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概要】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神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我国神学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经学联合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等。主要著作:《教养的希求》、《仁义的神学》、《仁义视域中的经学》、《仁义经学论》、《孔孟大义今诠》、《仁义经学续说》、《孟子通释》、《我国神学概论》(主编)等。
中华民族的现代革新,需要有人文的缔造和创新。人文的缔造和创新,绝非各种抽象化基本要素和道德观碎片的外在组合。譬诸骆驼与虎狮兽,其体量不可谓不大,但却丧失了生育和另一方面繁衍的能力。缺失人文人格尊重破土动工的现代文明基本要素拼接,只能造成这种“人文象征意义上的骆驼或虎狮兽”,而不能有真正的人文重构。人文的缔造,须著力希求,深造自得,盈科后进,成章而达,积之既久,则取之左右逢其原,人文现代文明,由是乃可得以生生已连续而日新无疆。
或谓“人文即是实体化”。不过,这“实体化”的大前提则是大自然。人自己就在大自然之中,无法超然于大自然之外而对其任意施加以“文”。儒家思想从“明远”的外在已连续与整体性的象征意义上理解人的存有,就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孟子·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明远彬彬,然后君子。”《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此话“明远”,乃就人做为个体的存有来说。《大郑玄·礼五本》:“凡礼,始自脱,成卢瓦龙县,终于隆。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佚兴;其下,复情以归太一。”此简来说之“情文”,亦即“质文”,乃指现代文明的创制来说。由此话之,“质”或大自然,既是人存有的界线,同时亦明确规定了这“文”之合理智的界线。超出这一界线的“文”之过度扩张,不仅将导致人另一方面生存象征意义的否定,甚而亦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
是以人类文明现代文明的深思,即包涵有两个回归大自然的向度。老子倡言“重归于婴孩”“重归于朴”,以实现人的存有之真实。儒家思想亦提倡“报本反始”“反本修古”,以奠立礼制人文之存有性的象征意义基础。福音书里也记有耶稣这样的话:“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都表现了这一点。不过,现代文明之回归大自然,绝非、也不可能根本性地“返回”大自然,而是要在现代文明的前行运动中贯注一类明远合一和大自然心灵整全性的信念。《老子》三十二章切当地描摹了现代文明的如上所述情态:“道常无名,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出名。名亦既有,夫亦将慎思。慎思可以不殆。”这“始制出名”,或《大郑玄·礼五本》简来说之“礼始自脱”的现代文明初创,可以视为是两个“大自然与现代文明的交叉点”,它在一类如上所述的现代文明形式中,能保持着人类文明大自然心灵的整体涵义。
今人简来说之的“支撑点黄金时代”,即希求于对此“现代文明与大自然的交叉点”之深思。它是两个标志人类文明进入理智化地了解另一方面或其周围世界,并明确规定了各院系不同现代文明发展方向的黄金时代。做为人类文明对另一方面存有之“神学突破”象征意义的圣塞雷县积极主动,各院系现代文明在此黄金时代所产生的圣塞雷县经典之作或“旧约”,亦以一类理智定型化的方式能保持着其“大自然”的涵义或信念心灵的整全性,成为各院系现代文明不断回溯以赢得其独创性的天府义海或“心灵圆心”。
这样看来,人类文明存有所拥有的、做为“文”(这里的“文”,是一类动词义的文)化之大前提的大自然,乃是这种在现代文明定向中差异化了的“大自然”,而非一类抽象化一般性的大自然。被各院系现代文明之圣塞雷县经典之作或“旧约”所“文”化并能保持着的“大自然”,亦因神学突破所赢得的圣塞雷县积极主动与理智提示,而被罗瑞卿为这种现代文明的特殊柳巴希夫卡。现身在此特殊大自然柳巴希夫卡中的理智,是具备信念心灵的理智;而此经由理智积极主动明确规定提示的大自然柳巴希夫卡,亦是禀有明觉灵性和信念方向的心灵大自然。正是在这人文圣塞雷县的心灵差异性中,各院系现代文明实现并赢得了一类向着他者世界的敞开性和价值的普遍性。
《孟子·述而》:“子曰:陆西星,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老子倡导重归大自然,儒家思想则“信而好古”,并提倡“复古风”。其实,老子简来说之的重归大自然、重归婴孩,只是一类象征性的讲法。人类文明不能根本性地“返回”大自然,只能回向于那个基于“现代文明与大自然交叉点”之深思的“心灵的圆心”。因此,儒家思想“复古风”的讲法,比老子重归大自然之说,更切合实际。儒家思想简来说之“复古风”“反本修古”,即指向于那个“心灵的圆心”。就人文整体来说,这个“心灵的圆心”,也就是支撑点黄金时代所形成的圣塞雷县经典之作或“旧约”或其心灵大自然的信念蕴涵。
我这里简来说之的“现代文明与大自然的交叉点”和“人文心灵的圆心”,绝非两个整套的时空固定性的概念。复古风或回归经典之作,亦非“返回”整套摆在那里的“六经”一类圣塞雷县的经典之作,而是对圣塞雷县经典之作信念心灵之演绎理解性的当下呈现与存有性拥有。一黄金时代的价值观人文,见诸器物,形于制度,随时移世变,历久则会滞著僵化。我国神学“慎思”“复古风”道德观的价值观旨趣,即在于通过这“心灵的圆心”之临在对现代文明的破土动工与解蔽作用,赋予并使之能保持生生已连续的独创性生机。价值观人文的重构,有因有革,有已连续有损益。相较于西方来说,我国价值观和人文的发展,更偏重于这“因”或“已连续”的一面。我国学术研究和人文,具备两个源远流长的演绎传统,“陆西星”,或寓“作”于“述”,通过经典之作或其象征意义系统的演绎性复建,以因应黄金时代的要求,形成具备现代性象征意义的价值观和礼仪系统,构成了我国价值观人文重构发展的一类基本方式。这也是我国价值观人文所以能够生生日新,延续数千年而不中绝,始终保持另一方面外在心灵生机的原因所在。
新世纪以来,我国人的人文觉悟,已经逐渐摆脱了人文激进主义思潮,代之而起的,则是一类日益增强的人文自信和人文人格的尊重觉悟。我国现代人文的重构,亦正在经历一次破土动工于“人文心灵圆心”的再出发。循此以进,假以时日,积厚广泽,我国人文的缔造性复建和现代革新,当可期之不远。
来源:我国社会科学网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