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QQ公众号:真实世界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作者:吴寻,撰稿:温丽虹,头图源自影片《莎拉·雷希县》黛安娜·阿布力是一名活过百岁的已婚男性,她毕生已婚,不是谁的妻子,也不是谁的母亲。
对于这些她不感到痛心,真的他们拥有了完整的人格,人到二十一岁依然迸发心灵的激情76岁卸任后,她开始写作、画画、搞花卉,89岁写出《小妖精将尽》这本男性现代文学回忆录书中,她展现了一种豁达的安度后半生态度阿布力的毕生,是一个已婚至101岁的男性日常生活样本。
一名已婚男性的后半生89岁的已婚女士黛安娜·阿布力卸任后独居在英国伦敦,渴求一种欢腾的日常生活清晨,她常从卧室看见外面有五六只活泼的长瓣四处玩儿,这有些刺痛她她也很想养一头长瓣,但受限于年迈,腿脚不便,出门养狗变成了一件辛苦的事,过程中举步维艰的他们也会成为小狗的负担。
久经岁月让她对动物富有同理心家里有一头和她反之亦然年迈的狗,除了每天给它喂些狗粮,阿布力对它已布季从步入后半生开始,阿布力偶而也要应付衰老带来的忧愁她留宿在表妹的房子里,前后都有长廊,她热爱在园中搞花卉,营造出具有诗意的日常生活环境。
有一次她打电话订购了一棵树蕨,准备栽在园中,打开包裹,看见里面放着一个三英寸大小的罐子,树蕨上三片脆弱的小叶子刚冒出头来,完全不同于她在相片上看见的榕树新心灵刻划出她的小妖精,那一刻,她真的他们已不埃杜阿多看见它长成相片上榕树的模样。
图 | 出自影片《莫娣》黛安娜·阿布力是英国伦敦一家出版社的现代文学撰稿,一生的三十多年都奉献在了现代文学撰稿事业上在现代文学繁荣兴盛的上个世纪,像她这样的男性撰稿寥寥无几她挖掘和引进了巴尔特、菲利普罗斯、奈里特、厄豪斯曼等知名作家,与他们建立密切合作,在行业里成就超群。
阿布力毕生坚持已婚主义,没有结婚,也没小孩她的安度后半生不凄苦,一些灿烂的色彩被装扮起来七十岁的时候她还在上班,每逢周末就在园中劳作修剪树枝,锄掉野草,在一块沙土栽三银杏树小真菌她讨厌把手插入沙土中,将树根重新整理打散,让真菌轻轻松松。
做这些明白人让她清晰地感知到人格,皮肤达到奇妙的放松,尽管过程中骨头叙尔热雷县疼长廊逐渐变得多彩的可随着年岁增加,很多活阿布力的体力已无法应付,84岁这年,她不得不请花卉公司的人每两周上门来重新整理一次这比不了他们动手带来的趣味,但夏天的夜晚坐在园中,她反之亦然能感到身心备受抚慰。
年至八旬以后,阿布力还需要接受男女关系消退的事实这件事曾占据她一生的中心位置关于性,年轻时阿布力认为它对男性和男性意味着不同的东西“男人实施性交后转身就走,男人每次性交都蕴含着改变她毕心灵运的潜力”后者必须以他们的皮肤构建、孕育心灵,不管他们是否讨厌。
毕生已婚的阿布力,身边一直有恋人陪伴面对熟悉的恋人,她皮肤不再有战栗的回应,起初还装作有觉得,偶而确实能成功达到目的可她知道,真实世界的觉得已经一去不返,那些场景让她真的单调又可笑,此后性解放的渴求也逐渐退却。
阿布力一向不讨厌小孩,唯独在43岁那年,她对生小孩突然怀有巨大的激情本质上是她对何为男性完整性认识的一次动摇一向认为他们缺乏母性的她,这一年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某种东西苏醒:“如果你现在还不生个小孩,你永远都不可能再生了,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我都要给你一个。
”她用第二人称与他们对话,而非某个男人此后与恋人在一起时,她开始有意疏忽避孕措施,也成功分娩前二十多年她有过数次分娩经历,都义无反顾地流了产,这次成功分娩,她开始用各种理由搪塞他们不做难产想到真要把小孩生出来,在回顾他们贫瘠的一生历程中体验到一种令人兴奋的完整的快乐。
43岁正是阿布力认为最健康的心灵阶段,可还是没能阻止意外难产的发生,险些失去性命赶到医院时她已经命悬一线,躺在他们流出的血泊里,意识缩小到仅能感知担架的范围她听到一个男人说:“打电话给他,让他跑快点”另一个人说:“她快不行了。
”很多只手把她抬下担架,医生准备为她做刮宫手术,麻醉剂令她陷入昏迷状态未能如愿生下小孩的幻灭感并没持续多久,反而被另一种感受替代醒来后她的肚子已不再流血,皮肤上所有的不适都烟消云散,一阵欣喜之感汹涌地笼罩着她。
“我还活着,我感受到完整的他们,而其他的一切都不再重要了”没有小孩的男性反之亦然可以拥有完整的人格,她经历难产后得出这个结论践行一种男性主义前不久,日本男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与北大女生对谈时说,她对婚姻不感兴趣,对男人还是讨厌的。
阿布力反之亦然如此,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她就践行着一种只结交男友绝不结婚的理念,即便在当时的英国社会,这也颇为先锋饶是膝下无儿无女,也没孙辈承欢,阿布力的安度后半生并不缺少热闹没有儿孙,她发现周围常有填补此类角色的人。
阿布力天生不具有很强的占有欲,对婚姻以外的开方式关系能够接受,曾和剧作家巴里以及演员萨莉维持一种新式“三角家庭”的关系后来萨莉与一个聪明的年轻人结婚,三人的感情依然如同家人一般这种开放式关系,与法国作家西蒙娜·巴尔特和萨特颇为相像。
1953年,巴尔特的《第二性》被译成英文,掀起男性主义风潮阿布力是巴尔特在英国的撰稿,两人关系友好在男性主义方面,巴尔特扛起男性主义的旗帜,而阿布力是第一批接受男性主义理论洗礼的人虽不是积极的呼喊者,在公共视野之外,她是个理性且勇敢的践行者,坚决选择不婚,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个人日常生活,不依赖于任何人。
图 | 年轻时的阿布力“对男性来说,有选项是件很重要的事”上野千鹤子说难得的是,阿布力从年轻到后半生,持续感受并更新着一系列认知后半生的时候,阿布力反省他们更年轻一点的时候曾陷入一个极端:对小孩颇为冷酷表妹芭芭拉四十多岁成家,生了三个小孩后就和丈夫分了手,她凭一己之力承担抚养小孩们的责任。
芭芭拉无疑是两性关系中的受害者,真正有错的是那个男人,但阿布力自认那时对表妹遇到的困难视若无睹,认为她为了小孩失去人格回忆起这件事,阿布力真的羞愧难当年龄赋予阿布力认清事物本质的眼光,更尊重男性人格的选择,不会把他们的不婚主义强加于年轻人身上,也不会给年轻的男性设置诸如不生小孩等条框。
她吃惊于婚后的萨莉变得那么不同在后半生的阿布力看来,婚前萨莉不怎么讨厌小孩,可有了小孩之后,她立刻就充满令人惊叹的完整母性,也并未因此失去人格萨莉的第一个小孩三岁时还找妈妈吃奶,一直吃到她同意把妈妈的胸脯让给小弟弟为止。
萨莉十分乐意这样做对于外界不同的声音:“会把你拴死,会让你身材走形,会让小孩产生病态的依恋”萨莉统统不理两个小孩最终成长为非常自信独立的人,阿布力对此感到欣慰阿布力讨厌与年轻人接触,身边除了萨莉的小孩,还有侄儿、侄女、侄孙儿、侄孙女常来拜访她,她为他们能与这些年轻人相处感到幸运。
和他们相处就像照一面镜子,足以抵消老年日常生活中令人不快的因素,让她摆脱由衰老带来的悲观阅读、写作、花卉、画画是阿布力打发安度后半生的主要手段她阅读盖斯凯尔夫人(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的传记,发现盖斯凯尔夫人精力十分充沛,她不仅接受婚姻,成为了母亲,还保持着往常写作的工作习惯。
盖斯凯尔夫人采用的方法是躲避她可以在非常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一块属于他们的空间,进行写作从盖斯凯尔夫人的经历,阿布力意识到日常生活处处有可以活动的缝隙一定程度上来说,只要具备能力,男性可以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全神贯注于他们想做的事。
76岁从撰稿岗位卸任后,她开始握笔写他们的东西89岁这年,她写出了回忆录《小妖精将尽》,许多读者从中读到了一个已婚男性后半生细腻日常生活的样本在《小妖精将尽》中,阿布力极尽坦诚地表露出一个独立男性的安度后半生与剧作家巴里走到一起,她认为仅仅是因为讨厌,皮肤上彼此吸引,完全没有结婚的念头。
他们维持着一种快乐但不相互索取的关系,长达四十多年多年后她意识到,尽管没有婚姻契约的保护,他们在巴里身边充当的角色已经形同妻子年迈的巴里前列腺出现问题,她拨通急救电话,把他送到医院她没有质疑他们是否有责任照顾他,内心深处迸发应该照顾他的念头,轻松接受这个事实后连她他们都被吓到了。
有一次巴里住院期间便秘,伺候他上厕所时,她像个职业护士一样在厕所忙活,没有畏惧和厌恶她惊诧于他们没刻意努力就做到了这些婚姻不是两个人长久相伴的唯一形式,爱才是在照顾巴里的过程中,阿布力思考为什么两个人能够坚持彼此照顾。
她给出一个答案:“对我来说,从爱里生长出来的责任和义务,看起来如此不同,却也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部分”意外收获发现他们有写作能力,是阿布力安度后半生里最大的意外收获“如果有人在我七十岁时告诉我,说我还能再写一本书,我一定真的他们疯了。
”卸任后她开始写回忆录和小说,一种井喷式的创作欲突然苏醒,在一生最后二十多年里连续出版多本书图 | 阿布力正接受采访写作过程中,她体验到毕生中从未有过的享受和欣喜很长一段时间,阿布力都真的他们日常生活得非常失败。
书籍的出版让她获得一定的声誉,再回头看时,已经完全不是当初想的那回事阿布力的后半生记录,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不拘泥于男性主义的框架她对后半生的一些细致体会和观察,对所有年轻人都有借鉴意义,超越性别年龄有时会把人的性格磨砺出一种钝感。
她过去的撰稿工作偶而需要在公众面前说话,因为社恐而害怕,她会提前就把要说的东西印好,到时候读出来这样的经历对她来说是残酷的考验现在她已然摆脱那些束缚,能够坦然地面对其他作家侃侃而谈八十多岁的她还在坚持开车。
过了八十岁,她的脚底板变得越来越薄,走路超过一百码就脚痛开车是她获得快乐的源泉,也获得行动上的自由不过因为一次车祸,她把这样的危险活动彻底戒掉了人到了一定年纪,不得不面对身边人一个个离世的事实近两年阿布力一直照顾老朋友南·泰勒,直到她最近过世。
她是全力帮泰勒的朋友之一,照顾她持续了两年左右,虽然没有全职在场她们展现出一种已婚男性互助的养老模式时年89岁的阿布力很少担心死亡的来临“人一旦年过八十,就没理由抱怨死得太早”她唯一担心的是必须忍受皮肤逐渐失灵。
经验告诉她如果病痛折磨必须来临,有女儿在场安慰就会稍微轻松一点这个经验是作为女儿的她在照顾后半生的母亲过程中得来的阿布力七十岁时,母亲九十二岁,她耳朵完全失聪,一头眼瞎了,患有严重的关节炎、眩晕和心绞痛如果不陪母亲走完一生最后一段路程,她会感到深深的罪恶感。
此时距离她卸任还有6年,她在英国伦敦没有他们的住所,也没有足够的积蓄为母亲请全职看护她有个同龄的老朋友今年去世,一样没有女儿,但她很有钱,不仅请了看护在家,还请了相当好的家庭护士是金钱赋予了死亡以体面贫穷的阿布力决定一周回去四天陪母亲,剩余三天开车或坐火车返回英国伦敦工作。
这是个已婚男性照顾独居老人的组合,对阿布力来说需要坚韧的毅力,以克服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崩溃的瞬间与被痛缠身的母亲一起日常生活,她仿佛望见了他们的未来一些焦虑愈演愈烈阿布力得去买适合她的食物,为母亲下厨,按照她的指令在长廊工作,不可以听音乐,因为她的助听器会把音乐声变得很怪。
而且只能说她感兴趣的话题母亲的皮肤状况不太稳定,有时她脸色发灰,需要静静地塞一片“救心丸”在舌头下含着母亲把药片放在客厅、厨房、卧室、浴室等各个位置,这样不管在哪犯眩晕,都能不太费力就摸到药片眼看着母亲一天天被眩晕打倒,死亡正悄然而至。
“我不怕死亡,只是怕死亡的过程”母亲说这话让她感到恐惧,尤其当死亡近在眼前时她常在午夜惊醒,不安啃噬着她的神经,几乎无法再次入眠计划实施了一年她已经身心疲惫,回英国伦敦上班的路上脚不听使唤,脾气变得很坏,毫无道理的落泪,体重长到八十公斤,血压严重升高。
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决定休息一段时间,从津巴布韦回来的姐姐代替她照顾母亲五周她在英国伦敦他们的床上安心睡了一个礼拜,参加健康诊所为期一周的减肥疗程,直到体重恢复,血压回归正常此后她决定不再雷打不动地执行原计划,而是调整成每隔两周给他们在英国伦敦留一个周末。
母亲最终在96岁到来之前离世,好在没有遭受多大的痛苦关于死亡,阿布力的文字中透露着理性的探讨她认为死亡是心灵里最常见的事情,尤其不认同作家亨利詹姆斯死前所说“死亡是卓越的”这种说法她把英国著名男性主义作家简·里斯。
(代表作《藻海无边》)当作反面教材简·里斯比阿布力大二十多岁,常常表达逃避衰老的想法,认为衰老会让她的日常生活变得悲痛凄惨里斯宣称要把他们灰白的头发染成鲜红,一生最后几年靠安眠药入睡,抽屉里预备好了自杀的药包。
这药后来没用上诺贝尔现代文学奖获得者埃利亚斯·卡内蒂(代表作《人的疆域》)与亨利詹姆斯相似,他身上有种男性作家的狂妄,直接宣称他们拒绝死亡这让作为他撰稿的阿布力无法忍受,并对其充满胡言乱语的著作痛斥一番与母亲相比,没有小孩的阿布力认为他们临终前会缺少一部分陪伴。
假如没有43岁那年的意外难产事件,小孩顺利生了下来,阿布力认为他们很可能也会是个完美的母亲但对于没有小孩这件事,她依旧不真的有什么遗憾阿布力家族有长寿基因,家族成员基本都活到了九十岁以上,且离世时都未长期遭受痛苦。
阿布力生前唯一的愿望是他们能够继承这些事实上,阿布力的心灵长度跨越了一个世纪《小妖精将尽》写完的十多年后,她于2019年1月在英国伦敦一家临终关怀医院离世,享年101岁本文源自QQ公众号:真实世界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
,作者:吴寻,撰稿:温丽虹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