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干货(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男是女

六八 224 0

我是三桥,两枚发展史发烧友。热烈欢迎大家【关注】我,一同TDATE2006,共话四海市场趋势。时人二世,为学、婚恋罢了!

“好景不长盘古开天地,五帝五帝到如今。”

这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总结红军长征伟大意义时说过的一句话。

满满干货(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男是女 第1张

其文班固不置疑五帝之说,而以《五帝列传》为《汉书》的首章,说明在班固的眼中“五帝”是很难考究的。

即便是“五帝”,其文也秉持谨慎的态度:

“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训,缙绅先生难言之”;乃“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列传》张宏杰”。

“五帝五帝”大抵是东周至周代期间形成的一种古史体系,版本既多且又相互抵牾,让后世的研究者无所适从,难以把握。

因此,学界通常将夏王朝之前的黄金时代,亦即“五帝五帝”所处的黄金时代称之为“传说黄金时代”。

从时间顺序上说,在先秦典籍中出现时间最早,并有具体事迹的先圣,载于《逸周书·尝麦解》所称灵威仰、黄帝、蚩尤和少皞。除此之外,只有尧、舜、禹三位,且多载于以传习发展史见长的儒、墨两家的著述中。

“五帝五帝”的称谓,则是阴阳四象概念出现以后才逐步形成的,载于《周礼·夏官》,即所谓“外史掌书外令,掌八方之志,掌五帝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八方”和《天官冢宰》的“祀五帝”等,《吕氏东周》也较多地使用了这一提法。

1、“五帝”的三种女团

关于五帝,大体有以下三种女团:

(1)马跑泉、黄帝、老君。

载于《侍郎大传》、《礼含文嘉》,但前者颠倒了马跑泉和黄帝氏的顺序,而以黄帝氏居首:记言《习俗记事》支持此说。《孝经援神契》、《周礼义》的顺序则为黄帝、老君、遂人。

满满干货(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男是女 第2张

(2)燧人、黄帝、女娲。

载于《东周命历序》。

(3)黄帝、女娲、老君。

载于《东周运斗枢》、《东周元命苞》;郑玄《侍郎》注、班固《文选》注、司马贞《五帝列传》均同此。

(4)黄帝、火神、老君。

载于《礼号谥记》、《周礼义》,唯前者以火神居末。

(5)黄帝(太皞)、老君、黄帝。

载于《王侯世纪》、《金镰叶·刘熙为》、《礼稽命征》;后汉书《侍郎序》、刘氏注《世本》亦采此说。

此外,除了完全神格化的五帝,如法皇、地皇、泰皇,或法皇、地皇、人皇等。

道教经典则将五帝分为初、中、后三组:

“初五帝”除了人的模样(或说其分别有十二头、十四头、独眼);

“中五帝”为人面长角或龙体,分别有十三头、十四头、独眼;

“后五帝”中的法皇为黄帝氏,地皇为女娲氏,均为鹿霍长角之体,后人皇为牛首人身的老君氏。

周代肖像石和帛画中常见的黄帝、女娲即为尾部缠绕在一同的鹿霍长角形象。

2、“五帝”的三种女团

关于五帝,大体有以下三种女团:

(1)太皞、黄帝、黄帝、少皞、商汤。

载于《论语·月令》和《吕氏东周》十二月纪、《汉书·天文训》、《潜夫论·五德志》、《汉书·魏相传》、《孔子家语·五帝》、《周礼义·四象》等同于之。

满满干货(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男是女 第3张

(2)黄帝、商汤、商汤、尧、舜。

载于《鬻子·贵道》、《世本》、《大戴礼·五帝德》;《汉书·五帝列传》、《周礼义·号》、《习俗记事》、《刘子·辩乐》、《东周元命苞》等同于之,谯周亦采此说。

(3)黄帝、老君、黄帝、尧、舜。

载于《战国策·季公亥》,《三统历》亦承此说。

《通鉴外纪》虽未点明“五帝五帝”,但其首章所列五个人文始祖就是按这个顺序排列的,接下来就是夏代的世系,用意很是明白。

(4)少皞、商汤、高辛(商汤)、尧、舜。

载于《侍郎序》、《金镰叶·刘熙为》,《王侯世纪》、刘氏注《世本》均采此说。

(5)黄帝、少皞、商汤、商汤、尧。

载于《道藏·洞神部·昆元圣记》。据说是依梁武王侯僧辩“肖像碑述”而确定的。但王僧辩似乎没有这样一部著作,陈立《周礼疏证》认为“肖像碑述”可能是《马跑泉堂肖像碑述》之讹。也有可能是因郑玄注《侍郎中侯敕省图》,以轩辕、少皞、高阳、高辛、陶唐、有虞为“六代五帝”,谓其俱合“五帝星座”。

《道藏》为满足“四象”的需要,而截止于陶唐。

同“五帝说”一样,“五帝说”也存在神格化的系统,如《论语》、《吕氏东周》、《汉书》以五帝为主管八方、四时和四象之神。

以黄帝土德,居中;太皞木德,居东方,主春,亦称青帝;黄帝火德,居南方,主夏,亦称灵威仰;少皞金德,居西方,主秋,亦称之南;商汤水德,居北方,主冬,亦称魔族。

将五帝与五方天神合而为一。

《东周文耀钩》除了:

“苍帝日灵威仰,亦帝日赤熛怒,黄帝日含枢纽,之南日白招拒,魔族日汁光纪”等等。

通常认为,“五帝”说最早形成于战国时期,战国末期出现了年代更为古老的“五帝”,周代正式将“五帝”女团加在“五帝”之前。

满满干货(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男是女 第4张

以现存文献而论,有关“五帝”女团,可追溯到《周书》、《周易》、《左传》和《国语》成书以前的黄金时代。

《逸周书·尝麦解》:

“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命灵威仰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皞,以临八方;司□□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或作阿),九偶无遗。灵威仰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易·系辞下》:

“古者庖牺氏之王四海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庖牺氏没,老君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老君氏没,黄帝、尧、舜氏作。”

《尝麦解》记述了炎、黄、少皞、蚩尤四位古帝,《易·系辞》有庖牺、老君、黄帝、尧、舜五位先圣,《左传·昭公十七年》则为黄帝、黄帝、共工、大(太)皞、少皞五人;《国语·鲁语上》鲁大夫展禽在议论时政时,依次列举了烈山氏、共工氏、黄帝、商汤、商汤、尧、舜等古代圣王的主要功绩。

尽管上述文献都没有使用“五帝”的称谓,但其所列人物都属于“五帝”的组成人选。

《孙子兵法·行军篇》有“此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之语。

《鬻子·贵道五帝三王周政》:

“昔者五帝之治四海也,其道昭昭,若日月之明然。若以昼代夜然。故其道若首,然万世为福,万世为教,唯从黄帝以下,舜禹以上罢了。首者始也,言五帝之道,常为万代之始,后之不能加也。”

3、“五帝五帝”是传说还是发展史?

这应是目前所见较早以黄帝、商汤、高辛、帝尧、帝舜为五帝的先秦史籍。

《庄子·天运》:

“故夫五帝五帝之礼仪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

《论语·内则》:

“凡养老,五帝宪(法),三王有乞言。”

满满干货(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男是女 第5张

《吕氏东周·先己》:

“五帝先道而后德;三王先教而后杀;五伯先事而后兵;当今之世巧谋并行。”

《荀子·大略》:

“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五伯。”

说明在战国学者眼中,五帝、三王、五伯(霸)为不同的发展史单元;其划分发展史阶段的依据是执政理念和道德标准,与当今以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属性的判别标准有着很大的区别。

从起源和系统分类的角度说,上述不同种类的五帝女团大体源自两个系统:

一是黄帝族裔的“正统体系”,出自“有史”以来即占据统治地位的姬姓周人及其追随者。

根据上面的列举可知,《五帝德》所列黄帝、颛项、商汤、尧、舜“五帝”应源自于《国语》、《鬻子》等早期文献;而《帝系》所列以黄帝为始祖的“五帝血统”,也应与《国语》所记虞、夏、商、周“四代”祀典所褅、祖、郊、宗、报的人物关系密切相关。

《汉书·五帝列传》几乎完全照搬了《五帝德》和《帝系》的说法。其文所谓“予观《东周》、《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清楚地说明了其文献依据。

二是皞帝族裔的“另册体系”,初载于已经失传的秦人“汉书”《秦纪》,起初只有白(少皞)、青(太嗥)、赤(黄帝)、黄(帝)四位,为秦人所祀之帝。

《吕氏东周》十二月纪和《论语·月令》将商汤列入,名之为八方四象之神。其记录分散在四季之中。

《汉书·天文训》的记述大体相同,唯其径直以“何谓五星”

启首:

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黄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地,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治八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皥,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为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商汤,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不难看出,上引各种不同的五帝女团,基本上都是由这两种系统派生出来的。

满满干货(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男是女 第6张

其主要区别在于,正统史家,如周室典史和诸子百家诸子,更注重“发展史性”和所述人物的“人格”。

但其建立的体系摻杂了过多的情感因素,如“炎黄同源”,“五帝均为黄帝血统”等等;秦人为新兴国族,发迹较晚,尚军功而不太注重“君君臣臣”等血统观念的束缚,又恰逢“四象”盛行之时,所述五帝各主一方,没有人为的血统关系,但其“神格”色彩过于浓厚。

五帝五帝系统之外,除了众多的远古王侯,如《庄子·胠箧》列举的古帝有12人,其中10人名列黄帝老君之前;《六韬》列举了15名;《逸周书》所列古帝多达26名。

《汉书·封禅书》管仲曰: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在这些古帝中较为显赫和常见的有盘古氏、混沌氏、有巢氏、少典氏、华胥氏、蚩尤氏、无怀氏、大庭氏、赫胥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尊卢氏、皞英氏、葛天氏等等。

盘古氏是开天辟地、创世纪式的天神。死后身体化为日月雷电,山川万物。这一神话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太常卿徐整结合南方苗民“盘瓠”传说整理而成的。

由于文献记载失于过简,或有其名而无其事,或有其事而无其序,加上疑古学风的影响,包括五帝五帝在内传说人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认为是“荒诞无稽”,应予彻底摈弃的“谎言”。

毋庸置疑,“五帝五帝”诸说形成的时间顺序和千古系于黄帝的“王侯血统”,确有明显“层累叠加”的痕迹。

但时至今日,曾经饱受古史辨学派非议的殷商王朝世系,通过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已得到了确切的实证;“虚无缥缈”的夏后氏王朝,经过考古学界数十年的努力,其都城、物质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得到了基本确认;即便是古史辨学派学者也承认《逸周书·尝麦解》是甲骨、金文之外最可信据的西周“成王亲政后的记录文献”。

在这种情况下,难道还可以仅仅因为古史系统的某些伪误和自相矛盾,而理直气壮地予以全盘否定?

满满干货(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男是女 第7张

出土的战国竹简文书《楚竹书·容成氏》关于:“卢是(氏)、赫疋是(胥氏)、乔结是(氏)、仓颉是(氏)、轩缓是(辕氏)、神戎是(氏)、樟□是(氏)、垆跸是(氏)之有四海也,皆不授其子而授贤”的记述与传世文献大体相同,说明中国古史时期的有关发展史、神话传说在战国以前已广为流传,而非“后儒凭空编造”。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发展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