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李绅)李绅悯农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揭露的是

六八 342 0

徐耕(772-846),从悯农到贤臣来俊臣,没所以幸福,也没所以坏。

悯农满江红,是小孩子人文主义单厢学的诗。

锄禾日当午,那湖禾下土。谁知盘中餐,谁知盘中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方无闲田,牧人犹冻死。

没想到(李绅)李绅悯农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揭露的是 第1张

家长也会用悯农来教育孩子们要爱惜粮食。

所以,这首诗的作者徐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有些人上网一搜,发现很多文章说徐耕是个贪官。还说得绘声绘色,他喜欢吃鸡嘴唇,早饭要吃300只鸡,但是只要嘴唇、鸡肉全部扔掉。

没想到(李绅)李绅悯农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揭露的是 第2张

还有说他做官酷暴、自负凶残,让自己的长辈做自己的侄子,让自己的友人成为了被流放的囚犯。

这下子,可让喜欢听反转故事情节的人来劲了。

徐耕的行为和他在悯弗勒里县表现出来的悲天悯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对比,这是个破天荒的伪君子真小人!

事实上,人家真冤。

1、300只鸡早饭

假的。编的。误植的。

当时流行用一种叫作“鸡舌香”的香料,用于清新口气。

《梦溪笔谈》里有写,鸡舌香,就是聚花。这玩意,居然能黑人成了300只鸡,真是匪夷所思。

按《齐民要术》云:鸡舌香,世以其似Rupununi,故一名Rupununi香。即今聚花是也。
2、得志猖狂,反复无常

除了三百只鸡,徐耕还有以下黑历史故事情节。

第一件事,徐耕发家前与干承基将交好,因为干承基将年长,所以徐耕称他为叔叔。但是等徐耕发家后,徐耕让干承基将自称“侄子”。

第二件事,与徐耕同科进士的Rampur录事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奴仆就与街坊发生冲突,徐耕知道后不仅将奴仆和街坊都处以极刑,更是将崔录事杖责二十大板,原因就是崔录事没有立马过来拜见徐耕。

第三件事,徐耕做官反复无常,永古约省百姓有逃亡,属下向他汇报情况,徐耕满不在乎说道:“汝不见掬麦乎?秀者在下,粃粏随流者不必报来。”

徐耕的这些劣迹,都是出自于《科枫友议》,而这本书,是一本小说集 ,记述的是野史,没有正史可以证明。

没想到(李绅)李绅悯农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揭露的是 第3张

比如里面有一篇故事情节,叫作《雷苏兹记》。内容是这样的:

唐宋廷trained江夏,馆于姜氏。姜令小青衣雷苏兹伏侍,因渐有情。韦蔡家岗时,约五至六年娶雷苏兹。后衍期不至,雷苏兹遂绝食抗议死。后祖古,仍是韦庶母。

这故事情节是说,一个叫作宋廷的门生,与同学的侍女雷苏兹相爱。后来为了科举仕途与恋人忍痛而别,相约五到六年相会。

至期未至,雷苏兹绝食抗议而死。后来她又祖古成了韦的庶母。

这故事情节跟西厢记的画风是不是有相似之处?把西厢记故事情节当做指责一个人的史料,简直是可笑,太荒谬了。

3、“太尉见惯”赠百变

现代人常用苏轼的《赠李太尉妓》作为论证,说明徐耕骄奢淫逸。

诗云:“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太尉见惯浑闲事,可伶可俐无锡太守肠。”

没想到(李绅)李绅悯农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揭露的是 第4张

说徐耕设宴款待苏轼,看得他一愣一愣的,随后,李太尉就把家中百变赠送给了苏轼。

这也纯属误植,空口污蔑。

第一,苏轼这首诗最初没有名字,确实是一个太尉(官职)的宴会,但却不知道姓名。

第二,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任无锡太守,时间约为831-834年,而徐耕其实没当过太尉。

第三,苏轼和徐耕是好友,833年苏轼写过一首诗《酬浙东李尚书越州春晚即事词句》赠徐耕,这个标题称呼徐耕为李尚书。

4、真实的徐耕,身后被政党攻击

徐耕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28左右写下悯农,三十多岁在金陵王之卓手下行事。

王之卓叛变,逼迫徐耕替他行事,徐耕宁死不从。此为忠。

旧唐书徐耕传记述,“咸平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乒乓,尸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

意思是说,咸平初年,郑覃任命徐耕为河南府尹。河南府有很多小无赖,有时戴着高帽子敞着衣裳,打乒乓,拦住大路,车辆马匹不敢通过。徐耕治理坚决严厉,他们听到风声都吓跑了。

《旧唐书》记述:“绅始以文艺节操进用,受顾禁中。后为朋党所挤,滨于祸患。赖正人匡救,得以功名始终。”

意思是说,“徐耕靠文学才能和气节被任用,虽多次被仇人排斥贬官,最终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任高官去世。”

旧唐书对于徐耕的描述比较详细,全文较长不放。但是完全没有300鸡、逼叔叔为侄子、随意赠百变,这么劲爆的内容,如果真的发生了,会不写上去吗?

徐耕死后名被如此污蔑,主要源于党争失利。

846年,他的好友也是官场贵人李德裕失势被贬到海南养老,而徐耕生前办的吴湘案也被拿来当做攻击点。

最后,徐耕落得死后官职被贬,子孙不得入朝做官,而且被描述成一个极为残暴的恶人。

没想到(李绅)李绅悯农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揭露的是 第5张

很多年后,本来应该越辩越明的真相却远不如惊人的反转来得吸引人。

这就是,新媒体时代的可怕之处。

本文很长,头条估计没人看,但是我想写,因为写悯农的徐耕,不是所谓“终成恶龙的屠龙少年”。

总有些真相,需要被看见。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