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尚妍:咏赞菊花的古诗选读

六八 121 0

菊花尚妍:咏赞菊花的古诗选读

自古以来,菊花便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菊花更是被吟咏得淋漓尽致,成为了诗人们倾情咏唱的主角之一。从《诗经》到唐宋时期的名家佳作,再到近代的诗歌新秀,都留下了关于菊花的咏赞之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那些华美的诗句,并体会那个时代对菊花的崇敬和赞颂。

1. 《诗经》

在《诗经》中,菊花更多地呈现出一种野性的美感。其中,“菊花之父”黄帝的诗句“绿兮衣兮,岂不美哉?有杼有緌,女工织兮。”,虽然未直接提到菊花,但却表达出了对性感而不做作的野菊的赞美。

同时,《诗经》中还有这样一首描写菊花的诗:“於菑之閊,於岐阳之陵。有朱繀之美兮,雖七十之老,未有所用兮…於以養父,于以振母。殆乎人之所废兮…” 杨家司马从文学角度分析了此诗,称其形容的并非菊花,而是祭拜时所用的翠橘、野菊等,甚至还有民间祭祀时生动的场景。“於菑之门”指的是暴雨中涉水而过的门,“於岐阳之陵”则是道祖谷之类的远古陵墓。诗人的语境,与世俗远离,而翠菊却自是高洁而不可侵犯的桂冠;寄托了亲情、感恩和报答的希望。

2. 唐诗

相比《诗经》中的菊花赞美,唐代的诗人们,更多地是将菊花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象征,赋予以人文韵味。这就要提到杜甫的名篇《菊花》,其开头的句子即:“满园嘉菊葩,葱笼玉树鲜。”笼罩在诗篇中的悠然气氛,令人放开心胸,看菊花如观山水,浸润人心。

杜甫在《菊花》中写到了太多对茶和菊的喜爱、对“夜饮东坡醒复醉”的妙趣和想象力。一层层的意境如涟漪,将我们从现实的尘埃中带离出来。著名学者陈丹青曾评价道:“‘菊花’这首诗,一开始是提菊花,到中间变成谈茶,最后回归菊花。”他认为,虽然杜甫着墨茶多,但它并非《菊花》的主题,《菊花》主要是表达“志士心”。

另外,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是菊花的追崇者,他在诗中赞美菊花“秋无香不论,寂寞与谁言?”、“黄金白璧乖,可奈菊花贱。随身不县印,游客不知名!”这些诗句,向我们展示了他对菊花琼贵高洁、虽有价而宁扔不与钞票相比的狂热。

3. 宋词

中国诗文发展到宋代,菊花的赞美已不仅是诗味所需,也渐渐开始进入日常生活。在较早的宋代,如苏轼之类的诗人,他用生动恰当的笔触刻画了菊花的顽强自立,这种生命力的感受,更让菊花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儒雅典礼家庭元素内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从宋朝开始,菊花就成为了国礼秋季有关的要件,这使得许多文人墨客将酒会和菊花结合在一起,留下了许多气势恢宏、情感真挚的佳话。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后裔白舜斐(南宋)的家族,为显示家风,他们便建了一个制菊花盛于秋日美景的私家园林————“白氏家花园”,并且花园和园中的赋诗潮,影响颇广。它具体体现了家族中所谓的“循漳敬梅,常麦尝黄、青。始以五分烟,喜心承美,飘然性茂。”

到了元代,菊花已经被定为医书上的药材之一,其功能主要是活血化瘀。这使得诗人写菊花不再只是单纯地欣赏它的美丽,在此基础上更渐发出了对它药用价值的关心。如元人陈桥兵法作者吕祖谦于《秋菊》诗中将其比作药,“烂熳孤秀今年老,乍同嫩瓣几枝芳。怨人叶落霜桥晚,舞袖村僧走虎房。”天然健康标志中,我们应该就能明显感觉到菊花的作用。

4. 明清时期

在明清时期,菊花的意义不再局限于文化象征,而呈现出一种文化的生态现象。清朝文学评论家刘如愚认为,《乾隆菊花辞典》正真反映了明清时期菊花文化的记载,那些纯粹描写其品种的词句,正是它们学术和价值的体现。约旦夫斯基说过,“花是艺术价值的根据之一”。明朝朱权夫在《洛水怀古》中曾说:“性灵造物何惜号,寄梅庭院寄妍苗。”这种替代杂感质疑、怕俗侵扰的思潮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