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下一场工业革命已开始

六八 99 0

黄仁勋,硅谷新传奇?

撰文 / 吴 静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师 超

2024年才开始,就有网友选出了2024年最郁闷的三个人:第一个是惆怅农夫山泉该怎么卖的钟睒睒,第二个是郁闷首款纯电车型MEGA遭遇黑手的李想,第三个是纠结不知如何给自己的车定价的雷军。

就在中国舆论市场陷入狂热、偏执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科技圈正在被英伟达点燃,而英伟达背后的掌舵人黄仁勋(Jensen Huang)也顺势成为科技圈炙手可热的“巨星”,风头甚至盖过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美国CNBC财经主持人克拉默(Jim Cramer)直言,他认为黄仁勋比马斯克更具远见。

“我觉得马斯克可以看到行业拐点,但黄仁勋考虑的是如何改变影响这个世界的整个大局。黄仁勋单枪匹马就掀起了一场工业革命,而马斯克则是单枪匹马地带来了创新产品。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但掀起一场工业革命,谁能做到这一切?”

今年以来,特斯拉的市值蒸发超2200亿美元,已经跌出美国市值最大十家公司之列。截至目前,多家华尔街机构下调特斯拉的目标价。高盛将特斯拉的目标价从255美元下调至220美元,摩根士丹利也将特斯拉的目标价从380美元下调至345美元。

但英伟达的股价却在今年以来像坐火箭似的一飞冲天,短短几个月,英伟达市值就直接飙升至2.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上市公司,超过了谷歌和亚马逊,仅次于微软与苹果。

英伟达就是赚走人工智能第一桶金的“卖铲人”。在投资界有一个说法——挖金矿的不一定赚钱,但是卖铲子的一定会赚到。当前,无论是OpenAI还是微软,其在人工智能领域都在亏钱,只有英伟达吃到了人工智能的红利。

英伟达到底有多疯狂?从1993年成立以来,英伟达用了30年才将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然而,从1万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英伟达仅用了8个月。

据悉,2024年英伟达GPU技术大会(NVIDIAGTC)将于当地时间3月18日至21日在美国圣何塞举办。黄仁勋将亲自登台发布加速计算、生成式AI以及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突破性成果。

继马斯克之后,黄仁勋开始被视为硅谷新的传奇人物。

电脑背后的奇妙世界

1963年,黄仁勋生于中国台湾,祖籍大陆浙江,父亲是一名化学工程师,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在黄仁勋很小的时候,父亲决定全家搬到泰国开办化工企业。9岁时,父亲为了让两个儿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将两兄弟送到华盛顿的舅舅家,在肯塔基州乡下的一所寄宿学校就读。

后来黄仁勋才发现,这是一所专门为问题少年建造的学校。为了适应环境,黄仁勋为学校里的“大哥”补课和其他男孩一起爬墙、抽烟,每天放学还要打扫男厕所。陌生的环境锻炼了黄仁勋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一身的生存本领。

两年后,黄仁勋全家移民至美国,黄仁勋和父母在俄勒冈州团聚,兄弟俩也开始进入正规学校接受教育,黄仁勋在高中时连跳两级,16岁毕业,进入俄勒冈州立大学,主修电子工程。“我从小就对电脑就充满兴趣,但是在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学习,让我真正意识到了电脑背后的奇妙世界。”黄仁勋曾回忆道。

黄仁勋在大学实验室邂逅了后来的妻子,黄仁勋对她说自己要在30岁前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后来他做到了▼

1983年,黄仁勋大学毕业后选择硅谷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最初选择进入AMD公司工作,但呆的时间并不长,两年后他就跳槽到偏向于图形处理的芯片商LSI Logi,在这家公司他工作了8年,一直做到了董事,成为了一名既懂技术、又懂销售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且在此期间,他还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1993年,30岁的黄仁勋与两位资深的微芯片设计师克里斯·马拉考斯基(Chris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Priem)共同创立了英伟达。因为既有技术背景又懂销售和管理,黄仁勋被推举担任总裁兼CEO。

自此,英伟达正式诞生。

如果可以重来

“既然这个世界有CPU,那我难道不能做个GPU吗?”2001年左右,在中关村的一个很破旧的小饭店里,黄仁勋怯生生地对彼时的知名IT记者刘韧说了这样一句话。

刘韧注意到一个细节,当黄仁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脸红了,可能是他觉得将自己和英特尔相提并论,这样有点大言不惭。毕竟,英伟达199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公司市值仅2.3亿美元,而英特尔彼时市值高达5000亿美元。

在刘韧的印象中,当时的黄仁勋有点拘谨,他说,“我相信,在图形化领域做专用芯片的商业模式一定会成立”。刘韧跟黄仁勋聊了两个小时,但是这个采访后期并没有成稿。后来在一次采访中刘韧透露,当时采访完黄仁勋,觉得两人之间的谈话没有什么亮点,连写报道的兴趣都没有,就交给了手下。

一个做网络游戏卡的公司,你会想到20年以后它会变成全世界人工智能里面最牛的基石性公司吗?

没有人能预料20年后的未来。“当年那么不重要的人,现在是多么地重要,NVIDIA的芯片支持了人工智能。”刘韧如此感慨道。

英伟达和黄仁勋的成功现在世人皆知,但即便如此,黄仁勋仍声称,如果重来一次,他不会选择创业。

“那时,如果我们意识到痛苦和苦难,以及你将感到多么脆弱,以及你将要忍受的挑战、尴尬和羞耻,以及所有出错的事情的清单,我认为没有人会创办一家公司,没有一个头脑正常的人会这么做。”

质疑声中坚守

马斯克错过OpenAI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之一。

马斯克于2015年共同创立了OpenAI,但在2018年退出了董事会。后来,马斯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ChatGPT一夜爆火,他失去了与当今最热门的技术相关联的机会。

后来,马斯克公开说:"我完全承认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马斯克表示,他低估了该公司盈利的潜力。

如果说马斯克与AI浪潮是一次偶然的擦肩而过,那么黄仁勋则是这波AI浪潮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正如数字经济学者、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所言,英伟达不是近水的楼台,它本身就是这片水域的组成部分,没有它的GPU,人工智能哪怕有了科学的方法和逻辑体系,也无法表现。

黄仁勋曾纹身庆祝英伟达股价突破 100 美元▼

我们可以将英伟达的发展历程大致概括为四个阶段:

1993年-1997年是蛰伏期,推出的芯片产品NV1和NV2,由于和市场主流产品不适配,面临失败。

1998年-2006年是崛起期,凭借GPU打下市场还是空白的领域,保持强势地位至今。

2006年-2016年是扩张期,凭借CUDA(即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统一运算架构),把GPU的应用从游戏跨到其他领域。

2016年至今,是爆发期,AI、自动驾驶、云计算,加密货币挖掘,英伟达成为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卖铲人。

1999年8月,英伟达推出一款经典的GPU产品(GeForce 256),这款产品在游戏市场很受欢迎,为了拓展GPU的用途,2007年英伟达推出了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框架,开发人员可以在CUDA上直接利用GPU的计算能力进行各种密集计算,如科学运算、物理模拟等。

但是CUDA的附加成本非常高,英伟达的利润多年来遭受了巨大打击,市值徘徊在略低于10亿美元的位置。金融危机期间,因为投资者的不看好,公司市值蒸发超90%。

没有人看好CUDA的价值,但即便如此,黄仁勋依旧在如潮水般的质疑声中坚持了下来,直到后来,CUDA成为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工具,让曾经那个名不见经传的英伟达一飞冲天。

当CEO的秘诀

在一次斯坦福大学的分享上,黄仁勋向众人分享当CEO的秘诀。

他是这样描述的,一方面,你要坚持,坚持你的信念,另一方面,你不能固执,这样你就有了灵活性。这是矛盾的,也是复杂的。很多创业公司的CEO,都非常有才华,但他们执意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忘记了敏捷。”

坚持和固执之间,只是一念之差。

2024年年初,黄仁勋参加了英伟达中国区年会,后来,他在会上身穿东北花背心、转手帕、扭秧歌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这也让更多人看到这位美国科技界的华人企业家的另一面。

此前,黄仁勋每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总是穿着一件黑色皮夹克,因此人称“皮衣刀客”。常年皮衣不离身,这背后的理由竟是不用动脑筋思考每天衣服怎么搭配。

Adobe执行长纳雷杨曾评价黄仁勋,“他是少数兼具远见以及专注于执行的领导人”。黄仁勋曾这样介绍自己,“你可以用很多词形容我,第一个应该就是韧性”,也正是黄仁勋在逆境中的选择和坚持造就了今天的英伟达。但黄仁勋说,是公司创造技术、创造市场的理念定义了今天的英伟达。

在黄仁勋看来,英伟达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创造技术,同时创造市场。30年来,英伟达意识到必须做的核心是,为了创造条件让人们可以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必须去创造这个新市场。这就是我们在自动驾驶领域起步较早的原因,这就是我们早期进入深度学习,在很多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的原因。

“没有我看不上的工作,我曾经是个洗碗工,我还洗过很多很多厕所,比你们所有人加起来还要多。”黄仁勋说,“我热爱每一份工作,包括洗盘子和清洁厕所,没有人能像我一样把厕所打扫得那么干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8年增长1000倍,英伟达带来史上最成功的产品

“It’s ok,Hopper。You’re very good,good boy or good girl”。

北京时间3月19日凌晨,GTC最重磅的主题演讲开始,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身着标志性的皮衣,先是感谢了“改变世界的Hopper”,并宣布重磅推出新一代AI芯片架构Blackwell。

在他看来,加速计算已达转折点,通用计算已走到尽头,需要有另一种计算方式,来进一步降低计算成本、提高计算效率。

"我们需要更大的GPU。"黄仁勋说。过去8年时间里,AI算力需求有了1000倍增长。在Blackwell架构下,芯片之间可连接构建出大型AI超算集群,支撑更大的计算需求。“它是英伟达最成功的产品”。

黄仁勋进一步介绍表示,Blackwell拥有2080亿个晶体管,是上一代芯片“Hopper”800亿个晶体管的两倍多,可以支持多达10万亿个参数的AI模型。“其将成为亚马逊、微软、谷歌、甲骨文等全球最大数据中心运营商部署的新计算机和其他产品的基石”。

第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名为GB200。它被黄仁勋称为“史上最强AI芯片”,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

B200芯片拥有2080亿个晶体管,采用台积电定制的4NP工艺制造。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芯片将两个die连接成一个统一的GPU,die之间的通信速度可以达到10TB/秒。

黄仁勋强调,Blackwell架构的全新型GPU处理器设计架构在处理支持人工智能的大语言模型训练、推理方面速度提高数倍,而成本和能耗较前代改善巨大。

他举例表示,如果要训练一个1.8万亿参数量的GPT模型,需要8000张Hopper GPU,消耗15兆瓦的电力,连续跑上90天。但如果使用GB200 Blackwell GPU,只需要2000张,同样跑90天只消耗四分之一的电力。不只是训练,生成Token的成本也会随之显著降低。

01

6大创新技术,Blackwell被认为是“最成功产品”

“1993年,英伟达旅程开始……”

Blackwell GPU登场之前,黄仁勋先回顾了英伟达30年发展历程,他认为沿途有几个重要里程碑。

首先是2006年,CUDA发布,黄仁勋表示,后来被证明是一种革命性的计算模型。

“我们当时认为它是革命性的,以为它将一夜之间获得成功。”黄仁勋如是表示,

从后续发展来看,CUDA确实配得上“革命”这个词。

作为一项同时支持硬件和软件的技术,CUDA可利用图形处理器中的多颗计算核心进行通用计算处理工作,极大加快了开发模型的训练速度。

可以简单理解为,CUDA是英伟达实现软硬件适配的一种架构,而软件生态决定了产品的适用性,计算平台决定了硬件的使用效率,CUDA是英伟达实现生态的绝对护城河。

不过,外界认识到CUDA的价值还是将近10年之后。

2016年,AlexNet与CUDA首次接触,一种名为DGX1的新型计算机诞生,首次将170teraflops和8个GPU连接在一起。正如外界了解那样,黄仁勋笑言,“我亲自交付了第一台DGX1给一家位于旧金山的初创公司,名为OpenAI”。

2017年,Transformer到来。

2022年,ChatGPT捕获了世界的想象力,人们意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能力。

2023年,生成式AI出现,新的行业开始形成。

“为什么是一个新行业?”黄仁勋表示,因为这样的软件以前从未存在过,我们现在正在使用计算机编写软件,这是一个全新的类别,它从无到有占据了市场份额,生产软件方式与此前在数据中心所做的完全不同。

面对全新的市场和需求,需要更强大的GPU。

“Hopper很棒,但Blackwell更好”。黄仁勋认为,生成式AI是这个时代的决定性技术,Blackwell是推动这场新工业革命的引擎。

根据黄仁勋介绍,Blackwell GPU有6大创新技术,包括:

全球最强大的芯片。具有2080亿个晶体管,采用专门定制的双倍光刻极限尺寸4NP TSMC工艺制造,通过10 TB/s的片间互联,将GPU裸片连接成一块统一的GPU。

第二代Transformer引擎。得益于全新微张量缩放支持,以及集成于TensorRT-LLM和NeMo Megatron框架中的英伟达动态范围管理算法,Blackwell将在新型4位浮点AI推理能力下实现算力和模型大小翻倍。

第五代 NVLink。为了提升万亿级参数模型和混合专家AI模型的性能,最新一代 NVIDIA NVLink为每块GPU提供1.8TB/s双向吞吐量,确保多达576块GPU之间的无缝高速通信。

RAS引擎。采用Blackwell架构的GPU包含一个用于保障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的专用引擎。此外,Blackwell架构还增加了多项芯片级功能,能够利用AI预防性维护来运行诊断并预测可靠性相关的问题。这将最大程度延长系统正常运行时间,提高大规模AI部署的弹性,使其能够连续不间断运行数周乃至数月,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安全AI。机密计算功能可以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保护AI模型和客户数据,并且支持全新本地接口加密协议。

解压缩引擎。专用的解压缩引擎支持最新格式,通过加速数据库查询提供极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数据科学性能。

在黄仁勋看来,未来几年,每年需要企业花费数百亿美元的数据处理将越来越多地由GPU加速。

02

多次迭代,英伟达不断拉大与对手差距

之所以取名Blackwell是为了致敬美国科学院首位黑人院士、杰出统计学家兼数学家David Blackwell,其擅长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独立发明的“动态规划”、“更新定理”被广泛运用于多个科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而这,也是每一代英伟达GPU架构的命名习惯。

GPU的概念,是由英伟达在1999年发布Geforce256图形处理芯片时首先提出的,从此英伟达显卡的芯就用GPU来称呼,它是专门设计用于处理图形渲染的处理器,主要负责将图像数据转换为可以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

与CPU不同,GPU具有数千个较小的内核(内核数量取决于型号和应用),因此GPU架构针对并行处理进行了优化,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并且在处理图形和数学工作负载时速度更快。

随后20多年时间,英伟达每隔1-2年提出新的芯片架构以适应计算需求升级,陆续推出Tesla、Fermi、Kepler、Maxwell、Pascal、Volta、Turing、Ampere和Hopper等。不断增强GPU的计算能力和程序性,推动GPU在图形渲染、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应用。

比如,2020年Ampere架构在计算能力、能效和深度学习性能方面大幅提升,采用多个SM和更大的总线宽度,提供更多CUDA Core及更高频率,引入第三代Tensor Core,具有更高的内存容量和带宽,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任务。

再比如,2022年发布Hopper架构,支持第四代TensorCore,采用新型流式处理器,每个SM能力更强。

可以理解为,GPU架构的更新主要体现在SM、TPC(CUDA核心的分组结构)增加,最终体现在GPU浮点计算能力的提升。

从Pascal架构到Blackwell架构,过去8年,英伟达将AI计算性能提升了1000倍。“在Blackwell架构下,芯片之间可连接构建出大型AI超算集群,支撑更大的计算需求。”黄仁勋表示,GPU的形态已彻底改变,未来英伟达DGX AI超级计算机,就是AI工业革命的工厂。

从数据和性能看,英伟达的GPU产品在AI训练上的性能和水平,确实与全球其他玩家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这也使得英伟达芯片在大模型训练领域占比不断提升,但受限于芯片管制、产能等因素,在推理市场,英伟达丢失了一些份额。

03

生成式AI微服务推出,打造AI应用级入口

两周前,英伟达在CUDA11.6更新版本中强调:“禁止其他硬件平台上运行基于 CUDA的软件”。

显然,它想要训练和推理芯市场一起抓。

为了上述目标的实现,光有硬件还不够,软件护城河也要跟上。

因此,在讲完硬件生态之后,黄仁勋开始介绍在AI软件方面的创新,即生成式AI微服务NIMS(Nvidia Inference Micro Service)。

在黄仁勋看来,生成式AI改变了应用程序编程方式。未来,企业不再编写软件,而是组装AI模型,指定任务,给出工作产品示例,审查计划和中间结果。

而NIM的出现能够让这件事的实现更加简单。黄仁勋希望,用NIM平台,支持应用厂商开发智能应用,将NIM打造为CUDA生态之后的一个AI应用级入口,增加生态护城河价值。

据介绍,英伟达NIM是英伟达推理微服务的参考,是由英伟达的加速计算库和生成式AI模型构建的。微服务支持行业标准的API,在英伟达大型CUDA安装基础上工作,并针对新的GPU进行优化。

“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微服务在自己的平台上创建和部署定制应用,同时保留对知识产权的完整所有权和控制权”。据黄仁勋介绍,NIM微服务提供基于英伟达推理软件的预构建容器,使开发者能够将部署时间从几周缩短至几分钟。

它们为语言、语音和药物发现等领域提供行业标准API,使开发者能够使用安全托管在自己的基础设施中的专有数据,来快速构建AI应用。这些应用可按需扩展,从而为在英伟达加速计算平台上运行生产级生成式AI提供灵活性和性能。

<br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赛博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65年 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785年 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 1825年 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试车成功 1807年 美国富尔顿制造汽船 其他不重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31年 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1866年 德国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1879年 美国爱迪生发明灯泡 1885年 德国卡尔本次试制汽车成功 1903年 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工业革命是什么

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蒸汽机、煤炭、钢铁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三项主要因素。工业革命都是以轻工业开始,向其他部门发展。在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所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推动人类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意义(1)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2)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4)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5)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6)带来了工业污染。环境问题在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成了严重的问题。(7)开始了城市化进程。(8)使弱小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进程。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