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剥离的法律依据(如何脱离担保关系)

六八 314 0

担保剥离的法律依据(如何脱离担保关系) 第1张

担保剥离的法律依据及如何脱离担保关系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债务违约,此时加入担保关系可以提高债权人的信心,使得借款更容易得到。但也会有一些情况下,担保关系反而成为债务人的负担,并且加大了风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解除担保关系就格外重要了。

一、法律依据

我国《担保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债权人、债务人和担保人对担保关系进行变更或者解除应当经过协商一致。”这一法条表明,解除担保关系需要债权人、债务人、担保人之间的协商一致并兼顾公平原则。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担保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担保剥离时的基本原则:担保人经债权人同意书面告知债务人放弃担保具有效力;不影响已形成的主债权债务及担保债权债务按原有标的执行;项下担保终止的情况下,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担保人不再对增加的债务承担担保责任。

因此,在进行担保剥离时,需遵循《担保法》以及法院的相关规定。同时,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担保剥离方案,经双方协商后达成一致意见,方可生效。

二、脱离担保关系的方式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脱离担保关系:

  1. 协商解除:最常见的方式是三方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协议书告知银行,该笔贷款不再受到担保限制。
  2. 提前清偿:当借款人能够提前清偿担保债务时,无需待到贷款期满,可要求担保人解除担保,从而实现担保剥离。
  3. 更换担保品:借款人可以更换担保品,如用其他有价物品作为担保,以避免过火担保或维持原担保等,同时担保人对原有担保物解除担保。
  4. 债务重组:借款人与债权人协商后,通过合理的债务重组,减轻负担并实现担保剥离。
  5. 法院判决:当借款人因为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履行合同,在法院确认其破产时,法院会根据债权人的要求,解除担保关系,并进行相关裁定。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担保剥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合作档案收集:清晰收集到所有合作的档案,如保证书、质押书等。
  2. 风险评估:在选择担保剥离方案时,需根据各方面情况进行风险评估,而非盲目选择。
  3. 签字保留证据:在三方协商一致后,需要进行签字、盖章等手续,并保留证据以备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如当面拍照、记录录音等。
  4. 及时通知银行:担保剥离完成后,需及时通知银行,并核实是否已经从信用报告中删除相关记录。

综上所述,担保剥离是一种保护借款人权益和减轻担保人负担的方法,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除方式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只有合同双方坚持契约精神,平等协商并遵循法律规定,才能让担保剥离的解除程序更加稳妥、平稳。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先修复后付款1870382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