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行二首

六八 163 0

《长干行》的两首诗

《长干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自身经历的写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于忠臣孝子的赞扬以及对自己潦倒境遇的抱怨。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形式分析

《长干行》共两首,头一首与第二首并不完全对仗,但在整个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头一首有21个字、二十个句子,每句五六字;第二首有26个字、25个句子,每句三四字。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这首诗的形式特点:

  1. 对偶:几乎所有的诗句都能形成对仗关系,同时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虚实相生、排比对仗等。
  2. 韵律:作为一首七言律诗,《长干行》的韵脚十分明显,每句末韵都很严谨,使得整首诗读来流畅优美。
  3. 节奏:就整个歌谣的节奏来说,《长干行》有一种轻松逍遥的感觉,这与它所表达的内容略有反差,增强了诗歌的魅力。

意义分析

《长干行》从叙述具体的事件出发,抒发了作者对于社会黑暗和洒脱人生的反思。这首诗可以说是唐代以来中国文学中辞格最为丰富、贯穿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孝行感怀:白居易借助《长干行》表达了自己对于忘我奉献的父辈和恩师的感激之情,并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顺服。
  2. 自省抱怨:在表扬忠良孝子的同时,白居易也表达了对于自己悲惨命运的不满和愤慨。在《长干行》第二首的前半段,白居易抱怨他被贬谪、居住条件恶劣,人生遭遇多舛,然而他在后半段建议自己要“欻起挽裳脱襦裳”,尽力去改变命运。
  3. 社会观照:白居易通过《长干行》表达了自己对于唐初政治动荡和百姓困苦的反思。在头一首中,他写道:“灞上风前景物凄凉,关中春后旅情漫地”,借助充满哀怨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于战乱和灾难的同情之情。

总之,《长干行》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学中不朽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于其良好的形式美和优秀的修辞手法,更在于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的意义和价值。虽然时代背景已经不同,但它所表达的道理依然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教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