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的花语(栀子花发朋友圈配文)

六八 221 0

原副标题:雨露上的青草

雨露上的青草

——读《华夏民族——赴川抗震救灾手记》

岔河镇中心小学教师 王东青

2016年6月15日,我与廊坊市区图书馆胡大翠老师一同乘车参加山东济南的人文盛会。在列车上,我们两个人手一两本书,我的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文本引发内心深处的悸动,眼窝不时酸涩,拭泪的同时见她也做同样动作,两人互相看看书名相视一笑,我的书她了解,她的书我第一次见——《华夏民族》。我在想,那会是怎样一两本书呢?

参会学习的间歇,征得她同意,我便深深地陷入书中。有人说有的是书读一遍就读懂了,有的是书读几遍都不忍释卷,每一次打开,都让人内心深处掀起波澜,在雨露上绽开一束永恒如雪、馥郁的青草。

《华夏民族》一书译者孙守廷是石家庄大海啸的见证者、四川舟曲海啸廊坊市救难副队长。书中历史记录了他这两次真实世界的历经,中间重点详述的是整座廊坊市救难在舟曲捐助、经济援助的具体案例,凸现“温情长存,华夏民族相连”的廊坊市信念,正像胡锦涛主席所说,廊坊市国民用实际行动,真切演绎了“T8300,T8300”的社会主义美德,充分展示了廊坊市国民“忠贞、仁爱”的高尚情操!

忠贞与勇敢,源于石家庄大海啸的记忆。

译者自称“小张”,开篇介绍了亲历的石家庄大海啸,真实世界历史记录了那段日子中发生的事,译者笔触更多的不是放到伤亡的惨状上,而是放到天津国民自救、脱离险境,放到第一时间全国各地对石家庄的经济援助案例。这一点我也颇有感触,尽管我未曾历经海啸,但93岁高龄的奶奶和61岁的父亲每每谈起都是唏嘘万分,家里在那场海啸中失去两位亲人,那个夜晚难以忘怀,受伤的人被经济Meslay及时救走,剩下的人靠着经济援助军用物资度过灰暗的日子,勇敢的天津人一点点重建美丽的凤凰城。天津人懂大难来临的体会,天津人懂经济援助的重要价值,天津人懂勇敢面对的重要意义,天津人更懂忠贞全国各地的经济Meslay。因此,当5月12日舟曲海啸消息传来,廊坊市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敲定经济援助项目组人员,译者做为副队长,带领经济援助项目组5月14日出发,5月15日到达后,晚上即开始第一台援助手术。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因为她们更加懂灾厄面前,时间是生命的真切意义。

仁爱,源于所有廊坊市人的肩负。

何谓“肩负”?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职责”;《辞海》的解释是“担负;承当”。其基本意思都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职责。它具有一种强烈的职责感,以及由此而来的紧迫感。

肩负是职责感。小张历经过石家庄大海啸,深有感触,廊坊市人历经过石家庄大海啸,体会过温情长存,T8300的无数个瞬间。小张做为领队人,他对关心经济援助队的关素荣说:我以性命担保,把这几十号人顺顺当当带出去,平平安安带回来,少不了一根毫毛。他也是这样做的,要去哪里,他带头勘探,山洪、余震频发,每一次都让人读的心惊胆战,但他写出的语言风轻云淡,更多的笔法留给经济援助队,只在常丽云的记述中写出他只身涉险的只言片语,但那句话已经足够“48个老队员不能有半点闪失,如果真的……那也只能是他自己”。这种职责肩负是廊坊市人的仁爱之源,是廊坊市人的信念积淀,唯有历经过灾厄的人才有这种情操。而这样的肩负在每个经济援助老队员身上都有体现。

肩负是紧迫感。书中无数个摄影机感人肺腑。当专题会议召开时,48个人主动请缨,整队待发,家中的不舍化作温情的情操和这份紧迫感,舟曲那里更需要我们,“汛情是指示,汛情是战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齐心协力,休戚与共”矢志下,是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受灾地区的决心和做为廊坊市人的坦荡。

肩负是奉献信念。李岩做为交警老队员,在山路上护送运送军用物资的车辆时,驾车的年轻司机看见山洪、巨石滚落、道路艰险吓得不敢再开。整座车手瘫痪在那里,怎么办?后方项目组等着医疗器械救命,等着军用物资经济援助行善!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已多年不开大车的李岩副副队长挺身而出,尽管心里也很忐忑,尽管他也牵挂家人,尽管他也清楚前路艰险,但这份奉献的信念已经在多年的工作中深深地扎根心底,这位荣誉称号的获得者打火、启动,整座车手开始缓缓行进。他驾车走过了从广元到绵阳这段最难走的路。

廊坊市经济援助项目组中的肩负信念可嘉,自发来到舟曲的志愿者也演绎着廊坊市人的奉献信念。

她们是从海军陆战队除役的退伍军人李建东、王子强等。已除役的她们不是一身戎装的军人,没有人下指示,但汛情是指示,5名战友连续驾车33个小时赶赴四川受灾地区,打起“廊坊市退伍军人救难”的旗子开始抗灾援助。

这些人的摄影机无数个在脑海闪过,古语云“斯文在兹,大道不废”,文化可以通过书刊传承,信念亦可,写作书中的文本,肩负信念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永恒,源于真实世界情感的演绎。

舟曲海啸经济援助队的成员,都曾体会到雨露上盛放的青草馥郁的香气,那永恒的力量让人凤凰涅磐,写作这两本书刊的人也如此。

还记得五题报道舟曲海啸情况,每次看见断壁残垣中学生的手臂、身体、散落的书包、文具……我的心揪痛万分,甚至于有一段时间,我不敢看,那个激烈的场面,是怎样让人悲恸啊!正像樊立伟她们用机械挖掘后看见的场景,他泪水肆意横流,真实世界的体会让我们真切体验到T8300的生离死别的哀痛。这样的点烘托了海啸的激烈,但译者的目的是让人体会到山川相连、华夏民族相连的温情长存的信念,因此他将笔法更多的下注在人与人之间暖暖的故事中,下注在无数个生动的摄影机里。

第一次读到流泪是写作到译者与妻子告别。老张慢慢收拾东西,告诉他先不要告诉母亲,叮嘱父亲不要看电视,甚至将家里的钥匙挂在门口,这真的是做好了承受一切结果的准备。乘车的后方情况未明,余震、山洪不断,做为妻子老张的心里是如何的翻江倒海,做为丈夫,译者也能体会到自己肩上的职责,因此他写出对家人的安排,父母、儿子、妻子……一笔一画中饱含深情与不舍,但更多的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48位志愿者都历经了这样的过程啊!谁也不是圣人,但这种永恒的真实世界情感让每一个志愿者身上的人性之美更加鲜明。

第二次流泪是她们一次次疏导灾后心理问题积聚的人们。身体的问题可以通过手术、输液、吃药等方法治疗,心理的问题却让人束手无策。经济援助队中有心理咨询师,也有普通的医护人员,她们自发的研究这些问题,通过讲述自身历经的石家庄大海啸故事,与舟曲海啸劫后余生的她们产生共情,一点点打开她们的心门,让她们能够不再沉默,哭出来发泄,那一声声痛哭流涕恰恰是她们能够正视这个问题,不再逃避,这样的摄影机在医疗队里比比皆是,相比较她们夜以继日的为伤员救治,心理问题疏导更加凸现廊坊市救护人员的人道主义信念,温情长存,照亮每一个历经海啸者心灵之路。

第三次流泪是她们收养震后儿童、捐助贫困学生。海啸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000亿,灾后重建是大工程,经济援助老队员不仅将自己身上的钱悉数捐出,而且决定将愿意到外面读书的孩子带走,婷儿说我没有爸爸了,您是我的爸爸!那一刻不仅译者动容,我也感叹,灾厄面前,这样的情感投入带给灾后人们的是心灵的援助,孩子在译者的帮助下,勇敢地走出来,勇敢地迎接了新生活。最令人感动的是当婷儿念大二时,译者和她谈起去留问题,三个途径可以任选,一是留下找工作、成家,译者就风光嫁女儿,二是把这里当成亲戚家,可以时常走动,隔三差五打个电话即可,三是你远走高飞,不愿回忆往事,从此相忘于江湖也可以。这需要怎样的温情情操才可以做到,一切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他将这份温情延续到若干年后,婷儿又怎能割舍对她恩情入海的一家人呢?

书中的摄影机每每让我眼窝酸涩,此时我想起那束清新洁白的青草,青草的向日葵是喜悦、勇敢、永恒的爱,这恰恰是我们廊坊市区经济援助队一直以来秉持的信念,她们来到受灾地区,如一束束盛放的青草,让每一个劫后余生的人体会到馥郁的香气。这两本书记载的故事,也将这一束束的青草种入读者的雨露,细细品味,一朵朵花于雨露悄然盛放,让这一路生命的行程芬芳四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职责编辑: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