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常记溪亭日暮——留恋李清照的诗情画意》

六八 152 0

梦中常记溪亭日暮——留恋李清照的诗情画意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尤其以写景描写自然的词著名。她的《如梦令》、《声声慢》、《钗头凤》等经典作品至今为人传诵。她的笔下,常常描绘出优美恬静、风景如画的美景。而有一首词作,《醉花阴》中的“梦中徐来喜洞庭,绿水深想,芳心共此夕宵誓。”这一段描述的是在田园画般的环境中,凭着自己的寂静心境可以感受到自然余韵,体会到身心的宁静。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李清照的诗词和画作,探寻一下其所表达的文化意义。

湖光山色含情意

李清照的创作大多围绕着自然风景展开,而她的诗作中最为频繁地涉及的主题,便是水(河、湖、海等)。比如她曾经写道:“徘徊岁月静,婉娈容华逝。晚照泛翠浦,上有轻舸催。静船悄滑过,少女羞掩扉。要知恋弟者,触目已黄泉。”这里写的便是在夕阳的余晖下,女主角游散于浪花万千的海面上,比喻自己的年华已经一去不返;而这里的“轻舸”也可以说代表着人生,是如影随形的,扛接着现实的压力和考验。

李清照所刻画的自然美景,在当时并不是过分陶醉在自然之美中的单纯的表达方式。相反,她的作品中的风景描写,融合了人生哲学、价值观念与自然修行的思想。其中,“水”的寓意,多数是以“心情”“心理”或“精神状态”为隐喻,如词《南乡子》“灼灼桃花十里,豆蔻梢头二月。可怜无酒宴无赖,拔剑四顾心茫然。”这里的"水"就是指内心的纷扰和彷徨,被精神深度挖掘,得以从自然界中找到安抚和解脱的源泉。潇水题诗的文化,恰恰是发人深省,引发内心的许多追问与思考。

吟诵伴流年

当代人们能够学习古典诗文,借鉴古代文化,一定是因为这种文化中有朴素而深刻的叙事、风景和哲理。李清照是这样一位能够以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出自然风景的女性。在她笔下,江南的小桥流水、山坡草色,静穆的湖景花园等等一一显现。那些被李清照所投射出来的风景,往往还带有借道而通达的人生哲理,引人深思。如他那一首“夜泊牛渚怀古”,词中轻柔甜润的曲调,清雅唯美的意境,引领人们进入思古怀先、自认人生阅历的场景。 在如此美好的场景中,一位女子依偎着白玉的栏杆,含笑听着轻轻的乐声,静看着沉静的湖面,这一刻仿佛是如此近乎完美的存在,但是她却用最真实的心情表达了自己的“客自故乡来,应是除醉三千”的愁思。而在李清照的诗中,情感与自然动植物常常紧密贯通,比如《闺怨》:“金梭秋色晚,玉笋凉风生。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里既有一种惜别的悲情,又有花木凋残、秋天华美的景致。是的,在自然万物的变幻之中,人们也在经历时间的磨砺与选择,在情感上也更加能够触摸到生命和美好。

不忘初心 留恋梓中

李清照生活在宋代南京,被称为“梓州词派”的代表,他们所崇尚的"清新、恬静、安详"之气,正说明了一种埋头于生命状况之中寻找意义的精神状态。就像《如梦令》中的那句“燕子楼空,双泪垂。恨不能夜半梦来,唤得此君却忆图霓裳,庭院深深深几许。”唤起了人们回忆往昔,感怀自己的生命轨迹,也意味着一个人对于自我的满足和充实的力量源泉。李清照以诗意写出了自己的恋爱故事和家庭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她对梓州的疼惜与留恋。她对文化区域的感情,就如同她对个人精神体验的关注一般专注。而这样的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里或许要被重拾与提炼。

梁启超曾经说过:“读国人之文章如行天下。人与地之际灰白之间,如雨露日晕,显因地之之美之尚大也。”善于欣赏古典中国文化之美,理解文化的渊源与内涵,不仅可以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品质,在此认识中获得元气和改变力,更能够促进内心安宁、人生境界若有所得。就像李清照所描绘的那样,“当暮霭迷离,距芳草渺茫。惟有青青江水,与山色幽深。猿噪还似舞中声,梵婀又似石上人。何异侬家此际眼,笑折桂花一片。”这段文字中所表现出的自然气息和情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