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历史股东信息怎么看(公司历史股东能查到吗)

六八 174 0

公司的历史股东信息怎么看(公司历史股东能查到吗) 第1张

一、序  刚才看了论坛有一篇“科普 - 证券公司各部门介绍”,想必这位哥们是09年刚进南京(华泰?)证券研究所工作吧没经历过市场变迁和动荡想必到现在2013年的时候,感悟有所不同了吧  本人自研究生毕业起,就一直在证券行业转,券商呆过,基金公司呆过,也在市场其他机构呆过,一共10年多了。

所以不敢说十分了解,但是可以给这哥们的文章提供一些补充 二、前台业务部门  任何公司,都有前中后台之分证券公司因为接受证监会监管,因此和银行、信托、基金、期货、保险公司一样,都分比较明显的前中后台这区分,是按接触客户的远近(或者说业务角度)来区分的。

  先从前台说起,前台一般就是纯业务部门,给公司创造价值  从传统意义来说,证券公司业务包括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投资咨询业务大家可以从《证券法》和《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看到对这些业务资格的定义。

所以早期,证券公司一般都按照业务设了单独的部门,比如经纪业务总部、投资银行部、资产管理部、证券自营部、研究所等  1)经纪业务 经纪业务最为广大投资者熟悉,为投资者提供代理买卖证券服务在公司总部一般有经纪业务总部,管着全国几十个或者几百个证券营业部,而这些证券营业部通过现场或者非现场的方式给投资者提供了股票、基金买卖的平台。

证券公司按照国家规定从中收取佣金这块业务是证券公司较为稳定的业务来源  为什么说较为稳定呢,在早期大约5-10年前的时候,这几乎是证券公司几乎的业务来源,有些全牌照的公司达到收入60%以上,一些小公司甚至达到收入的90%以上。

但是这从交易中收取佣金,又不太稳定因为佣金是交易量乘以佣金费率交易量么,你打开行情软件看看就知道了,每年都不稳定,行情好的时候交易量上千亿一天也有的,交易量不好的时候甚至只有一百亿(记住是交易量,不是指数)。

此外,佣金费率和竞争关系密切在一些竞争密集的地方,如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方,一个城市有上百家证券营业部,所以现在佣金都降低到万3万5很正常(国家规定上限是千分之3)但是在一些二线或者三线城市,一家城市只有几家甚至一家营业部,既然没有竞争,因此营业部佣金直接按千分之三来收也很正常。

所谓各位同学,如果你或你父母炒股还收千三的佣金,没办法,谁让你在二线三线城市呢早年证监会不批营业部新设,所以营业部牌照价值很高后来逐渐允许A级券商全国或者区域设,以国信为首的券商杀入二线城市,几乎将原有的本地券商营业部杀的七零八落。

现在证监会几乎全面放开,允许设立轻型营业部和非现场开户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当然我这个竞争是只二、三线城市的营业部,以及地方类券商因为刚才说了,北上广深的营业部竞争已经够激烈了,几乎接近成本线了所以证监会放开政策后,影响最大的就是地方类券商。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地方类券商的上市公司报表地方类券商代表如:东北证券、国海证券全国类券商代表如:海通、国泰君安、光大、国信、招商、中信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经纪业务的收入第一靠天吃饭,第二如果光靠佣金前景不好。

当然,现在证监会逐渐会放开营业部的业务资格,目前只允许经纪业务(包括代销基金),将来会允许代销各类金融产品营业部如果能转型为为总部提供资源和客户的场所(给投行、资管部门介绍业务),未来前景会更好  这里再说说经纪业务管理架构,一般是公司经纪业务总部,下面可能直接管几十家营业部。

也可能设立经纪业务分公司,分公司下面管当地营业部经纪业务总部一般就负责营业部管理、绩效考核、客户管理等、还有以公司名义总对总谈业务(如基金销售等),营业部么,就负责冲在最前面销售了  所以经纪业务总部收入会比较平均,不会太多(除非交易量特别火爆),也不会太差。

但是营业部不同,一来看行情,二来看营业部积累沉淀(如果刚开的营业部,没啥客户,又要摊成本,前几年一般都是亏的),老营业部反而容易吃老本,佣金贡献比较稳定,三看地段北上广深的人工高、房租高,佣金低,如果新开营业部一般肯定亏,反之在二线城市,人工低,房租低,佣金高,反而倒比较滋润。

  所以,如果从就业和发展情况来说,经纪业务总部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但是目前一般都要硕士了,一般地点多是在公司总部一起的如果到营业部工作,北上广深未必好,如果老家是二线城市的,一个金融类小本能进去,安家立业,日子也过的不错。

营业部发展方向就目前来看,是给总部提供客户资源,或者说借总部资源满足客户需求  目前很多公司不叫经纪业务总部了,有些分为机构客户和零售客户部,有些叫营销中心,有些叫营运管理部,反正名字不同,只要了解到底是干什么活就行。

  营业部一般分拉客户的(营销)和中后台服务(开户、行政、合规等)如果进去正式员工基本还有薪酬保证,如果是进去做客户经理(也就是经纪人),那真的要靠自己营销能力和客户资源来帮自己糊口了如果这方面不具备自身能力和先天资源的同学,除非遇到大行情,要不然就别凑啥热闹了。

经纪人、客户经理的本质和保险公司的营销保险的没有本质区别,江湖地位也是一样的营业部正式员工也有调到总部的,但是不多有些同学说营业部很清闲,过了下午3点就没事了不见得,早年证监会搞账户清理、三方存管,营业部的人员累的要死,痛苦万分。

  这里说一句,营业部也有帮客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的,这个做的好也不错国信泰然就有好多帮客户提供证券咨询服务,好几个还是海归当然严格来说,这是投资咨询业务,归研究所管  2)投资银行业务 关于投行,媒体通常说的天花乱坠,仿佛从业人员个个都是身上冒着金光的,说投行那是明珠中的明珠。

在各大论坛,都是说怎么才能去投行啊  先说一下,投行业务比较广泛,我说的直白点,投资银行业务就是直接融资,相对于商业银行借贷就是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直白的理解就是直接从市场(机构、散户)募集钱,收取个募集费,间接融资就是你我他把钱给了银行,银行也不知道拿了我们三个中谁的钱借给你企业,收了存贷款的剪刀差。

  投资银行业务呢,所以谁都能做,银行、券商、信托都能做(国外有混业经营的,国内目前还是分业的)券商的投行,那看起来老牛逼了,人家一提国外美林、摩根都是似乎银行的投行和信托的投行没啥含量  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无非就是券商的投行,你有资格做IPO(证监会规定的),所以那些上市公司的保荐上市都是券商搞的银行的投行,也一样,帮企业发个短期融资券、发个票据,都是一种融资信托的投行,无非就是帮企业弄一个信托计划,直接给客户提供融资。

本质是一样样的唯一的区别是产品,券商的产品就是IPO、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等,银行的产品就是各类银行间市场工具,比如PPN,短融、中票、企业债等等,信托公司就是一个信托计划  既然本质是一样的,其实要做的事,就是三样,承揽、承做、承销。

  承揽,就是找到并说服客户,你可以提供产品,帮他解决融资问题承做,就是你到现场把整个方案做出来承销,就是你做了产品,总要找下家卖了  这里着重说券商投行吧,承揽,一般都是自己找人去的(从这点来看,和营业部拉经纪业务客户没本质区别,不过营业部拉的是一个资金只有几千的散户,投行拉到的是市值几百亿乃至千亿的客户,如长江电力)。

当然,如果营业部够牛B,也可以帮忙介绍承做么,就是到拟上市公司现场,开始哼哧哼哧的干活具体干啥活?比如说,要改制,把一家公司从有限责任改制成股份公司(这里可不是改个名字那么简单,有一堆规定,比如《公司法》就有基本规定)。

比如说这家公司的财务各类状况要符合上市条件这里就是所谓的尽职调查,也就是你要把这家公司的历史沿革、股权结构、核心优势、财务状况给完全搞清楚当然你可以让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一起来帮忙如果说上市公司欺骗了你,没给你说真实情况,那你处罚还轻点,如果你和上市公司一起造假,回头证监会会收拾你。

比如最近的民生证券被证监会处罚就是这个例子这里一切哼哧哼哧干完了,就准备一堆的材料,先辅导改制,辅导期结束,材料都做完,报到证监会发审委,等候质询如果运气好,发审委过了,那还好,那再等一段时间,到某个交易所上市,基本就完成了。

虽然还有一年持续督导期,但是大家基本上钱也该拿的都拿了,往往不太在意了如果运气不好,遇到如今的IPO暂停,你就悲剧吧万一你被抽到自查,那就是悲剧中的悲剧了  哦,忘记说承销了有些公司把承销剥离出来了,比如叫资本市场部。

他们的工作一方面来定价(到底多少钱发行,发行多少股),同时以这个价格和各类买方接触(比如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自营部,保险公司等等),反正就是要把东西卖掉要不然有可能就烂在手里,(如果采用包销模式的话)这个道理和炒房炒成房东类似。

  投行的收入呢,主要就是承销保荐费,比如说,我给你完成了一笔500亿的IPO,以1%计算(实际没这么高),那你给我5亿承销保荐费但其实上两年赚的钱主要不是这个承销费,更多的是超募的溢价费也就是本来上市公司要融资100亿的,结果一发行,证券公司定价好,投资者踊跃申购,募集了500亿。

那400亿是超额募集资金,证券公司收100亿的钱和收400亿的钱费用是不同的,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浮动的外快在行情好的时候,后者远远超过前者但这是这几年的,尤其是创业板,给的估值高,后者费用才高,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面,后者费用几乎没有,中国股市慢慢也会这么靠拢的投行收入到底有多高?每家公司激励机制都不同。

有些是事业部制,典型的如国信,你只要够牛B,你扯个山头就可以开个投行X部,只要你给公司带来业绩就可以有些是类似大锅饭制这几种模式不能一概而论,有好有坏,这里不多说即便是作为持牌的保荐代表人,收入也不同有些大公司牛B,保代几十个,不缺你一个,项目到处都有人签字,所以给你签字费不见的高。

但是有些小公司,给你的转会费也许高,但是你过去几年没IPO项目可做,你也郁闷  就整体而言,投行收入是远高于券商其他部门的水平的,尤其是保荐代表人但是目前随着有资格保荐代表人增加,保荐代表人一个人可签字项目上限增加,IPO项目大面积搁置,所以保荐代表人的高薪并不持久。

往往那些在现场做项目的负责人,收入比较高(因为是实际承做的人,很多保代只是签字,不负责承做的,公司是按照业务量来区分的),但是那些现场做项目的人,可能累的半死,长期在外面通宵出差喝酒整材料所以很多项目负责人做几年,都愿意回到投行总部,做内核。

做内核的意思,就是项目做完,提交材料之前,要让公司内核小组通过,认为质量没问题,才能报到证监会这种内核小组成员一般由经验丰富的老投行人员担任,出差较少(也有公司内核要去公司现场的)投行一般对人的要求是法律、会计类专业,毕竟上市公司IPO主要就是要把握这类问题。

一般是名牌院校硕士,也有一些非名牌院校的,那一般是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跳槽过来的有经验的人员(像薛荣年这种专科学历出身的同学,在投行界今后应该是不可能出现了)如果不是特别专业的人员,可以考虑去做做承销和承揽业务,当然你要有资源,如果你愿意吃苦几年,愿意和老婆孩子分离几年,赚取可能的暴利,那有条件的可以去做承做。

当然从目前来看,证监会对证券公司保荐责任查的越来越严格,承做的风险也逐渐增大你要背一个处罚,在行业可几乎就混不下去了,更不用说撤销资格了投行人员一般都是满世界窜,跟项目跑的一般证券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点,所以一般你不会呆在投行总部(除非你做行政,后勤、内核),一般都在什么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深圳驻点,和总公司联系不多。

  投行范围比较广泛但是证券公司一般是指IPO,有些公司把债券也放到投行部,有些公司放到债券部门做;有些公司把资产证券化放到投行,有些公司则放到资产管理部有些公司把并购重组放到投行,有些则设立单独的并购部。

总之,投行的范围其实很广,也不必视线集中在保荐代表人身上由于这近年IPO暂停,各家公司投行成本高企,加上投行行政处罚风险逐渐增大,各家投行也都在谋求转型,比如我刚才提到的债券、资产证券化,还有三板等等所以如果有条件的同学,还是可以去投行的,虽然没想以前那么金灿灿了,但是还是可以的。

  投行的主要技术含量在于产品结构设计,不是说准备个IPO的材料,不是如何编一个故事(那销售在行),比如可转债的转换价格、比例,比如权证的价格,相信在这里都是懂金融的,点到为止即可  3)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部相对经纪和投行来说年轻点。

  经纪呢,是证券公司诞生之前就有那时候是先有营业部再有证券公司,所以早期营业部个个牛B的很,都是独立王国直到这几年下来,才老老实实变成证券公司分支机构投行么,只要有IPO就需要有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出来的时间就晚了点。

那时候基金公司也冒出来了,于是证监会也批了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给予很高的期望  可惜监管部门的初衷总是和市场不搭刚好那几年,大约是2000年那几年左右吧,证券公司严重依赖经纪业务,违规挪用保证金严重,自营业务则大量操纵市场。

反正就是一个乱字银行也知道证券公司乱,所以不给证券公司贷款加上当时市场没现在这么多金融工具所以证券公司资金非常紧张,一个不好,断了,啪,让证监会给关了  于是证券公司瞄上了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本质是信托业务,接受客户的资金或者资产委托,以某个计划的名义进行投资,投资结果返还给投资者。

从这个角度来说,和目前公募基金是一致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证券公司也好,基金公司也好,是管理人管理人的破产与否和计划的破产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实现了破产隔离  当时证券公司把资产管理略微做了点歪曲,变成了保本保底业务。

所以后来就变成了证券公司通过资产管理的渠道向其他人融资,融来的钱给自己做自营或填窟窿去了这变成了一种借贷业务那个时候行情不好,自营往往做亏,于是证券公司出血更严重了,这是典型的“饮鸩止渴”  后来证监会开始搞综合治理,直接把资产管理业务给停了。

一直到综合治理的差不多了,才逐渐允许创新类,规范类证券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这才是正规的这个时间点大约是05年 06年的事了  好吧,说完历史,开始说业务目前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类似基金管理+私募基金+信托公司的集合。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证监会批准的业务来说,大致而言有三类,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里面还有一个限额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定向资产管理和专项资产管理  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俗称大集合,干的事和目前公募基金类似新《基金法》出来以后,今年6月1日起大集合不允许新发了。

  限额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俗称小集合,客户资产在100W以上的,类似阳光私募和集合信托业务投向更灵活,收费方式更灵活  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接受单一客户的委托(区别于集合)现在主要做的是通道业务这块业务是从信托虎口夺食,虽然规模看起来很大,但是费率却从闷声发财的信托时代大幅度降低,甚至降低到零。

这让信托很火大当然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只是一个形式,也可以用来做其他的,比如类信托业务  专项资产管理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目前主要是装资产证券化,也就是ABS  由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虽然做的和公募一样的事,但是它毕竟不是公募基金,无法公开宣传,所以很多股民不知道,因此规模也没法起来。

所以这几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虽然突飞猛进增长几倍,但是多是由于定向通道业务的虚胖支撑的,实际实实在在主动管理的规模也没多少,相当于小基金公司的水平只不过资产管理业务灵活,收费灵活,日子比小基金公司好过很多。

这里要说一句,有些媒体老拿券商资产管理和公募、私募一起来比较业绩,其实这有点偏颇,或说不太懂行因为券商的很多资产管理计划是定制的,为了满足一两个大客户特定需求而产生的因此金额看起来不大(比如就几千万),业绩也不好,其实人家并不是主动投资管理类产品。

  从未来几年来看,资产管理的前景还是可以的因为从目前来看,他是证券公司内部横跨融资、投资的一块业务他可以做交易、可以做通道,可以做分级,买方卖方都可以兼顾这个意义很重要回顾刚才提到的经纪业务,那就是一通道;投行业务,那就是融资业务;下面会提到的自营业务,那就是投资业务。

而资产管理业务,把这几个都打通了虽然这打通的意义不像打通“任督”二脉那么夸张,但是业务掣肘会少很多,灵活性大很多  当然了,资产管理业务未来会分化,有些专注做主动投资,有些专注做通道如果要选择资产管理部的时候应该看清楚前景。

招人要求也比较高,在投资这块你可以认为是略低于基金公司的要求,在类信托业务这块可以认为类似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的要求;这些都要有经验的,所以一般校园招聘不多如果你在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做,可能也会收到猎头相关的邀请。

  现在大集合允许转为公募(也就是投资主办们,可以变为基金经理了基金经理!诸位屌丝们颤抖吧),业内也出现了针对券商资产管理的评奖,所以这个行业逐步被业内所认可但是就目前而言,还是底气不太足感觉还是姨太太,比起基金来说还有点偏房的感觉。

  收入么,主要看主动管理规模,因为资产管理有一部分是收业绩提成的(和私募类似),所以如果行情好的时候,会比基金公司收入高很多,行情一般么,可能比基金公司会低点但是这是平均值,具体看你做啥业务  最后这里要澄清一下,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和目前资产管理公司是完全完全两码事!。

  目前资产管理公司,俗称四大,也就是信达、东方、长城、华融,那是国家出资500亿注册的,用来从事金融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也就是早期给银行剥离坏账用的。和证券资产管理是两码事,请不要搞混了。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先修复后付款1870382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