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利军。
“对不起教练,对不起领导,对不起祖国。”
这三声“对不起”对于中国的体育迷们并不陌生——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男子62公斤级选手谌利军在决赛中突然抽筋,经过队医和教练检查确认后无法坚持比赛,他只能无奈弃权。
终于在东京,谌利军超越了自己——在男子67公斤级决赛中,谌利军绝境逆转,在落后11公斤的情况下,最后挺举举起187公斤,拿下金牌!同时打破奥运会纪录!
谌利军在里约出现抽筋。
里约的噩梦
作为2015年休斯敦世锦赛冠军,谌利军被视为里约奥运中国男举最稳的一块金牌,当时他的爆冷退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在官方给出的赛前热身画面中,中国举重队教练员一直在给谌利军的小腿按摩,这种情况显得有点诡异。
随后的比赛进程印证了这一意外,谌利军第一把抓举143公斤,站在杠铃前的他显得信心不足,杠铃还没提到胸口,就落了下来。
接下来的第二把,他甚至没有举过膝盖,就丢掉了杠铃,然后沮丧地走下了竞技台。
连续两把失败,现场一片哗然。中国观众更是懵了,“什么情况啊?”“怎么会这样?”更令人惊讶的是,电子显示屏显示谌利军放弃了后面的比赛。
赛后第一时间谌利军的泪水奔涌而出,事后他回忆,“那种苦说不出来,毕竟机会太难得了,心情很沉重。”
此番去东京前,谌利军也谈到过那次奥运失利:“那个坎差不多大半年没过去,但是2017年全运会比完就过去了。因为都已经是过去式了,你不能钻这个牛角尖,会影响训练。当自己过去以后心里面就放开一点,就感觉,没事。”
把握每一周的训练
能够以如此平和的心态看待曾经的痛苦,谌利军承受的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多,在新的奥运周期,他从没浪费过一分一秒。
今年亚锦赛结束后,谌利军第一时间就回到了训练场——而以往大赛后,运动员们往往会进行适当的休息调整。
当时面对媒体,谌利军表示:“必须把握住每一周的训练,我是一周都不能丢的,丢了以后时间就来不及了。举重高水平基本就是和自己的比赛,相当于只要自己举好了,冠军别人是肯定动不了的。”
在这五年里,谌利军每次训练时举起的,不仅是杠铃,更是一份自我挑战。
奥运后,谌利军先是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强势卫冕,随后他从62公斤级调整到67公斤级,但势头不减。
2018年11月,在土库曼斯坦举办的举重世锦赛,是谌利军调整级别后的崭新亮相,他以182公斤、332公斤获得挺举、总成绩双料冠军。
2019年举行的亚锦赛上,谌利军以154公斤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抓举纪录,挺举比赛里又以185公斤的成绩创造了新的挺举世界纪录,同时也将总成绩世界纪录提高至339公斤。
今年举办的举重亚锦赛上,谌利军以挺举180公斤、总成绩333公斤拿到了两块金牌。
暗红色的伤疤
看上去,谌利军为东京奥运做了最好的准备,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期间伤病差一点又一次让他功败垂成。
在谌利军右上臂后侧挂着一条很显眼的暗红色疤痕,将近15厘米长,这是一道新伤。去年十月份的一场比赛中,他手臂肌腱断裂,手术后留下了这道长长的疤痕。
对于一位举重运动员来说,奥运前不足一年遭遇这样大的伤病都很难完全恢复,里约奥运被伤病击倒的悲剧又要重演?但谌利军用行动证明,自己不会被打垮。
从肌腱断裂手术到术后肌肉恢复再到恢复训练、走上赛场,谌利军只用了六个月,虽然他和教练于杰面对媒体只是寥寥几语带过,但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除了身体机能,更难过的还有一道心理关,举重运动员往往面对曾经让自己受伤的重量心有余悸,不少人迈不过这道坎,只能遗憾离场。
谌利军谈到自己的康复时曾表示:“最重要的是自我突破,当突破到150公斤、180公斤的重量后,感觉动手术的那个地方没事,即便没以前那么能练,只要在那个强度没有不良反应,自己就会充满信心。”
教练于杰眼中,爱徒已经完成了蜕变:“运动员受了伤以后心情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因为他不像受伤前能进行正常的训练,这需要有一个过渡期。如果经过康复,能力一步一步地往上走,信心自然就回来了。”
“最特别的一点是,这次受伤之后,我感觉谌利军心态上更积极了,人变得比以前开朗,而且会思考问题了,这就是他的进步,这种思想上的成熟,对于他以后的稳定发挥非常重要。”
没有人知道谌利军凭借什么力量走出伤痛的囹圄,或许他心中从未忘记自己还有一个未完成的使命——奥运夺冠。
2017年全运会夺冠时,谌利军说自己只是“吐了一小口气”;2018世锦赛夺冠,他表示,“我终于可以说,自己走出了那个阴影”。
然而只有站在东京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谌利军才能真正弥补曾经的遗憾——这一天,他终于做到了。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