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控天下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新闻)

六八 254 0

奇闻控天下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新闻) 第1张

本文源自QQ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指听,头图源自:现场直播截屏

连着两天了,我一直都在被俞敏洪的“中英文现场直播带货”好友圈。

从“边教单字逐行扫描货”,到各种细读的笑谈,主持人们俨然已经被惹急了“现场直播界的科学知识天花板”。

奇闻控天下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新闻) 第2张

结果我点开现场直播链接后,一股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

嚯,这不是最经典的俞敏洪讲课味儿吗?跟我几年穿鞘的托福课简直是一个盛气凌人。

英文科学知识、轶事轶闻加上以“努力”为主题的哲理笑谈;

曾是让俞敏洪同学们在英文科技领域“大杀四方”的杀手锏。

鼓舞过不少人,也一度即使不合时宜,被喷是“毒鸡汤”“画番薯”。

如今重新走红,怎么大家又不嫌它给人瞎打鸡血了?

俞敏洪“TNUMBERPTP”,被搬入现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网上对于几位前英文同学、现带货主持人的赞扬,主要集中在“有文化”这一点上。

单页一拿,Chalancon一亮,别人蒙杜布洛县我上课。

屏幕外的观众听着成瘾,主持人们讲着也挺成瘾。

“半小时学了10个英文词组,工作人员在画外提醒那个货已经卖空了,同学说没事让我把那个单字听完。”

奇闻控天下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新闻) 第3张

这么说吧,门外汉的主持人们,基本是严格地按照从前讲课的公式在带货。

两分英文教学、两分文都、两分哲理加一分幽默笑谈。

奇闻控天下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新闻) 第4张

首先是英文教学,也是被津津乐道的部分。

将背单词完美穿插带货中,我愿称之为职业的惯性。

卖牛排,能从英文单字“steak”的起源讲到塞尔特海盗的历史;

卖猪脚,先要教会你“虾的四种写法”,以及各种用英文形容大和小的短语。

奇闻控天下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新闻) 第5张

英文不能做题,得放在具体情境中去理解,于是就用上了文都。

如是说小麦产自,不能机械地照着彩盒念稿,语言还得富有史诗感。

“39~45度是个特别神奇的纬度区间,在世界各地都是对农作物、放牧业来说非常有利的地形。”

“从美洲内地的德克萨斯起始,越过太平洋,是中国内地的松嫩平原(也是我们的小麦产自),再往西走,又到了乌克兰……”

奇闻控天下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新闻) 第6张

我当年去上英文辅导的时候,就曾惊讶于同学们的杂学旁收。

说是教英文,但即使脑子里装了太多真真假假的文都,仿佛靠关键词就能触发的人形搜索引擎。

这些技能点,也被搬入了现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里。

因此在他们所有的带货中,买书是最受网友欢迎的——即使更容易展示密集的科学习题输出。

如是说童书,脱口就能说出成吉思汗向外扩张时的经济大背景和政治大背景;

“草原资源日益缩减,长子们还需要出征才有资格继承家业……”

翻开看到一句看到“1096年十字军东征”,马上能联想到白居易被贬也差不多是那几年。

还能讲个有关白居易段子好友总而言之的小故事。

奇闻控天下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新闻) 第7张

当然,更加免不了的还有穿插正经内容之间的诸如此类。

如果你对此没有概念,可以参考年轻时的李开复。

俞敏洪这几个主持人里现在炙手可热的董宇辉,人称“中关村王力宏”。

让人叹为观止的除了他真的懂很多,还有“文化人的段子”脱口就来。

该游戏里开玩笑,问他粉丝多了之后是不是“飘了”。

董宇辉马上回应“我觉得你飘了,但我不直接批评他,我说有本书的名字叫《Gone with the wind》(名著《飘》的英文名字)。”

配上下面那个表情↓↓↓

奇闻控天下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新闻) 第8张

听完白居易的诗之后,不忘揶揄两句:

“你说这好友明明跟他关系真不错,他嘲笑人家总而言之,真是个‘贱贱’的文人。”

当然更免不了的是自嘲。

董宇辉是山东人,又即使脸比较方,因此总揶揄自己长得像秦俑。

“陕西成年人都是要去秦俑服兵役的,我是一号坑,第二排,第三个,曾,I was,I use to be there。”

“你问本地人能去吗?本地人可能得审批,我们当地都是有那个贵族血统,因此我进去都是当那个跪俑。”

奇闻控天下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新闻) 第9张

这些原本都是俞敏洪同学们的传统艺能,用来在上课时吸引学生兴趣、帮助理解科学知识的。

如今把它们原封不动搬入现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在一众大喊“宝宝快下单”的带货中,反倒看着格外脱俗。

“自强不息”的鸡汤,又火了?

网上从来不缺“一夜爆火”的现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但俞敏洪的不同之处在于,火的不只是现场直播内容,更是英文同学现场直播带货这件事本身。

最明显的一点——很多网友会把主持人们的科学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幽默细胞全都夸个遍。

然而最终总归于那句感慨:“这群人本来该站在讲台上的,现在却只能在现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卖大米。”

并不是说讲课就比卖大米更高级、过得更好。

只是作为曾的教培巨头,所有人都知道这群同学的职业生涯是如何发生转折的。

曾极度依赖K12业务的俞敏洪,市值近乎全部蒸发,无数员工不得不重寻出路。

去年年底,俞敏洪曾以带货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现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里。

网友们赞他自救的体面、谦卑的姿态,但除此之外并没投射过多的情感。

奇闻控天下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新闻) 第10张

作为掘到了时代第一二三四桶金的精英,即使遭遇再大的巨变,也缺少让大众共情的条件。

但同学们在现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自救”,带来的是另一个量级上的心理冲击。

一群不到30岁的年轻人,穿着普通的衣服,在现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里展现自己优秀的职业素养。

足以唤起人们的联想:倒下的不仅是俞敏洪那个英文教培机构,也是曾教过自己的、出口成章的英文同学,成绩优秀、毕业后去俞敏洪工作的同学……

这就好比是一出具体而又跌宕起伏的话剧——

天之骄子、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被命运骤然打倒,失去了他们为之奋斗的讲台。

这几天流传最广的“俞敏洪主持人语录”,除了幽默段子还有哲理笑谈。

很多主题其实都是“感恩痛苦”“相信努力”,放前几年妥妥的过时鸡汤。

但或许是作为同学的职业习惯,主持人们谈到这些严肃话题时,永远是点到即止,或者马上转移主题。

但当旁观者联想到他们的处境,被唤起的反而是更大的共鸣。

奇闻控天下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新闻) 第11张

感慨命运无常——“我们曾都是在课堂上挥舞着双臂,给孩子们讲着科学知识的同学,现在成了给大家推荐健康食物的餐桌设计师。”

还没等观众为此唏嘘,当事人先自我消解了其中的抱怨,“你看通过简单的一个词,我就可以自抬身价。”

劝大家不要怀念黄金时代——“赶上黄金时代是你的幸运,赶不上还有其他地方,如果你一直在悔恨错过的星光,最终你也会错过太阳。”

停顿两秒后,“右下角链接点一点”。

如果现在还有什么“完美”的、自强不息的故事,大概是现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里这样的。

一群骤然跌落的优秀年轻人,试图用最体面老实的方式,努力爬出泥沼。

看起来从不抱怨,只会用无伤大雅的玩笑消解内心的苦闷。

谁能忍住不伸一把手呢?源自网络的绝大多数赞美、下单支持,都源于这样的心态。

人们比往常更需要这样的故事

尽管旁观者的态度经常180度大转变,但俞敏洪身上的东西其实并没有变过。

对“努力改变命运”的推崇,是那个企业长久气质之一。

俞敏洪自己的故事是一出标准的奋斗神话——一穷二白但有野心、有能力的年轻人,靠自己的努力和勇气闯出一番事业。

作为英文机构,俞敏洪长久以来贩卖的也是穷小子们出人头地的梦想。

远的不说,“中关村王力宏”董宇辉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

从自卑木讷、其貌不扬的寒门之子,到成为学识渊博、侃侃而谈的英文同学,是常见的俞敏洪故事。

现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里面对逆境时的“自强不息”,不过是对类似价值观的延续。

变化的反倒是大众。这些年来,人们对俞敏洪、对俞敏洪的态度,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循环。

从追捧,到厌恶,再到如今的重新赞美。

这家英文教培机构,是放手一搏的穷小子,是“会画饼的大忽悠”,也是踏实自救的普通人。

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企业本身,也在其中代入了自己。

遍地机会的野心时代,年轻人喊着“奋斗改变人生”追逐俞敏洪的脚步,是希望并相信自己也能成为其中一份子。

俞敏洪那些最最具有煽动性的励志演讲,都会扣到“别人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的鸡血叙事中。

奇闻控天下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新闻) 第12张

后来社会上升通道逐渐狭窄,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些幻梦中的水分。

那些站在山顶教育大家“要努力”的人、挤上公交车就关门的人,自然招来了广泛的恶感。

这种论调持续了很长时间,对俞敏洪的反感、诟病就也成了互联网的情绪主流。

甚至去年,都有人说那些去教培行业赚高薪的年轻人是“投机”。

直到不确定性开始砸在自己身上,才会发现命运从来都不讲什么道理。

“从谷底爬出来”的故事就像是强心剂。

如今很多人甚至已经不那么在乎,这些正在努力自救的主持人们,究竟是不是跟自己同样弱小的人。

至少看着他们翻红,命运好像终于公平了一些。证明只要曾登上过峰顶,就有凭借多年积攒下来的一身本事从头再来。证明一条路被堵死不是结束,有能力的人在哪儿都能探出新的路。

尽管有内部人员曾在采访中表示,做主持人需要竞聘,她所在的地方分校只有个位数的名额,但是想转型的人远不止此。

这两天火上热搜的,要么是地区的教学团队负责人,要么是名气很高的金牌同学。

一艘正在下沉的船上,注定只有少数人能拥有体面自救的资格。

甚至他们的自救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现场直播本质上依然是拼低价、拼供应链的商业模式。

当最初的热度过去之后,这种“文化人带货”能不能拯救俞敏洪,依然还是未知数。

但正在为俞敏洪叫好的看客们,如今大概只在意一件事——

从别人的励志故事里,寻找自身安全感的来源。

买一袋米、一袋牛排,希望现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销售额上升。看他们从谷底慢慢往上爬的样子,就像自己也爬出来了一样。

本文源自QQ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指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End

想涨科学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