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六八 144 0

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1张

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2张

当代视线·逐绿新征程【小封】逐绿新征程滔滔大江,流淌满满深情;浓浓春意,蕴藉勃勃生机2022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一周年之际,国务院再次出台从国家层面全面系统支持贵州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

文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明确了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定位,这是对贵州寄予厚望与期待,赋予发展的机遇,也是对贵州提出的新的要求——拿出先行先试的态度和勇气,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贵州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书写新时代更大荣光带来更大的信心和干劲。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从高空俯瞰黔贵大地,目及之处一片绿意盎然,今日之贵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绿水青山正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从大地绿起来、生态美起来,再到百姓富起来,贵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人与青山两不负,勠力同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贵州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故事,正饱蘸绿意,精彩书写在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一周年之际,《当代贵州》策划推出全力建设“四区一高地”系列专刊,本期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主题进行报道,是本系列专刊最后一期。

(执笔/尚宇杰)

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3张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4张

当代视线·逐绿新征程【影像】追青逐绿   向美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卓著,绿色发展相得益彰,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六盘水市水城区营盘乡鸡戏坪森林美景(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影像文化传播中心供图)风景秀丽的贵安樱花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尚宇杰 摄)逐绿而行,久久为功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

未来,贵州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势能,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制度体系,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盘州市大洞竹海秀美风光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影像文化传播中心供图)村民在织金县乌蒙利民生态茶场采茶 (陈曦 摄)

贵阳市民的“大水缸”——红枫湖 (林泓泉 摄)

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5张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4张

当代视线·逐绿新征程【综述】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尚宇杰提要:贵州久久为功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体系、积极推进低碳循环发展,饱蘸绿色笔墨,描绘生态图景,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更加可期。

4月2日,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老杏树人家农家乐老板尤荣学早早忙碌起来,清洗腊肉、采购农家蔬菜,为中午接待游客的饭席做好准备“随着天气转暖,化屋迎来了旅游旺季,游客越来越多”尤荣学说2022年5月,尤荣学改造旧屋开始从事农家乐生意,以门口的老杏树为名取名老杏树人家农家乐,依托化屋村山水画廊风景,吃上了旅游饭。

作为土生土长的化屋村人,尤荣学直言现在和过去相比,不只收入增加了,村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态意识也越来越高“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我们村的山水环境更好了,大家更加懂得我们是靠山水吃饭的,要保护好山水”尤荣学说,雨季的时候,村民们都会自发开着游船去江上打捞垃圾,也会主动宣传保护环境的理念。

2021年2月3日,在黔西市新仁苗族乡的乌江六冲河段,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乌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保护、实施禁渔禁捕等情况汇报沿江岸步行察看乌江生态环境和水质情况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地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质监测体系建设的做法表示肯定。

他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关怀无比殷切,前行力量倍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贵州牢记嘱托,努力探索,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7张

普安县生态茶园(杨德 摄)“两山”理念指引贵州逐绿前行2022年12月26日,遵义市首张茶园碳票在湄潭县发行这张茶园碳票由贵州茗城农商旅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得,标志着湄潭林业资源的生态功能走向资产化,让农民不仅能卖茶叶也能卖空气。

本次发行的茶园碳票,是目前全国颁发面积最大的一张茶园碳票,由湄潭县林业局签发,涉及8004.465亩茶园,核定碳减排量6043.75吨二氧化碳当量“茶园碳票的颁发,让人们能够更加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湄潭县林业局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宋林松说。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如今,置身湄潭县万亩茶海,透过薄薄雾霭,一望无垠的茶海尽收眼底,让人尽享洗眼洗心洗肺的惬意。

茶,是湄潭县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围绕有故事、有味道、有内涵、有文化的“四有好茶”理念,当地持续推进茶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让每个环节都产生“溢出效应”白桃乌龙、蜜桃乌龙、柠檬红茶……一款款来自湄潭的新茶饮在天猫超市、京东商城等网络平台上爆红,独特的口感、卡通的包装,赢得了众多年轻人热捧。

“让茶叶喝出年轻与时尚”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循介绍,湄潭优质茶叶配合桂花、茉莉、玫瑰等干花,给茶叶赋予了新的身价,从而盘活整条茶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探索和实践省份之一,贵州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省绿色经济占比5年来提高了6.3个百分点。

走进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的雷山县方祥乡格头村,山林茂密,空气清新,民族文化浓郁,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过去,伐木为生、狩猎当食、毁林开荒曾是格头村靠山吃山的真实写照“以前大家没钱了就上山砍树卖钱,钱用完了又去砍,对森林的破坏很大。

”格头村老支书杨正荣说,像这种一味地砍树“吃山”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太大,注定不可持续为破解生态财富密码,格头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植树护林、培育产业、发展旅游等措施,渐渐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幸福靠山。

30年前,铜仁市印江石漠化严重,人均耕地不足半亩,“穷”是这里的代名词30年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种绿护绿,山上茶园、山腰果园、山麓菜园、山下菌园,百姓靠着勤劳的双手也能从石头缝中种出“花果山”“以前,我们走的是烂泥巴路,住的是茅草屋,日子过得紧巴巴,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

”谈起过去,湄潭县田家沟龙凤村党支部书记伍荣明很是无奈2008年,当地种起了茶树,百姓口袋日渐充足,生态环境附加值日益增加大方县黄泥塘镇化理村通过种植玛瑙红樱桃,一改过去“长山脚下癞石坡,广种薄收几背箩。

开荒种地来糊口,只为生存无奈何”的生活困境绿色发展提升气质贵州牢牢端稳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深挖绿色产业宝藏,致力于固本培元,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群众在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中健康幸福地生活。

贵阳市青山再生水厂的工作人员正在从紫外消毒渠取水作感观对比(赵松 摄 贵州图片库供图)久久为功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七,兔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省市县乡村同步举行2023年义务植树活动。

当天,全省设义务植树点1469个,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义务植树达13.8万人,植树118万余株,面积1.76万亩2015年以来,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都坚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至今已坚持9个年头当天的义务植树活动结束后,贵阳市林业局干部李盛林最后离开植树点。

每年,李盛林参加活动都是值岗到最后,年年如此踏在植树点的沙土上,李盛林来回踱步,看到微微倾斜的小树苗,他会刨开沙土仔细查看,再把沙土压实,“要确保每一株草木存活,这可马虎不得”李盛林告诉记者,9年里,有300余株树苗在阳光雨露和他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

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贵州累计完成营造林5372万亩,退耕还林实施面积达1695万亩,石漠化治理面积达1.31万平方公里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贵州始终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时刻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生态保护取得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成果——。

率先在全国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率先在全国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率先在西部地区建立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等制度改革,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率先出台生态文明促进条例,设立生态法庭;率先将河长制纳入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贵州不断自我加压,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加大石漠化综合防治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于桎梏中寻突破如今,梵净山上,清新空气沁心脾;六冲河边,一江春水向东流……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绿色名片越发亮眼。

“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过去生活污水散排、混排的现象彻底清除了,池塘里还养了鱼、莲藕等,村民们的幸福感大大提升!”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大屯村党支部书记朱裕鹏自豪地说,村里环境整洁,绿树成荫,风雨桥上、凉亭里经常能看到散步和闲聊的村民们。

2022年,安顺市出台政策,针对特色田园乡村、传统村落、重要河流流域、重点水源地等,优先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大屯村迎来生态环境整治的重要机遇大屯村主要采取完善污水管网措施,将农村污水引入已建成的污水处理站点,并因地制宜修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目前,大屯村已完成3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总处理规模达150吨,采用膜技术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村民生活污水水润万物生,林泽八方福202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81%,较5年前提高7.51个百分点;全省119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3%,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9.0%……。

一个个数据变化,是贵州守好底线走新路、坚持不懈抓保护的有力佐证贵州筑牢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铁门槛,不断扎牢制度的笼子,全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绿水青山的美丽模样展现在世人面前。

贵州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秀美风景吸引诸多游客前来游玩(李仁军 摄 贵州图片库供图)不断促进生态价值保值增值“锂离子电池生产需要大量自来水,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在兴义市义龙新区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废水回收生产车间,公司总工程师梅铭介绍。

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记者看到回收的工业废水经过过滤后,源源不断地汇入巨大的储水罐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系深圳振华新材料公司在黔西南州的投资企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国内主流的正极材料供应商和排名前列的动力三元材料生产商。

为加快形成低碳循环产业发展模式,该公司2019年引进了废水处理系统,通过膜分离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处理后实现再利用“每吨工业废水大约可回收利用700公斤,大大节约了生产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梅铭指着快装满的储水罐告诉记者,废水经过处理后,完全可以多次循环使用。

精妙“碳”索,向绿而行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了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定位,这是对贵州寄予厚望与期待今年的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贵州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的本领。

当前,贵州正按照“双碳”目标要求,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在威宁、关岭、紫云、贞丰、松桃、织金等地,一座座光伏电站拔地而起,一块块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2022年12月14日,随着松桃世昌一期农业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贵州新能源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达到2012万千瓦“该项目并网发电,对我省能源结构转型、绿色电力供应意义重大”贵州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四级调研员罗春林介绍,2022年,贵州新增新能源装机320万千瓦,同比增长17%,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统调新能源电量超过21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7%;累计减少672.91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减排59.23万吨。

3月23日凌晨,在长通威宁新能源产业园区,一辆辆满载贵州造光伏组件的货车鸣笛启程,驶向遥远的新疆喀什江口县德旺乡净河村鲟鱼养殖基地(贵州日报天 眼新闻记者 / 尚宇杰 摄)该公司光伏组件生产车间,自动化机器设备井然有序,旋转起伏的机械手臂忙碌不停,一片片加工后的太阳能电池片在传送带上快速准确地传送到下一道工序,人与机器相互协作,整个车间一派繁忙。

依托丰富的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威宁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引进企业打造集风、光、储全产业链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园贵州长通集团董事长张钊表示:“去年3月开工建设,今年1月建成试投产我们将聚焦产业发展全过程各环节,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招引新能源全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央企、500强企业落户威宁,实现多元互补。

”随着光伏组件、支架、电缆、逆变器、箱变、储能等项目的落地并加快建设,威宁追风逐日的新能源产业链正在形成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下,贵州久久为功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体系、积极推进低碳循环发展,饱蘸绿色笔墨,描绘生态图景,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更加可期。

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8张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9张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4张

当代视线·逐绿新征程【观察一】厚植生态优势   建设美丽贵州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远柏提要: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力以赴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历史机遇,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沐浴着春光,行走贵州大地,碧绿清水江,磅礴乌蒙山……一处处生态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多彩贵州生态画卷,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贵州对生态环境潜心保护的结果2022年,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力以赴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历史机遇,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贵州省林业局供图)护山:树立“绿色”标杆站在毕节市金沙县平坝镇新寨村高处俯瞰,村子郁郁葱葱“以前我们这里可是荒山石山,现在变成了金山银山啦!”马金艳开心地说马金艳曾经是新寨村村民,这个村子地处冷水河保护区,山高坡陡,土地破碎,水土流失严重,过去村民依靠种植玉米维持生计。

2019年,马金艳和村民们一起进行生态移民搬迁,搬到了县里的民兴街道红兴社区如今,她在县里一家公司上班,每月工资4000多元搬出深山后,马金艳家里的20多亩土地流转给国储林项目用来种树“土地流转出去,5年有4万多元收入。

”新寨村有84户322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800多亩坡耕地全部成为国储林项目建设用地,不仅生态得到修复和改善,还为老百姓增收300多万元2022年12月13日,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双双被列入“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

厚植绿色底色,提升生态颜值2022年,全省完成营造林面积275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725平方公里,草原生态修复34.5万亩,实施国储林面积184.54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81%,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6.24%。

凯里市大风洞镇青杠林村茶叶种植基地,郁郁葱葱3年前,这里还是满山的马尾松林这些年,凯里市先后在炉山镇紫荆村、三棵树镇养朵村、大风洞镇青杠林村等村寨,对马尾松林的树种结构进行调整,种植福鼎白茶、安吉白茶,大力发展茶产业。

从“单一绿”走向“多彩美”,贵州率先在全国开展树种结构调整,全面推进森林提质增效针对贵州现有森林存在树种单一、林分单纯、结构单薄、林相单调,质量不够高、效益不够明显的问题,贵州大力调整树种结构,实施森林资源提质增效行动。

2022年,全省共种植珍贵林木16万亩、大径材林木86万亩、木本油料林85万亩,完成特色林业基地种植159万亩,完成综合产值170亿元,绿色资源成为群众源源不断的“提款机”被誉为“水质试金石”的海菜花悄然绽放 (贵州威宁锁黄仓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治水:只为“两江”清流近日,罗甸蒙江、台江翁你河、石阡鸳鸯湖3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和修复项目,获得财政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方向中央基建预算支持,为贵州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注入了新动能项目实施后,将开启贵州湿地保护修复新篇章。

台江翁你河国家湿地公园自2017年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生态保护工作,并通过开展湿地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提高群众对湿地共管意识“在这里,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共生”台江县林业局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负责人张义龙介绍,该湿地公园的维管束植物有597种,包括红豆杉、伯乐树、马尾树等;脊椎动物有218种,包括细痣疣螈、鸳鸯、大鲵等。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贵州是喀斯特分布很集中的区域,湿地资源珍稀且脆弱,保护修复任务紧迫而艰巨目前,贵州已建成湿地公园53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45个、省级湿地公园4个、市级湿地公园4个为守护“地球之肾”,“十三五”期间,贵州先后投入资金40.80亿元用于湿地保护和修复,多彩贵州浓浓湿意,奏响了生态保护恋曲。

2022年12月1日,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贵州省乌江保护条例》,已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从规定各部门、企业和地方政府在乌江保护中的职责,到明确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从依法加强乌江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管理,到明确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应急处置……共11章85条的《贵州省乌江保护条例》,每条都力求真管用、可执行,切实为推进乌江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作为长江、珠江的上游,贵州坚决扛起上游责任,只为两江清水送下游,持续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全省河湖生态进一步改善,水质持续向好2022年,贵州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11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3%,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连续3年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创新:争做“双碳”优等生“青山叠翠,河水滔滔,堪称一曲山和水的绿色交响”在闻名遐迩的黄果树大瀑布面前,游客纷纷赞叹2022年12月10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宣布更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入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是一项旨在成功保护自然的全球运动,根据全球适用的严格标准对“管理有效、治理公平、对人类和自然产生长期积极影响”的自然保护地进行认证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贵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林业碳票方面的探索步履不停。

2022年10月11日,贵州第一张竹林碳票——赤水丹青碳票在赤水市发行,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向赤水丹青碳票持有人赤水市晟丰农业集团现场授信5000万元赤水市结合国储林建设项目、商品竹林抚育、笋用林培育项目、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开展森林碳汇开发。

据赤水市林业局测算,2021年启动森林碳汇开发以来,符合森林碳汇开发的森林面积约150万亩,以30年计入期算,可固碳约9000万吨,价值约45亿元今天的贵州,优良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山地公园省”成为近悦远来的宜居家园、旅游乐园、乡愁故园——

2022年11月3日,继贵阳和遵义分别于2004年和2010年获评国家森林城市之后,六盘水市、铜仁市、黔南州跻身国家森林城市行列至此,贵州9个市州中有5个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22年11月,余庆县、花溪区被生态环境部分别授予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与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至此,贵州已有16张这样的国家级生态文明金名片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目前,贵州通过探索“林业碳票+”模式,已开发林业碳票8张,完成林业碳汇(碳票)授信5.08亿元、放款1.73亿元。

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11张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4张

当代视线·逐绿新征程【观察三】持续发出拒绝污染最强音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瑶提要:贵州始终秉承保护长江上游流域生态安全的职责与使命,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工作取得突出实效,交出了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亮眼答卷。

以绿作笔,山河添彩行走黔贵大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清澈的流水,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铺展开来一组组数据印证着贵州“行路青山外,游走绿水间”已从愿景变为现实——过去一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81%,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99%,88个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99.1%,119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8.3%,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多彩贵州,污染防治攻坚纵深推进,连续3年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达到优秀等次,持续发出拒绝污染的最强音锦屏县网箱养鱼拆除后,清水江上的三板溪水库 碧波万顷(陈沛亮 摄)精准治污  全速推进“现在空气里没有浓烈的磷味了,扬尘和噪声也减少了,水清岸绿,安逸得很。

”住在贵阳市开阳县洋水河边的居民苟钱双,见证了这条河的前世今生洋水河是乌江二级支流,上世纪末,由于沿线磷矿石开采企业外排废水和磷化工企业跑冒滴漏,洋水河水体总磷严重超标,成为远近闻名的“牛奶河”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曝光洋水河总磷污染。

贵州省高度重视,通过“九大提升工程”,让河流水质总磷从8.0mg/L左右下降至0.2mg/L,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作为磷矿资源大省,贵州涉磷企业较多,要想解决流域内工业磷污染的问题,需要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精准施治原则。

为此,贵州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以渣定产”,同时实施《贵州省磷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并结合“三磷”排查整治和消灭劣V类水体工作开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域总磷超标问题磷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污染天气“一地一策”应急响应、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修复与管控效果评估报告评审、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专项行动……过去一年,贵州全力以赴抓精准治污,全面提升精细化监管水平。

今年1月以来,《贵州省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贵州省“十四五”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贵州省核与辐射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贵州省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贵州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相继印发,更加突出差异管控、精准发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身边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速推进全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的巩固和改善。

科学治污  先行先试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城市管理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2022年,贵阳市、安顺市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贵阳市、安顺市相继出台《贵阳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安顺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科学性促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充分利用、安全处置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保障“无废城市”建设指标和任务按时完成。

多年来,贵州不断创新,先行先试,不断推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助力污染防治攻坚,着力解决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防范化解了生态环保领域各种风险挑战,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啃最硬的骨头,解最难的问题2020年以来,贵州开展了为期3年的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依托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全方位采集固体废物相关单位基础信息和生产、经营信息,借助系统自定义统计分析等功能,协助各级管理部门实时掌握辖区内危险废物动态信息。

危险废物的信息化监管实现了“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强”的飞跃式发展,2020年以来发现的涉危险废物问题隐患已全部完成整改,信息化监管让危险废物转危为安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已有2万余家涉危险废物企业完成注册,并进行电子台账管理。

全省一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实现条码管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逐步进入可追溯管理系统早在2017年,为严厉打击超标排污、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确保自动监测数据真、准、全,贵州在全国创新性地提出由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污染源现场端监控设备和监控信息管理系统构成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的概念。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533家排污单位联网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984家排污单位1226个重点监控排口和自动监控站房安装智能监控仪器,实现全省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全覆盖、监测数据全收集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环境监管和监测能力不断增强,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水青山正成为“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依法治污  铁腕攻坚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谁污染谁受惩,治污当用“洪荒”之力2022年,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与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开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专项行动,采取突击检查、暗查、夜查等多种方式,强化移送批捕、责令停产整治、依法关闭、挂牌督办、限期治理等措施,零容忍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351件,罚款金额1.36亿元;查办违反《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办法各类型案件91件。

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道路,建立严密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实现多项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建立首个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率先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率先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率先在西部建立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率先开展环境风险防控攻坚战……

多个“率先”在贵州依法治污路上留下一帧帧剪影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多彩贵州拒绝污染”见行见效——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连续3年达到优秀等次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贵州始终秉承保护长江上游流域生态安全的职责与使命,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

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工作取得突出实效,交出了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亮眼答卷“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当有开局之势我们将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聚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势,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作出积极贡献。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党委书记、厅长杨三可表示

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13张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4张

当代视线·逐绿新征程【观察三】从“试验区”向“先行区”跨越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金秋时提要:贵州从“试验区”向“先行区”跨越,从“含绿量”向“含金量”转化……在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上大胆改、深入试,作为生态“优等生”的贵州在不断创新赛道的征程上奋进,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2022年,贵州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几个“首次”引人注目——推进碳票试点和林业碳票+,全省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在赤水设立;首张森林遥感碳汇指数保险试点落地龙里林场;首个林业碳票保险落地毕节市;首张草原保单落地关岭……

2016年,贵州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22年,国发〔2022〕2号文件又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时光无声,山水为证贵州从“试验区”向“先行区”跨越,从“含绿量”向“含金量”转化……在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上大胆改、深入试,作为生态优等生的贵州在不断创新赛道的征程上奋进,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福泉洒金谷风光(邓仁勇 摄)夯实家底护绿初春的清晨,寒风萧瑟清澈见底的安顺市镇宁自治县高荡村桂家河段静静流淌,不时有鸟儿从头顶掠过,青山、绿水、石桥,俨然一幅秀美乡村画卷高荡村党支部书记伍承松作为桂家河河段的村级河长,无论刮风下雨,带领村里护河员开展每日巡河,是雷打不动的事儿。

“现在,我们村依靠秀美山水发展起乡村旅游,更要守护好自家门口的这条河”伍承松说推动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2022年,安顺市在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进入全国前20名,河湖水质明显提升。

在贵州,像伍承松这样的河长共有2.2万余名,从省市县乡到村,实行五级河(湖)长制,守护着全省4697条河湖的碧水清流2017年,贵州在全国首创五级河(湖)长制,首创省、市、县、乡四级“双总河长”,独创省级领导人人当河长,创新跨境河流互派河长试点。

五级河(湖)长制,是贵州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贵州基本建立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连续6年开展生态文明评价考核;。

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以及40余部配套制度,率先实施生态司法修复制度;率先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理论技术研究,编制完成全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创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办会机制,“贵州生态日”连续举办7年。

…………探索中,贵州“试验区”13个方面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2022年,又印发《贵州省“十四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规划》,逐步形成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为向“先行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生态修复扩绿今年2月,贵州公布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再为生态修复添砖加瓦这些年,贵州多地已在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并取得一定成果由铜仁市印江自治县银丰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参与的印江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实施石缝培土、坡土改方、培土增地、种绿护绿等石漠化治理工程,大力发展柑橘、柚子、桃、李等绿色产业,让石头山变成了“花果山”,带动2.8万群众增收。

由安顺开发区人和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参与的安顺“十里荷廊”农业示范园项目,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将过去的水淹田变成了荷花田,实现种养结合、农旅结合,采摘观赏一体化,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从单纯为生态资源疗伤,到向社会资本抛橄榄枝,贵州创新生态修复步履铿锵。

刚刚过去的一年,经济杠杆和法治方式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中进一步运用——启动建设贵州林下经济产业综合服务体系,打造林下经济政务、市场、金融服务系统的“林下经济一张图”省林业局、省高院等多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林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暂行办法》,推进行刑有效衔接,国家林草局予以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颁布《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得到加强贵州作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贵州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贵州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山水工程”入选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十年旗舰项目”一组数据显示贵州扩绿提质成果202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81%,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9%,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稳定在100%。

创新赛道比绿“000001!”回想2022年2月拿到贵州省首张林业碳票时,黔西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骁的心情至今依然激动“这张碳票涉及林地2203公顷,核定碳减排量13.573万吨按照近几年碳汇交易的平均最低单价每吨22.5元来计算,这张碳票的价值约305万元。

”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去年7月,贵州印发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行动方案,推动赤水、大方、江口、雷山、都匀5个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开展贵州省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方案研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同年9月初,贵州首个生态账户——梵净生态账户,在铜仁市江口县落地江口农信联社以积攒生态点滴、转换金融价值模式,向江口县恒通公交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江口县梵天联合交运有限公司发放首笔绿色金融贷款600万元2022年,贵州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数量达30个,全省绿色经济占比相较于过去5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

2023年,目标实现占比46%左右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展的问题要在发展中破解,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必须在制度上先行,加快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才能更好地破解各类生态发展问题。

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15张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4张

当代视线·逐绿新征程【观察四】 以绿为底    精妙“碳”索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尚宇杰提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当前,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贵州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的本领。

“同学们看看,学校里的乡愁湖上,有一个浮船式采水平台,可将水样输送到水质自动监测站,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数据结果,掌握乡愁湖的水质变化情况”3月21日,在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水质在线监测实训中心,水利工程分院教师吴冬霞正在给水务管理专业201班学生介绍水质在线监测的过程。

为助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结合贵州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要求,充分发挥清镇职教城和学院水利水电特色专业优势,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润泽文化品牌,发起了低碳校园建设行动,打造了水文化特色鲜明的智慧、生态、绿色、低碳校园,把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学生的课程中、思想中、行动中,力求“以水润德、泽被万物”。

2022年12月,贵州印发《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全省域全方位稳妥有序做好碳达峰工作,确保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为高质量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当前,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贵州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的本领。

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 (贵州日报 天眼新闻记者 / 尚宇杰 摄)生产方式绿色化在贵州磷化集团福泉市马场坪工业园区,该集团第一套磷石膏分解制酸联产水泥“1468”(每套消纳磷石膏140万吨,生产60万吨硫酸、80万吨水泥)工程项目正在有序建设。

项目已完成总体进度的30%,项目场平、设备基础施工加速推进,预计年底竣工投产此外,该集团正筹备在省内再建2套“1468”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重点项目,延长磷化工产业链的同时,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相统一。

自2018年贵州全面实施“以渣定产”政策以来,贵州磷化集团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在磷石膏综合利用上打出组合拳,推进磷石膏矿井充填、建材、水泥缓凝剂、分解制酸和生态利用处置“五大路径”“双碳”背景下,发展与生态共赢是产业持续向好的题中之义。

价值化利用资源,成为贵州磷化集团探索磷石膏综合利用的更高目标根据此前磷石膏利用效能分析,磷石膏制新型建材是目前已知的产能最大、价值贡献最大的磷石膏产业化路径之一从2018年到2022年的5年时间,贵州磷化集团的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从53%提升至80.54%,高于全国约40%的平均水平,超过全国“十四五”时期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率73%的要求。

仅2022年,该集团通过“五大路径”处置磷石膏就达850万吨,喷筑墙体推广应用突破20万平方米坚持绿色发展,贵州磷化集团将深化拓展“五大路径”,全力开拓综合利用新领域,确保在生态修复、地灾治理、露天充填、路基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推动磷石膏墙体规模化应用取得新突破。

加快构建集团内项目运用磷石膏建材的长效机制并推动落地,确保实现应用尽用,力争“十四五”末形成1000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为解决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难题作出贵州磷化贡献能源结构绿色化贵州威宁,在海拔2200多米的高坡上,一排排光伏板追光逐日,一座座大风车迎风旋转,清洁电力正源源不断从这里顺着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转化成推动绿色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是贵州能源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今年1至2月,贵州累计消纳新能源31.1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2.53%;新能源日发电量最高达1.34亿千瓦时新增电能替代项目3554个,新建成投运公用电动汽车充电项目102个,累计替代电量8.71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标准煤128.7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35万吨。

“能源作为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绿色低碳是其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贵州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贵州正按照“双碳”目标要求,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力推动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前不久,中核贵州息烽县小寨坝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与此同时,铜仁市石阡县龙井乡顶董坡风电场项目建设正快速推进,与之配套的4万千瓦风光互补农业光伏电站也正在加紧施工,投产后即可实现风能光能互补发电。

走进铜仁市松桃自治县世昌一期农业光伏发电项目现场,由47个光伏区方阵组成的7000多块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该光伏发电项目为农光互补项目,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实现棚上清洁发电、棚下高效种植去年12月14日,随着世昌一期农业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贵州新能源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达到2012万千瓦。

这是继2020年3月贵州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着力推进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等5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建设,依托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4条流域大型水电站富余通道容量,建设1000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

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4200万千瓦、占比35%以上的目标经济价值绿色化走进毕节市大方县穿岩村,目之所及郁郁葱葱,连绵大山绿意盎然“单株碳汇”这个词,一度让穿岩村的村民们感到陌生直到亲眼看见种树不用砍也能换成钞票,他们才慢慢理解了这一新鲜词带来的含金量。

“没想到空气都能换成钱!”村民陈玉发开心地说,“去年我家有450株树参加了单株碳汇项目,碳汇收入1350元,我用这笔钱给孙子买了一部手机”截至2023年1月底,贵州省单株碳汇项目共完成全省9个市(州)35个县724个村11920户的单株碳汇开发,累计开发474万余株,年可售碳汇量4747万千克,年可售涉及开发金额1424.1万元,累计售出株数448.2万株,购碳资金总额达1344万余元,户均增收1100余元。

“获得碳汇资金3912元那一刻,我可高兴了,马上用这钱给孩子买了可以上网课的设备种好树不仅能够保护生态,还能增加我们的收入”家住纳雍县锅圈岩乡土补村的村民王德先说贵州省单株碳汇项目的实施,让林户不砍树、多种树,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吸收二氧化碳能力。

202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81%,较5年前提高了7.5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的变化,是单株碳汇项目成为改善贵州生态环境一大助力的有力佐证贵州环交所董事长、总经理黄敏姝表示;“2023年,贵州环交所力争继续扩大单株碳汇的实施范围,让更多自愿参与植树造林的农户受益,同时,围绕‘五个一工程’(创作一件低碳作品、获取一株碳汇树、帮助一户林户、构建一个低碳家庭、践行一次低碳理念),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扩大宣传范围,加大单株碳汇项目在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力,为参与项目的农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单株碳汇项目的终极目标,是将生态环境效益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为贵州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贡献力量”抓住绿色低碳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贵州以绿为底,精妙“碳”索,在探寻绿色价值新路径上,正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天眼查历史风险4条严重吗(天眼查中历史信息是已经解决完了的吗?) 第17张

来源 / 2023年《当代贵州》第18期 当代视线 栏目编辑 阮丹二审 刘跃三审 吴文仙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先修复后付款1870382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