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作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作者和出处

六八 224 0

高邑县地处石家庄之南,京广铁路纵贯全境,交通便捷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七七事变后,日本法西斯占领高邑,对高邑人民血腥屠杀残酷统治,先后五次“强化治安”,建成日伪“治安模范县”。高邑人民从未屈服,在党的领导下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赢得了抗战胜利。

学到了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作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作者和出处 第1张

  1940年高邑县委、抗日县政府驻地石柱山。

学到了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作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作者和出处 第2张

  1937年10月,高邑沦陷。全县七万余同胞陷入日寇铁蹄之下,抗战期间,有记载的死难干部群众共计344人。高邑人民在中共高邑县委、高邑抗日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破击战、袭扰战、反奔袭战等多种敌后游击战,于1945年农历八月十五迎来了全县的解放。

东塔影惨案

学到了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作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作者和出处 第3张

石家庄村东“高邑革命烈士陵园”。

  高邑沦陷后,日军在城关、火车站及铁路沿线几个村驻扎。1937年12月19日中午,驻高邑火车站的6名日军,径直往东塔影村作恶,其中二人窜到村西头张士彦住宅附近时,发现房顶的窝棚里有个女人,欲为非作歹时被愤怒的人群乱棍打死。张家兄弟和几个乡亲商量了一下,把两具尸体绑了石头,扔进院子附近一个大口井里,又在井上堆了一大垛棉花柴,随后,张家兄弟迅速带领全家逃走。消息传开,村里的老百姓为躲避日寇进村报复,纷纷扶老携幼逃往附近各村投亲靠友。

  黄昏时分,日军果然在本村汉奸贾小宽带领下进村搜寻那两个鬼子踪迹,走街串巷见人就抓,当晚抓走了张老真、张傻偶等五人,一人在途中逃跑,其余四人被押到高邑火车站,当晚被活埋。

  第二天黎明时鬼子就偷偷包围了东塔影村,村里的人只许进不许出。九点左右又从火车站开来了一队鬼子兵,全副武装,腰挂绳索,杀气腾腾从村东口入,直到村西头的土地庙才停住,随后鬼子开始分头抓人,边抓边审问两个鬼子兵的下落,乡亲们一批一批被押到庙前,鬼子头目和汉奸一遍一遍逼问,都毫无结果,鬼子在庙门处架起两挺机枪。天到中午,鬼子见再也抓不到人了,就回庙前集合,反复威胁乡亲们交出两个日本兵,无论日军怎么恫吓,老百姓都说不知道。鬼子又钻进庙来,用刺刀戳着人们的胸口一个个逼问,这时从北街跑回来几个鬼子,报告在水井中发现两名鬼子兵的尸体。

  穷凶极恶的敌人开始从庙里往外绑人,五六个一串拉到水井边杀死后投入井内,他们一边往井里扔人一边砸石头,扔点着的棉花柴,并把大井附近的磨扇、碌碡投入井内,傍晚时分鬼子开始四处放火烧房,大火持续了四五天,直到第二年春天,人们才敢陆续回村,从井中打捞出尸体32具。东塔影惨案杀害我同胞42人,烧毁房屋500多间,全村三分之二的人家被洗劫一空。

党组织和地方抗日武装的创建与发展

  高邑县党组织的发展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0月高邑沦陷。与此同时,八路军129师385旅骑兵团进驻临城、赞皇一带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2月高邑抗日县政府在赞皇于家孤山成立。

  1938年1月,中共冀晋特委成立,下设赞皇中心县委,负责赞、高、元、临四县党的工作。3月,冀晋特委责成时任中共赞皇县委书记傅贯一从赞皇县党组织派人负责高邑县党的工作,傅先后从赞皇县委抽调共产党员李敏、梁绪宗二人到高邑县北渎、南焦等西部村庄进行党的活动,发展了一批党员。4月,中共冀西特委又从赞皇县抽调党的干部,在高邑抗日县政府驻地赞皇县孤山村组建首届中共高邑县委员会,任命郭春文为县委书记,设组织、宣传各1人,对外称“胜利报社”。不久,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中共高邑县委、高邑抗日县政府驻地由赞皇县孤山村迁到高邑县北渎、南焦一带。

  1938年4月下旬,129师政委邓小平巡视晋中区和冀西区,在冀西特委驻地黄北坪召开干部大会,指示“反对关门主义,大量发展党员”。高邑县委领导了“红五月组织大发展”运动,号召每个党员都要积极发展新党员,以迅速扩大党的队伍。在积极发展党员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北渎村党支部,梁老胜任支部书记。接着县委又先后在南焦、古城、城照、北陈庄等多个村庄建立了党支部和党小组。此外,在“红五月”里,元氏县党组织在高邑县西北部的西马闲、谷兴庄、南岩、故寺等村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并建立了西马闲党支部,1938年9月将其移交中共高邑县委领导。

  至此,县委已下辖6个支部,70名党员。

  地方抗日武装的创建与发展 

  1937年11月上旬,晋冀游击司令部派老红军彭玉明在赞皇县的白家窑成立了高邑县最初的地方抗日武装——八路军中路游击队。大队长彭玉明、副大队长左秀川。高、临、赞几县的青壮年纷纷到这儿报名参军。中路游击队配合八路军正规部队活动,破铁路、扒电线,除奸反霸、袭扰日军、宣传发动群众参加抗日等等,只几个月的时间,就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三个中队近三百人。1938年夏天,全队被编入冀西地方抗日武装——赞皇独立团。

  1939年春天,在抗日政府武装科的基础上,再次建立起地方抗日武装——高邑县大队。由晋冀一分区派老红军王寿昌任大队长,县大队成立之后,配合正规军开辟地方工作,很快在全县打开了局面。当年秋天,在冀西武装反顽反摩擦斗争中,特别是经过在本县的仓房、南焦、北渎几次截击河北民军的战斗后,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县大队得以迅速壮大,扩编为三个中队约300人。1940年7月,奉上级命令,县大队大部分力量被编入385旅。大队长王寿昌带领一个班继续留在高邑坚持工作,发展力量。到1940年冬天,再次扩充到近百人,其后因环境日渐恶化,日伪在万城、北渎、马闲等修筑炮楼,高邑县抗日党政机关被迫退往赞皇境内,县大队再次奉命调往山西,编入正规军。

  1942年3月高邑建制撤销。8月,太行一地委将高邑保留下的人员同赞皇沦陷区的干部合并到一起,成立了“赞高前方办事处”,并组建以熊芳举为队长、马林为政委的“第五敌后武工队”,配合“赞高前方办事处”,在高邑、元氏、赞皇三县沦陷区开展工作。1943年春,合并元氏沦陷区成立了高赞元县,同时组建“高赞元县大队”,各区分别成立了区干队。深入敌后开展政治攻势,大力宣传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大好形势,狠狠打击罪大恶极的汉奸叛徒,很快打破了日伪的白色恐怖和重重封锁线。到年底,高邑县铁路以西大多数村庄又建起了“两面政权”,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开始了,高赞元县大队也发展到近百人。

  1944年以后,高赞元县大队在太行一分区的统一指挥下,连续参加了对日伪军的局部反攻作战,战绩显著,在这段时间内,县大队迅速发展壮大,1945年大反攻开始时,发展到三个连,连同四个区干队总共300余人。9月20日高赞元县大队配合临城、内邱独立团,顺利解放高邑城。自进城之后,称高邑县大队。

 灵活多变的敌后游击战

学到了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作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作者和出处 第4张

万城村南“八路坟”。

破击战

  1937年10月高邑沦陷后,贯穿南北的铁路线被日军控制。日军在高邑境内铁路沿线修碉堡、炮楼7处,铁路两侧各挖一道深沟。

  1937年到1940年秋,抗日武装先后打过五次破击战,在平汉铁路上,高邑地方武装协同动员各村群众,三次到铁路线上,拆其道轨,破其电线杆,前两次都是在东良庄东的一段铁路线上,均取得了胜利,中断了日军的铁路运输和沿途电线的通话,特别是毁坏其火车一列,使日军遭到了很大损失,一次在东驿头村东坡路碰上了敌伪军夜晚巡路,双方互打一场,路未破成。后两次是在高赞公路城照段、高柏公路河北村附近,这两次破路均取得了胜利,一度中断了日军汽车运输。

  袭扰战

  1938年夏,抗日武装先后两次在高邑境内的平汉铁路线上的槐河桥和泲河桥打过袭扰战。具体战法是:将派下去的武装,于深夜时潜入铁路桥附近,向守桥敌兵驻处发枪射击,引起敌军恐慌,他们以为我军破桥,遂以其密枪急炮优势向发炮处射击,彻夜不停,直打到天亮,两次袭扰战,消耗了敌军大量弹药,达成袭扰战目的。

  反奔袭战 

  在抗日武装多次破击战袭扰战之后,日军对抗日武装恨之入骨,搞了许多对策和办法,在铁路沿线强迫各村群众为其站岗巡查;征集大批民工,挖掘深沟以防破路、过桥;派出大股敌伪到赞皇、临城、高邑三县交界处,流动寻剿抗日武装;派出汉奸密探,潜入抗日政府和抗日武装常驻地进行侦察,妄图以奔袭战一举歼灭抗日政府和抗日武装。从1938年夏到1940年秋,日伪先后五次对抗日武装进行奔袭。除第一次奔袭西富村抗日武装扑空外。其余四次奔袭目标均为驻北渎、南焦两村的抗日政府和县大队武装,第五次日军出动敌伪军约二三百人,且有一部骑兵,于深夜赶到北渎悄悄将村包围,并放了毒气弹,但未见到抗日武装一兵一卒,毫无所获。总之,敌伪五次奔袭全部落空,无一所获,是其奔袭战的失败,也是反奔袭战的胜利。

抗战烽火硝烟四起

学到了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作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作者和出处 第5张

革命老区南焦村。

  反蚕食斗争 

  从1940年秋开始,日寇依其强大的武装优势,对高邑全境再次进行强行占领,并加强血腥统治。一是在万城、韩庄等地构筑炮楼十余座,驻扎伪军200多人对辖区反复清剿。二是在县边境线上增挖封锁沟,强迫当地群众为其站岗巡查。三是在敌占区实行恐怖和镇压政策,杀害韩红等一批抗日人员及其家属。四是严查贩运食盐、土布、药品等军需物资,加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在反蚕食斗争中,高邑县委、抗日政府组织抗日机关人员向赞皇山区转移,并组织精干力量返回高邑境内活动。一路由李卓识、王寿昌带领县大队百余人越过铁路,协同路东办事处的同志到路东各村开展游击活动,宣传抗日、破坏高柏公路交通、筹催粮款。一路由王冠英、阎东昌带领县大队80多人,在路西打击日伪军,不幸的是,由于驻地暴露在高邑辛庄村的突围中,抗日政府领导人王冠英同志为国殉难。高邑大部分抗日游击区成了日寇新占领区,抗日武装斗争形势日益艰难。

  武城获捷

  1942年早春的一个夜晚,高邑县大队政委马林带领100多人,悄悄来到武城村西,割断了万城至北渎的电话线,以诱敌上钩。果然时间不长,万城炮楼一电话兵查线而至,县大队战士立即将他抓住,那人浑身颤抖,连连叩头求饶,马林严厉地对他说“好!饶了你,你马上回去,告诉吕大牙,就说我马林在这里等他!”那人抱头鼠窜。县大队便分头埋伏在村西大寺及小桥底下。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万城炮楼的伪军30多人,以汉奸伪中队长吕希顺为首,全副武装,顺着大路直扑武城村西,眼看敌人进了伏击圈,小桥下的伏兵首先打响,密集的火力切断了敌军后路,敌人拼命往村里冲,企图上房占领制高点,埋伏在大寺的伏兵迎头痛击,敌人腹背挨打,大惊失措,便沿一小沟向城照方向夺路而逃,县大队的战士穷追不舍,一面射击一面大喝:“缴枪不杀!”敌人丢盔卸甲,乱成一团。这次战斗击毙敌人1名,伤2人,俘虏7人,得长短枪20支,高邑县大队无一伤亡。

  石家庄村战斗

  1944年1月19日,我八路军太行11旅31团第3连和9连的一个排共90余人,由团总支书记梁庭政、三连指导员耿文辉、代理连长马胡带领,从赞皇川房村出发,经过野草湾到土门,从杜家庄村北过敌人的封锁线,经马村、陈村到达高邑境内,开展敌后活动,部队在南蒲底短暂停留后,黎明时分进驻石家庄村。

  部队集中住在该村西十字路口以西的韩凤银、韩凤章、韩振臣、韩竹林等几户人家中。不幸的是,他们的行动被赞皇县的敌人发现了,赞皇县的日伪军60多人尾追于其后,敌人经过华林村,沿五马山北侧东行,也到达了石家庄村,并埋伏在西口的沙岗上。这天夜里,本村的伪小队长李保华正好在家,得知八路军进村后,立即向万城炮楼告密,把情报送到高邑警备队大队长许老勺(许占亭)那里,同时,元氏的敌人也得到情报。

  第二天天刚亮,高元赞三县的日伪军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包围了村子,高邑的伪军从村东口进村,开始逐户搜查。此时,奔波疲劳了一整夜的八路军正在吃早饭,当房顶上的哨兵发现敌人后,战斗立即打响了,敌人开始向我战士发起猖狂进攻,我八路军战士临危不惧,英勇反击,打死打伤许多敌人。部队向西、向北两次突围均未成功,激战三个多小时,团总支书记梁庭政牺牲在村西北口,一班长九班长也都已阵亡,我军伤亡严重,敌人气焰更加嚣张。

  上午十时许,部队休整后,沿东蒲底石羊沟又向南突围,冲出沟壕后是一片开阔地,时值隆冬旷野上无任何隐蔽物,我军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网下,英勇的战士接连倒下。此时耿文辉、马胡等同志牺牲,穷凶极恶的日伪敌军围追堵截,又有许多战士倒在血泊之中,从石家庄到南蒲底约二里长的土路上,到处都有我八路军战士的遗体。

  在这次石家庄突围战中,除三排机枪班班长褚岗山和二排战士杜喜林(以上二人都是赞皇许亭人)等20多名战士冲出重围,返回根据地王家坪外,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战斗后,高邑县日伪政府通知当地附近村庄出民夫,将28具阵亡八路军战士遗体用马车运到营儿村村北处一个枯井里集体掩埋(即现在高邑县万城村南高赞公路北侧的“八路坟”)。

  1970年10月,高邑县人民政府将这座合葬墓修葺一新,并立碑铭文,追念先烈教育后人。纪念碑的正面镌刻着“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大字。2016年9月15日,高邑县委、县政府在石家庄村东一公里处占地35亩建烈士陵园,以纪念革命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先烈们。

  长途奇袭高邑车站 

  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后,高邑县城仍被日伪盘踞,成为根据地向东发展的拦路虎,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太行一分区决定袭击日军严密把守下的高邑火车站。太行分区部队十一旅派连长路金华化装入城进行侦察,摸清了火车站守敌情况。1944年8月31日夜,十一旅派出约70人的武装,在高邑地方武装和赞皇、元氏县大队的配合下,以远距离的神速行动,突然袭击日军的心脏区高邑车站,在激烈的战斗中捣毁敌人伪警察所和其电灯、汽车两个公司,生俘日军3人,伪军9人,将其三处一并烧毁,随即撤出此地,安全转移到赞皇县境。这次战斗,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扩大了抗日影响,坚定了广大敌后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抗战英烈名垂史册

  韩红的边游大队

  韩红,又名韩红彦,高邑县东林村人,出生于贫苦农家,长年靠给有钱人家放羊为生。1938年在八路军129师385旅骑兵团的领导和帮助下,发动附近几村的青壮年,组织起一支抗日游击队边游大队,韩红被任命为大队长。边游大队发展速度很快,最多时兵员达80多人,下设3个排,排长分别为西良庄人刘稀毛、东蒲底人程文太和万城人郭百川,在高邑、赞皇一带参加抗日斗争,1939年5月,边游大队集体加入385旅,列编八路军正规部队。不久,在部队的安排下,韩红率3个排长携武器返回东林村,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游击队。为扑灭抗日火种,听到消息的日伪设下圈套,让西良庄村的汉奸李老乐出面宴请韩红,席间被日本宪兵队抓捕。在敌人的监狱里,韩红受尽酷刑,宁死不屈,于1939年冬惨死于狱中。

  抗日县长张适如  

  张适如,又名张顺连,男,1909年生于河北省赞皇县营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中。1914年因遭天灾家无生计,他被卖往赞皇县阳泽张二混家中当养子。

  苦难的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自幼痛恨旧社会,仇视为富不仁的地主老财,进而逐步形成了同情贫弱嫉恶如仇的品质。

  193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赞皇县地下党组织派往该县寺峪沟村组织“穷人会”,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债、抗税的斗争。1932年,他参加了闻名冀西的“三七暴动”,暴动遭镇压失败,张适如被国民党河北省政府通缉。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远走他乡,坚持革命工作。

  1937年10月,在日军的铁蹄即将踏进赞皇时,国民党地方党政要员纷纷弃城南逃。张适如组织领导县保安队、警察队成立了“赞皇县抗日义勇军”,打响了保卫赞皇、保卫家乡的第一仗。12月,张适如被冀西民训处任命为“赞皇县抗日政府”县长,为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很大贡献。

  1939年11月23日,他被任命为高邑县抗日政府县长。此时正值元氏、临城、高邑、赞皇等县日伪军联合对冀西抗日根据地再次发起残酷的扫荡。11月29日清晨,张适如在率领高邑抗日政府人员转移途中,行至赞皇县北平旺北岭时,与大批敌人遭遇,在突围中,他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0岁。

  虽然张适如在高邑县任职时间很短,只有七天,但他革命的足迹,早已踏遍高邑县许多地方,他的英雄事迹,他的威名,早已为高邑广大抗日军民所熟悉,他的牺牲,使全县人民深感悲痛。高邑人民将永远铭记着他,永远怀念这位抗日英雄。

  (本文文字内容及图片由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高邑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董子凝/整理 刘永军/文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