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培训(郑州花艺培训插花培训鲜花培训)

六八 115 0

原标题:再现出《红楼梦》第81至100回曹雪芹文笔的著名作家唐国明

再现出《红楼梦》第81至100回曹雪芹文笔的著名作家唐国明

(提醒:在本篇正文的后面,可以了解我出版与自制的书与我的思想,及我开创的鹅毛诗、再现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

————————————————————————————————

半途主义就如主张“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的唐国明在《零乡的模样》一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作家唐国明作品

————————————————————————————————

《一个帮天下人完成心愿的读书人》C、D部分——《零乡》选读

————————————————————————————————

C部分

————————

∮1

中秋之际,送你一个值亿万金的月饼,曹雪芹为了做好它血泪一生,程伟元高鹗整编它,背尽好名骂名;鹅毛诗人、诗意流作家唐国明费尽了多个春秋,终于让它呈现本真。这个无价的月饼,若人出亿万金买它版权50年,能挣万亿金。传说曹雪芹已经诞生300年,在曹雪芹诞生300年的这个中秋节,仍以10元1天生活费维持写作的当代曹雪芹唐国明,在网上送大家一个值亿万金——再现出的《红楼梦》第81至100回曹雪芹文笔,香气四溢万年的月饼。来吃吧,吃下后,你会一身书香,一万年倾国倾城。

∮2

用很多羽毛编辑的白纸,一个又一个填上《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一页又一页纸如同长在曹文这只天鹅上的羽毛,它鸣叫开始起飞,后面跟着铺天盖地的群鸟。它不向南也不向北,向着时间的远方飞。

∮3

这是一本“奇异”的书,据说当年创作《红楼梦》的作者,写好后就“披阅”了“十载”,开始是以手抄本流传,正式以书的形式流传于世时,是作者死后30年,是以篡改的形式,以120回的面目流传于世间。为找回曹雪芹文笔的文本,成就了“红学”这门学问。经过数代红学家们的努力,而脂批里提到的曹雪芹的“百回大文”的后20回到哪里去了?这一直是个迷,也无人肯定发现过。直到来发现“它”的唐国明降生。这个出生在一个山尖上的山与水的儿子,经过无数的艰难,为了实现这一梦想,25岁了还去上大学。一上完大学,再也不去工作,从低至3.5元一天的生活费到高至10多元一天的生活费完成了他“古有洛阳纸贵事,今日纸贵向阳坡”的梦想。

∮4

续写完全是续写者原创文字,而我是从程高本后40回发现曹雪芹文笔。在我的眼里,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不管你的文学才能与写作天才与曹雪芹相当,甚至超过曹雪芹,一个作家的语言意蕴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指纹一样难以复制。

∮5

我最初读的书是有图有文字的,就是那种如同从电影里截图下来,然后配上文字的图书。8岁前我还没认得几个字,像喜欢看“花朵朵”一样,特别喜欢看。

每逢赶集,父亲就把我骑在肩膀上,让我双手捧着他的脑袋,走七八里斜径出得山来,再走七八里公路到镇上,把我放到集市摆图书摊的老头那儿,到下午快散集时给那摆图书摊的老头儿五分钱,再把我骑在他肩膀上回到山里。

有的图书,是父亲从邻居或者亲戚那儿借回来,他自己看后然后让我看,让我看完后,他又再讲解给我听。慢慢的,我从看图慢慢看出点故事来。于是凡知道邻里哪家有图书,我就去借,有不愿借只允许在他家看的,我就坐在他家看,直看到家里来人找我回去吃饭,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回去。直到八岁后上了学,开始识字后,又几乎把以前看过的图书重新看了一遍。

有时借邻人的图书看,邻人不愿意给,要租金,我就把父亲给我的零花钱基本上当了租图书看的租金。有一家离我们村子住得远的一户相对我们来说更山里的人家,也许由于寂寥,他的两个儿子积了不少图书。为了借看,我只得答应给他们插半天秧,或干半天活,我做完这些事,他们才会借给我。

就这样,我在图书里读到了《红楼梦》这些古典白话小说一系列的片段故事。这些书给我开了一扇门后,我跟凡是玩得来的同学熟人常打听他们家有不有书,若有书就借读。

到出了山外读高小,一同学家里在我们山里人来说,藏书是算多的了,随着他三位姐姐在1980年至1990年那样的年代考上了中专大专院校,所以作为山里人,他家里的书自然比别家多。他家里离我家隔了几座山,要走十来里的山路。一到放寒暑假,我就去他家里提一叠书,提回家看完后,又退回去。那时对于书,饥不择食,只要是书就看。到我小学毕业,就要上初中的那个暑假,又去他家拿书看时,刚好他读师范中专院校的二姐在家,她推荐我看《红楼梦》,她的藏书里正好有一本120回版本的程乙本《红楼梦》。我拿着这本书,白天干完父亲安排好的活后,尽管割草、看牛、砍柴、背竹、扛木头、挑石头、薅田,弄得自己怎样累,一到晚上,吃完饭,就钻进楼上房里用几块板子架起的一张床上,点上一盏油灯,开始看了起来。读到晴雯带病替宝玉补雀金裘的场面、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死去时,我心如刀绞;读到林黛玉死去后,本不想看下去了,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看完,又回头读读前言,又见作者标的是曹雪芹、高鹗,前言里说《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完成此书,后面系高鹗续写。

我把这书退回去后,后来自己省吃俭用地买了一本。一翻开读时,常从80回后开始看起,看几段又读前八十回几段。越看越怀疑后四十回为高鹗续写,明明后面有许多段落字句系曹雪芹文笔。我就这样朦朦胧胧地读着文肉诗骨的《红楼梦》,也慢慢爱上了这本书,后来慢慢开始写作。初二时开始学会写小说,由于其时在我那山村除了《红楼梦》这类书,还有一些流行于时的书。流行的书我不太看,写小说开始学的是《红楼梦》里的笔调与口气。高二时开始写诗,不久从高中老师那读到《俄狄浦斯王》《哈姆莱特》这些西方名著。虽然读得半懂不懂,但它们似乎又给我开启了另一个世界,以致后来在大学里疯狂地把西方的文史哲、政治经济科技、绘画艺术音乐方面的书读了。

我那个镇里与学校里那时连一个像样的图书馆也没有。幸好我那山里的同学在县一中读书,他给我借了雨果、普希金及一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书给我看。到我读高二时,父亲病了一场,我读的设在镇里的县六中要合并到县一中去。当时由于父亲害病,我背着父亲打了休学证明,把80元暑假补课费,还了父亲欠一个朋友哥哥几次逼要的化肥钱。到开学时,父亲又要我去念书,东挪西借的,卖了几百斤稻谷,一起给了我300元,要我自己去完成高三的学业,拿个高中文凭。

我也知道,拿个高中文凭对我意义不大,三百元钱是读不完高中的,当时的学杂费是每学期90元,两个学期是180元,剩下的就是120元,还要交寄宿费,还要吃饭。就是每天开销5毛钱,也不够花的。于是我一到县一中就跟我那在县一中上学的同学睡在一个宿舍。他跟他同学睡一张床,让我一个人睡他的床,他给我办了张学校图书馆的借书证,我自己也在县图书馆办了张借读证。半学期后,我与我那同学租住到校外。于是我就这样开始了自己渴求的读书、写作。直到这一年晃眼过去,我回到故乡开始准备做一个山里人。每天起早贪黑地打柴看牛、耕田种地,一到闲时就读点书写点作,也随意寄点稿。

到年终又要过春节时,父亲见我如此恋书,觉得在山村这样子是没出息的,在山村书念得再多,也只会烂在肚子里与这山林里,于是托朋找友的要我去外面。1994年春节一过完,我就跟一个表弟来长沙当印刷学徒。在三个月的学徒期间,每天上班几乎是12个小时,有时甚至是24个小时。即使那样累的日子,我上床前无论如何累,不看一下书就要写一会,尽管身边人如何讽刺挖苦。

在印刷厂,我越来越觉得没有前途,觉得这样下去,还不如回家去帮父母干活,于是三个月后,于1994年夏天就回了家。回家什么也没带,只带了一蛇皮袋的书。在家一边干活,一边看书,秋收后又开始写。第一次写了个十万字的小说。到1995年,父亲又托亲朋好友把我送去南京做事。在南京成天跟着师傅。把班一上完,又看书写作。做了几个月,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觉得在外头干这个比在山里打柴取草还没前途,并且更苦。1995年秋天又回了老家。父亲见我也二十三岁了,是该成家了,见出外两次又回了家,又见我仍爱书如命,1996年,他叫我闲时去县城寄居在他的一个徒弟那里,去图书馆看书写作,春耕秋收时再回家帮他。直到1997年他见我收到北京《人民文学》创作短期培训班的通知,于是一年内要我去了北京两次,1998年春季父亲又要我去了一次,希望我这次呆在北京,再也不用回家了。又见我回来后,十分失望。

1998年秋,父亲明白若没上过大学,成为作家是很难的,在我的要求下,在得知可以来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读全日制自考本科的事后,在家里人与各路亲戚好友的反对下,父亲答应把当时已25岁的我送来读大学。在读大学寒暑假,回家伴着我的行李,人家是衣服,我的是重达50斤的一蛇皮袋的书,即使坐了公交车,再坐火车,坐了火车,再坐长途汽车,到镇里再搭拖拉机,再背着爬直上云中的七八里山路,似乎趁着寒暑假一口气要读完它们,可由于要挖冬笋、烧木炭、破嫩竹料、扛木头挣学费生活费,大多的书没法看完。

大学念完后,我不可能再回去。已30岁的我,摆在我面前的路要么写作下去,要么像以前那样打工。像以前那样打工,那又何必来读大学,所以唯一的路只有继续写作下去。2001年秋我开始租住在向阳坡,寻同学借了1000元开始起步,每天开始在寻书找书看书。若问我,我当时为什么沉得下心,下得起这个决心,冒得起这个险,选择这样的生活。说老实话,我大学一念完,并不觉得彻底解放了,觉得自己读书的路才刚刚开始,心里空落得感觉到还有好多书要读、必须读,若没把那些要读的必读的书读完,心里像一无所有似的,所以又一门心思不顾一切想方设法地扎入读书与写作之中。

在大学我就写过一些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也认识了一个刚从中专院校毕业,失落的青年,我就鼓励建议他开书店,可以从摆地摊开始。他开始摆了一下地摊,再在人家的楼顶租了个大小不过5平方米放杂物的杂物间开店;开始做文史哲,再后来做教材,把钱聚集到一定程度,再到一楼租个门面。越做越大时由于他姐姐与姐夫过来开了家书店,他因为一些事,把书店又打给了另一个人。他从此再也没有音信。不过他走时跟她姐姐与姐夫及接他书店手的新老板说:“若唐国明遇到困难了,一定要帮他。”也因为他丢下这句话,我缺钱用时,也找他们周转过,也有时看书累了,找他们拿些书或到书的批发市场冒充自己开了家书店批点书自己看后摆摊卖,挣点差价。有时自己心爱的书即使看完后还想收藏着,由于面临吃饭的问题,怎么舍不得也得卖出去兑钱。把心爱的书卖出去兑钱解决一时困难后,到有钱时,想读那书了,又只有去买回来。看一场后,又缺钱花了,又只得卖出去。

每到湖南师范大学一放寒暑假,寒暑假一放,我就得开始准备房租与半学期的生活费。只有准备充足了下半年的,我才睡得安稳,安得下心来自由写作、自由思考。每次母亲胃病发作,一坐上回家的列车与汽车,我就焦虑地想着,我还能不能回到向阳坡这个山脚下读完那些我该读完的书,完成我的《零乡》。或一个人站在湘江江堤上望着岳麓山,想着自己是否还能留下来完成自己读书与写作的梦想,是否马上就得离开。

多年来我每年都有一个疼心裂肺的焦虑期。直到2009年开始写出那100多首有独创风格名叫《云梦湖边的村庄》的一组诗,我如鹅毛漂浮的心,才感觉踏到了大地。作家与诗人的感觉也从意识里生了出来。我开始大胆投稿,投出的稿基本杳无音信。直到2010年冬天,《星星》诗刊发表了我的诗作,从此我开始以微薄的稿费养活自己读书写作。虽然以105元一个月的生活费生活了那么多年,为了省钱曾与向阳坡来来去去租住在这个院子里的几百个学生妹妹们度过了一些共吃一个盒饭的日子:一般是我拿大碗去饭店打一份盒饭上来,然后她们中的一个拿出饭碗与我把饭各分一半,共吃一个菜。回头一想,虽然连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但为了读一本本自己想要读的书,我坚忍着别人认为我在做无用的事——甚至认为我是在偷懒、读书对我无用这些铺天盖地的口水、白眼的误解。有时没饭钱了,端着一盒子心爱的书站在雨中的树下不停地叫卖;有时为了去买另一本自己新发现要去买回来看的书,在冷飕飕裂骨的寒风中将自己心爱的书用报纸垫地摆在研究生博士生宿舍楼前处理。有时甚至打电话给一些爱书的朋友,谈好价钱穿过大半个长沙市给他们送去。有时为了找一本人家推荐的好书,一家又一家书店找下去,几乎只要知道哪里有书店,就要去哪家不管有多远的书店看看逛逛。十多年下来几乎哪家书店有什么书,经营什么书,什么时候倒闭了,生意如何,都了如指掌。

眼看互联网兴起,一家家实体书店倒闭,我倒是比被人家无故拆了自己的房子还难受。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无处可去,一边怀着恐惧与忧伤,一边坚信一个社会无论怎样,是需要高深的文化支撑着发展下去的;一边写着作一边在濒临灭绝的实体书店里来回奔波着找书读书。书店老板慢慢认识我后,有的赞许我读书的行为,有的见我如此努力读书,也没见做出什么成就,一见我就抛白眼,要是选书时,看久了,还破口大骂我“没事干来瞎占便宜”。但我从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我读过所有的书中,我最喜爱的是《红楼梦》,我既然发现了《红楼梦》80回后的曹雪芹文笔藏于程高本后40回中,我就应该把《红楼梦》80回后自己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再现出来。到2010年我感觉我几十年的书籍阅读,似乎就是为做这件事在做准备,是该将第67回与《红楼梦》80回后的曹文再现出来,复原出脂批中提到的100回《红楼梦》的真面目,给残缺得如荒野长城的《红楼梦》一个完整样子,应该用发现的砖石复原好这道纸上长城《红楼梦》,完成自己一个供自己阅读的心愿,于是就陆续做了出来。在不断得到一些好友的鼓励与肯定下,直到发表问世,再到媒体与读者的普遍关注。

得到发表问世与媒体的关注,是我从没有想到过的。没想到把八十回后的《红楼梦》曹雪芹文笔再现出来,不断得到认可后,书还没出版,很多读者从网上读到一些章回后,就开始讨价还价地找我购买打印本。甚至让我惊讶的是,还有读者手抄,并且是一个2000年后出生的读者,她5岁开始读《红楼梦》,有的地方懂得比我还多,这是我很欣慰的;更欣慰的是她说:“有幸跟先生同一个时代,使我读到了完整的,前后语言风格、情节逻辑统一的《红楼梦》。”没想到的是,我在帮自己完成了一个心愿的同时,也帮很多与我一样爱《红楼梦》的读者完成了一个心愿。这也许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读书人最大的意义所在了。

∮6

复原红楼梦,难喝一支酒,茅台喝一半,送给史智勇,谁要买一口,一百九十九。

————————

D部分

————————

∮1

去过我老家的——湖南电视台经视频道“钟山说事”栏目组记者跟我说:你家人还过得不错,希望你能好起来。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节目组的编导对我说:你家人还过得好,你不要再这样苦自己。辽宁卫视“完美告白”节目组的摄影师跟我说:你父母很乐观,生活也很幸福,他们担忧的是你没娶上老婆。湖北卫视“今日没烦恼”节目组的记者对我说:你父母过得很开心,很幸福,你父亲哪像个60岁的人,就像40岁。

∮2

因为无助,为求神助我实现“光宗耀祖”的理想,学通了看山水的父亲——1983年历尽艰难辛酸,绕开阻拦弃掉大屋搬到父亲认为山水好的新宅小屋。1993年合法迁一祖坟到父亲认为山水好的地方,还被当地一通讯员写了一篇讽刺的文章以读者来信的方式登在湖南日报上。我高中毕业后,父亲——1994年托人带我去长沙谋出路见世面。1995年托人带我去南京谋出路见世面。1996年闲时去县城图书馆看书写作,忙时回家种田。1997年让我去北京北漂谋出息。1998年送我进湖南师范大学读书,为读完大学,我寒暑假不是在学校帮招生挣钱,就在家烧木炭卖或砍竹破料。2002年我读完大学反复考虑后,我放弃了南下打工,瞒着家里人说我已在省文联上班。我2010年冬天开始发表文章,2013年8月湖南电视台经视频道“钟山说事”栏目组的记者去了我家里采访,家人才知道我为了写作艰难度日多年的真相。

∮3

事实告诉我,一个人的成功,是整个社会家庭背后的文化构架与背景散发出的力量使你向成功走去,在此我想对众人说:在这个必须移动的时代,你不出外打工挣钱,不但父母替你忧愁成病,人家认为你没有出息,尤其盼儿女有出息的父母,是占大多数的。大多数父母认为,儿女有出息,自己苦点无所谓;儿女没出息,天天看着自己有什么用,能陪自己陪出钱来吗?这就是现实。我既没有拖累家人,也没有危害社会,难道说出真理、探求出真理比胡猜瞎说还危害大吗?我心中藏得起清风明月,手中握得起柴米油盐。我靠自己,喝粥也好,吃水也好,纯粹出于自己的爱好。

∮4

我记得我2016年回家过春节的时候,在路途中,与我同坐的是一位在车上爱看书的常德人,他从常德看完父母,去与在岳父岳母家怀孕的妻子过年。2017年回家过春节,与我同坐的又是一位我故乡人的准女婿,他老家是湖北的,他们是大学恋的爱,还处于未婚,现在一起在北京一个学校工作,他也是先回老家拜别了父母,去我故乡与他未婚女友的家人过年。奇怪的是我2018年陪父母过完春节在返省城途中与我同座的是一位来自甘肃兰州的父亲。他的儿子与媳妇也是大学恋情,毕业后分配在同一个单位。他远奔千里,单程坐车28个小时来我故乡,就是为了与儿子媳妇,与亲家的亲戚们见见。

∮5

在父母还没住到县城的2019年之前,我每年春节陪父母在县城呆到大年初三或初四、初五,把他们塞上送他们回山村老家的出租车后,我再赶10点半回省城的汽车。而在出生我的故土上,几乎在2022年前,每年有这样一首诗在我山里那本书上重复写着——一组、二祖的村公路是水泥,三组、四组的村公路是泥土,一组、二组的夜晚被九盏路灯照亮,三组、四组的夜晚被九十多万颗星星照着;它就像老父亲风水书上的太极阴阳图,一半白着一半黑着/出生过我叫“盖上”的四组,大部分人在一个叫镇里的地方,为了方便孩子上学,买了地基建了房屋;以前一坡又一坡堆积上天空的梯田,不是荒芜了就是种上了杉树/一个又一个人走了,只有我的老父亲老母亲舍不得他们打理过一辈子的山坡;他们每年带着他们一年从土里耕种出来的收获,大包小包带到县城妹妹家,等着我与他们相聚;拿着放大镜,微笑地读读我发表的诗与新出版的书。呆上几天,又念着那坡叫“盖上”的土地/他们坐车回山里去打理山坡,我仍坐车来省城;又开始一年隐居麓山、以文为生的漂泊生活……

∮6

在没有成为作家之前,别人认为我是“骑着单车想上月球”的怪人;成为作家之后,别人又认为我是“骑着单车上了月球”的“怪才”;而真实的我,却出生于大山深处,自从心怀作家梦想以来,我由争气的好孩子,被认为是家里人无可奈何的精神负担、朋友亲戚乡邻眼里的异想天开不务正业者、大学同学眼里不现实不习时务的疯狂理想主义者、大学老师眼里的大天才与大蠢才、社会普众眼里不合时宜的疯子狂人异类傻子、女子眼里不能寄托婚姻的浪漫才子,同时我也成了媒体关注成名后被世俗‘冷落’的‘清贫’作家;一个倍受非议与具有争论性的追梦者,读者眼中的文学圣徒、梦想的幸存者,自我眼里的普通人、骑着单车实现登上月球的梦想成功者、从云梦湖边飞越远方的高贵天鹅。

∮7

一直以来,我只是心存一个抱负,希望这一辈子能写出一部能让世代读者能读下去的作品。当我被推上大众关注的时代高速列车时,我只能告诉自己,不管前面是鲜花还是荒野,是掌声还是叫骂,我已经不能停下,唯一的选择只能不断地随着这已开动、不能停下的高速列车奔跑。

一个人只有承受得起别人承受不了的天下之重,才有可能为天下苍生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而我的故事总是在永未完成之中,在等待适合讲述的人,一次又一次向天下讲述。

有话说,守好瓶中花,莫想山中鸟,可我却是一个不甘于守山中鸟的人,而追求上了刚追求时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很多人认为梦想是用来追求的,是不用去实现的。完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年书,成万世师”的梦想,这恐怕对于我来说或其他人来说,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当我这个梦想实现的时候,而人生来就应该具备的东西,倒成了暂时无法实现的梦想。

∮8

从1998年我到湖南师范大学念大学,由于住在江边宿舍2005,每天都经过师大附中这个校门口。2017年10月14日我才走了进去给学生做学术讲座。讲座结束后,有三个女学生,要我对对联,上联是:红楼梦断梦未完,曹公写梦未入梦。回到房中想了一下,到2017年10月20日晚再思其联,觉得上下联全改一下才合事实,便改成:红楼梦断梦未完,雪芹完梦未入梦;红楼梦完梦已断,国明入梦已完梦。

∮9

2013年4月5日我在《野花》一诗里写道:洁白的月光如一片羽毛,飘落在草原上/野花是大地深处的火,沿着植物的根茎/一直烧到春天的尽头,烧到果实落地/烧到我的诗在每一盏阅读的灯下……愿有一天我们彼此寄托/寄托在已经远离我们的故土/生活在我们为王的表里山河……5月4日,云南大理女孩珈彤在《致唐国明老师》一诗中写道:如果你看到儒雅的角度是30度/那么品行的角度应该是360度/如果你读到的笔墨是80万字/那么深刻的长度应该是万卷书……5月20日甘肃何耀峰在《致唐国明》一诗中写道:真的太瘦了,太瘦了/瘦成了一弯风流倜傥的镰月/瘦成流出板桥墨管的一棵孤竹……5月20日我在《五月二十日送给女孩子的诗》里写道:如火的我,似水的你/腾空而来,汹涌而去……7月26日我写文自嘲道:唐三十未婚,四十仍“处”。醉心再现红楼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寒暑不辍。常闻嘲弄之言,唐不语,自称雪芹知己。自信:板凳一坐十年冷,血泪流出千秋文……我名一定传千古。

2014年,2月10日我在《回乡纪事》诗里写道:无颜愧对是故乡,故乡车路在何方? 先修一二三华里,再修修到村中央。修来修去到村尾,铺沙铺到半路上。4月2日后至7月28日前我写道:我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质量与体质/血流在我黄色的皮肤里/大地在冷酷中不断繁殖/我永远在不停的走动与歌唱中向天空表达自己……7月28日我在《寄曾先生书》诗里写道:安和天下须修德,奋发图强总思危;居安静修千秋史,依山写来万年悲。滔天巨浪从此起,香流乾坤雁北归;莫叹年华已过半,人生百岁梦里飞。11月10日我在《自画像》诗中写道:穷吃穷喝穷诗文,穷出千古一名人;会书会唱也会吟,会成天下唐国明。能书能唱能歌吟,能成天下唐国明;会吃会喝会诗文,会做千古一伟人。11月10日后至12月9日前我写文道:世界是个制造清风明月的工厂,你我在世界这张共有的床上。

2015年,7月8日我在《送国明君》诗里写道:深居名山淡泊过,轻描淡写宁静名;书生胸有千年志,一笔清气吞乾坤。7月31日我在《宁乡天紫漂游记》诗里写道:一溪青山一溪云,山曲水歌山水琴;欸乃一弹云帆出,暮归云外天紫城。

2016年有网友为我的鹅毛诗这样作诗道:一片鹅毛落诗河,浮沉不见万重波。

2017年我在微博里零零碎碎说:家是一个冒着生死不会丢弃的行李箱。我失望在这个知识文化浮肿虚夸/失去诗意能力的时期,更绝望于/拿一个以下流的方式/娱乐起流氓心里的标题/来拯救诗歌失去的关注。……只愿我不求天下,天下求我之诗文。……零乡全成红楼骨,红楼收尽零乡灰。

∮10

在物质至上、活好至上的时下,我却唯梦想至上地在清风明月与一无所有中还想着自己多年以后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追寻那点让人认为一文不值流芳百世的虚名。我让你同情不起来,可怜不起来;也让你鄙视不起来,反让你在觉得不可能有这种人还存在于世中,惊异地看到了我的存在。我总说我首先是唐国明,然后我是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半途主义哲人、一个通理识数的王子,一只飞翔在自己摇滚歌声里的云梦湖上的天鹅。

∮11

我为了维持自己的文学理想,坚持自己的学术信念,这么多年来,我没有爱情,没有常来常往固定的朋友,我只有梦想与我能依靠的岳麓山。生命即使如鹅毛一样轻,但我为了自己“读好《红楼梦》、写好一本书”的人文梦想却活得如我隐居的岳麓山一样。我虽然平凡,却是不可忽略的一景。我虽然渺小,似乎空幻,却又那么现实地散发出了让天下不得不正视的光,这光虽然不是那么打眼,却足以穿透每一个人的内心。

—————————————————————————————

————————————————————————————————

唐国明说:文学是人类共同猜想的方式。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唯一的财富。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的《 鹅毛诗 》集。

半途主义就如主张“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的唐国明在《零乡的模样》一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唐国明开创独特的“诗意流”创作方式,写出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把士兵,作为一个传声筒,将所有的声音发了出来。写出了一个士兵面对以诗的形式涌出的思潮激流冲击中,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坚守与责任。以士兵这个故事道出了皇权文化这棵树是怎么从根长向当今的。作为一个士兵,他一直在坚守要塞、坚守在此刻、坚守着自己的使命。确不断面对一些无知的事情,让他置于那种似永在途上无归的不安。作品让人认识到我是什么,我就是坚守在此刻的过客。 更让人思考——此刻,一切顺道路而去,顺河流而来。我们是不是还如那个士兵一样老停留在那个此刻,那个要塞里,那个使命里,那个等待里。

2022年出版,奠定唐国明半途主义哲人的地位、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读后能烧得你飞起来的“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与长城相关、弘扬人类优秀品质,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是与唐国明的《鹅毛诗》、《零乡》构成半途主义系统的三部曲之一。

《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诗歌史中海子想耗尽心血没有实现完成的,而唐国明自然完成的大诗,又是小说中的史诗。

……………………………………………………………………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寻,无处追寻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寻找自己心灵归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徘徊、游走、寻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入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归似归中继续流浪,不得不又继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只是在此刻,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零乡》一书。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零乡》虽然有些重复但表达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这些“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重复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

————————————————————————————

什么是半途主义——半途主义开创者,著名作家唐国明如此作出回答

————————————————————————————

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

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就如半途主义开创者唐国明,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诗意流方式,在他的半途主义三部曲《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零乡》中表述的那样——

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

此刻一切都在途上,面临着此刻命运;我们此刻的命运,即使千难万险,也要把握住一个又一个此刻,以“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的精神,去成就自己与天下,去成就自己与天下那个渴望的归。让自己归于天下,归于奋发图强的途上。在无数不确定中,归于能看到摸到的天下此刻。

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唯一的财富,万物永在途上。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已经没有别处,没有远方,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我们无路可逃之路,只有零乡,只是在此刻。

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

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半途,被置于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在瞬息万变,难以确定的世界,无归的我们,只有将天下、路途、此刻当作有归的故乡、有归的家。只有归于天下、归于路途、归于此刻,一个又一个此刻地乘风破浪;一个又一个此刻地归于途上与天下——抵达1时,再去抵达2;抵达2时再奋进地抵达4。如永在半途之上,披荆斩棘,一个又一个此刻地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永在途上地将天下万古流传的事业开创。

————————————————————————————

唐国明定理:

1、“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2、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3、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

唐国明将世人诟病不休的龙头蛇尾丑八怪样的120回《红楼梦》,再现出了曹雪芹原来全部完成的100回《红楼梦》原本西施的样貌。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再参照程乙本、程甲本纠正语句错误之处。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主义哲人、诗意流公子;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以汹涌之势圣洁诗歌神坛的脏泥污水,以大风吹送鹅毛扬空之力让诗歌重回不胜寒的高处”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一个“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的半途先生。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 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富天下之力/ 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安天下之心

————————————————————————————

——————————————————————

………………………………………………………………………………………………………………………………………………………………

唐国明,男,汉族,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融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体,集鹅毛诗、再现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章数篇。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因再现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诗意流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