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失信的故事(中国古代失信的故事)

六八 442 0

历史失信的故事(中国古代失信的故事) 第1张

原标题:平远故事情节:平远王城和鹿港的发展史文化旅游景点故事情节(三)上周,本栏在《平远故事情节:清咸同苗民大起义,平远成为孤城原想沦陷(二)》中,写了毕节号军和瑶族苗民未能攻克平远最终失败的故事情节本期,本栏写写平远王城和鹿港的发展史文化旅游景点,看看平远何以能在烽烟遍地的乱世之中保持不被攻陷......。

一、平远发展史概述先秦时期,古时濮/安多由黔渝毛建草中心地带逐渐向北、向东扩充,而古越人则从东南中心地带逐渐向中南、西南内陆扩充,双方最终碰面于湖南东部、湖南东部、四川毕节及四川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部第一线濮人部落参加武王伐纣,受封为巴国(Bhind,侯爵,周朝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周成王时期,瓯越首领若敖受封侯爵,齐国建立。

瓯越戮力,从一个小小的公子发,历经数百年,亡国数百,拓地数千里,其中向西方向与濮/安多碰面,齐国获胜,在此设黔中郡,辖内覆盖范围大致包括湖南东部、湖南东部、四川毕节及四川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部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嬴驷在司马错的建议下,率军灭亡巴蜀两国,向东进攻齐国,齐国被压缩至汉水以北、襄城(武汉市西北)第一线,齐国将黔中郡与藳合并为捷伊黔中郡。

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齐国在平远建置,隶属黔中郡西汉初期,黔中郡改称为“豫章郡”(辖内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史领导载,古时平远地处“零陵”和“百越族人”聚居结合部零陵:即豫章蛮,两汉时对活动在豫章山脉的少数民族的泛称,后来逐步分化,识别为如今的土家、苗、侗、仡佬等民族。

百越族人:对古时我们南方沿海中心地带秦至人的泛称,覆盖范围从江苏直至国外南部本栏认为此处所谓“百越族人”,即是后来分布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部的苗族,苗族一般也被认为是百越族人的一个分支沿广益—Sinocyclocheilus—平远—玉屏第一线(襄城河),以北为“零陵”,以北至北盘江为百越族人(苗族),而北盘江以北则为大漠内陆了。

祝圣桥魁星楼对联:“顾允成槐林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南掌长瓣过桥来”里的“槐林”,指的就是“零陵”的意思唐宋之际,明廷对偏远的西南之地,多用羁縻州管理工作,平远属播州统辖宋宝祐六年(1258),筑广益城,赐名平远州,这是平远得名之始。

元朝时,播州田氏土官势力由黔东扩充至瑶族,平远纳入播州安抚司管理工作覆盖范围;元末播州分裂,平远归都匀宣抚司管理工作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建平远卫;四川建省后,朱棣置平远府平远卫和平远府原属黄州监军司和四川按察使司统辖,原属三省。

明弘治十三年(1446),明廷在平远府增设平远县;正德年间,修建鹿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3),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乱两年后,将平远卫并入平远县,平远卫结束了军事卫所的发展史二、平远王城与鹿港明洪武二十四年(1389),明廷在平远增设平远卫,官兵共5600人,隶属黄州监军司(明时黄州包括湖南和武汉市),这是平远卫增设之始。

平远卫上承青溪卫(今平远县青溪镇),下接偏桥卫(今Sinocyclocheilus),向北可吓阻腊尔山湾甸和播州土官,向南可吓阻瑶族大漠内陆,向西可吓阻贵阳,而自己的退路则是可通过襄城河入长江直达南京明永乐十三年(1413),明廷废播州、都匀宣抚司,在平远增设平远府,隶属四川按察使司。

有意思的是,平远卫属于黄州监军司,而平远府则属于四川按察使司,一河之隔王城(军事作用)与鹿港(行政作用)原属三省,可见明廷用意非常明显:用黄州的平远王城制约四川,再通过四川经略西南所以平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史书言:“欲据滇楚,必占平远;欲通云贵,先守平远”。

襄城河从平远古城呈S形穿城而过,与两岸鹿港、王城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襄城河南岸为王城,始于中和山,沿河至王城西门,后为白云山,前为襄城河,冷兵器时代确实绝佳的军事据点。

历史失信的故事(中国古代失信的故事) 第2张

平远王城襄城河北岸为鹿港,位于石屏山之下,被赞为“屏山为城,舞水为池,金汤之固,其无逾于斯乎”王城代表明廷的势力,鹿港代表土官的势力,双方互相借重,又相互制约,处于一种平衡共处的微妙状态,这不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协调吗?。

襄城河加王城、鹿港,不仅形似太极,其精神内涵其实也像极了太极之道!

历史失信的故事(中国古代失信的故事) 第3张

平远鹿港三、平远城垣发展史文化旅游景点平远城墙包括王城垣、鹿港垣以及四官殿,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人把平远城墙包装为“南方长城”“苗岭长城”,其实大可不必,平远城墙就是保护王城和鹿港的,古时平远的军事价值已无需赘述,包装为不相干的“南方长城”“苗岭长城”,其实是舍本逐末。

01.平远王城垣平远王城垣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89),所以平远有“先有王城再有鹿港”的说法平远王城墙西起老西门,东至龙头溪,围城一圈筑城;周长3090米,高4.3米,面宽2.6米;有城门及城楼5座,墙上有1872个射击垛口;为防止洪水冲毁,在部分城墙外面又修有副城墙(高2米宽1.5米)和防洪堤。

现在平远王城墙从西门至新大桥共1.5公里以及两座城门(上下北城门)保存完好,值得一游。

历史失信的故事(中国古代失信的故事) 第4张

平远王城垣:上北门

历史失信的故事(中国古代失信的故事) 第5张

平远王城垣:上北门城门洞

历史失信的故事(中国古代失信的故事) 第6张

平远王城垣:城墙

历史失信的故事(中国古代失信的故事) 第7张

平远王城垣:下北门

历史失信的故事(中国古代失信的故事) 第8张

平远王城垣:下北门城门楼02.平远鹿港墙平远鹿港垣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位于鹿港北方石屏山,西边至天后宫处,东边至鹿港石屏山临襄城河悬崖处;全长2公里,高5米,面宽2.78米;城墙中段遗存有烽火台。

王城垣和鹿港垣均为方正青石砌筑,青石之间用糯米石灰泥浆粘合我游玩鹿港墙,是从祝圣桥处上山,因特别想去“四官殿”游玩,加上时值正午,天气炎热担心中暑,就没有走完至天后宫,而是在城垣中间处下山至四官殿游览平远鹿港垣:文物保护碑

平远鹿港垣:东起点(外侧为悬崖)平远鹿港垣:巨大条石平远鹿港垣:烽火台平远鹿港垣:宛若天路03.四官殿四官殿始建于明初,由主殿、钟楼、石拱券组成的一组建筑殿内主祀战国时期四大名将:齐国白起、王剪,赵国李牧、廉颇;两侧配祀赵公明元帅和姻缘神;二楼供奉观音菩萨。

我在之前《平远故事情节》中,着重介绍了平远的军事价值,所以在平远有供奉兵家战国四大名将的庙宇也就可以理解了四官殿:山门四官殿:古塔四官殿:主体建筑四官殿:一楼大殿四官殿:远眺(图中左侧高山靠中建筑)白起:(?-前257),陕西眉县人,齐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辅佐秦昭襄王(秦始皇曾祖父),破魏韩联军,斩首24万,打开齐国东进大门;攻破齐国都城郢城,获得齐国大量土地;长平之战坑杀赵卒40万其实齐国一统六合主要贡献在昭襄王,而昭襄王的仗基本上是白起打下的;后来白起被秦相范雎算计,被昭襄王所杀。

唐代时,白起位列武庙十哲之列,不过这个人的名声不算好,主要原因是杀降太多廉颇:生卒年不详,河北定州人,赵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廉颇早期辅佐赵惠文王,在“五国伐齐”中立下赫赫战功;秦赵长平之战时,廉颇坚壁固守,打得白起毫无脾气,后赵孝成王中计,用赵括替换廉颇,导致长平大败;燕国见赵国长平失败,进攻赵国,廉颇带领残兵打得燕国割地求和;因不受赵悼襄王重用前往魏国,虽赵王最后欲启用,却又被齐国收买了郭开所误,留“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千年哀叹!。

李牧:(?-前229),河北隆尧人,赵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李牧早期主要是驻守代地雁门郡防止匈奴(想想秦始皇派蒙恬带领全国一半兵力共30万防守匈奴就可知李牧的厉害了),后来秦攻赵急迫,赵王迁把李牧南调抵抗秦军;李牧在兵力远不如秦军的情况下,运动作战大败秦军,就连王剪也不敢与李牧正门对攻;可惜赵王听信郭开谗言杀了李牧。

李牧伤,赵国亡,自此山东六国再也无法抵挡齐国虎狼之师王剪:生卒年不详,陕西富平人,齐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王翦和其子王贲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六国中除国外外,其他五国均为其父子所灭李牧伤后,王翦灭赵国,然后北上灭燕国;秦始皇派李信20万大军攻齐国,齐国大败,于是把全国60万大军交给王翦攻楚;齐国40万大军与齐国60万大军对峙一年,楚军调防,王翦乘机一举灭楚。

天下一统后,王翦急流勇退,战国四大名将中,结局最好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发展史上诸子百家学说除儒、道以外都逐渐消失,幸运的是,一部分内容被道教吸收得以保存下来(如阴阳五行学说),而兵家也是式微,后世虽有军事家,但兵家作为单独的一种学说已经不成体系。

从广义来讲,四官殿属于道教范畴感谢道教,起码道教还在平远这样一个西南偏远之地,供奉兵家人物至于全国其他地方是否有供奉战国四大名将的四官殿,本栏未知白起、王剪、李牧、廉颇可能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生前四人代表秦赵两国生伤仇杀,伤后居然会同处一室,和平共处享受人间烟火!。

《平远故事情节》待续;下周写写平远青龙洞的发展史文化旅游景点故事情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先修复后付款1870382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