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看似平凡的夏季暴雨,没有阻挡郑州人的出行脚步。
他们是出车谋生的出租车司机,是要赶赴自己生日宴会的大学毕业生,是带领着团队冲业绩的企业管理者,是要去医院接姑姑回家的侄女……尽管看到大雨降落数日,尽管收到了短信提示,他们还是有要扮演的人生角色,生活还是要继续推进,不是么?他们都这样想。
从昨天(7月20日)开始,事情开始变得不对劲了。暴雨演变成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积水漫过路面、漫过车顶、漫过地铁隧道。交通瘫痪、通讯瘫痪,城市不再安全,出行在外的他们,成为暴雨中的受困者。
7月21日,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到他们时,他们都已获救。有惊无险,原来是这世上最珍贵的四个字。他们的故事,是这座特大城市1200多万人的片段。在24小时经历生死时速,看到生命的脆弱,也看到人性的微光。
“最绝望的时候心想和妈妈在一起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讲述人:大学毕业生、郑州地铁5号线乘客张柯(化名)
“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什么叫死里逃生,谢谢老天爷,生命里最好的生日礼物 2021.7.20 郑州沙口路地铁站。”
2021年7月20日22点44分,我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在此之前,我刚刚从被困近五个小时的地铁中获救。
7月21日是我生日,本来20号下午想叫几个好朋友出去一起吃个饭,但雨下大了怕他们不方便,还是和家人一起出去,却没想到碰到了这样的事。
我和妈妈大概五点四十左右从海滩寺站上车,上车后列车就一直在临时停靠。后来向前开了一分钟左右又停了下来,我看到司机在车厢前后端来回跑了一趟,那会儿我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又等了差不多十分钟,车开始向后开,然而仅仅开了一小段就立马停了下来。这时候有乘客发现车厢开始进水了,并且水位在不断上升。
十分钟后,司机带着乘客向列车前部疏散,并且打开了第一节车厢的车门引导乘客通过应急通道向外撤离。这条应急通道在隧道侧面,平时是供工作人员通行的。但水位上升的速度非常快,等我走到第一节车厢的时候水流突然变得特别急,一些已经离开地铁的人又撤了回来。我们也赶紧又向后走,为他们腾出地方。
所有人都很惶恐,但更多的是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当时很多人可能都和我一样还没有觉得事情到了特别严重的情况。
回到车厢后司机迅速封闭了车门,但水位上升太快了,不一会儿就到了地铁座位的高度,并且还在快速地上涨。
因为沙口路和海滩寺两个站之间正好是一个斜坡,车头方向靠近沙口路站,地势高一些,而我又在第一节车厢,水位相对来说是低的,但水仍然淹过了我的胸口,后面车厢的乘客更是直接淹到了脖子。车厢外因为停电太黑了,虽然我隐约感到外面水确实很高,但具体我也看不清楚。
大家一开始都还比较平静,互相安慰打气,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但后来随着车厢内氧气越来越稀薄,我明显感觉到心跳加快、喘不上气,所有人都面临着缺氧的问题,像灾难电影里的情节一样。
一些乘客的情绪开始有些失控,很多人都在哭着和家里人打电话。我没有和家人联系,因为我妈妈就在我旁边。妈妈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力量,让我能够在那样的情况面前依然保持镇定。
最绝望的时候我在想,和妈妈在一起,即便是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当时地铁已经被水冲得向左侧倾斜,所以左边的水高一些,右边的水低一些。有位大哥看到右边水位低,就直接拿灭火器把车厢的玻璃砸开,我们的呼吸才变得顺畅了一些,他救了我们全车的人。
有一个大叔一直在安抚大家的情绪,还有一个姐姐一直在联络外界,并告诉我们最新的救援情况,这都令我们安心不少。
后来,救援人员打开驾驶室的门,拉了一条软绳进来,让我们拉着那根软绳走过了列车与紧急通道间湍急的水流。水流很急,而且列车门与旁边的应急通道间有一个巨大的缝隙,没有办法跨过去,只能把整个人除了头以外都埋进水里,抱着软绳才能摸了过去。先是孕妇、老人、儿童,并且看到的几个小朋友状态还都不错,被大人抱着救了出去。我们是比较靠后才走,出去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了。
出去后我们在地铁口等安排,那会儿路面积水很深,来了几辆军用卡车把我们接到了嵩山饭店休息,7月21日早上七点,终于又回了家。
嵩山饭店会议室 地铁5号线获救乘客安置点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刚开始得救的时候我光顾着高兴,今天上午回想起来,才感到一阵阵后怕。不过现在想来,全市甚至全国的人民都在帮助我们,就没那么怕了。只觉得生命可贵,要珍惜生命,更要珍惜身边的人。
“饿到浑身发抖,如果这雨今天再下一天,我恐怕……”
讲述人:出租车司机李勇军
车开到原阳地段,路面的水已经干了,通讯也很畅通,还有两三公里就到新乡了。太好了,我终于要回家了。
回想昨天下午到今天中午的经历,短短20多个小时,对我们这些受困暴雨中的人而言,简直是漫长的煎熬。
我今年47岁,是河南新乡人,驾龄13年,来郑州跑出租车9年了。这场特大暴雨,是我有生以来遇到最惊险的时刻。这场大雨从上周就开始了,但我还是如常出车。
昨天(7月20日)下午两点,我拉到一个乘客,她是从郑州回别的地方的,手里还拿着行李箱,可是火车已经不发车了,她就想让我把她送到高速路口与来接她的家人汇合。可是一到高速路口一看,已经封路了。
车上的女乘客慌了神,跟家里打电话,说着说着就哭起来。我始终安慰她,说没事儿,即使你的亲人接不到你,我也把你送到酒店。后来她的家人开着车子接到了她,她下车时还留给我一把伞,说:“谢谢师傅,让我一直待在车里,不至于在雨里受冻。”我说:“你回家的路真难,现在该我回家了。”
把她安全送到后,我想回自己在花园口的家。可是雨越下越大,水越积越深,我看到立交桥下有两辆车已经被淹到反光镜了。我的车往高架桥路口那一停,半个车轱辘一样深的积水向我的车尾汹涌而来,让我感觉完全无法控制,把我吓坏了。驾驶经验的直觉告诉我,最安全的方案,还是只能回到高架桥上。
高架桥上是安全的,一排排车停在桥上,都不敢下去。车里不缺油、不缺水、不缺电,也是相对安全的。可另一个麻烦来了——没有吃的。我有低血糖,没有吃的就会头晕、心发慌。到昨天晚上八点左右,电也停了,手机没信号。我女儿知道我这个身体症状,一直问我在哪里,可是联系不上。
这是一个难眠之夜,我把座椅放下来,闭着眼睛,实在太饿了就喝点水。一直到快今天(7月21日)中午,手机信号有了恢复,还断断续续的,我趁有信号时,给我女儿发了定位,我女儿把我的求助信息发到网上。这时候我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了,浑身发抖、心脏乱跳。
有一个路过我车的出租车同行师傅摇下车窗对我说,北三环文化路可以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往那个方向走。一位好心的姑娘看到我女儿发的求助信息,跟我通上了电话,在文化路下桥口处,她骑着自行车在路边等我,给我送上两包方便面、一袋牛奶、一瓶矿泉水。食物吃下去,我感觉好多了。
继续往家的方向走,路上我又拉了两个乘客,一个也是我的同行,他的车被淹了,人在马路上困了一夜,还有个同样在外面困了一夜的路人给我招手,我也停车了。
我跟他们说:“我不收你们的钱,但也没办法送你们到指定地点了。反正我要往北走,顺着我回家的路,看哪个地方你们方便,就把你们放下来。”把他们放下后,结果没到花园口,我听说花园口也被淹了。
我媳妇跟我打电话说:“你回新乡老家吧,你一个人在郑州,我们都不放心。”所以我又调转车头,往新乡开。
今天傍晚,我终于到家了!和妻子女儿团聚,特别特别感谢那个为我送食物的小姑娘。昨晚在高架桥时,我还在想,如果这雨明天再下一天,我恐怕就……唉,真的不敢想。通过这次,平平安安,就是最好。
“暴雨来临,我在抢险时,爱人和白血病姑姑被困车内超20小时”
讲述人:朱晓东(化名),一个上司、一个群主、一个丈夫
从昨天(7月20日)下午开始,我觉得不对劲儿了。那时候,我和往日一样上班,却发现雨下的特别大,朋友圈里有人说车被淹了,我就下去看我的车,也已经被淹了。
当时政府已经通知的灾情的严重性,我们公司就放假了,等到我把员工送回家后,已经下午五六点了。所有人都很忙,一切事情都令人措手不及,我也没有给我的爱人打电话去询问她的情况。
按照原计划,我爱人要把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的姑姑接到老家兰考县,走高速开车只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这意味着中午11:30就接到我姑姑出院的爱人,应该在下午一点就平安抵达。
可是,雨势超过我的想象。等我送完员工,驱车走上高架桥之后,桥面已经水泄不通。路上漂的全是车,我和很多人一样,选择“弃车”步行。一下车,我感觉自己像闯进了高度八九十厘米的儿童泳池,哪怕是我一米八的个头,水位一下子没过我的半截身子,第一次知道走路也会那么艰难,每一步都要付出很大力量。最后,短短五公里的距离,成年人平日步行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而我在水里艰难前进了4小时。
被洪水淹没的郑州街道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我还记得,当时还有个人拿个棍子在前面探路,看有没有下水道或者井盖。没有人知道前路有没有砖头,水位高到连自行车倒了都看不见。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我的爱人和姑姑已经在车里被困20个小时,而9点抵达小区的我发现,新的状况向我涌来。
郑州家里小区的灾情异常严重。有的住户害怕自己的车被淹,把车停在了出入口,导致整个的公路都被堵,有的别墅区也有漏洞,而这些是作为小区群主、物业委员会领头人的我必须去管理的。从组织挪车,到装麻袋防洪抗灾,再到补别墅区的漏洞,等到忙完这些,能喘口气的时候,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4点。从小区抗洪现场回到家里,很多人的身上都带了伤口,我的脚也不能走了。
可我心里还有更重的担忧。昨晚11点的时候,我的爱人给我发了一个位置定位,但之后没有说任何的话,等我给她打回去,想告诉她把车停在高处的时候,电话就已经不通了。凌晨4点回到家后我开始疯狂联系她,但发现已经联系不上。虽然身边的亲戚朋友一起联系,但电话那头始终没有回音。
这显然不正常,我开始在脑中思考能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从医院到家,油量肯定是够用的,而且我还叮嘱过爱人记得再加点油和带上充电宝,那么能解释此刻“失联”的,似乎只有这场不寻常的暴雨,他们是不是被困了?
如果他们真的被困,就意味着姑姑的生命安全可能受到威胁。两个月前,她就查出患有白血病m5,这种病最忌讳一直保持一个动作,不能走动;而对于心脏下埋有滞留管,刚因为血栓在医院打了三天针的姑姑来说,在私家车的狭小空间里不能舒展,其后果难以想象。
“报警。”这是冲入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
110,不通;120,不通;119,不通;红十字会,也不通。后来,我知道了,在那种情况下,家人“失联”随时可能在郑州市1000多万人身上发生,可以说市内同胞们都在受灾害之苦。
自救成为唯一的出路。我找到朋友,在各种群里发布失联的详细情况,然后又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小区里的住户也都在帮我这个群主转发。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求助信息被转了几百条,也发到成千的群里,甚至有能量比较大的朋友帮忙把求助信息送上了新浪的热搜和百度的热点。
于是,手机铃声开始一刻不停地响起,全是陌生人的问询。我还记得有个陌生人打过来说自己就在那个位置附近,可以骑着电动车过去看看能不能帮到忙。短短的十几分钟,就有100多通电话和不计其数的消息传递过来,等我一一回复后,两拨救援队也已经抵达现场。
可惜的是,因为手机定位不太准确,无法确定我的爱人在桥上还是桥下,这也让我更加忧心:桥上救援队上不去,桥下救援队走了两次没有找到。我只能寄希望于和更多人联系,托更多人帮忙,可是结果却都不理想。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凌晨五点,无数次尝试后,我终于打通了爱人的电话。
根据爱人的描述,她和姑姑晚上11:30办完出院手续之后就开车,但因为中途走错路了,就直接转到高速上,结果走到了京港澳就开始堵车,几次绕车后她们就堵到高架桥上了,并在车里一直待到今天凌晨5点。因为爱人没有去加油,也没有带充电宝,她直到5点天亮的时候才把车重新打着,手机重新开机。
石头落地,这是我当时的真切感受,在新闻里听到有人遇难的消息后,起码我确认了自己的亲人此刻至少还是活着的,这已经足够安慰人心。
于是,在得知爱人被困的确切位置后,我又联系到救援车队再次出发,但是上桥还是一个难题。这时,有群众自发地去进行一些疏导指引,逐渐让车缓慢前行。
这时候,摆在救援队伍面前两个选择,我爱人应该开车往下走,还是继续原地等待救援车辆与她汇合?往下走,没有人知道桥底下的积水中是什么,还要穿过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并行的混乱车道;继续等,姑姑的身体还能再扛住另一个不吃不喝的20个小时吗?
最终,我的爱人决定开车往下走,幸运的是,她们平安开了出来。今天下午,她们已平安抵达最近的亲戚家。
历时20多个小时的惊险故事好像平稳落幕了,我也表现得思路清晰,从容不迫,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看着周边的水位不断升高,建筑不断没过新高度,车辆逐渐被淹,地铁被灌溉,火车公交停运......而你还不知道自己的家人身在何方,怎么可能做到淡定?你只会在脑中想象他们面临危险的可能。
同时,我不仅要照顾到自己的家庭,还要照顾到整个小区2500多户背后的6000多家邻居。如果我不管不组织,他们怎么办?作为一个上司,我还要照顾到公司员工是否完全到家,要送他们回家。这就是20多个小时里,我需要解决掉的极其错综复杂的事情。
所幸,现在尘埃落定,我能做的是快点给到每一个关注这件事的朋友回复,我希望把平安的消息传递回去。
记者手记|生死救援还在继续
讲完自己过去24个小时的暴雨惊魂记,朱晓东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陌生人说了一声“谢谢”。
他说,在这个时期,有外界的人愿意去了解灾区受害者的情况,去深入地去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是当下最让更多人知道遇到这些事情怎么处理,怎么去寻求帮助的办法之一。
虽然我们这篇报道是在惊魂一夜后,由那些有惊无险的受困者向我们讲述劫后余生的故事,但还有些人,他们的生命定格在了这场暴雨中。
暴雨还没有结束。新乡市气象台于2021年07月21日22时35分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3小时内,新乡市全区强降水持续,累计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强降水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和山区地质灾害。
7月21日,三位每经记者已在郑州汇合。关于这场灾情的后续和灾难背后的原因,我们还将持续关注。
记者:丁舟洋 实习记者:林姿辰 李佳宁
编辑:梁枭
视觉:刘青彦
视频编辑:祝裕
排版:梁枭 马原
每日经济新闻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