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1.记录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论的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答案] A
[解析]《论语》 是孔子的弟子收录的,集中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著作。
2.在教育多样化发展阶段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创立的是()
A.实验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实用主义教育学
[答案] D
[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提出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故选D。
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保罗弗莱雷、阿普尔、金蒂斯、亨利A吉鲁克斯、贝瑞.康柏、鲍尔斯等人。
实验教育学是一种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潮,以梅伊曼和拉伊为代表。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
3.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或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时期,其目的,内容,方法,段等都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这表明教育具有()
A.独立性
B.历史性
C.阶段性
D.永恒性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不同时期的教育都有不同特点体现的是教育的历史性。故选B。
独立性是指教育受社会制约,但教育有自身规律;永恒性是指教育与人类共始终。教育的社会属性中没有阶段性。
4.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十个月会喊爸爸”,反映了哪-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能动性
[答案] A
[解析]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脍喊爸爸",这反映了人的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故选A。
5.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着力是以相应的教育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反映了 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
A.顺序性
B.稳定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C
[解析]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故选C。
6.某中学地处杂技之乡,在专家指导下开设了初级杂技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潜在课程
[答案] C
[解析]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即由学校开发的课程就是校本课程。题干中
中学开设杂技课程,属于校本课程。故选C。
7.赵老师在新学期开始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进行了摸底测验,弄清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情况,据此对已有的学期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赵老师的这种摸底测验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答案] B
[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学年、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通过诊断性评价,可以了解学习的准备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化学学
科基本情况而进行的摸底考试就是诊断性评价。
8.“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榜样示范法。题干的意思为: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身不端正,跋命令也没有人听从。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题干体现了榜样示范法,故选C。
实际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个人修养法又称道德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9.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冲突和矛盾主要出现在哪个年龄阶段? ()
A.3-6岁
B.7-12岁
C.13-18岁
D.19-25岁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青春期的学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和角色混乱。故正确答案为C。
10.根据奥尔波特人格理论,中国人所具有的勤劳善良朴实等特征属于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奥尔皮特人格理论。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上,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另-类是个人特质,个人特质指个人与他人不同、身上所独具的特质。题干中,中国人勤劳朴实等是对一个群日的共同特质的概括,于共同特质,故选A。
11.吴水即将高中毕业,他既想读国外的大学,又想读国内高校,迟迟不能做出选择,他的这种动机冲突属于()。
A.双避型
B.趋避型
C.双趋型
D.多重趋避型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冲突,既想读国外的大学,又想读国内高校,既想又想是双趋冲突。故正确答案为C。
趋避冲突是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
双避式冲突,指必须在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间回避一种事物时的矛盾和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又称双趋避冲突,双重负冲突,指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每个目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分别具有吸弓|和排斥两个方面的作用时,使人左顾右盼,难以抉择的心态。
12.教育制度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主观愿望和价值需求,但是教育制度的制定不是随心所欲的,每种教育制度都有它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规律。这表明教育制度具有()
A.客观性
B.规范性
C.历史性
D.强制性
[答案] A
[解析]教育制度的制定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其中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教育制度的制度除去人民的主观愿望和价值需求外,还要受到客观发展规律的制约。故本题选A。
教育制度的规范性主要是指在对受教育者的限定和各级各类培养目标上的确定。排除B项。
教育制度的历史性是指教育制度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而强制性是指教育制度作为教育系统的制度,对个体行为具有强制作用。排除D项。
13.“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得到发展,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这种观点属于
A.实质教育论
B.形式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答案] B
[解析]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被誉为“形式教育学之父”)。形式教育论者认为,人的心灵具有各种不同的官能,每-种官能都可以选择一种难度较高的材料加以训练、得到发展,从而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教育的目的在于训练心灵的各种官能(记忆力、判断力等),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内容。题干中的观点与形势教育论相符,故选B。
14.在现代教学理论中,教学方法指的是( )
A.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用的工作方法
B.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法
C.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总和
D.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总和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的定义。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故本题选D。
15.张老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带有“口”的字。李强不仅写出了与口的活动有关的字,如“吃、喊、吐、叫”,还写出其他类别的字,如“邑、困、照、赢"等。这主要反映的是李强的哪一种思维能力?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动作思维
[答案] A
[解析]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呈多维发散状。比如:“一题多解”、“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题干中,李强不仅写出了口的活动相关的字,还写出了其他类型的字,属于发散思维,故本题选A。
16.王琳不知不觉就会唱许多流行歌曲。她的这种学习属于()
A.发现学习
B.替代学习
C.内隐学习
D.外显学习
[答案] C
[解析]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得学会某种知识或规则、而王琳不知不觉地学会流行歌曲,属于内隐学习的表现。
17.张明近期变得不敢出门、不敢见人,尤其是一见到老师和同学就冒冷汗、手脚冰凉,甚至有些呼吸困难。他的这些表现属于哪种心理问题?
A.抑郁
B.癔症
C.焦虑
D.社交恐惧
[答案] D
[解析]社交恐惧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题干中,张明的表现符合社交恐惧这一心理问题,故本题选D.
18.王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非常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取得突出的教学成果。这主要反映了王老师的哪种职业心理素质?
A.自主感
B.角色期待感
C.教学效能感
D.教学责任感
[答案] C
[解析]教学效能感一般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王老师有信心自己能取得突出教学成果,是教学效能感的体现,本题选C。
19.鉴于何雷这学期各方面有明显进步,学校撤销了对他原有的警告处分。学校采用的行为矫正方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答案] B
[解析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题干中,何雷有所进步后,学校撤销*处分”这一厌恶刺激,属于负强化,本题选B。
20.孙琳认为自己应该爱护集体、团结同学、帮助同学、尊老爱幼。这反映了品德心理结构的哪一方面?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 B
[解析]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作出缜密的抉择。根据题干可知反映的是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就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一般地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或是他人、个人的行为,凡是符合自己的认识或自己所维护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
21.王老师讲课时发现有些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提问:我刚才讲的问题大家是怎么理解的,以以|起全班同学的注意。老师采用的这种课堂管理方法属于()
A.个人问责
B.团体警觉
C.转换管理
D.全体责任
[答案] B
[解析]团体警觉是指在讲授和讨论期间,教师用来维持所有学生注意力的提问策略根据题干“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可知选B。
22.全面发展就是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平均发展。
[答案]
[解析]此说法错误。全面发展与平均发展不是同一概念。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2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唯一途径
[答案]
[解析]此说法是不正确的。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教学、课外活动、团队、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其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它与课外活动、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其他教育途径互相配合,都在教育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4.气质无好坏之分
[答案]
[解析]此说法是正确的。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气质类型包括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能说某种气质好,某种气质不好。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25.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
[答案]
[解析]此说法错误。所有的行为变化并不一定都是由学习所引起的,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会弓|起行为变化,但这不能称之为学习。学习是有机体由练习或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学习的结果,题干说法是有误的。
26.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
[答案]
[解析]学科课程特点: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完整性学科课程是当今世界各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类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
(1)逻辑性和系统性。
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每]课程就是学科课程的体现,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知识就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2)完整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门学科是完整性,并环是片面的形式存在。
(3)简约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以间接经验为主,所以学科课程具有简约性。
27.简述中学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答案]
[解析]作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1、作业内容要符合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
2、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必要时要向学生做示范性指导。
3、在设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层次和差异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设计一些有弹性、有层次性的作业,或布置作业时,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即让优秀学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又要让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中得到发展。
4、教师要及时批改、评价、反馈学生的作业。
5、作业份量要适当、难易适度;合理布置作业要把握好质与量的关系。质是精华, 量是多少。在作业布置中,题目要精,要适当。
28.简述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答案]
[解析]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爆发性和冲动性。青少年学生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会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情绪情感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尽致地显露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等情绪。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反应。
(3)外露性和内隐性。青少年学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和行为反应。他们既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情感的反应,对外界事物的喜怒哀乐喜形于色,淋漓尽致地抒发他们的内心感受;又能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使这种情绪的表露带有很大的掩饰性,并逐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4)心境化和持久性。一方面青少年会因为成功或收获而使快乐情绪体验延长,表现为积极良好的心境;另一方 面因挫折或失败会使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延长,表现为不良的心境,青少年的许多不良情绪往往具有情绪心境化色彩。
29.简述人格的特点
[答案]
[解析]人格有以下特征:(1)人格的整体性。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意志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3)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人们在人格上的独特性或差异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性”。(4)人格的社会性。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人特有的。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个体有不同的影响,使人格带有明显的社会性。
30.某中学班主任张老师收到家长的一封来信,信中说“. .我的孩子晓奇在小学阶段喜欢学习,各科学习成绩优异,进入初中终后,第一次数学考试考了80分,属于班级中下水平,他感到很失望、很沮丧, 开始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晓奇小学时特别感兴趣的,也是他的强项英语,现在考试成绩也很
不理想。晓奇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更不自信了,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近期他的学习尽头明显下降,作业拖拉,只要家长一离开,就放下作业。我和着急也很纳闷,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请老师帮我出主意。”
问题:
(1)请动机归因理论分析案例中晓奇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2)张老师应该向家长提出哪些教育建议
[解析] (1)晓奇的问题是出现了习得性无助,同事没能进行积极的努力归因,而把考试失利的原因认为是内部、稳定、可控的能力。习得性无助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晓奇因接连考试失利,没能取得理想成绩将失败归于自身能力,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长此以往会导致低自我概念、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效能感、消极的思维定势以及情绪失调的问题。
(2)张老师可以指导家长帮助晓奇做出如下建议:对失败做正确归因、关心鼓励晓奇、调整动机强度等。
1.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归因。我们要引导晓奇进行积极的努力归因,这次考试不理想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下次更加仔细认真, 一定能有所进步,而不是本身能力的问题。
2.告诉家长教师会布置适中的学习任务,以调节适合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过高的任务则容易产生挫败感。
3.建议家长要多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关心鼓励晓奇。从小事情做起,让晓奇通过成功的经历进而获得自信心。
31.初中力擅长绘画,也是个要求上进的学生。但他行为散漫,无纪律,常画些小动物,写上同学的名字来取笑,当班主任李老师批评他时,他低着头,音颤颤地说:“老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李老师温和地说:’喜欢画画没错啊,可画家是用画笔来表现思想情感的,应歌颂美的事物。”说到这儿,王力的头又低了下去。李老师接着说:“咱班想请你负责板报,你要把特长充分发挥出来。”他一听,兴地说:“老师,我保证把板报办好!此后,王力发生了不小变化,办板报也很认真负责。
有一天,宣传委员找到李老师,气呼地说: "李老师,功把板报全擦了,还说我们是笨蛋,我们的字配不上的画,他画得再好,我们也得不了奖。”李老师一进教室便看见王力也在生气,他说他担心班级板报取不上名次。李老师肯定了他热爱集体、精心设计的工作态度,接着又帮助他分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育他尊重别人的劳动,树立正确的荣誉现,他频频点头,也承认了错误,并保证重新设计,完善板报。结果获得了二等奖。
王力的进步是可喜的,但有时还比较散漫,以织要笔下有功夫,其他无关紧要。在学校举办的新风画展评比中,他以为夺魁稳操胜券,结果只得了第四,便非常失望。李老师问他对评选结果有何感想,他振振有词:李老师,我认为被评为第四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我的画位置摆得不好;二是同学们不会欣赏水墨画。李老师严肃地说:“你的画立意不够深,境界不够高。
从你画上题的诗句来看,语言比较贫乏,文法也不很通顺。如果你想当画家,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打好文化基础。"听完李老师的话,力脸红了,额头渗出了汗珠。后来,力像变了一个人,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问题: (1) 班主任李老师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结合案例分析。
[答案]
[解析]问题(1) :
①因材施教原则
②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③长善救失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④严慈相济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⑤平行教育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