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尽全诗书法:大江东去的行书之美

六八 131 0

大江东去的行书之美

大江东去,浩浩汤汤,如此奔腾不息。若你仔细地看一下,就会发现江水碰到堤岸时,会向上溅起一朵朵水花。这些水花,它们的落点都在不停变化,而它们将江水的生命力无声地传递给了天空、给了大地。正因如此,大江东去才成了人们对于那恢弘壮阔的画面源源不断追溯和传播的艺术形象,也成为了无数诗人的启示和写作灵感来源。

把大江东去的画面描绘得淋漓尽致的,当属家诞于唐代的行书大家张旭。他所创造出的行书体,让他的笔法起伏跌宕,犹如江波一样奔涌不息。行书风格雍容华贵,宣扬了雄浑的气魄与崇高的品位,向外展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气息。而张旭的行书,更是将这些特征通过极具表现力和动感的线条,娓娓道来地展现给我们。

张旭创造行书“褒姒手”

张旭以江山为题材,以江水为墨、以笔法的运动感和韵律感来传达他对生命、对艺术的理解。他精于变化,在严谨规范之中,有着散发着的灵气,并能根据主题发挥出不同的风格和气质。而在其中“褒姒手”就是张旭个人独特的字体风格,形似娟秀、流丽,但实际上却有着锋芒毕露的表现力,具体的体现,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有时候,他仿佛在描摹一条水杉结果般的江流,一直到极不自然的取形才停止笔墨。这种笔墨的突破,给作品增添了一种另类的情感美感,让作品随处可见的扭曲和乱线在张旭的构成中变得韵成意合。因此,“褒姒手”在文艺中国的字体当中,无疑具有浓厚的艺术感和敏锐的审美性。正是桂有牛之“张旭独辟蹊径,所进发者得其深远也”的评价体现了张旭行书的厚重性和思想性。

张旭行书造诣深厚

作为唐代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张旭在行书创造中不仅仅有“褒姒手”,在艺术上他更是多有建树,应该说是囊括了当时所有书体需要的元素,这也体现了他丰富的行书造诣。张旭刻意追求草书的形骸反叛和秘而不语,在形体上与楷书相近,但更自由些,尤爱探究笔墨虚实的关系,使书法细致而富有变化性。他把草书数字使劲儿往上带,当中增添日甚的怪异感,这种美满、质朴而又颓废不堪的特质赋予了他的书法以巨大的气质盛宴。

此外,张旭行书也把套装大字作为其艺术出品的代表作之一。这些大字,一般比较难读,显然是用来表达张旭艺术情感和个性的。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欣赏和理解这种书法,但其高贵冷艳、独特奇异的气质,已经使他在文艺中成为了一个难以取代的位置。

做到有材才更重要

张旭行书具备深邃的文化内涵和极富特色的表现形式,在当时的书法领域里占据着很高的地位。而在后来,这种艺术形象更注入了无数的时代内容,也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延续者,传递和弘扬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艺术之美。

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张旭的行书创造上,恐怕也会让你失去更大的启示。张旭之所以成为了行书领域的巨匠,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追求有关。他在书法方面的探索其实同样是融合了他对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认识和感悟,在人格内涵和创作成果两方面,都开创出新境地。

回顾张旭的人生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张旭的人生道路正在告诉我们——在学习和创作中不单单追求技艺,而是把天地万物都看作传承自己文艺个性的资源库,最终只有真正融合了各种思想、文化元素和个人风格,才能做到“有材才更重要”。

小结

张旭的行书之美,以及他作为创作者的生命追求,给我们强烈启示:在现代的文化挑战下,唯有“有材才更重要”的理念,方可在领域中走得更远。

  1. 张旭的行书创造,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和极富特色的表现形式,成为当时书法领域里占据很高地位的巨匠。
  2. 张旭的人生追求,告诉我们在学习和创作中追求技艺并不足够,将自然和社会环境看作文艺个性的资源库,才能做到“有材才更重要”。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