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吗(高中作文素材2023热点)高中作文通用素材

六八 239 0

原标题:【语文】2023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 精选10篇「人民日报」1月最新满分时评

【目录】

1.你的年度报告里,藏着哪些独特经历和回忆?周山吟人民日报评论 2023-01-05

2.从“猴票”到“蓝兔”,你有哪些关于生肖邮票的记忆吕京笏 人民日报评论 2023-01-06

3、小小火车票见证时代大变迁 崔妍 人民日报评论 2023-01-09

4.嗑起中国剧,“歪果仁”也上头 李忱阳 人民日报评论 2023-01-09

5.《中国奇谭》,讲年轻人爱看的志怪 周珊珊人民日报评论 2023-01-13

6.网红的尽头是直播带货吗?许晴 人民日报评论 2023-01-16

7.“1888万彩礼”:谣言可以证伪,婚俗却要正视 于石 人民日报评论 2023-01-17

8.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人民日报文艺 作者:张德祥

9.《满庭芳·国色》登央视春晚,展传统色彩之美

10.排队抽打秦桧像,“爽”过以后又能怎样?任冠青 中青评论 2023-01-31

【正文】

1.你的年度报告里,藏着哪些独特经历和回忆?周山吟人民日报评论 2023-01-05

“你的音乐精神,8%灿烂、8%纯洁、84%一级闪耀”“你留下了294条笔记,阅读是你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你最爱在上班时间刷微博,带薪摸鱼甜蜜蜜”……岁末年初,一大波APP年度报告来袭。你收到了几份年度报告?你的年度报告里,藏着哪些独特的经历和回忆?昨天我们聊了新年立flag,今天我们来聊聊年度报告的话题。

2022年末,刷屏朋友圈的年度报告花样依旧繁多。年度歌单、书目,记录下对精神食粮的享用与消化;年度消费、出行日历,承载着人生旅途中流动的风景;点评账单、外卖清单,拼凑出寻味美食的探索之旅;互动最多的网友、高频词和Emoji,见证着双向奔赴的情谊……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各大APP年度报告,再次成为人们“晒”出来的对象,记录下无数个体2022年的点点滴滴。

从深夜时分循环数十遍的歌曲,到读书至动情处留下的批注,年度报告采撷下生活的独白,更满足了一些人对被“看见”的渴望。“今天大概是很特别的一天”“这本书陪你度过了一个失眠的夜晚”,它就像一本自动生成的电子日记,记录下细水长流时光中的波澜。“不限量热忱”“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全勤在读博士”,从互联网世界行动足迹中提炼出的关键词,用辞约义丰的概括再现生活的轨迹。有人说,互联网的注视也提供了消解孤独的方式,“至少每年还有那些APP,知道我在哪一天开心或者难过”。记录生活、整合数据、凝练表达,年度报告提供了观察自我的又一视角,人们得以穿越时光与自己重逢,完成一次赛博世界中的自我凝望。

年度报告“大行其道”,宛如夹带着怀念、感慨和希冀的电子烟花在数字空间绽放。它承载着生活仪式感,也透露了互联网时代的社交规律。分享不同的年度报告已然成为许多人辞旧迎新的“固定动作”,人们通过这种赛博仪式,为过去画上一个句号,开启迈向未来的新篇章。看似雷同的截图、统一的格式,甚至关键词也总能重合,但年度报告总能或多或少于草蛇灰线中透露使用者独特的审美偏好和意趣,搭配上或充满调侃或真情流露的评语,就能成为一张张被递向好友圈的靓丽社交名片。

不过也有人批评,过眼云烟般的年度报告已让人嚼不出新味儿,甚至有“硌牙”的风险。绝大多数年度报告需要开启隐私设置,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让一些人产生了“以牺牲隐私为代价换取仪式感”的担忧。此外,一些看似积极的语汇里裹挟着诱导过度消费的倾向,愈发“陈词滥调”式的宽慰也难免有隔靴搔痒之嫌。一份调查显示,70.91%的受访者认为年度报告与现实自我的匹配度仅有50%左右。数据堆砌、画像不准、营销过剩、噱头居多……在一些人眼中,曾堪“电子知己”的年度报告已沦为“看看就得了,不要太较真”的电子蜡块。当用户有了它在试图敷衍自己的感受,不能“精准号脉”的年度报告也就难免被搁置一边。

相对于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经历,数据的视角往往是简单的,它看不到事件的偶然:有时把某首歌曲“听上数十遍”只是因为开着单曲循环睡着了。同时,数据的视角总是有限的,它知道你总将快递寄往同一个地址,却不知那是你对家人时时不断的挂念;它知道“这一年你在全国12个城市留下了脚印”,却不知这是对诗与远方的浪漫奔赴,还是在奋斗的征途上奔忙;它知道好友经常发给你的是搞笑视频,却猜不到背后重逢相聚的期盼……寻求便利和保护隐私的权衡,决定了数据只能瞥见生活这座冰山浮出的一角,看不透水面下酝酿、奔涌的缘由与本质。而这些看不见的更庞大的部分,往往是更重要、更为人们珍视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数据画像中的你,总与真实的你有相当的距离;年度报告试图了解你,却未必真正懂得你。正因如此,用户大可将年度报告看作一场场在岁末夜空绽放的“电子烟花”,共同欣赏其短暂闪耀的芳华;也不妨将其视作一面承载记忆的模糊镜子,从中窥见旧时光的印记,理一理思绪、收拾下心情,然后重新出发。

这正是:一键报告指尖展,昼夜行迹留其间。何须赛博自画像?扪心内视得真颜。

2.从“猴票”到“蓝兔”,你有哪些关于生肖邮票的记忆吕京笏 人民日报评论 2023-01-06

癸卯兔年春节将至,昨天,中国邮政发行了《癸卯年》特种邮票,包括“癸卯寄福”与“同圆共生”两枚。在“癸卯寄福”邮票上,一只蓝身子、红眼睛,右手执笔、左手持信的兔子形象引发广泛关注,让此次生肖邮票发售成为线上和线下讨论的热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生肖邮票的话题。

十二生肖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智慧结晶,生肖邮票是生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从1980年首次发行算起,40多年来,我国已经完整发行了三轮生肖邮票,今年发行的是第四轮的第八套。一枚枚生肖邮票,沉淀文化的底蕴,讲述时代的变迁,早已成为年俗文化与民众记忆的一部分。

拉长时间的视野,起源于中国的十二生肖,在一千多年前就流传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并融入当地主流民俗。1950年,世界上首套生肖邮票在日本诞生。1993年,美国邮政发行了生肖鸡年邮票。如今,世界上已经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过生肖邮票,遍及亚、非、欧、美以及大洋洲等五大洲。联合国也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开始发行生肖邮票。小小的生肖图案,畅通无阻地印上了全世界的邮票,在“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中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对促进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鉴起到了积极作用。

生肖邮票备受关注,离不开一定的投资价值与升值空间,更源于其蕴含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比如“癸卯寄福”,依据兔伴嫦娥、遥踞月宫的传说,采用了卯兔传书的新颖构想,所传之“书”正是中国传统的书信,并且以“传书”寓意“寄福”。而“蓝兔”谐音“蓝图”,让吉祥美好的祝福不仅限于家福,还有深刻的国福。“同圆共生”邮票则描绘了三只兔子首尾相接、奔腾不息的场景,借此展现生命的灵动、生机与温情,背景衬以“玉兔捣药”纹饰,表达祈求平安健康、人民幸福的真挚愿望。艺术欣赏与审美喜好往往百人百味,生肖邮票背后的美好寓意与文化归属感或许才是更多人成为其“铁粉”的心理动因。

方寸之间乾坤大。从内容上看,在我国走过40多年历程的生肖邮票,既有一脉相承也有细节演变,能够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特征。比如,1992年到2003年发行的第二轮生肖邮票新增“CHINA”字样,见证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也折射出那个年代里全球视野与国际思维的生长。此外,相较于前两轮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第三轮在传统基础上突出了现代设计元素,图案更加鲜艳多姿;2016年开始推出的第四轮生肖邮票图案寓意更深刻、内涵更丰富,开启了生肖邮票的新纪元。传统与时代相通,历史与现代相融,生肖邮票越来越时尚,成为时代变迁的忠实见证者和记录者。

从技术上看,生肖邮票的工艺发展史,也是我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的生动缩影。收藏爱好者会知道,前两轮的生肖邮票以传统技艺为主,第二轮融入了刺绣、剪纸、泥塑等工艺。第三轮首次采用的荧光防伪油墨,在紫光灯下恍若星斗满天。而最新一轮不仅应用了多种高科技防伪手段,还采用无墨雕刻工艺,可以呈现雕刻版凸出纸面却无墨迹的印刷特点。展望未来,有集邮爱好者期待VR技术、芯片技术等也能应用于生肖邮票,推动生肖邮票发展进入可听、可看、可闻、可感的新阶段。

一人一属相,一岁一生肖。在岁月的流转中,生肖邮票被赋予了浓厚的纪念意义。有人选择在有纪念意义的年份买一套生肖邮票,在时代大潮中留下一枚精致的时间戳,记录一段历史、收藏一份回忆。也有人选择在自己或父母、孩子的本命年买一套生肖邮票,既标注特殊时间点,更传递诚挚的祝愿、美好的祝福。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无论是生肖邮票还是其他带有生肖元素的礼品,一个个增添新春仪式感的物件承载的,都是辞旧迎新、春回大地的浓浓年味,是时间向前、生活向上的幸福光影。

这正是:生肖跃上邮票,喜迎新春福到。时间奔流不息,方寸寄托美好。

3、小小火车票见证时代大变迁 崔妍 人民日报评论 2023-01-09  

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石家庄站站史馆内,展示了一套各个时期的火车票。硬板票、软纸票、磁介质票……展柜里的一张张车票见证铁路交通的发展变迁。近年来,“无纸化”便捷出行逐渐普及,目前内地高铁和城铁已实现电子客票全覆盖。火车票从“有”到“无”的新变化,体现了中国铁路服务的不断升级,也反映了出行日益便捷的时代进步。

回望过去,第一代火车票是硬板票,从票格抽票、打印日期、算账、粘贴,流程全靠售票员手动完成,出一张票有时需要好几分钟。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打印的红色软纸票推广使用,售票员只需手敲键盘输入日期、车次,就可实现一键出票,出票速度压缩到几十秒。2008年,随着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利用磁介质记录票面信息的蓝色票开始出现,可在自助检票机上使用。如今,随着人脸识别等数字技术投入应用,火车票已变成电子形态。驱动这些变化的力量,是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潮流,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变向往。

火车票的变迁史,也是乘客出行体验不断改善的过程。就买票而言,过去可能要彻夜排队才能抢购到一张返乡火车票,如今一键即可下单;过去“黄牛”猖獗,现在12306的“候补购票”功能可以更有效匹配旅客需求与余票信息。就检票而言,时下旅客只需刷有效身份证件就可进站上车,整体检票通行耗时缩短1/3以上,避免了车票丢失、挂失补票等问题。2022年,中老铁路昆磨段还推出计次票和定期票两种新型票制,一次购买、一次支付、多次使用,可享受折扣优惠,方便了商务差旅和通勤旅客出行。小小一张火车票背后,繁琐程序越来越少,出行越来越便捷。

火车票的不断升级,出行体验的不断改善,得益于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铁路路网规模质量大幅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全面跃升,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攀升。截至2021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占世界2/3以上;高峰时平均每天铁路开行旅客列车逾1万列,“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内畅外联的发达交通网络,不仅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在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开启一段旅程、指向一个终点,无论火车票是何种形态,它都忠实服务人民的出行需求。火车票连接着城镇与乡村,为人们工作、返乡提供便利;火车票也可以让那些喜欢旅游看世界的人们,从生活日常奔向诗意远方……车票里头,有乡愁,也有梦想。一条条交通动脉,实实在在便利着人民群众的出行,也支撑着人们的团圆梦、求学梦、致富梦,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让流动中国持续焕发生机。

2023年春运已经开启,探亲、旅游等旅客出行需求持续增长。为了让群众的返乡之路更顺畅、更温暖,各地区各部门推出了许多务实举措。以铁路春运为例,在全国3200余组动车组列车上,旅客都可通过扫描座椅扶手上的“铁路畅行码”,查询列车正晚点、运行位置、接续车次、交通接驳等出行服务信息。相信,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品质和效率的不断提升,我国将加快向交通强国迈进,人民高品质出行需求也将得到更好满足。

4.嗑起中国剧,“歪果仁”也上头 李忱阳 人民日报评论 2023-01-09

闲暇时,很多人会沉浸在“放大镜式”追剧的乐趣中。殊不知,一些海外观众同样乐此不疲。尤其在海外视频网站平台上,中国电视剧的观看量屡创新高,评论区反响热烈。中国国产剧,正在以全新方式成就高光时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国剧出海之路。

无论是风格独特的英剧、题材广泛的美剧,还是直面现实的日剧、爱恨纠葛的韩剧,在我们身边,有为数不少的海外影视剧爱好者。同样,中国电视剧近几年也掀起新一轮“出海潮”,越来越多热播剧集被海外购入版权。“C-Drama”正在强势占领越来越多的海外视频网站平台首页,在各语种“求更新”“求字幕”的呼唤声中,不少海外观众翘首以待、望眼欲穿。

事实上,中国电视剧出海为时已久。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剧开始以赠送、合拍等方式走出国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90年代前后,《西游记》等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通过播映权销售的方式同海外观众见面,在亚洲掀起一股“华流”,成为国产剧打入国际市场的开端。古装题材也由此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国产剧进军国际的主力。从创造多国收视纪录的《还珠格格》,到被多国引进翻拍的《步步惊心》,从首部登陆Netflix的国产剧《甄嬛传》,到近年来在海外屡创高播放量的《琅琊榜》……古色古香的布景服饰、唯美奇幻的特效场景、独具特色的情节角色,让海外观众对国产剧蒙上一层“古风滤镜”,点滴感受着中华文化元素的魅力。

近年来,国剧出海的势头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古装不再是“刚需”。一方面,大量高口碑现实题材剧成功“破圈”,触及更广市场。《山海情》登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鸡毛飞上天》让“义乌”在多国成为网络热搜词,《人世间》在摄制阶段就被迪士尼买入版权……一个个生动立体的中国故事,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国发展提供了鲜活素材、巧妙窗口。另一方面,一些特色鲜明的都市剧、悬疑剧成功“圈粉”,成为国产剧的另一张名片。《辣妈正传》《三十而已》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引发广泛共鸣,播出后大获成功并被买下版权翻拍;《隐秘的角落》《开端》成功结合国际流行影视题材,凭借纵横交错的情节备受海外观众追捧……这些作品题材切入精准,制作水平上乘,以本土视角诠释多样话题,呈现中国社会千姿百态,为国产剧出海翻涌新浪潮、树立新口碑。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报告(2022)》,亚洲仍然是国产剧最大的出口市场,其中东南亚、日韩分居可谓重心和主干所在。究其原因,相通的文化背景、相似的生活习惯、相近的审美风格使国产剧更容易在亚洲落地生根。也要看到,国产剧呈现的发展变迁与生活方式,也吸引中亚及俄语市场、非洲及中东市场等新兴观众群体对中国社会一探究竟。数十个国家的电视频道开辟“电视中国剧场”,充分证明中国国产剧在新兴市场持续深耕的成绩,也搭建起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文化桥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从电视台播出到流媒体上线、从古装题材到复合题材,国产电视剧正在远渡重洋,声名远播。但必须认识到,国剧出海之路并非顺风顺水。从质量上看,一些国产剧剧集注水、剧情拖沓、剧类扎堆的问题仍然存在,制作水准仍有进步空间。随着出海之路向纵深拓展,国产剧需要从剧作、拍摄、译制等全流程将海内外发行纳入整体考量,一体策划、精心打磨。正如《人世间》导演李路所言:“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和画面都要有国际视野”,用中国视角讲述好全世界共通的喜怒悲欢,才能让国产剧劈波斩浪,让国剧之光为世界共享!

这正是:人间烟火阅悲欢,古今风情展荧屏。内外共飨皆成趣,万水千山总是情。

5.《中国奇谭》,讲年轻人爱看的志怪 周珊珊人民日报评论 2023-01-13

近日,动画片《中国奇谭》火了。目前播出3集,播放量已超7000万;网友评分较高,在各社交平台上凭借口碑出圈;就连套娃、便签夹等周边,也卖到断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动画。

这部动画短片集由8个独立故事组成。所谓“奇谭”,指的是故事均为“志怪”;而加上“中国”,则框定了作品的国风气质。骨架脱胎于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血肉由制作精良的动画技术填充,再融入与现代社会和年轻人同频共振的情感内核,或荒诞幽默,或凄婉动人,或引人深思。从目前已经更新的短片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奇谭》的用心。

讲述传说的志怪故事,却让人心有戚戚。很多人童年幻想自己是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而《小妖怪的夏天》就戳穿了你可能是个连大王都没见过的浪浪山打工人的现实。面对难完成的工作、不如意的生活,熬到面容枯槁、眼中无光,只有妈妈嘱咐你要多喝水、关心你怎么变秃了……看似说的是妖怪世界,道出的都是人间冷暖。正如总导演陈廖宇所说,神话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今天和未来的。发古人之未发,言今人之未言,深入生活、扎根现实,才能让观众与作品产生情感共振。

讲究传统的中式审美,又饱含创新技巧。无论是《鹅鹅鹅》为还原早期电影胶片效果而一帧一帧上色,还是《林林》把CG技术用进国风韵味满满的画面,抑或后续即将呈现的三渲二、剪纸、木偶等制作手法和视听语言,《中国奇谭》拉满技能点,力求呈现中国美学。“术”的层面满满当当,“道”的层面留白取气,有助于避开中国元素拼接堆砌的陷阱,让技术更好服务于内容叙事和形象创作,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动画作品,一头连着观众,另一头连着主创。《中国奇谭》导演团队大多只有三四十岁,既有足够经验,又尚未固化风格,“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是最强烈的,是最需要创作机会的”。短片每集不过20分钟,但请了11位导演、前后筹备约一年半时间。从时长看是小体量、从成本看也不算大制作,但给予了创作者自由、尊重和充裕时间,让他们将作品打磨得更好。有创意、够真诚,才能获得观众青睐,这或许是《中国奇谭》在创作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

如今为《中国奇谭》点赞的观众,不少都曾被它的出品方之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打动过。回顾陪伴我们童年的作品,《大闹天宫》是手绘二维动画,《骄傲的将军》借鉴戏曲,《猪八戒吃西瓜》源自剪纸……即使是在技术不甚发达的年代,上美影也循着“探民族风格之路”的路,不断做出新鲜尝试。这些经典作品和动画形象,脍炙人口、历久弥新,给一代代人的童年提供滋养。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纵览百年中国动画史,许多作品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小蝌蚪找妈妈》《舒克和贝塔》《天书奇谭》等经4K修复后上线重映,独特的东方美学风格仍然打动人心;《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等依托神话传说的再创作也备受喜爱。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21年,国内院线动画电影年均票房达45亿元,其中国产动画占比近七成。这充分说明,汲取传统精髓的中国风动画,也能叫好又叫座,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是故纸堆里的回忆,而更应成为一眼深邃的泉。带着创新思维、时代眼光去发掘,才能让泉眼源源不断、生机汩汩。《中国奇谭》未必完美,但它的火爆正说明,创作用心能换来观众真心。“扶持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和东方美学风格的动画电影”,不仅是写在《“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的明确要求,更应成为广大创作者的自觉追求。

这正是:故纸堆中多志怪,科技加成显气概。国风佳作何处觅?诸君拭目再相待。

6.网红的尽头是直播带货吗?许晴 人民日报评论 2023-01-16

对直播带货,大家肯定不陌生。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不少网红博主成为带货主播。那么问题来了,网红的尽头一定是直播带货吗?这句话虽是调侃,却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网络平台的生态。美妆博主卖口红,美食博主卖零食,知识博主卖书卖课……无论之前是什么领域的博主,都可以走进直播间,向粉丝大力推销手中的商品,可谓是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最近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指出,网络直播、网络社交推动社交媒体营销兴起,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拉动消费增长,形成网红经济、信任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可以说,网红经济本质是一种“流量经济”“注意力经济”。过去,网红博主们依靠平台的流量分成、粉丝的打赏、植入的品牌商广告等方式,获得流量变现。随着直播电商行业迅速发展,网红经济变现有了新路径。直播带货热度高、门槛低,过去一年,不少知名网红博主走进了直播间:依靠健身操“出圈”的刘畊宏卖起了健身服装,记录质朴乡村生活的张同学卖起了家乡的农产品……“人红好卖货”,成为网红经济变现的普遍路径。

根据测算,2022年全网直播电商的成交额为3.5万亿元左右,占全部电商零售额的23%左右。虽有网红博主在直播带货中赚得盆满钵满,但也必须看到,并非所有网红博主都获得了成功,即使是粉丝千万的网红,也可能在直播带货中遭遇“滑铁卢”。他们有的要面对惨淡的销量,有的要面对高企的退货率;有的要面对“不务正业”的质疑,有的要直面“下场捞钱”的诘难。更有甚者,个别网红博主因为数据流量造假、商品质量问题而“翻车”,不仅没能打开事业新天地,还失去了粉丝的信任和支持,甚至面临平台和监管方的追责处理。

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网红博主带货与否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是,网红的尽头,不应仅仅是带货。每一位网红博主都是互联网生态的重要建设者,流量无罪,但唯流量是图不可取;追求经济效益没问题,但也应有社会效益的考量和社会责任的担当。如果一位博主只顾一场接一场地带货而不再琢磨优质的原创内容,为了推销手头的商品而推翻自己长期坚持的观点,恶意炒作博人眼球只为给直播带货宣传造势……这些用套路代替真诚、把关注换算成生意的把戏不会得到网友买账,这些打起“小算盘”、动起“歪脑筋”的网红博主,也必然行之不远。

网红的起点,离不开出新出彩的优质内容;网红的成长,也应坚守对优质内容长期不懈的追求。从纤尘不染的院落、精心制作的美食,到有板有眼的传统手工技艺,从富有传统中国韵味的田园牧歌生活,到富有未来感的科技产品评测……有意思、有价值的优质内容,任何时候都是网红博主们的立身之本,也是网红博主们长期发展、细水长流的底气和活力所在。

当然,网红经济是一种经济现象,不可能脱离经济规律而存在。网红经济能否找到合适、长远的变现途径,是互联网内容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激发经济社会活力潜力的重要动能。如何让优秀的网红博主发挥潜能、各展所长,不仅能当好内容生产者,也能当好直播销售员;如何让优质内容和直播带货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在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更大价值?直播带货如火如荼的今天,这些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这正是:人人尽说直播好,网红出场忙种草。带货不能忘初心,优质内容第一条。

7.“1888万彩礼”:谣言可以证伪,婚俗却要正视 于石 人民日报评论 2023-01-17

最近这段时间,一则与彩礼有关的事件引发了不小关注。某网络平台上,有匿名用户描述了一个从相识到相恋、再到因彩礼未谈拢而分手的故事。其中,“前女友的父母索要1888万天价彩礼”“给亲戚每人十万元红包”等夸张细节,引来不少人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随着话题热度的升温,事情本身逐渐水落石出。原帖发布者发表声明,承认“杜撰了一个上海年轻人被索要天价彩礼的情节完整的故事,并糅合了诸多网友帖子的冲突元素”,表示“特地向所有网友致歉、特别是向江西萍乡当地政府致歉”;平台也发布了公告,发现“存在胡编乱造虚假或引人误解的背景、情节,欺骗、误导他人的行为”,决定对该用户账号永久封禁;江西萍乡也表态将介入核查,根据实际情况初步判断文章内容不实,等等。正是在舆论的审视和反转中,我们见证了一个谣言从炮制到流布再到证伪的过程,也认清了一个婚俗从诞生到演进再到改革的逻辑

匪夷所思的故事是假,但复杂敏感的情绪是真,共性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其实,“天价彩礼”的话题我们之前聊过不少,在《面对天价彩礼,能否做到不理不“彩”?》中,我们剖析过彩礼“关于稳定和安全的承诺”的意义,提倡“面对动辄以‘传统’自居的彩礼习俗,不妨施以‘现代’的文明表达;遭遇以金钱衡量感情的‘利益绑架’,有必要理清婚姻中的感情观、价值观”。从长远看,彩礼“注定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进化和精神面貌的嬗变不断演进,在时代的巨浪中沉淀杂质”。

或许,“沉淀杂质”是一个长期过程,激扬浊清却势在必行。费孝通认为:“在结婚前,男女双方所履行的各种责任——其重要性是,把个人的婚姻关系扩大成许多人负责的事,同时使婚姻关系从个人情感的爱好扩大为各种复杂的社会联系。在这些必须履行的义务中,最受人注意的是经济性质的相互服务或相互送礼”。在今天,越来越多的男女“渴望嫁给爱情”,天价彩礼的出现让人直呼“爱不起”。当荒诞不经的传闻裹挟注意力、席卷舆论场,反而让更多人开始厌倦并醒悟:彩礼过重,往往爱情也会失重。把婚姻当做一个市场,就会有起伏不定的价格;把爱情视为一场买卖,就会有勾心斗角的博弈所谓的天价彩礼,从来不会让爱情比翼,反而极有可能让感情折翼。在事关爱情与婚姻的天平上,有些东西交换不了,也衡量不了。

有人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家人的事。在一些人眼里,与婚后生活的种种不确定性相比,高额的彩礼是降低未来风险的唯一确定性。这种基于现实的顾虑,占了不小的市场。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或许弱不禁风,而仅靠“身外之物”去维持的婚姻,同样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甚至不仅如此,彩礼价格的高低还受到观念、传统、社会关系等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彩礼越高,面子越大”“两情相悦,不如门当户对”“三斤二两,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土壤”,是年轻男女们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是令爱情夭折的“拦路虎”和“照妖镜”

彩礼的结,要用情感来解,也要靠理智来化。巧合的是,作为网络谣言“受害方”的江西萍乡,去年5月印发了《关于遏制高价彩礼推动婚嫁移风易俗的实施方案》,要求“因地制宜开展高价彩礼专项整治行动”,提出“让彩礼回归于‘礼’的本质”。换个角度看,此次事件所引起的讨论,也必将更加坚定当地移风易俗的决心。事实上,全国各地都在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让爱情回归本心,让婚姻回归本质,这不仅是家庭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关切。

春节临近,又到了无数单身男女一年一度“谈婚论嫁”的时刻。在“1888万彩礼”的戏谑和惊诧外,不妨静下心来真正想一想:婚姻几两?爱情几何?这正是:彩礼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8.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人民日报文艺 作者:张德祥

《流浪地球2》与观众见面了。跟随故事,我被地球的命运存亡深深牵动,我与影片中的人物跌宕起伏,一同经历了一次次险情、一次次困境。地球终于脱险远行,带着人类的希望踏上慢慢长旅,飘浮于茫茫太空中,寻找新的栖息之地。

未来充满了未知,但人类依然满怀希望。只要地球有了新的安身之所,人类就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正如影片中李雪健所扮演的联合政府中方发言人周喆直所说: “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科幻电影的魅力在于假定性和可能性。观众知道电影描绘的并非真实世界,但它又因是基于科学知识的预见与延伸,充满对未来的猜测与期盼。在高科技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当下, 人工智能、数字化世界、量子科技、生命基因、外太空探索等等,无不激发人们对未来产生科学性的预见想象。这种“已知”的未来想象也是科幻类型最大的“悬念”设定——谁不想知道世界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呢?观众关于未知未来的求知欲,经由电影人的艺术呈现,转化为在假定性与可能性之间的科幻审美,赋予科幻影片无限的魅力。

《流浪地球2》带给人们一种透视宇宙的宏大视野与家园意识。宇宙、恒星、行星、卫星,以及我们人类,究竟处在怎样的位置?这看似永恒,但又并非永恒。太阳会老化,太阳系会毁灭,地球会被太阳吞没……影片讲述了面对突发的一切,人类如何依靠自己的能力,带地球逃离太阳系的过程。在科学家的团结与努力下,人类有了能够改变星球运行轨道的力量,在看似不可能的时间内完成了“移山计划”的可行性验证。 这样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定与勇气,全然是中国人骨子里所流淌的。

《流浪地球2》具有硬科幻影片所必须具备的质感,也呈现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新高度。从筹备、拍摄,到后期制作,《流浪地球2》历时1400余天。制作团队共为影片绘制5310张概念设计,9989张分镜头画稿,制作超过6000镜视效镜头,共制作了95000件道具、服装制作,总共搭建了102个科幻类主场景,置景展开面积超过900000平方米。通过恢弘的画面,影片呈现了宏阔而精密的未来科技设施,营造出令人震撼的视听力量。 太空电梯、月球基地、行星发动机、地下城建筑等场景,充分显示了科技的力量。月球解体后,破碎天体向地球袭来,将要跨越地月洛希极限时,万台行星发动机终于同时启动、推动地球摆脱险境的情节,更显宏大壮阔。

与此同时,影片透过剧情和画面,释放出关于人类未来的启示,引领观众去关注、思考现实中的未来。 片中的地球灾难虽然是由太阳老化引起,但是,它也在时刻提醒观众,地球是人类的唯一家园,爱护地球、保护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使人类具有了毁坏地球的能力——敲响警钟,思考未来,是科幻电影的另一重魅力。《流浪地球2》通过叙事的推进,较好地完成了这一类型属性。

科幻故事看起来是一种幻想,实际脱不开文明基因的烙印。同样是科幻,不同的是文明的境界。

影片中,刘培强问人工智能机器人MOSS,人类能活下来吗?MOSS回答:“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是的,面对灾难,人类选择什么样的方案去应对,路径不同、方向不同,结果则不同。 而任何一种选择的背后,都是文明的价值选择。影片中有包括数字生命方案在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体系之间各种方案的竞争。最终,“移山计划”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并得以真正实施。 “移山计划”的内核是同舟共济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境界。

《流浪地球2》是一个大题材、多方位叙事的故事。故事中有国家层面的决策,有科学技术的实施,有科技人员和航天员的命运故事等,在科幻电影创作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为中国科幻电影带了可借鉴的经验。 《流浪地球》系列科幻电影的出世,标示着中国科幻电影制作技术和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显现出区别于西方科幻电影的人文精神,呈现中国科幻电影的中国气派。

【素材链接】

科幻电影工业化晋级的背后拍摄的底气来自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电影中许多可行驶、可作业、可变形的机械设备同样根据现实装备改造而成。例如,用于太空电梯基地建设的 步履式挖掘机,原型就是徐工集团制造的 “钢铁螳螂”。在现实中,它可以在高海拔地区沼泽、林地等多种环境作业,全世界只有5个国家可以制造这一装备。“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是我们拍摄科幻电影最大的底气。”导演郭帆说,完成这些背后的 3D打印、数字车床技术,靠的是国家的科技和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在《流浪地球2》中继续饰演刘培强的吴京说:“ 这些年我们航天事业的进步,我们的空间站,没有这些强大的科技作为依靠,我们的科幻电影怎么能让观众更加信服呢?”

预告片中,在流浪地球计划起航之前, 通过“数字生命计划”延续文明的方法在人类社会中引发争议。对于这一故事冲突情节的设定,郭帆解释称,关于科幻讨论最多的就是人与技术的关系, 人类掌握的技术其实是把双刃剑,如何面对技术带来的利弊,是在《流浪地球2》中着重表达的内容。

找到自己的根脉,完成中国科幻电影的文化表述:“电影里有很多对过去的人的思念,怎么去体现这个思念,也许通过技术真的可以完成这件事。”郭帆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认为, 每当我们思念故去的人时,都会说一些话或做一些事,也许可以通过数字生命技术把这份思念固定。“拯救地球的故事国外电影拍过很多次了, 但他们更多的是表现个人英雄主义,而中国人讲的是团结。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面对过无数的天灾人祸,我们靠团结和很多人的不畏牺牲才走到今天,《流浪地球2》将这种家国情怀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又发挥到了一个新的极致。”有观众在观影后评价称,《流浪地球2》格局很大,不光是视觉盛宴,也是一种思想的深化。另一名观众感慨说,“在应对世界性危机和难题上,全世界人民做出了共同的努力和牺牲,这种宏大的主题是很难在其他国家的影片中看到的,这也是让我特别感动的点。”

9.《满庭芳·国色》登央视春晚,展传统色彩之美

2023年春晚,赵丽颖和她的《满庭芳·国色》让人眼前一亮,这个节目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如诗如画,一展满庭芳华。水袖演绎桃红之柔,折扇展现凝脂灵秀,纸伞舞出缃叶婉约。每种色彩都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以及在文化征途中记录下的风雅,让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

读了材料,你对“国色”有什么认识、思考或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看法等。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参考佳作】

国色,独立高雅自然

央视兔年春晚《满庭芳·国色》以中国音、中国色、中国风,惊艳观众。网友评论,最被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便是这道节目。

赵丽颖的气质,堪称一绝,在舞台上的形象与她平时的气质表现堪称完美融合。善良,漂亮,大气,不张扬,但又能在一番喧嚣中保持人格的完美独立,被世人称赞。

2023年央视兔年春晚的《满庭芳·国色》用中国传统色作为切入点,以舞为语、以曲为韵,桃红、凝脂、缃叶、群青等有着优美名字的“中国色”扑面而来,让人沉浸其中。

演员们全副清纯色彩,演绎不凡的中国特色。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每一种色彩都给人带来至美的享受。怎么看怎么都是一种品味,一种入眼的舒服。演员的服饰、配色、动作、形态无一不透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气,美不胜收,绝对的视觉享受盛宴。

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渲染的舞技,有的是入心的美丽中国特色。

歌词“青白黄赤黑,东西中南北”,富含中国哲学文化,蕴含五行思想,金木水火土五行配以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色(黑白青赤黄)、五神兽(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圣兽加上中央的黄龙),怎么品怎么有韵味,怎么看怎么有诗意。

赵丽颖的姿容端庄秀丽,大家闺秀气质,表演落落大方,笑容可掬,一派国色天香的气质。她对歌曲和中国文化的演绎可谓精彩至极。

有网友留言,赵丽颖颇具传统美女风范。此言确实符合一大众网友的观点。想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四大美人,不得不想起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称。

不张扬,有实力,有颜值。在困境中也能坚持奋发,有所成就后依然保持人格之高尚。丽颖本人也诠释了中国色和中国风。

《满庭芳·国色》,美哉!丽颖,美哉!

【素材链接】《满庭芳·国色》登央视春晚,展传统色彩之美

从秋日的“朱柿”里发现吉庆的红,从雨过“天青”处采得清雅的蓝,从清晨天光中寻得“东方既白”……在2023年央视春晚上,展现传统色彩之美的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惊艳众人。

《满庭芳·国色》以舞为语、以曲为韵,形成寻色、舞色、唱色等三个段落。曲作者张渠介绍,“寻色”部分的开篇,将娓娓道来的旋律融入古风吟唱;“舞色”部分,依次选用唢呐、古筝、二胡、笛箫、琵琶等5种中国民族乐器,与5种颜色、5位顶尖舞者相互对应,把管弦乐作为氛围基底,民族打击乐——中国大鼓、梆子作为节奏声部, 将人间绝色吟之以曲,绘之以舞;“唱色”部分,则巧妙地将若干中国颜色的名称作为歌词,配以国风旋律。

从2022年北京冬奥会担任开幕式《构建一朵雪花》的作曲,到“元宵奇妙游”的《元夕之约》、“清明奇妙游”的《陇上踏歌行》、“端午奇妙游”的《王风·采葛》、“中秋奇妙游”的《鹤归来兮》,再到“河南春晚”的《国色天香》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学第一课》的舞蹈《送儿行》……张渠的作品总是将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张渠说:“我始终认为,技巧和手段要服务于表达,这次依然是在创作技巧与动人旋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来达到用音乐传递中国情感、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用音乐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1月22日)

10.排队抽打秦桧像,“爽”过以后又能怎样?任冠青 中青评论 2023-01-31

“‘秦桧’年年有人打,今年特别多。”据极目新闻等媒体报道,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多地岳飞庙游人如织,到景区内打“秦桧”的人数有所增加,一些出格行为也引发热议。

近日,在河南周口太昊陵岳飞观里,有游客用鞋底抽打秦桧跪像,还有人情绪激动,站到岳飞观前的香炉上高喊“还我河山”,还不听工作人员的再三劝阻,强行掀起遮盖香炉的铁板砸打秦桧等铸铁跪像。对此,景区发布声明称:抽打秦桧雕像不能“极端”,别把憎恶发泄到雕像上。

对于岳飞、秦桧等历史人物,人们有所臧否,乃至产生强烈的情感表达冲动,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在观看一些影视作品后,人们容易对那段充满张力的历史产生共情,为英雄刚正忠勇却惨遭诬陷的命运感到惋惜,因奸佞小人包藏祸心的罪恶行径而深感痛恨。

然而,这份情感表达不该被随意宣泄,更不能转化为偏激的暴力泄愤。不论多么“高大上”的理由,都不能成为不文明游览行为的挡箭牌。类似抡铁板打砸秦桧像等不当行为,只会干扰正常秩序、破坏景区设施,实际上是走向了文明的反面。这与在景区乱刻乱画等行为的恶劣性质并无二致,因此并不足取。目前,当地公安部门已受理该案件。只有依法依规对相关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才能以儆效尤,减少这类游览乱象。

秦桧作为佞臣的代表,在后世被无数人唾弃,一些地方还直接将打“秦桧”与打小人结合起来,演化为某种习俗。这类做法,固然有一定历史因素,寄寓着人们惩恶扬善的朴素正义观念,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很多“以暴制暴”的偏激表达,已然不符合文明演进的大方向。其实,比起脱鞋抽打秦桧跪像等诉诸暴力的方式,景区可以通过鼓励游客撰写游览笔记、交流参观感悟等途径,引导人们用更加文明、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历史态度。

而且,抽打“秦桧”虽然看上去很“爽”,态度很鲜明,却无益于增进大家对历史的理性认知。真正的以史为鉴,不能止于对某个人物的简单爱憎判断,还应回溯历史,深入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知悉那些历史悲剧是如何酿成的,秦桧等佞臣的行径造成了何种历史后果,并思考当时的社会制度有何种局限性,等等。

从这个思路来说,相关景区不妨通过更加人性化的游览设置,为人们创造真正丰富、深入的文化体验。比如,对文物、历史背景的介绍,要跳出简单列举时间、地点、事件的枯燥讲解模式,引入更多具有真才实学的讲解员,使游客对相关历史有更为深入、真切的体认。同时,还可以尝试开设宋史书店、邀请权威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推荐阅读书单和高质量纪录片等方法,引导游客继续探索历史的细节,总结历史的教训。

也许,比起排队对秦桧跪像“暴力相向”,这种经过沉淀的反思,才更有启示意义,更具文明的厚度。

【素材链接】元元之红,历史底色

影片《满江红》,是喜剧、是悬疑,是张艺谋从零开始,尝试类型片的艺术探索;观影《满江红》,被炸裂、被爆燃,是演员们肆意创作,跳出舒适圈的匠心之故。《满江红》票房领跑,好评如潮,固然有上述原因,但更多的是观众被影片结尾的“元元之红”所震撼。

“元元争救死,凛凛强夫危。”在历史的画卷中,如果说“精忠报国”的岳武穆是画幅的主体,一词《满江红》勾勒着慷慨激昂的铁血丹心,那么黎民元元就是画卷的不朽底色,影片《满江红》或痞气、或神秘的小人物才让这画卷流光溢彩。元元之红,乃是历史的底色。

不是吗?“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滔天水浪依地行,从此中原缚水龙,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之功,也有紧随其后、栉风沐雨的无数下民导水之力。横扫胡地三千里,狼居胥山勒功名,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无私报国,也有捐躯国难、视死如归的无定枯骨的舍家为国。 其实,当无数水滴汇聚一起,就会有涓涓溪流,当无数溪流汇合一起,就会有汤汤江河,当无数的小人物把热血洒进历史的长河,才会有这奔腾不息的满江红。

历史是如此,现代也是如此。“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他们平凡、勇敢、了不起!”, 能成为光是梦想,走在追光的路上也可无惧无伤。舍半生,给大漠,心归处,是敦煌,是樊锦诗走在前,从青春到白发。有王娇、杨金礼、刘小同等很多人随其后,把根深扎,奋斗绽芳华。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是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是聂海胜、费俊龙、王亚萍等相继今日太空,是无数航天人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绽放青春光彩。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在人民的创造中熠熠生辉。有人抹掉历史,有人铭记历史。《满江红》的迷局层层拆解之后,是力透纸背的两个字“记得”,张一们记得忠魂岳将军。而我们通过影片记得他们用热血来承继的那首《满江红》。

凭栏吟唱《满江红》,悠悠千载念忠魂。开年观影《满江红》,笑中更增家国情。历史的底色,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中国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