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李娟:任岁月匆匆流逝,你仍是荒野里迎风伫立的女少年
文|诸神的恩宠 新疆真是个好地方,不仅有和田枣、哈密瓜、大盘鸡,还有李娟。 李娟,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中国有无数个“李娟”, 但“阿勒泰的李娟”只有一个 。在中国散文界,“阿勒泰的李娟”可称得上是一块金字招牌。她从1999年开始写作,一口气出了七八本散文集,其中《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场》等多年来一直都是畅销书。李娟文笔清新,充满灵性,被读者誉为“阿勒泰的精灵”。那么,她的文章有多好呢? 朱天文说:“我在台北,我读到了李娟,真不可思议我同时就在李娟那唯一无二的新疆。”陈村说:“这样的文字是教不出的。”而李娟的伯乐刘亮程则说:“我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 掐指一算,“认识”已李娟五年。五年里,几乎读遍她所有的书,还关注了她的微博和公众号,生怕错过她的一篇文章。作为李娟的铁杆粉丝,如果非要挑三个词来形容她的文字,我会选: 真诚、有趣、慈悲。 《九篇雪》是李娟的处女作, 这本书最早出版于2003年。那时,李娟刚20出头,是阿尔泰深山里的一名小裁缝。16年过去,如今她已成为知名作家。去年8月初,她的最新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还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类)。 看到这则新闻时,我笑得合不拢嘴,比发年终奖还开心。近十年来,李娟几乎拿遍了中国文坛的重要奖项,而我也深知,她今天的所有成就,都是她自己赤手空拳闯出来的。这些荣誉,于她而言都是应得的。为此,真想站起来为她鼓掌。 在我看来,李娟的散文成就已经超越文学范畴,进入了哲学之境。这么说,绝非夸张。总的来说, 李娟的散文有三大主题:生命、孤独、爱。 这些内容宏大而深刻,足以涵盖我们漫长的一生。 曾经的李娟 01荒野哲学: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渺小 上世纪70年代末,李娟出生在新疆。而她的祖籍,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省乐至县。 李娟家有三口人:外婆、妈妈和李娟。外婆八十多岁高龄,善良、坚强,还有点小顽皮。她大半生都住在四川老家,因无人照料,一把年纪不得不跟随女儿(李娟的妈妈)来到新疆生活。 而李娟的妈妈呢,年轻时是新疆某建设兵团的农业技术员。兵团解体后,她成了社会闲散人员。为了赚钱养家,她带着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李娟,来到地广人稀的阿尔泰深山,开了一间流动的杂货铺(也是裁缝铺)。一家三口跟随哈萨克牧民逐水草而居,和牧民们做生意,赚辛苦钱。李娟的妈妈脑子活,手灵巧,肯吃苦,是全家的顶梁柱。 外婆、妈妈和哈萨克牧民,构成了李娟早期作品的重要内容 。在《九篇雪》里,那顶承载着外婆半生记忆的破草帽、妈妈在野地里看麻雀、牧民喝酒赖账等小事,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却让人眼眶泛红。 游牧生活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异常艰辛。可贵的是,李娟的文字却并不悲情。她继承了外婆和妈妈的乐观性格,从不把吃苦当吃苦,反而以苦为乐, 能在微小的事物里,体悟出幸福之道 。一簇野花、几颗野草莓、甚至就连在河边洗衣服这等小事,都能成为李娟生活里的一道光,照亮她晦暗的少女时代。 《九篇雪》里,好几篇文章都与荒野有关。 荒野既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也是一种隐喻。隐喻什么呢?当然是渺茫得看不见未来的人生。 在《补鞋能补出来的幸福》里,有这么一幕:李娟一家边给哈萨克牧民修鞋,边畅想着未来。她们期盼着,有一天能摆脱动荡贫困的生活,过上城市人那种文明富裕的日子。外婆一心想回老家,而妈妈则想在城里买房子,并骑车周游全国。畅想完毕后,妈妈扭头对大家说,“为了这些目标,要好好干啊!” 喜欢畅想未来,说明对现状不满意。对现状越不满意,畅想才会越浓烈。这是生命和命运之间的角力。荒野是大自然的一角,在大自然面前,人永远渺小。然而再渺小,也可以有所作为。在荒野里生存,考验的不仅是各种硬技能,还有心理承受能力。 荒野里万籁寂静,这种绝对的安静,可以从精神上杀死人,也可以滋养人。 面对荒野,面对寂静,一个人能安然自若,这需要极大的定力。李娟做到了,而且没有一丝刻意。年轻的李娟,像一株蒲公英,风把她吹到哪里,她便在哪里生根发芽,不抱怨,不哀叹。这种随遇而安的豁达气质,渗透在她的每一篇文字中,有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抚慰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生命越是苍凉,人就越要热爱生活。这便是李娟的荒野哲学。 四五年前的李娟 02青春之殇:疼痛是生命的常态,谁都无法逃脱 21岁那年,李娟离开家乡,来到乌鲁木齐打工。那时的她,按她自己的话说“年轻莽撞”、“满脸青春痘”、“饭量特别大”。 而她打工的地方,也并非什么正经公司,而是一家黑作坊。 在《九篇雪》里,《像针尖》和《空手心》,记录了那段很不美好的经历。 作为黑作坊里的女工,李娟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每月工资却只有250元。更让人无语的是,老板娘为人吝啬而刻薄,偏偏李娟出活慢又吃得多,这样的员工,自然很不受老板娘待见。所以,老板娘时常会当众羞辱李娟,为了糊口,李娟从不和她争辩。 一次,老板娘家丢了两个煤气罐,她在背后逢人便说,是李娟偷了煤气罐。李娟没法和她翻脸,只好忍气吞声,干活倒比以前更卖力了。她就是要用行动证明给老板娘看:请看清楚,我不但没偷你家的煤气罐,而且我干得比别人都要好。 从那以后,李娟好像真的开窍了,干活效率提升不少,成了员工里的劳模。这下子,老板娘喜笑颜开,对她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让李娟受宠若惊。而此时,李娟已经打定主意要走了。老板娘得知后,推心置腹地和她长谈了一番,还想用煽情套路留住她,但李娟最后还是走了。要知道,当一个人心里已经清空时,是不可能再回头的。 看到这里,相信许多上班族都会感同身受。我们虽然不在黑作坊干活,但工作中所受的委屈,却和李娟的遭遇有相似之处。青春岁月里,谁没有被地位比你高、挣钱比你多的家伙侮辱过呢?那种钻心的痛,多年后也未必就能痊愈。 今天,一说到青春,人们总是会抛出许多溢美之词。 而真实的青春,并不一定美好。 疼痛感是青春的“必需品”,同时,它也能见证我们的成长。有句话说:一个人的胸怀,是靠委屈撑大的。李娟的文字格局大,这是公认的。而这种大格局,正是源于那些年她吃过的苦、受过的辱之后的释然。 《九篇雪》序言中,李娟说,年轻时的自己 “中二”、“轻佻”、犹如“井底之蛙”。但她也承认,那时的自己无论跌倒多少次,都能毫不犹豫地爬起来,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劲。那种义无反顾的勇气,令现在的自己钦佩、羡慕。 痛并快乐着,是成长的代价,谁都无法逃脱这一规律。 李娟把自己这种真实的生命状态,毫无保留地呈现给我们,让我们也感同身受。真实,是李娟文字的最大魅力,而李娟能如此受读者喜爱,是正因为她的“真”。 今天的李娟 03人生来孤独,而爱是孤独的唯一解药 《九篇雪》里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李娟的个人感悟,内容天马行空,有下雪、羊群、星空、森林、暴雨等等。这些文字,字里行间透着孤独、迷茫和惶恐。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颠沛流离,也让人心也变得动荡不安。人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会不自觉地划分成两类。一类会变得越来越麻木,对生活渐渐失去热情;另一类会变得异常敏感,对于世界的一尘一沙都洞若观火。李娟属于后者。她的少女时代充满了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又给了她远超常人的洞察力。 文字是生活的映现。 生活动荡,就连文字都透着飘零感。富蕴县、巴拉尔茨、沙依横布拉克、乌鲁木齐……这些地方,都是李娟曾经的居住地,却没有一处可以称之为家。是的,她的家,是一间流动的杂货铺。 孤独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人只要活着,就无法摆脱孤独。而 一个人能否接纳孤独,决定了他精神层次的高低。 无法接纳孤独的人,将失去很多成长的机会。人一旦孤独久了,便爱上孤独。李娟,恰恰是孤独的受益者,孤独给了她一颗细腻敏感的心,时光又将这颗心打磨得通透平和。在一次访谈中,李娟说,孤独是非常美妙的感觉,孤独带给她的是自由和享受。 表面越孤独,内心越绚烂。李娟的心里,始终装着爱。 而爱,是孤独的唯一解药 。外婆和妈妈给予了李娟爱和温暖,它们帮她撑过了最难熬的岁月,并成为她后来的创作之源。 李娟说,写作是自己唯一能做好的事情。写作对她来说,像一扇扇门,带领她不断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李娟的散文里,处处潜藏着无声的对比:严酷的生活环境对比人顽强的生命力,鸡毛蒜皮的琐事对比广博的人文情怀,异域风情对比人性共通之处等。当然了,其中还夹杂着成长的孤独、青春的寂静、生命的苍凉和世界的壮美。 李娟用她的文字告诉我们, 既然人生终究无法摆脱孤独,那么不如停下来,静静地享受孤独。 孤独能剥离外在的喧嚣,让生命回归清净的本质。这时候,我们将更深刻地反思自我,反思生活。而这种反思,又会反哺我们的人生,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 李娟笔迹 04生活是镜子,是哭是笑,由我们自己决定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根据地”:肖江洪是贵州,马金莲是宁夏,孙频是山西,而李娟就是新疆,具体来说,就是阿勒泰。虽然她现在不住在阿勒泰了,但阿勒泰仍是她的精神家园。 与其说李娟对阿勒泰怀有一种深情,不如说那是她对生活本身的深情。那种发自内心的力量, 静谧、温暖,悠远,直抵人心 ,令人难忘。 李娟说:“苦难是一种命运,不应该被赞美,也不应该被埋怨。”又说:“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 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 。” 是的,长大后,再当见识了世界的荒谬和人性的复杂之后,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保持内心的澄澈,不要被这世界改变。当苦难来临时,生活就是那面镜子,镜中人是哭是笑,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阿勒泰风光 读李娟五年,感受也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初读时,常常被她风趣幽默的文字逗得哈哈大笑;隔了两年再读时,竟有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的感觉;现在重新读,感动之余,反而会释然。这样很好,说明我自己也在成长。 很感谢李娟五年来的“陪伴”,让我可以安心地做自己。时间可以带走一切,却带不走曾经的感动。合上李娟的书,突然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是最好的,更没有什么是最差的。遵照本心生活,就是完美的人生。 当内心很安静时,一切皆为天籁。 作家秋微在《女少年》里说,她喜欢把有少年感的女孩,称为“女少年”。李娟就是这样的女少年,虽然她历经坎坷,但岁月在她身上并未留下太多痕迹。今天的李娟,走出了阿勒泰,走出了新疆,甚至走出了中国……然而,在我心中,她依然是荒野里那个迎风伫立的女少年。 谢谢你,阿勒泰的李娟。 李娟的摄影作品飞檐走壁的时尚飞模的李娟励志人物故事
爱上了飞檐走壁的感觉
李娟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自幼聪明乖巧,唱歌、跳舞、乐器,样样精通。可上大学后,外表秀气的她,骨子里冒险的血液开始蠢蠢欲动。一次体育课,体验了攀岩的快感后,李娟爱上了这项运动,因为攀岩让她有飞翔的感觉。
加入了校攀岩协会后,李娟学得非常快,令体育老师刮目相看。在学校主办的第一届攀岩节上,她成了唯一一位得奖的女生。
一天,看电视时,李娟被一个画面吸引住了:一个模特,背后系着一根安全带,在垂直的墙壁上健步如飞,一会凌空飞翔,一会像蜘蛛侠般飞檐走壁。她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原来,这是一期介绍欧洲空中时装秀的节目,画面上正是“飞模”在墙壁上走台的情景。
看着在墙壁上潇洒表演的飞模,她激动万分,这不是现代的女侠吗?她百度了一下才知道,空中时装秀在欧洲早已流行,但在中国,目前还没有这个行业。
回到学校后,李娟跟体育老师聊到了飞模的话题。老师的话让她喜出望外:“我刚好认识一位飞模,他受过正规的培训,最近正在组织飞模队伍,你可以去看看。”这个飞模教练,叫马麒麟,以前是登山攀岩探险队的一名成员。几年前,看过一场法国空中走秀,从此迷上了这个行业,他专门出国参加了培训,是中国首批飞模之一。
李娟鼓起勇气,给马教练打了。马教练让李娟去上海找他。
本来李娟觉得,自己一米六五的身高,做模特并没多大希望,只是想去试试和见识一下。没想到,马教练最后却留下了她。
原来,做飞模,太高反而不灵活,不利于在空中保持平衡,所以,一般女飞模要求身高在1。65米~1。7米之间,男模也不能超过1。85米。
马教练告诫她说:“做飞模,要有美丽的外表、健美的体态,但想成为合格的飞模,仅靠这些是不够的,还要看你有没有胆量和吃苦的毅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经历魔鬼训练
培训的第一天,马教练将170个学员带上一栋80层高楼的楼顶,让学员往楼下看,有几个人马上腿软了,教练当场淘汰了这些有恐高症的学员。
第二天,马教练将162名学员吊到半空中,悬吊三小时,有8个人因为害怕加上身体消耗太大,晕了过去。当天,又有6个人退出了学员的队伍。
李娟像大多数人一样,头晕眼花,双脚发软,但她仍旧决定坚持下去。
每天雷打不动的训练项目是:悬在空中三四个小时。为了安全,学员要系上粗粗的安全带,活动时,腿和腰都会受到安全带的勒拉。夏天穿的衣服少,很多学员的腰和腿都被勒伤了。训练了两天,又有10个人因为受不了这种苦而选择退出。
李娟的大腿和腰也有很多被安全带勒拉出来的伤,当安全带一次次勒拉到伤口上,那种痛,几乎无法忍受。李娟就强忍着,甚至连嘴唇都咬破了。
为了让学员们快速提高,教练建议大家结成“一对一小组”,一个人训练或表演时,另外一个人在下面专门挑刺,看动作是否规范、优美,顺便也可以减少安全隐患。李娟的搭档是个男孩,叫张凡。
张凡比李娟大一岁,活泼开朗,机智勇敢,他对动作要领的掌握比李娟娴熟得多。每次,他都细心地指出李娟的不足。在张凡的帮助下,李娟进步很大,她学会了如何控制身体在悬浮状态下的平衡,并且懂得了让身体轻微摇晃以减轻安全带的摩擦。
练了两个月后,马教练带领大家第一次“试水”。教练选择的'是一座三层楼的私家住宅,总高度是8米。教练让几个平时训练时表现好的男生排在前面,第一个便是张凡。
张凡在楼顶站了一会,按着教练的口令,顺着垂直的墙壁往下走。才走了两步,就出现意外了,因为平衡没掌握好,身体一晃,整个人被保险带挂在了墙壁上。后面的人吓得脸色惨白,有几个直接就放弃了尝试的机会。
鼓足勇气要尝试的同学,大部分人只是在楼顶往下看了一眼,颤抖着双腿往前,又缩回来,反复试验多次,始终迈不出第一步,站在房顶抓紧栏杆不敢松手,宣布放弃……
轮到李娟时,她站在房顶,脚直打颤,楼下,张凡大声地喊:“李娟,加油!”她一咬牙,踏着墙壁往下走……虽然途中出现了打滑、脱离墙壁的动作,但却成功走了下来!
第一次上墙成功的,只有15个人。这15人也被最终留了下来。马教练对他们,开始了更加严格的训练。
最后,成功成为飞模的,只有7个人,其中包括张凡和李娟。
我们要做飞模情侣
经过了血与泪的洗礼,飞模终于能成功地表演了。2011年3月8日,他们参加了重庆渝中区较场口日月光广场的空中秀表演。李娟和队友们需要在距地面约15米的大楼外墙上,完成约30分钟的空中时装秀,中间,还要穿插舞蹈表演。
表演即将开始,李娟穿着邀请方的时装和黑色平跟舞蹈鞋,吊着保险绳,悄悄飘至位于大楼外墙上T台的建筑顶端,稍稍定神后,迈着圆弧般的步伐,开始往高楼外墙跨步。行至T台正中,按照原先的排练,她开始跳起嘻哈风格的舞蹈,最高潮处,她一跃而起,离开墙壁,双臂展开,像在天空翱翔。下面观看的人群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李娟面带微笑降落地面,弯腰鞠躬,向观众致谢。抬头时,她看到父母站在观众当中,正微笑地看着她……
接下来的张凡在墙壁上也做完了整套花式表演,赢来掌声阵阵。
表演结束后,教练和所有的学员拥抱在一起,哭着,笑着……他们成功了!
回到宾馆,李娟才知道,张凡知道李娟一直因为隐瞒父母而心怀内疚,所以,有一次,李娟母亲打过来时,因为李娟正在训练,他帮忙接了。面对着焦急的老人,他说出了李娟的秘密,最后,真诚地说:“我知道,你们担心我们,可是,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如果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莫大的缺憾。”
最终,老人理解了他,并且约定不要让李娟知道他们去看她表演。
看着父母担忧然后又理解的目光,李娟感激地看了张凡一眼。那一刻,尽在不言中。
飞模的出场费是普通模特的数倍,一次出场,可能就等于一个普通模特一两个月的收入。而目前国内飞模表演市场尚是空白,无疑,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行业。
他们看到了美好的未来,虽然,这条路充满了艰辛。
读老牧场读后感120字
《冬牧场》像是作者的日记,比较有趣味的日记。这本书大都是些轻松的、快乐的事儿,因为李娟说,只有在不开心的时候才想提笔写些前些天快乐的事。 《冬窝子》,主要是进入冬牧场期间发生的事情,安定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个阶段也是最最艰苦的,首先是连续三天的沙漠上赶路---路上何其艰辛;其次是搭建地窝子;再介绍了各种资源的匮乏,食物的短缺----后面很多次都提到。第二章《荒野主人》主要讲了这个区的两家的所有的人和动物!第三章《宁静》宁静中的不宁静吧,天气稍稍暖和些后互相串门子。第四章《最后的事》李娟准备离开冬牧场,于是也开始感伤思考。 印象最最深刻的是《食物》,记录冬牧场的生活,最多的是讲到吃的,一天无非就是放羊做家务吃饭。几乎每篇里边都有讲吃的,我很是嘴馋的呀!喝茶---饭后喝茶成了他们一天辛苦放牧后最惬意最休闲最舒服的时光,饭后喝茶不知道要喝多少布。因此,给我的感觉是这茶有股神奇的味道很想尝尝。奶疙瘩----酸奶煮沸后沥制的奶酪,作者形容它硬得不近人情!一个奶疙瘩可以啃一天,这是何等的味道,我不太信,我觉得我可以很快啃完,所以想试试!而且是酸奶煮沸后的,更加想试试了。油渣---面粉在油锅里炸呀!不敢想象会是一番何样的景致,居然,居然大家都觉得好吃,连李娟也这样觉得。我就更加想试试呢!馕馍----馕泡奶茶或者肉汤,让我想到我们这边麻辣烫里的豆腐泡,肯定吸足了汤汁,味道自然不会差!白菜---冬牧场的居民缺乏维生素,一颗白菜吃两个月,想想都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至少物质方面不用担心,偶尔还精神一把! 传统----衣服穿穿补补,东西修修补补拆东墙补西墙是常事。居然连打火机都要修!手工自制毡毯。勾起我无线的想自己手工的欲望,或许是小时候爷爷给我们做玩具做多了,看多了。因此,也有点熏陶吧!这种传统随着孩纸们的义务教育,与地窝子放羊的脱节,与家人的笑点的脱节,教育的目的是好的,但是传统的文化也在慢慢消失让我有点伤感痛心!我想做一个会手工的人!旧时光里的手帕(李娟写的)读后感
古代的女子,手中或衣袖里会有一方手帕。手帕是丝绸的,上面绣着一枝幽兰,亭亭荷花,或是两只云雀,几片白朵,诗意闲雅,宛如静美的一幅水墨画。那时候,手帕也称为“鲛绡”,它是年轻男女的定情之物,因为手帕是蚕丝织成的,丝丝缕缕,皆是相思。 《红楼梦》中有一回,风雨潇潇的夜里,宝玉让晴雯送给黛玉两条旧手帕。晴雯问宝玉,这么晚了,还送两条旧手帕给林姑娘是何意?宝玉只说:“你放心,她自然知道。”黛玉将手帕捧在手上,心里暗想,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令我可喜;我的这番苦意,不知道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 深情唯有君知。是啊,只有他明白她的心,只有他懂得她的心。黛玉提笔在送来的手帕上写下《题帕三绝》:“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字字都是怜惜的泪,深埋思念之苦。这眼泪,不是为自己的孤苦身世而流,而是为宝玉被他父亲痛打一顿而难过。爱一个人,原来只是心疼他,怜惜他,不忍他受苦。 后来,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为妻。病入膏肓的黛玉,隐约听见远处笙笛声声,鼓乐齐鸣。黛玉让紫鹃去生一盆火,她挣扎着起身,满眼泪光里,将写满诗句的手帕,扔进了熊熊大火中。手帕上是黛玉滴不尽的相思泪,还有她的一生痴情……李娟的个人经历
成人发展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包括成人认知发展及其脑神经机制研究;老年期认知和抑郁情绪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心理干预;我国老年心理健康模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以及国外基金项目(包括美国NIH,英国 Wellcome Trust,瑞典Swedish Council for Social Research)等10余项,在穗冲者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领导了首次全国范围内老年人心理健康调研,并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心理健康模型。获王宽诚多学科交叉研究专项奖励基金(2010)、中国老年学奖学术成果奖(2007)、瑞典研究与高等教育判中国际合作基金的访问科学家奖(2001-2002)、英国皇家协会博士后奖学金(2002-2003)、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博士生奖学金(2000)。学术兼职: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认知神经科学协会(CNS)会员、美国老年学会(GSA)会员。<猜薯<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常务编委。《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Ageing International》、《Demographic Research》等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
刘晓庆60岁年轻的秘密
喝水防晒态要选择吃适合自体质蔬菜瓜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