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多次称中国产能过剩 中方回应

六八 52 0

拜登宣布维持对华关税!中国各方应尽快放弃对美国的一切幻想

特朗普是公认的对华强硬的美国总统,他打击中国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贸易战,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给许多中国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而拜登在竞选时,就曾承诺“如果当选,将会停止对中国的贸易战”。因此很多中国外贸企业家对拜登的执政可谓是翘首以盼,就希望他上台之后可以“拨乱反正”,废除特朗普制定的一系列不合理的关税。 然而拜登的行为显然是让这些心存幻想的人失望了。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2月19日的报道称,美国现任财政部长耶伦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指出,目前仍不会取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所有关税,至于未来如何,则要看中国是否会“遵守承诺”,美国会根据中国“履行承诺”的表现来评估未来如何与中国相处。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拜登政府的态度其实非常明朗,那便是美国不会通过取消这些不合理的关税来释放善意,而是将这些关税作为筹码,逼迫中国让步。针对美国的这一言论,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道: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本应该是互利共赢的,而不应该搞零和博弈。 历史 已经多次证明,搞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两败俱伤。希望美方能够听取国内外的声音,悬崖勒马,与中国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经贸合作,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发展。 熟悉 历史 的人肯定不难看出,美国现在针对中国的贸易手段,如加征关税、长臂管辖、实体清单等,都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对付苏联阵营时用的老办法。但是中国与苏联不同,当年的苏联和美国几乎没有贸易往来,而中国和美国已经互为对方的最大贸易伙伴十多年。日前,美国商会发布了一篇报告,指出如果中国和美国“全面脱钩”,那么美国遭到的直接损失将接近一万亿美元,而连带损失则接近十万亿美元,几乎是2020年美国GDP的一半之多。届时,不但美国引以为傲的半导体、航天航空等行业会遭受毁灭性打击,美国人民的日常吃穿用度也会面临短缺,严重的话引发美国 社会 大动乱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虽然拜登作为传统政客,自然不会像特朗普那样极端,但是这不代表他就不会破坏中美的经贸关系了。毕竟中国在中美经贸中获得的利益是不比美国小的,如果一旦中国的实力累积到了一个足以撼动美国世界霸权的临界点,那么美国完全可能铤而走险,抱着同归于尽的心态和中国脱钩。考虑到中国的发展速度,若拜登能够连任的话,这一局面很可能在拜登第二个任期的末期出现,所以我们政府才提出要注重经济的“国内大循环”,就是为了最坏的局面做准备。 而且现在美国政坛也不稳定,虽然拜登成功当选了美国总统,且民主党夺得了国会两院的多数席位,然而美国民间仍有七千多万的特朗普死忠对拜登虎视眈眈,国会中的共和党少壮派、极右翼也在煽风点火,因此拜登受制于政敌的压力,很有可能会不得不做出一些反华的举动。例如拜登前些日子对外宣布称统一的中国是核心利益,美国应当尊重“时,就被一些共和党少壮派和极右翼政客指责”对华软弱“。回望特朗普的前车之鉴,只因为几封邮件、几通就被政敌一口咬定他和俄罗斯勾结,弄出了一出”通俄门“的大戏,而拜登家族的一些企业还有中国投资,若被政敌抓住把柄,说不定还会炮制出来一个”通华门”,因此现在拜登必须追随特朗普的部分政策,继续坚定反华的国策。 总而言之,虽然美国和中国本来可以携手共进、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然而由于一些美国政客鼠目寸光,使得这一美好的愿景实现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在未来的数年内,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抹黑和打压将变得更加疯狂。现在美国可能短暂地在某些领域对中国释放出了部分善意,但是我们要知道,敌人缩回拳头是为了下一次出拳。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抛弃幻想,准备战斗!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有何影响

近日,美联储纽约、波士顿、圣路易斯和芝加哥等多位联储主席纷纷表达了年底加息的强烈倾向,包括耶伦也称尽管尚未做出正式决定,但极有可能于12月启动加息。加息在即,尽管美联储已多次进行了铺垫,IMF和世行等国际组织也多次预警,并且预计将采取非常温和以及循序渐进的步调,但毫无疑问将引发一系列反应,而这其中,新兴经济体将可能会是反应最大的一类,本文将重点分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是债务的压力。过去中国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高增长的背后是高投资,是债务水平的提高和杠杆率的攀升。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各部门的债务杠杆率飙升。按照国家资产表的计算,2014年中国全社会债务杠杆率(即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235.7%。其中,政府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接近60%,显著高于危机前的水平。而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的攀升出现在2011年之后,从100%左右大幅跃升至123%。2013年国家总的金融负债接近340万亿元人民币。最新的数据应该更高,虽然直接的对外债权债务刚超过5万亿元,占整体金融负债的比例不足1.6%,但国际清算银行针对美元定价债务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这些新增借款中,中国占据了最大的份额,总数达到了1.1万亿美元。况且本币计算的整体债务并不能完全独善其身,一旦美联储加息,如此高的杠杆率偿还债务的成本必将进一步加大,本就高筑的债台将更加难以“抹平”。目前低迷的经济形势,已经使得新兴经济体国家纷纷行走在降息的通道上。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仍然处在信用链条中的最末端,这就使得他们在经济下行以及可能的来自外部的紧缩环境下显得更为脆弱。2015年,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对美元的汇率已经经历了平均17%的贬值幅度。尽管中国于8月11日之后大幅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一定程度上已经对美联储加息影响进行了对冲,但也只是让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回归至合理区间,调整之后的人民币汇率又恢复此前的贬值走势,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通道并不存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也迫使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放宽,不断贬值的本币如果再“遭遇”上加息而走强的美元,偿还债务的成本将进一步被推高。一旦美国利率开始提升,以美元借款将会变得更加昂贵。更强势的美元意味着企业或者政府需要更多的本币才能偿付债务。其次,是资本外流压力。引起人民币流动的核心因素是国内外利率政策和汇率水平,这取决于美中两国的货币政策及其相互关系。从利率角度看,尽管资本项下尚未开放,但美联储加息必然是美国利率高企,而中国货币政策放宽的趋势将导致国内利率走低,目前国内1年期存款利率已降至1.5%,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超过2.28%,可以说两国无风险收益率的关系已经发生了逆转,国际资本在利差驱使下必然加速流向美国。从汇率角度看,强势美元和弱势人民币也会导致资本外流。据统计,2009年到2013年的四年间,已经有约4.5万亿美元的资本从新兴经济体国家撤出。从2014年6月以来,我国实际已经结束了自加入WTO以来外汇储备单边上涨的态势,在接近4万亿美元时已经触顶并开始持续减少。2015年以来同比已经出现负增长,并在8月突破2位数,此后出现收窄,但10月份也同比下降了8.5个百分点,目前已减少至3.53万亿美元。贸易顺差虽然不断扩大,但背后却是进出口双双负增长的“衰退型”顺差,此外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扩大也极其显著。一旦美联储触发加息,走强的美元将从新兴经济体吸引走更多资本。第三,资本市场受到较大影响,资产价格调整较大。从美联储1994—1995年、1999—2000年、2004—2006年三次加息周期来看,加息后的三个月内全球股指均出现调整,新兴市场的跌幅大于发达市场;债券市场有两次小幅调整后重回上涨的情形,但1994年的调整幅度较大、时间较长,欧债调整大于美债;汇市方面前两次变化比较显著,美元略有回落,发达国家货币小幅回升,2004年的变化比较平稳。预计此次美联储一旦启动加息,全球股票市场均会调整,影响较大且趋向负面,并且新兴市场的调整幅度往往大于发达市场。历史上看中国A股相对独立于国际资本市场,但随着近十年来逐渐融入金融全球化进程,此次加息中国股市也难免收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债券市场方面,对国内债券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债券市场相对封闭,另一方面我国整体外债风险相对较低。债券收益率短时下挫后可能反弹上涨,债券价格体现为短期上涨后持续下跌,但中国国债振荡上行概率较大;汇率市场方面,美元指数表现相对稳定,或有短时下挫,中国贬值力度应小于其他新兴国家但大于发达国家,总体呈现小幅贬值趋势。总体而言,美国加息对中国经济呈现负面影响,但总体可控。首先从美联储方面而言,加息信号释放时间比较长,各方预期比较确定,准备比较充分,尤其是9月份市场普遍预计加息的情况下按兵不动,市场受到了充分的洗礼和“压力测试”,经过了2个多月的消化和调整后基本就绪,加之美联储释放了稳步渐进的加息策略信号,风险释放曲线料将大体平滑。从我国角度来看,一是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游资流动规模较为有限;二是外债规模占比较低,远低于国际警戒线,且我国长期处于净债权地位;三是政策工具箱“弹药”相对充足,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仍保持着较高增速,尽管面临通缩压力但仍处于1-3%的温和通胀范围内,尽管外汇储备下降但总量仍远大于世界各国,尽管货币政策空间收窄但具有操作空间,尽管财政面临税源减少的风险但赤字率距离警戒线仍有距离。

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

1、直接原因

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

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2002-2005年的连续四年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0%以上,而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处于9%到13%之间,前者比后者快1倍左右。

投资在当期为需求,到下一期则形成供给,供给能力持续地以快于需求(最终需求)1倍左右的速度增长,必然造成今后年份的产能过剩问题。

技术层面的原因使产能扩张相当容易,其表现是供给能力的增长明显快于需求能力的增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资金的充分供给、技术进步加速和投资增长体制瓶颈的弱化(政府放松对行业准入的管制)的作用下,供给能力加快增长,相反需求能力增长因受到许多中长期因素的制约而相对缓慢。

这种供给增长和需求增长的潜在差距,并不一定会导致生产过剩,即技术层面的因素只是为产能过剩提供了可能性。

2、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

表现在地方政府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能力过强,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如果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政府直接推动的方式不能根本扭转,那么,投资过度问题便难以避免。

体现在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这使得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数量扩张,以及价格的竞争上,而不是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质量的改善上。

产业集中度不高,特别是许多行业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仍无法实现资本和品牌的有效集中,如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及体制改革的滞后使得许多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难以实现,其结果往往是产业竞争过度。

即一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难以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结果必然是行业投资增长过度问题难以得到市场机制的自我校正。

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结合或其他因素形成的“暴利效应”也使一些行业投资增长不断强化。如房地产业、钢铁、汽车都存在暴利因素,使得社会资金加倍地向这些部门流入,最终使这些行业产能过度扩张。

措施

1、完善行业管理。

2、强化环保硬约束监督管理。

3、加强土地和岸线管理。

4、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有针对性的信贷指导政策,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

5、完善和规范价格政策。按照体现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成本的原则,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6、完善财税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各地财政结合实际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7、落实职工安置政策。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中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政策体系。

8、建立项目信息库和公开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投资项目信息库,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9、强化监督检查。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为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本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扩展资料

去产能的重要性

1、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2、我国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受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产能严重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产能过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去产能

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都怪中国吗

中国钢铁生产的高速发展不但满足了中国飞速发展的用钢需求,也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造成了全球的钢铁市场过剩;但是,也有很多的国家和地区大量增加钢铁产能,试图抢占中国高速增长的用钢需求,只不过是没有达到目的,产生了抱怨情绪。所以说,全球钢铁产能过剩是一个行业不自律造成的,决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你能说全世界汽车产能过剩都怪德国,全世界家电过剩都怪日本,全世界电脑过剩都怪美国,全世界石油过剩都怪沙特,显然不公平的。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