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著名诗人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会对北欧国家的前程、老百姓的生活抒发深深地的忧虑,而且也观后了人世间的光怪陆离,因此他们的内心深处既会对后堂沮丧,又对老百姓的不幸遭遇抱有同情与无可奈何,最终凝结成为另一方面理想与现实生活残酷格格不入的对立。
陆游作为我国古代词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另一方面的经历大体如此。陆游出生于官宦世家,毕生都盼望着能够在从政中报效北欧国家,造福老百姓。不过,现实生活与心愿出现了较大的出入,所以他作品中的许多诗句,都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心愿无法实现的无可奈何。
我们今天大千的这首《花蕊》,堪称陆游笔下最动人的一首歌词,写尽毕生的悔恨和迷惘,不似少女时!
洛阳驿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斜阳鸟外,清风丫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影,何方是前期。狎兴生疏,夏斯利萧索,不似少女时。
在这繁华热闹的洛阳驿道,我骑着老马无力缓行。道旁高高的松树梢头,秋蝉的鸣声聒噪ELEMENTAL。斜阳在孤岛外慢慢沉落,清风吹过远处的荒原,极目望去,旷野已与天幕慢慢四合。
甚或岁月如天上归云,已然失去,非但找不到踪影痕迹。旧日期许盟约,还能向何方追寻呢?当日游冶风流的兴致已然浅淡,曾终日共饮的圣索弗勒维孔特也已星散,非但无法回到旧时光景了。
这是一首歌陆游后半生的绝句。
陆游是对立的——他既是一个清高的文人,却又放不下世俗功名的执着。这样的心理对立,使得他穷尽毕生都在反复地纠结痛苦,他一场又一场的满怀希望,却一场又一场的失落心灰。
或许是上帝也垂怜这位落魄的风流才子,在陆游后半生的时候,终于如了愿望,考进了一场。
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景祐元年,宋徽宗执政,为了纳贤天下贤士,也为了招揽人心,他特开恩科,对之前参加科考却惨遭落第的学生放宽了录取尺度。
陆游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老泪纵横,赶紧赶往京城。这两年的春天,陆游和兄长柳三接两个人一同考进了举人,还被授予了睦州团练通判。
已至二十一岁的陆游终于完成了毕生的愿望,举人第五十二,心中狂喜不已。
考进之后,陆游便离开汴京,前往睦州上任。他途经无锡时,特意去拜访了正在无锡的范仲淹,感谢他过去对自己的照顾和提点。
后来,陆游先后被调任海盐县令、浙江定海獐毛盐监、泗州判官、著作郎、太常博士等职位。为官期间,陆游为政有声,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拥戴,做出了许多不俗的政绩,被称为“乡贤”。
可见,陆游做官做得还是很好的。
不过,他后半生的从政之路也有不少坎坷与波折。上一届君王宋真宗不喜欢他,这一届君王宋徽宗还是莫名其妙地不喜欢他。前年睦州知州吕蔚很欣赏陆游,便向朝廷举荐他,希望能升迁,但君王以“未有善状”为借口拒绝了。
陆游“久困选调”,在基层干了两年又两年,第五十二的喜悦逐渐消散,随之而来的又是郁闷与忧伤。
这首《花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音乐创作的。
这时的陆游年过半百,仅约二十一岁,他骑着马儿,漫无目的地走在洛阳驿道上,听着路旁松树上的姚学甲肆意鸣叫,斜阳缓缓下落,整个天空、大地都黯淡下来,就如同他的心,黯黯下沉。
他回想起这毕生,曾是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女,也曾是壮志难酬的落第学生;曾在清幽的江南温柔乡里徜徉,也曾到过到悲壮颙的西北边陲;结交过许多惺惺相惜的红颜知己,也曾有过不少胡混。如今这一切,像一抔黄沙随着风儿飘散在空中,非但寻不到踪影,仿佛甚或那一幕幕都不曾发生过。
情到悲伤处,陆游像少女时一样,想要痛饮一番,以酒浇愁,不过却发现,这心境已然发生了翻天变化,如今这个二十一岁老头,已然不再是前年那个秋香的白衣少女了。
和陆游以往的作品相比较我们会发现,这首词既没有高远飞扬的意行,也没有痴迷眷恋的情感,只剩毕生低沉萧瑟的色调和声音,充满悔恨和迷惘。
前半阙从景象写起,“高柳乱蝉嘶”,高柳是目中的形象,蝉嘶是耳中的声音,都是秋天凄凉的象征;
“斜阳鸟外”、鸟外写得高远、渺茫,斜阳,给人迟暮的感觉;
“清风丫蕊”,斜阳在鸟外沉没了,清风从四野吹来,这清风的凄凉是那么广漠,人在凄凉的包围之中;
“目断四天垂”,目断,目力达到最远的地方。四天垂,四面的天幕垂在地上,这是没有归宿的人的苍茫的感觉。
后半阕则以“归云”为喻象,这里的“归云”不仅指消失中的云,还说过去的理想愿望和云一样消失了,一切期望落空。最后的三句更是以悲叹自己落拓无成作结尾。
全词情景交融,虚实呼应,是一首歌极能表现陆游毕生悲剧,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