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推荐(蜀之鄙有二僧原文译文)蜀之鄙有二僧原文译文节奏

六八 186 0

一粘贴上来,加点字的点全没了,只能把50篇所有带加点字的都人工标成了红字,花了好大功夫,可能还是会有遗漏,欢迎随时留言指正。其中有些篇目的出题本人有所改动。这些篇目的阅读不仅可以锻炼孩子文言文能力,内容也具有教育意义,家长孩子都可以读一读。

获取答案请主页回复“文言文阅读50篇”下载。不支持缩写、繁体字、字符。重申:所有无法提取的情况,不管提示语是什么,都是你的浏览器问题,建议用电脑提取。

-以下是正文-

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

(2)既毕,令间谍问曰

(3)魏王雅望非常

(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四.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

(1)先自其足

(2)吾忘持

(3)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 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蜀之有二僧_________ 吾欲南海__________

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子何而往_______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

六、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窃入学舍 辄默记

儿痴如此 恬若不见

父怒挞之 曷不听其所为?

2、翻译下列句子。

王冕者,诸暨人。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你从本文感悟到了什么?

七、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大行(háng):大路。方:正在。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奚为:何为,做什么。御者:车夫。

1.翻译下列句子。

吾欲之楚。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

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八、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2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仕于南方 仕: ( 2 ) 席上食菱 食:

(3)欲以去热也 以: (4)欲以去热也 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九.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难:

(2)幸尚宽,何为不可 幸:

(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为: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以:

2.上文最后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 _。

3.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

十.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居:

(2) 如入鲍鱼之肆 肆: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近朱者赤,

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流辈:人们。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句。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诟(gòu):责骂。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2)使侄录之 ( )

(3)侄罔然而止 ( )

(4)执所书问曰 ( )

2.翻译下列句子:

(1) 此何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十三、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3)立有间 (    )

(4)寡人闻命矣。 ( )

2、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

十四.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体]体裁[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

2.翻译下列句子。

(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2)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4.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内容。这个成语应该是:

一五.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中山:地名 盍:何不 垣墉:墙壁 若之何:为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 )

2.联系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译:

(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该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十六. 《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扶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

【注释】

薛谭、秦青,传说中秦国两名善于唱歌的人。讴: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

穷:尽,这里是“全部学完”的意思。技:指歌唱的技巧、技艺。

尽:用作动词,学尽、学完。之:指代上句中的“青之技”。

遂:于是,就。辞:辞别,告别。归:回(家)。

弗:不。止:劝止、挽留。

饯:设酒食送行。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抚节:打着节拍。悲歌:唱起悲壮动听的歌声。

响:声响,指响亮的歌声。遏(è):阻止。行云:浮动着的云。

乃:于是,就。谢:认错,道歉。反:“返”的古字,返回。

1.根据文后的注释,把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薛谭学讴于秦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穷青之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谓尽之,遂辞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薛谭乃谢求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身不敢言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薛谭为什么要回家?后来又为什么又不走了?(请引用文章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小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十七.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孤: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或: 沃:

食不给 给:

乃至被谗受贬 谗: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

十八.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臣安敢戏其君

孰与昧行乎

何不炳烛乎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十九.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二十.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使弈秋诲二人弈

非然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为是其智弗若与?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二一.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言未尽而王生去,盖欲拒人于千里之外。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2.在上文横线上填入一个字。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二二.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3.作者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

二三.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乃: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

元方入门不顾 顾:

2.翻译下列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4.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四.小时了了 《世说新语》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文举:东汉的孔融。 清称:有名誉。 中表:指的是亲戚。 伯阳:老子的号。 奕世:世世代代。 了了:聪明 踧踖 :局促不安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既通,前坐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人以其语语之

2.翻译系列句子。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3.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里,孔融只是说了个前提,省略了结论。请你把它补写出来。

4.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有关他的其他故事吗?请你写出一个。

二五.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为:

(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说:

(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好:

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二六.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逆:违抗 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

〈2〉故遂与之行 ( )

〈3〉其不善者而改之 ( )

〈4〉曾子之妻之市 ( )

〈5〉学而时习之 ( )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七.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找出并释义。

通 ,释义 。 通 ,释义 。

3.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不同含义。

辞以军中多务 以丛草为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以我为不信

4. 根据下列句子,写出成语。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成语:

5.翻译下列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 .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二八.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弗食不知其旨( )

教学相长( )

2. 翻译句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

教学相长也。

译: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二九.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解:值:适逢。郡:此指城。相视:看望你。败义:毁坏道义。一:整个。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

1、选出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吾欲之南海 B、水陆草木之花

C、怅恨久之 D、属于作文以记之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今死矣,子速去。

(2)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三十.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1.翻译句子。

(1)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2)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2.上文的大意可用成语 来概括,比喻 。

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怎样的人?

三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含义。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 来概括。

4.“其人勿能应也”。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一个成语或者俗语来回答。

5.我们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耶很多。请你举出两个来。

(1)

(2)

三二.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1.解释加点词。

(1)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2)遽掩其耳

(3)恶人闻之,可也

(4)恶人闻之,可也

2.翻译句子。

(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3.“恶己自闻之,悖矣。”这位盗钟者到底“悖”在哪里?

4.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5.成语 就出自这里。请你写出“掩”开头的两个成语。

(1) (2)

三三.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

(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翻译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4.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四.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长――生长、发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告诉。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非徒――不仅只是。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三五.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固——固然,本来的意思。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2)我能为之足

(3)蛇固无足

(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翻译文言句子。

(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三十六、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

三十七、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

(2)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4)童子方欲弹黄雀

2.翻译下列句子。

(1)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2)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三十八、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杞人忧天)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若屈伸呼吸

(4)其人舍然大喜

2.翻译句子。

(1)奈何忧崩坠乎?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3.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这个成语的含义与哪一句俗语大致相同?

4.从探究的角度上看,你是如何评价这位“忧天”的杞人的?

三十九、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清旦衣冠而之市

(2)适鬻金者之所

(3)因攫其金而去

(4)不见人,徒见金

2.翻译句子。

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翻译:

3.用成语 来评价这位“攫金者”是比较恰当的。

4.现实生活中,类似于“攫金者”这样的人也是不少的。“攫金”的形式可能不同,但结果往往相同。你能举出两个典型的例子吗?

四十、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 )

1.解释加点词:

(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译文:

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

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

四十一、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

(1)永之氓咸善游 (2)乘小船绝湘水

(3)吾腰千钱 (4)有顷,益怠

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译文:

(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

(3)汝愚之甚!蔽之甚! 译文:

(4)身且死,何以货为? 译文:

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

四十二.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不难:不惜,不耻。

1.解释加点的“乃”字的含义。

(1)乃掘之,遂得水。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乃至被谗受贬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5)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译文: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译文: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译文: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译文: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并没有因为向老马、老蚁学习而感到羞耻的。

3.翻译句子: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

4.请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四十三、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袖而观之,遂没。 (注解:贾人——商人 巨室——大财主 )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2)一日之获几何

(3)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4)袖而观之

2.翻译句子。

(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2)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

(3)盍救诸?

(4)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3.请你用四个字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4.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至少写出两条。

(1)

(2)

四四.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槨(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缞绖(cuī dié ):丧服。赗敛棺槨:下葬的物品。怃然:失意的样子。彻:通“撤”。赒:救济。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2)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3)赗敛棺槨皆所未具

(4)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2.翻译下列句子。

(1)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上文中,哪几句话最能体现范仲淹忧国忧民情怀?清你找出来,写在下面:

4.请对上文中范文正其人其事简要评价。

四五.吕文穆公 ( 蒙正 ) 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职。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注释:吕文穆公: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文穆是他的谥号。孝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为卫国公。)

1.选出与“其弟伺间从容言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昔贤之所难也

B、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C、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D、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B、闻者叹服

C、魏王雅望非常

D、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2)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4.在作者看来,倡廉拒贿应该做到哪两点?

(1)

(2)

四六、一日,上谓解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

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解缙:明朝人。内苑:御花园。上:指明成祖朱棣。卿:你

1.明成祖朱棣原来的意图是什么?

2.从上文看,解缙是个怎样的人?

四七.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王积薪:围棋高手。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成过程全凭记忆。伏局:认输。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宿于逆旅( ) 良宵难遣( )

2.“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

3.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四八.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或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1)过:拜访。(2)堗(tū):烟囱。(3)嘿:同“默”。(4)居无何:过了不久。(5)上行(hāng):上坐。

(6)突:烟囱

1.指出下面两句中的通假字。

不者,且有火患 “ ”通“ ”

曲突徙薪亡恩泽 “ ”通“ ”

主人嘿然不应“ ”通“ ”

不弗牛酒,终无火患 “ ”通“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2)余各以功次坐

(3)乡使听客之言 (4)主人乃寤而请之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2)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

4.“主人乃寤而请之。”主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

A.应该首先感谢有先见之明的人。

B.不应忘记提醒过自己的人。

C.更要感激进忠言的人。

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5.除了“焦头烂额”外,文中还有一个成语是: ,它的含义同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个俗语是相同的,那就是:______________

四九.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我,能将几何 带兵

B.多多而益善耳 更加

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喜欢

D.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的原因

2.上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找出并解释。

(1)“ ”通“ ”,含义:

(2)“ ”通“ ”,含义:

3.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译文:

(2)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译文:

4.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和韩信有一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他们的看法有些不同。

B.韩信的内心深处,其实是认为自己的统兵才能要高过刘邦。

C.“上笑曰”中的“笑”,其实是冷笑,既表现了刘邦对韩信的回答的不满,也是在嘲笑韩信虽有统兵之能,却也不得不臣服于自己。

D.韩信最后的自圆其说,一方面是无可奈何的承认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刘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随机应变的机智,避免了刘邦对自己的不满和猜忌。

五十、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给上文中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解释加点的词:

及其家穿井( )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

3.翻译句子;

(1)吾穿井得一人。 译文: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

4.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