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烽火连三月”

六八 137 0

烽火连三月--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此诗语言清新,情感深挚,表现了离别之情以及壮志凌云的豪迈,同时也展现了唐代长安时期的烽火战争和人民疾苦生活。其中“烽火连三月”这一句,在整篇诗中尤为突出,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1. 烽火借三月,表现了唐朝烽火战争残酷程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诗概括了当时唐朝烽火战争的残酷程度。烽火已经持续了三个月,此刻白居易深深地感慨:“家书抵万金”,形容战争带来的人心惶惶,难以预料的后果、局面推移,每一枚家书都能带给人家一份安心、宽慰,因而才会被每一个人视若珍宝。

唐代时期正值中唐盛世,繁荣无比,因为统治者们的英明,使唐朝成为了一个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家庭。但同时,也不可回避的是,整个唐朝都充满了战争的气息。常常有人在河山之上,用生命守护祖国的边疆;有人在陌上,用鞍马奔走在山下;还有人在刀光剑影之中,任由血流成河。每一个战争,都带给了唐人以巨大的灾难和深重的伤痛。而白居易在诗中的这句话,更是把唐朝战争的残酷程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2. 烽火借三月,反映了唐人民的苦难生活

唐朝是一个农耕文明社会,农业是其最主要的产业。然而,由于唐朝时期频繁的战争和兵役,导致人手短缺,农业大量减产,人民生活遭受极大的挫折。据历史记载,唐朝时期不仅常常进行疆场战争,连贼匪也屡屡出没,劫掠百姓,导致白居易在这段时间中,亲眼目睹了大批人民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惨状。他发出了深深的叹息,无法忘怀的灾难和伤痛: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急欲从离披, 慕容复何郎。 家书抵万金, 寄与野人乡。 愿得此身长, 报得三春晓。

白居易在这段诗中,不但表现了对唐朝战争的深深伤痛、对人民疾苦生活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殷切希望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3. 烽火借三月,彰显了白居易的壮志凌云之气

虽然《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送别的诗,但是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并没有完全把自己的感情挖空倒出,而是着重表现自己的豪情。他用望断天涯之志、抱负磅礴、代表一代词人的壮志,表达了诗人不屈不挠、拼搏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每个字句中渗透出来。 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烽火连三月”这句话。可以想象,当白居易写下这句话时,内心一定难以平静,甚至可能是在鬼哭神嚎的环境中写下这句充满了豪情的话语。“烽火连三月”,颇具气势,反映了白居易那不可挫败的灵魂和坚毅的意志,也成为了唐代文学及后代文学中的一段片断。

4. 烽火借三月,折射出诗人的离别情感之深

在白居易的诗中,他并未掩饰或隐藏自己对别离之情的表达,在“烽火连三月”之后,接着写下“家书抵万金”,再到后面“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急欲从离披,慕容复何郎。。。”等等词句,皆是洋溢着对别离之伤痛的哀婉之情。正因为此情此景,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才会如此感人至深、悲壮动人,也令此诗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至今依然流传。

5. 结语

总而言之,“烽火连三月”这句话,不仅代表着唐代战争的残酷程度和人民疾苦生活,更是反映了白居易的豪情、坚毅意志、离别之情。她不经意地将四海千里的遥远地方串联在了一起。当我们读到这句话时,或许我们无法真正地感悟其内涵,但这句话确实堪称经典,成为了历史与人民心中的记忆,它所展现出的历史记忆,也在时光之中凝聚成美好的回忆。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