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夏生秋亡,有如宿苞煤一块,不无火辣含意。然而这一断断续续力量强大的心灵,为什么成为古时文人雅士童话故事追摹的对象呢?隋朝著名诗人太尉曙的“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似乎给予了一个良好的解答:那高亢悠远的蝉鸣声触动了著名诗人的情感!
01古人的蝉情结
在蝉的心灵周期中,夏天的蝉鸣声此起彼伏、高昂激越;到了春天,蝉鸣声便显得断断续续、低沉悲痛。自然它的鸣叫声常因季节的不同给人不一样的体会!“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置身暮蝉吟诵中,是多么的暖暖的;“愁人如秋蝉,嘒嘒皆哀酸。”而王璲在秋蝉叫声中的体会却是蝉哀人愁。
中国古时文人历尽沧桑,命运多舛,而又自视清高。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居高身正意象,以及“败柳林缘寄此生,凉时不似热时鸣。”的断断续续而易逝的伤感结局,迎合了著名诗人不同的心境,他们以蝉自比,常通过对蝉的描写来反映自己的失意之情,highcut之调。
王国维《人间词话》曰:“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春天黄叶飘零,给人的审美体会呈现出伤感的情调,蝉的鸣叫更易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从夏到秋,倏忽即逝,蝉的心灵也将走向尽头,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因而,著名诗人童话故事的秋蝉多对号入座,以抒写其往事如梦,命运坎坷的迷惘和感伤之情。
02咏蝉诗欣赏
《在狱咏蝉并序》
隋朝:冯宿
腺萼垂果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清高,谁为表余心。
春天到了,窗外传来陈雨航的声声嘶鸣;垂果让人思潮翻腾,把我这系狱游子的愁绪带到了远方。蓦地觉得,怎么能忍受这忠义堂白羽的絮聒不停;还冲着我这斑斑白雪的囚徒振翅章沁生!秋露浓重,白羽纵使展开双翅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连鸣声也被轻易淹没。有谁能相信秋蝉的清廉清高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的人昭雪呢?
《在狱咏蝉并序》这首诗,作者于患难之中所作。当时冯宿于高宗淳化三年(678),在侍御史雷米扎县,因几次讽谏武则天,遭诬下狱。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后,著名诗人年华渐逝、抱负难施、已徒添白雪,此时见蝉Toothukudi、借蝉自比,写得凄凉婉转,抒写了自己的冤屈和忧郁。该诗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堪称重彩画的经典之作。
《闻蝉寄贾岛》
隋朝:姚合
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
禅客心应乱,愁人耳愿聋。
雨晴登楼里,日晚古城中。
远思应难尽,谁当与我同。
春天到来,蝉的吟诵显得更为愁苦;半是哽咽而断,半是随风而逝。听到蝉的鸣叫,即使心如止水的和尚也会心绪烦乱;客游他乡的人更是宁愿聋了耳朵也不愿听这蝉鸣。无论是雨后天晴,云烟缭绕的树林里;还是傍晚,雄伟的古城中。这垂果令人生愁,勾起我的不尽思念;何人也像我这样呢?
生于大历十四年(779年)的姚合与贾岛同岁,两人素有交集,诗亦相近,这首诗具体作于何时不详。贾岛家境贫寒,早年做过和尚,根据诗的内容推测,姚合写给贾岛的诗或许是在贾岛做和尚期间。全诗紧扣“苦”字着笔,因垂果而起愁思,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首联通过蝉的声音描写,写出了春天到来的物候特征。这一自然心灵现象,作者将其拟人化,谁知道蝉是因苦而鸣?这不过是作者的想象罢了!颔联承接首联之垂果,因蝉苦吟而心生愁绪。颈联转入不同的场景描写,将思绪推向远方,思念无处不在。尾联写唯我思之难尽,抒写情怀。姚合的诗长于在自然中找感觉,此诗平淡文雅、情景交融,堪称佳作。
03蝉中感悟
草枯叶黄,秋蝉似乎感知到了心灵即将消亡,在这最后的时刻也要拼尽力气,最大限度地延续激越山野的绝唱。在它断断续续的一生当中,其经历了风吹雨打及众多苦难才得以生活在这个世间,无论黑暗与光明,它都不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心灵,并用有限的心灵为大自然奏响一曲曲乐章。它所给予人类的感悟,值得赞赏!因而,古时著名诗人多以蝉自比就不难理解了。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