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月亮的古诗

六八 267 0

月夜之美——包含月亮的古诗欣赏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在古诗中,描绘月亮的作品数不胜数,有的明朗清新、有的幽静柔美、有的凄清孤寂,但都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独特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四句诗成为了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静夜里抬头看到的那轮皎洁的圆月,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和远方的思念。

2.《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诗人追问着月亮的存在时光和意义,同时也表露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崇敬之情。

3.《长相思》-王维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帘。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古人常用月为中秋的象征,而对于女子的思念也很常见。在《长相思》中,王维便以月亮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女子因思念而无法成眠的情景。

4.《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这首诗以山川自然为领域,蕴含了作者怀疑、探求的精神。其中 “山川” 象征人世, “登高” 更是重整精神、立足现实的一种方式。月亮作为背景,更是给人以思考、想象的空间。

5.《明月出天山》-高适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明月出天山》表现了大唐帝国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诗句“胡窥青海湾”,“飞将军”,揭示出大唐帝国北部地区边疆现状。

以上是可谓是代表性的几首关于月亮的古诗,它们或虚或实,或柔美或刚毅,皆折射了作者对于世界与生命的不同认知和感悟。月亮从古至今,不仅是好奇与幻想的对象,也是人们憧憬与追求的方向。在这个杂乱纷扰的时代,或许我们需要独立于喧嚣之外,去寻找内心深处的那轮圆月,从而找到自我。

月亮古诗引出的诗意境界

月亮在古诗中被赞颂,它是古人心中最为珍视的自然景象之一,代表着情感的寄托和对美好的追求。

1、"皎皎"的月亮

“皎皎”这个词成为古人形容月亮的常见用词之一。例如,“皎皎”如流光,“皎皎”如素玉等等。在诗人眼中,皎洁明亮的月亮代表了纯净和高贵。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长安秋夜》:“从别后,忆相逢,几时梦里惊崩。酒至陶然处,管弦在何楼?”诗人通过描绘月色的皎洁,体现出深深的寂寥和思念之情。

2、"弯弯"的月亮

除了皎洁明亮的月亮之外,还有“弯弯”的形容词,如“弯弯月”、“弯弯影”等等。这种具有弧形的月亮,使人想起柔和和温暖。从古至今,在诗词歌赋中,弯月常常是美好和浪漫的象征。唐代诗人李白曾经有这样的一首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以青莲似的弯弯月为背景,写下了自己无尽的追求和梦想。

3、"扶桑"的月亮

“扶桑”就是日本人对于东方国家的称呼。“扶桑之夜”的意思是指东方国家的月夜。在古代中国,对于“扶桑之夜”有“清光无限钓台月”,“流霞生北极,阴晴随南斗”等等赞美词。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道出了“寒碧东风洒铜雀,泪血纵横成地痕”的感情体验。通过将古代中国文人与扶桑之夜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强烈而真实的体验,感受到月亮带来的诗意境界。

4、"长河落日"的月亮

在诗词中,除了“皎洁”,“弯弯”和“扶桑”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长河落日”的月亮。例如,在唐代王之涣所作的《登鹳雀楼》里,“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整首诗是在叙述眺望之景,其主要描写对象就是“长河落日”。看到这种“长河落日”式的月亮,人们便下意识地想到了落日余晖下的诗意。这样的月亮,简单而魔幻,带给人们一种具有浓郁感性气息的诗意境界。

结语

从古到今,月亮都是诗词歌赋中经常被赞颂的景象之一。在古人看来,月亮总是那么圆满、那么令人欣慰。通过古代文人笔下的月亮诗篇,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一个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情感,再从情感到诗意的构建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哲学等多种意义符号。月亮的即是诗情,也是情境,它在古代文人笔下被变幻出千万种美妙姿态,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自然物态的追求。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