每宿重兵其地。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洑间,〔一〕回波自成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二〕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三〕

〔一〕《韵会》:洑,水洄也。

〔二〕《异苑》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其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帻。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隔,何意相照耶?”

〔三〕《诗·国风》:忧心如醉。

灵墟山

《方与胜览》:灵墟山,在当涂县南十里。《一统志》:灵墟山,在太平府城东北三十五里,世傅丁合成学道飞升於此山椒,坛址犹在。山有洞,后有井,大旱不竭。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一〕伏链九丹成,〔二〕方随五云去。〔三〕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不知曾化鹤,遂海妇几度?

〔一〕《搜神后记》:丁令威,本遂东人,学道於灵墟山,后化鹤归遂,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塚累累?”遂高上冲天。今遂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江南通志》:丁令威,遂东人,为泾县舍,游姑熟,乐灵墟山泉石幽秀,炼丹於此。丹成,翔虚去。

〔二〕《抱朴子》:第一之丹名曰丹华,第二之丹名曰神符,第三之丹名曰神丹,第四之丹名曰还丹,第五之丹名曰饵丹,第六之丹名曰链丹,第七之丹名曰柔丹,第八之丹名曰伏丹,第九之丹名日寒丹。凡服九丹,欲升天则去,欲且止人间亦任意,皆能出入无间,不可得而害之矣。

〔三〕五云,见七卷注。

天门山

《太平寰字记》:天门山,在太平州当涂县西南三十里。有二山夹大江,东曰博望,西曰天门。按《郡国志》云:天门山,亦名蛾眉山,楚获吴艅艎於此。两山相对,时人呼为东梁山、西梁山。《与地志兰》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宋孝武诏曰:梁山层岫云峙,流同海岳,天表象魏,以旌国形,仍以二山立阙,故曰“天门”焉。《太平府志》:天门山,在郡西南三十里,亦称东梁山,与和州西梁山夹大江对峙,白江中远望,色如横黛,修妩静好,宛宛不异蛾眉,故又名蛾眉山。

回出江上山(萧本作“山上”),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塞,石分浪花碎。〔一〕参差远天际,漂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二〕

〔一〕柳顾言诗:浃叠浪花生。

〔二〕江淹诗:虚空起青霭,嵫生暮霞。

苏东坡曰:过姑熟亭下,读李白《十咏》,疑其浅近。孙邈云:闻之王安国,此乃李赤诗。秘阁下有赤集,此诗在焉,白集中无此。赤见柳子厚集,自比李白,故名赤,其后为厕鬼所惑而死。今观其诗只如此,而以北李白,则其人心恙已久,非厕鬼之罪也。陆放翁《入蜀记》:《李太白集》有《姑熟十咏》,予族伯父彦远尝言:东坡自黄州还,过当涂读之,抚手大笑曰:“赝物败矣,岂有李太白作此语者,”郭功父争以为不然,东坡笑曰:气恐是太白后身所作耳。”盖功父少时,诗句俊逸,前辈或许之以为太白后身,功父亦遂以自负,故东坡因是戏之。或曰《十咏》及“归来乎”、“笑矣乎”、《僧伽歌》、《怀素草书歌》。太白旧集本无之,宋次道再编时贪多务得之过也。

古近体诗其四十七首

与元丹丘方一作“仙”城寺谈玄作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一〕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二〕灭除昏疑尽,领畧入精耍。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三〕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四〕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怡然青莲官,永愿态游眺。

〔一〕《庄子》: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二〕释家以此身为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坚者是地,润者是水,暖者是火,动者是风。

〔三〕《楞严经》: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求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湛然常定之谓寂,莹然不昧之谓照。寂,其体也。照,其用也。体用不离,寂照双运,即是定慧交修,止观互用之妙谛。

〔四〕《维摩诘所说经》: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华严经》:虽知诺法无有前际,而广说过去。虽知诸法无有后际,而广说未来。虽知诸法无有中际,而广说现在。金仙,谓佛。释成时曰:李白诗云:“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东文人如稻、麻、竹、苇,吐不出此十字。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高松来(缪本作“上”)好月,空谷宜清秋。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峯峦秀中天,〔一〕登眺不可尽。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遂造穷谷闲,〔二〕始知静者闲。留欢达永夜,〔三〕清晓方言还。

〔一〕中天,半天也。

〔二〕穷谷,深谷也。

〔三〕永夜,长夜也。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安州,唐时隶淮南道,又谓之安陆郡,般若,读若百惹,释言般若,华言智慧也,寺依此立名。

伦然金园赏,〔一〕远近含晴光。楼台成海气,〔二〕草木皆天香。〔三〕忽逢青云士,其解丹霞裳。〔四〕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吞讨破万象,搴窥临众芳。而我遗有漏,〔五〕与君用无方。〔六〕心垢都已灭,〔七〕永言题禅房。

〔一〕翛然,犹悠然也。《庄子》: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详见二十二卷注。金园,寺中园圃也。须达长者欲买只陀太子园为佛住处。太子戏言:“得金布满地中,即当卖与。”须达遂出金饼布地,周满园巾,厚及五寸,广惟十里,买此园地,奉施如来,起立精舍。后人用“金园”事,本此。

〔二〕王褒诗:带楼疑海气,含盖似浮云。

〔三〕庚信诗: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四〕谢脁《七夕赋》:厌白玉而为饰,霏丹霞而为裳。

〔五〕《大般若经》;云何有漏法?佛告:善,现世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所有一切堕三界法,是名有漏法。

〔六〕《庄子》:行乎无方。郭象注:随物转化也。

〔七〕《四十二章经》:心垢灭尽,净无瑕秽。《维摩诘所说经》: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按《唐书》河南道有中都县,水平陆县,天宝元年更名。

昨日东楼醉(一作“城饮”,还应(一作“归来”)倒接罒離。〔一〕阿谁扶上马?〔二〕不省下楼时。

〔一〕接罗,帽也,用山公醉归事,见五卷注。

〔二〕《三国志·庞统传》: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按《通志·氏族略》:屈突氏,乃代北衤复姓也。本居玄朔,后徙昌黎,孝文改为屈氏,至西魏复为屈突。

陶令八十日,长歌《归去来》。〔一〕故人建昌宰,〔二〕借问几时回?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

〔一〕陶潜《归去来辞序》:予家贫,耕殖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亲故多劝予为长吏。家叔以予贫苦,遂见用于小邑。於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白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辞》。

〔二〕唐时江南西道有建昌县,隶洪州豫章郡。

月下独酌四首

花间(一作“下”,《文苑》作“前”)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文苑》作“碧岩畔”)。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一〕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文苑》作“醴”)泉。〔二〕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三〕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缪本作“醉”)中趣,〔四〕勿为醒者传。

〔一〕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晋书》: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宫之旗也,主宴享酒食。

〔二〕《汉书》: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开。应劭注:其水若酒,故曰酒泉也。颜师古注:相传俗云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

〔三〕《艺文类聚》:《魏略》曰:太祖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浊酒为贤者,清酒为圣人。

〔四〕《晋书》:孟嘉好酣饮,愈多不乱。桓温问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嘉曰:“公未得酒中趣耳。”

胡震亨曰:此首乃马子才诗也。胡元瑞云:近举李墨迹为证,诗可伪,笔不可伪耶,琦按:马子才,乃宋元佑中人,而《文苑英华》已载太白此诗,胡说恐误。

其三

三月成阳城(一作“时”),千花昼如锦(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一〕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二〕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一〕梁元帝诗:黄龙戍北花如锦。《洛阳伽蓝记》:春风扇柳,花树如锦。

〔二〕《淮南子》:轻天下,细万物,齐死生,同变化。

其四

穷愁千万(一作“有千”)端,美酒三百(一作“惟数”)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一作“圣贤”,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一作“饿伯夷”,屡空饥工作“悲”颜回。常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一〕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一〕《晋书》:毕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金液,见五卷注。糟丘,见七卷注。

春归终南山松龙旧隐

《地理今释》: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府长安县南五十里,东至蓝田县,西至凤翔府郧县,绵亘八百余里。

我来南山阳,事事不异音。却寻溪中水,还望岩下石。蔷薇缘东窗,女萝逵北壁。别率能几日,草木长数尺。且复命酒樽,独酌陶永夕。〔一〕

〔一〕《韩诗》:陶,畅也。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通典》:河南府河南县有阙塞山,俗曰龙门。《太平寰字记》:阙塞山,《左氏传》:晋赵鞅纳王,使女宽守阙塞。服虔谓“南山伊阙”是也。杜预注,洛阳西南伊阙口也,俗名龙门。

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中夜忽惊觉,起立明灯前。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哀哀歌苦寒,〔一〕郁郁独惆怅。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二〕数(缪本作“至”)起匡社稷,〔三〕宁复长艰辛。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四〕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五〕青云当自致,〔六〕何必求知音?

〔一〕古乐府有《苦寒行》。因行役遇寒而作。

〔二〕傅说板筑,见廿二卷注。李斯鹰犬,见三卷注。

〔三〕《韵会》:欺,暴起也。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举师扬威,并匡社禝。

〔四〕阮籍诗:成物怀殷忧。李善注:《韩诗》曰:耿耿不寐,如有殷忧。《诗·国风》:以写我夏。毛传曰:写,除也。

〔五〕《梁甫吟》,见三卷注。

〔六〕《史记·范睢传》:不意君能自致於青云之上。

寻山僧不遇作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使我空叹息,欲去仍徘徊。香云徧(缪本作“隔”)山起,〔一〕花雨从天来。〔二〕已有空乐好,况闻青(当作“清”)猿哀。了然绝世事,此地方悠哉!

〔一〕《华严经》:乐音和悦,香云照耀。

〔二〕《楞严经》:即时天雨百宝莲花,青黄赤白,间错粉糅。

过汪氏别业二首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一〕叠岭礙河汉,连峰横斗牛。〔二〕汪生面北阜,〔三〕池馆清且幽。我来威意气,搥鱼列珍羞。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一〕《列仙传》:陵阳子明上黄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黄山图经》: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合丹於此山,故有浮丘、容成诸峰。

〔二〕斗牛,谓南斗、牵牛二星。《史记正义》:吴地,斗牛之分野。

〔三〕谢灵运诗:卜室倚北阜。刘良注:阜,陵也。

其二

畴音未识君,〔一〕知君好贤才。随山起馆字,凿石营池台。星(一作“大”)火五月中,〔二〕景风从南来。〔三〕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四〕我行值木落,月苫清猿哀“永夜达五更,〔五〕吴献(音于)送琼杯。〔六〕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音梅)苔。

〔一〕杜预《左传注》:畴音,犹前日也。

〔二〕《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蔡沈《集传》:星火,东方苍龙七宿。火,谓大火,夏至昏之中星也。

〔三〕《淮南子》:清明风至四十五日,景风至。《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陈叔齐《籁纪》:景风,一曰凯风,又曰薰风,亦曰巨风,起自赤天之暑门,从南方来。

〔四〕金罍,酒器也,详七卷注。

〔五〕谢灵运诗:行觞奏悲歌,永夜继白日。

〔六〕《楚辞》:吴歈蔡讴,奏大吕些。王逸注:歈、讴,皆歌也。

待酒不至

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山花向我笑,正好街杯时。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

独酌

春草如有意,罗生玉堂阴。〔一〕东风吹愁来,白发坐相侵。独酌劝孤影,〔二〕闲歌面芳林。长松尔何知(一作“本无情”),萧瑟为谁吟?〔三〕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一本云:“春草遍野绿,新莺有佳音。落日不尽欢,恐为愁所侵。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清风寻空来,岩松与其吟。手舞石上月,膝横花下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缪本第一句作“春草变绿野”第七句作“碧松尔何知”,四字不同。)

〔一〕《楚辞》: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王逸注:环其堂下,罗列而生。

〔二〕陶渊明诗:挥杯劝孤影。

〔三〕《素问》:松吟高山,虎啸岩岫。张正见诗:松吟欲舞风。

友人会宿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一作“然”)未能寝。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春日独酌二首

东风扇淑气,〔一〕水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二〕对此石上月,〔三〕长醉歌(缪本作“歌醉”)芳菲。

〔一〕《南史·衡阳王义季传》:阳和扇气,播厥之始。陆机诗:蕙草饶淑气。张铣注:淑,善也。

〔二〕陶潜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三〕谢灵运诗: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其二

我有紫霞想,缅(音勉)怀沧洲间。〔一〕且(萧本作“思”)对一壶酒,潜然万事闲。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但恐(缪本作“悲”)光景晚,宿音成秋颜。

〔一〕《广韵》:缅,远也。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太白自注:时於落星石上,以紫绮裘换酒为欢。

《地理广记》:开封县有蓬池,亦曰蓬泽,故卫国之匡地。《竹书纪年》云“梁惠王发逢忌之薮以赐民”,即此。《太平寰字记》:蓬池,在开封府尉氏县北五里。按《述征记》云:大梁西南九十里尉氏县,有蓬池。阮籍诗云:“徘徊蓬池上,回顾望大梁。”即此也。隐者盖居於其间,故因以为号。《江南通志》:落星冈,在应天府西北九里,一名落星墩,又曰落星石。《景定建康志》:落星冈,一名落星墩,在城西北九里,周回二十六里,高一十二丈,又江宁县西五十里临江,亦有落星冈。李白尝於落星石以紫绮袭换酒为欢,此地也。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罗浮麻姑台,〔一〕此去或未返。遇君蓬池隐,就我石上饭。空曾不成欢,强笑惜日晚。绿水向雁门(缪本作“关”,〔二〕黄云蔽龙山。〔三〕叹息两客鸟,徘徊吴、越间。其(缪本作“一”)语一执手,留连夜将久。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明晨挂帆席,〔四〕离恨满沧波。

〔一〕《广东通志》:麻姑峰,在罗浮山之南,其前有麻姑台,下有白连池,池水注朱明洞。《罗浮山志》:冲虚观西南有石峯峭拔,名曰麻姑峯,旁有岩曰麻姑台。树石清幽,其上常有彩云白鹤,仙女集焉。晋、唐以来,人多有见之者。

〔二〕《景定建康志》:雁门山,在城东南六十里,周回二十里,高一百二十五丈。西连彭城山,南连大城山,北连陵山。山势连绵,类北地雁门,故以为名。《与地志》云:山东北有温泉,可以浴,饮之能治冷疾。《江南通志》:雁门山,在江宁府上元县东南六十里。

〔三〕《太平寰字记》:岩山,在升州江宁县南四十五里,其山岩险,故曰岩山。宋孝武改曰龙山。《六朝事迹》:鸡笼山,《寰字记》云在城西北九里,西接落星涧,北临栖玄塘。《与地志》云:鸡笼山在覆舟山之西二百余步,其状如鸡笼,因以为名。宋文帝元嘉中,改为龙山。以黑龙尝见翼武湖,此山正临湖上,因以为名,今去县六里。又《景定建康志》:龙山在城西南九十五里,周回二十四里,高一百二十丈,入太平州当涂县,北有水。以其山似龙形,因以为名。

〔四〕木华《海赋》:维长绡,挂帆席。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闲夜坐(萧本作“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一〕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二〕

〔一〕释居月《琴曲谱录》有《悲风操》、《寒松操》、《白雪操》。《白帖》:《阳春》、《白雪》、《绿水》、《悲风》、《幽兰》、《别鹤》,并琴曲名。

〔二〕《风俗通》:伯子牙方鼓琴,锺子期听之,而意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巍巍若泰山。”顷之间,而意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氵易氵易若江河。”手期死,伯牙破琴绝絃,终身不复鼓,以世无足为知音者也。

青溪半夜闻笛

“青溪”,当作“清溪”,在江南池州府城西北五里,其地在唐时为秋县緜。

羌笛《梅花引》,〔一〕吴溪陇水情(一作“清”)。〔二〕寒山秋浦月(一作“空山满明月”),肠断玉关声一作“情”)。〔三〕

〔一〕羌笛,见四卷注。杨齐贤曰:《梅花引》。曲名。《乐府诗集》:《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二〕古歌:陇头流水,分离四下。念我行役,飘然旷野。详见《愁阳春赋》注。

〔三〕玉关,见四卷注。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久卧青(一作“名”山云,遂为青(一作“名”)山客。山深(一作“春”)云更好,赏弄终日夕。月街楼间峯,泉漱阶下石。〔一〕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借(音积。萧本作“惜”)。鼯啼桂方秋。〔二〕风灭籁归寂。〔三〕缅(音勉)思洪崖术,〔四〕欲往沧海(一作“岛”)隔。云车来何迟,〔五〕抚己空叹息。

〔一〕《周礼》:善沟者水漱之。

〔二〕鼯,飞生鸟也,见七卷注。

〔三〕《初学记》:风吹万物,有声曰籁。

〔四〕《广韵》:缅,远也。《神仙传》:卫叔卿与数人博戏,其子度世曰:“是谁也?”叔卿曰:“洪崖生先。”

〔五〕魏武帝诗:乘驾云车,骏驾白鹿。古诗:轩车来何迟。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一〕裸袒(缪本作“体”)青林中。〔二〕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一〕《北堂书钞》:《语林》云:武侯乘素与,执白羽扇。

〔二〕《羽猎赋》:布乎青林之下。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一〕明朝有意抱琴来。

〔一〕《宋书》:陶潜性嗜酒,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春日醉起言志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一〕觉来盼(缪本作“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二〕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三〕曲尽已忘情。

〔一〕《宋书》:颜延之得酒,必颓然自得。

〔二〕张景阳诗:借问此何时,胡蝶飞南园。

〔三〕浩歌,大歌也。《楚辞》:临风倪兮浩歌。

《麓堂诗话》:太白天才绝出,真所谓“秋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今所传石刻“处世若大梦”诗,序称“大醉中作,贺生为我读之”。此等诗皆信手纵笔而就,他可知已。琦尝见石刻於星凤楼帖中,“觉来盼庭前”作“揽衣览庭际”,“一鸟”作“有鸟”。“对酒还自倾”作“未叹酒已倾”,数字不同。贺生不知为谁,若指知章,恐无此理。疑其出於后人伪托也。

庐山东林寺夜怀

《江西通志》:东林寺,在庐山之麓,晋太元九年慧远建。此山仪形九叠,峻竦天绝,而寺之所居,尤尽林壑之美。背负炉峰,旁带瀑布,清流环阶,白云生栋,别营禅室,最居深静。凡在瞻礼,神气为之清爽。慎蒙《名山记》:庐山有东林寺,寺始於晋慧远法师。谢灵运为凿池种莲。师与隐者十八人同修净上社,缁素咸在,谓之莲社。师送客至虎溪而止。常与陶渊明、陆修静谈,不觉过溪,其笑而反。今三门内,屋於桥上,水淹塞,云即虎溪。傍稻田中,有莲数本,即莲池也。出寺有大溪,度石桥,或云此为虎溪。

我寻青莲字,〔一〕独往谢城阙。〔二〕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三〕宴坐寂不动,〔四〕大千入毫发。〔五〕湛然冥真心,〔六〕旷劫断出没。〔七〕

〔一〕陈子昂诗:闻道白云居,窈窕青莲字。杨齐贤曰:青莲字,梵官也。

〔二〕《楚辞章句》;谢,去也。

〔三〕《阿弥陀经》:彼佛国土,常作天乐。

〔四〕《维摩诘经》:舍利弗言:忆念我音会於林中,宴坐树下。《释氏耍览》:宴坐,又作燕坐。燕,安也,安息貌也。

〔五〕李善《文选注》:大千者,谓二三千界,下至阿毗地狱,上非想大,为一世界。千世界为小于世界,千小世界为中千世界,千中世界为大千世界。《法苑珠林》:须菩提答阿难曰:“我念”时入於三昧,此大千世界弘广若斯,置一毛端,往来旋转如陶家轮。”

〔六〕《南史》:帝问大僧正慧念曰:“见不可思议事不?”慧念答曰:“法身常任,湛然不动。”《楞严经》: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

〔七〕《韵会》:梵书以一世为一劫。谢灵运《山居赋》:析旷劫之微言,说象法之遗旨。

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萧本作“拔”)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一〕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一〕《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於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於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杨齐贤曰:青牛,花叶上青虫也。有两角,如蜗牛,故云。琦按:“青牛”“白鹤”、不过用道家事耳,不必别作创解。

与史即中钦缪本作“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湖广通志》:黄鹤楼,在武昌府城西南隅,世传仙人乘黄鹤过此,因名。雄据江山,为楚会大观。

为遷客去畏沙,〔一〕西望畏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二〕

〔一〕江淹《恨赋》:遷客海上。

〔二〕《乐府诗集》:《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对酒

劝君莫拒杯,春凰笑人来。桃李如旧战,倾花向我开。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石。昨日(缪本作“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棘生石虎殿,〔一〕鹿走姑苏臺。〔二〕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三〕君若不饮酒,音人安在哉!〔四〕

〔一〕《十六固春秋》:石虎飨群臣於太武前殿,佛图澄殿上褰衣而行,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壤人衣。”虎令发石下而视之,有棘子生焉。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