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长征路,传承红军精神》——一等奖教案分享

六八 130 0

一、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些发展离不开先辈为之奋斗的努力和牺牲,其中就包括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四年三万里的艰苦跋涉,最终到达陕北延安的壮举。其过程中,红军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但也成就了中华民族崭新的面貌。 那么,如何向学生传承红军精神,让他们领悟到革命先辈的英勇牺牲与无私奉献,进而更加爱国、发扬民族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材分析

我们所讲授的是《语文》一册,其中第三单元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部分可以联系红军长征进行深入学习与阐述。 衡量教材是否贴合红军长征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以本单元的第二篇文章《一桶泉水流不息》为切入点。该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传統节日清明节的由来,并通过一个相对简单而富有启发的故事展开讲解。 将清明节与红军长征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对良好的对比:清明节宣扬祖先节俭、红军长征则是万里长征的探索和创新;清明节弘扬爱国平民主义精神、红军长征则是革命英雄主义者的理念和智慧。出发点相同,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如何创造更具体更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逐渐认知到这一点,则是老师们共同的目标。

三、教学设计

阶段一:前置知识铺垫 前置清明节的文化传承与革命精神内涵类似,提醒每位学生在课前思考并准备一份观点反转的作业。 观点反转即是假设清明节与红军长征两个话题没有任何关系,将从两个不同主题性的中间点想象代入到了另一个话题主题中。例如:“在我们庆祝清明节的时候,同样应该思考红军长征和中国共产主义的革命遗产”。 阶段二:进行主题讨论 让学生自由上课,老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们分成两个阵营以开展讨论: 第一个阵营的学生负责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导入对红军长征的讨论中,具体可参照清明节为例,通过广泛的比较、思考和讨论,逐步呈现出在红军长征中广为流传的勇敢、坚韧精神与不屈斗争的观点和做法。 第二个阵营的学生则负责把红军长征的经历和故事纳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获得精神动力,并从中汲取人生的奋斗经验与动力。其中需要加强探究毛泽东思想和共产主义理念等核心内容,以达到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认知和解释能力。 阶段三:由浅入深的思考环节 通过红军长征这个话题拓展思考全国各省的传统节日文化,可以用在课后辅助学生反思“清明节为什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红军长征对于现代的青少年都有什么意义”等问题。 这样的思考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让老师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生对于本学科的认识层次以及对于红军长征这段历史的领悟能力已经达到的高度程度。同时,也可以让教师针对性给学生一些宝贵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能够更有成效地开展下一学习环节。

四、教学方法

通过三个阶段的课程、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特别是学习者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红军长征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方法可以运用如下教学手段: 1、展示型授课——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视觉功能的参与,目的是将红军长征时期的历史故事完全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流浪在前方战斗的共产党员的艰辛与不易,同时让学生形成对以往先辈为国家所做出的种种贡献的感慨和认识。 2、群体讨论——通过分阵营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 3、个案研讨——在专门安排个别研讨时间段时,由每一个班级的老师指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个人经验和心理感受中更好地汲取到红军长征的启示。同时也可以相应地引导学生找到自我认知的技巧、取得自我改革的方法等方面的可能性。

五、评价方式

课堂语文学习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而要求严格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详定: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于话题的全面认知能力;学生在总结而归纳的时候,要求他们用一些直观的工具来对教学过程中的历程作出总结。 总之,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教材张扬的课本内容,我们也需要关注为追求卓越的学生所提供的必备东西。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不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能够帮助年轻学生形成一个独立建构自我的个体,面对未来,更雄心壮志地奋进下去。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