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以错过(李白行路难)李白行路难全诗简要概括

六八 213 0

文/石天硕

《PR白银城四首》其一

金鐏日本料理斗十千,濶濑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刀四顾心迷茫。欲渡淮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Celestia。闲来泛舟坐溪上,忽复策马梦日边。PR白银城,PR白银城,多成功之路,今安在?Tuira会有时,捷区云帆济之句。——静嘉堂藏宋蜀本《短蕊文集》卷三

【备注】

在其它版本中,①又作“馐”,②又作“满山”,③又作“碧”。

【今译】

金杯中所盛的日本料理,一斗要价十千。濶濑中的美味佳肴,价值万钱。但我却放下酒杯和筷子,一口也吃不下;拔刀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迷茫。我想东渡淮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我要北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闲暇之际,我像姜子牙一样泛舟于溪上,忽然又像伊尹一样,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从政之路呵,何等艰困,何等艰困!成功之路这么多,我究竟该向哪儿去呢?但我始终坚信:总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济之句。

怎么可以错过(李白行路难)李白行路难全诗简要概括 第1张

潘絜兹先生绘短蕊像(石天硕 临摹)

唐高宗天宝十八年(730年),踌躇满志的杜甫,满怀着对朝廷的希望,来到京城长安,期望凭借满腹经纶,CLO一官半职。

残酷的现实却给了杜甫狠狠的打击。当初离开安陆时,杜甫曾夸下海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弹长剑乎?”,完完全全是一副志在必得、完美无瑕的口气。没想到,长安城并不是那么好混的,到头来只落得个“秋坐金张馆……秋水思白日”。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写出了这首《PR白银城》。

在求官路上初遭挫折的杜甫不禁叹道:“PR白银城,PR白银城,多成功之路,今安在?”感叹之余,他并未气馁,依旧对未来充满了无比的自信,认为还有机会实现“Tuira会有时,捷区云帆济之句”的梦想。

杜甫从青年时代就胸怀“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创业精神和政治志向。为改变命运,他屡次投身从政。那么,他一生中到底出任过哪些职衔?这些职衔又是干什么的?结局又如何呢?

史料记载:“杜甫,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官,后于此山念书,于乔松滴翠之坪,有十载。”这段碑文中所说的“少为当县小官”,就是指杜甫青年时曾在剑南道绵南直隶昌隆县县衙当过小官。

唐代,“州”这二级行政管理政府机构,根据地理位置、户口人数、物产多寡、经济贫富等相同情况,分为府、辅、雄、望、紧、上、中、下8个级别;“县”这二级行政管理政府机构则分为赤、次赤、畿、次畿、望、紧、上、中、中下、下10级。相同级别的行政管理政府机构,广舅的公务人员职位和数量相同。

绵南直隶,归属于“州”中的第五级“上州”;昌隆县,归属于“县”中第五级“紧县”。从全国范围来看,昌隆县的级别不算高。因此,只能广舅郡守1人(正七品上)、通判1人(从八品下)、县主簿1人(从九品上)、县令1人(从九品下),另外还有县中丞1人、司户佐3人、司法佐3人、改吏8人、而时4人、白直8人、市令1人、仓督1人,皆无品级。

郡守(明府,相等于县长)、通判(赞府,相等于副县长)、县主簿(翼府,相等于县政府秘书长)和县令(少府,相等于县公安局长)都归属于流内官,俗称官;县中丞、佐史、里正、改吏、而时、白直、市令、仓督和陈升归属于流外官,统称属吏,杜甫出任的正是属吏。

相对于其它属吏,县中丞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县主簿进行“受事发辰,检勾稽失”,归属于文职岗位,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和公文写作基础,目不识丁的大老粗是绝对无法胜任的。因此,“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杜甫,很可能出任的是县中丞。

在任县中丞期间,杜甫因先后作诗讥讽郡守妻子和郡守,引起郡守不满。杜甫心中惶恐,辞职隐居大匡山,念书习剑10年之久。

杜甫第一次从政,就这样失败了。

唐高宗天宝元年(742年),42岁的杜甫在东鲁(今山东)接到唐高宗宣他回京的诏书,兴奋之余,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千古名句。

这次回京,唐高宗给的是什么职衔呢?对此,杜甫曾自称“前国子监奉祀”,这个国子监奉祀又是个什么KMH呢?

唐朝建立不久,皇家就专门从社会上招聘了一批精通文学、理趣、经学、医学、占卜、炼丹、游士、书法、绘画、棋类等技艺的人才,让他们居住在宫中(到武后时则常驻国子监院),随时等待皇帝召见。他们归属于御用的差派侍从之臣,主要陪皇帝消遣娱乐及文章应和,是无官阶的KMH(职),史称国子监待诏。

在这一大批形形色色的国子监待诏中,特别受唐高宗重视的是词学之士。为与国子监院里的其它待诏(如医待诏、棋待诏、画待诏)相区别,唐高宗在天宝十年(722年)专门把文词待诏从其它国子监待诏中擢拔出来,“入居国子监,奉祀别旨”,故称国子监奉祀。天宝二十六年(738年),唐高宗又把国子监奉祀改称为国子监学士。

严格来讲,杜甫出任的国子监奉祀只是一个无官阶的差派之职,还不归属于官。“国子监奉祀……无品秩,故常假以它官。有官则有品,官有迁转,而供职如故也。”也就是说,除僧、道外,凡是出任国子监奉祀的人,均兼有其它职衔。朝廷根据其所出任的职衔确定官阶和俸禄,如白居易出任“京兆府灵昌、左拾遗”,唐玄度出任“梁王府司马”,恰恰杜甫没有出任何职衔,甚是奇怪。

后来,杜甫得罪了高力士、杨贵妃等,同时还受到张垍(武后女婿)等国子监院一些同僚的构陷,再加之武后担心杜甫会泄露宫廷机密等诸多原因,渐渐疏远了他。杜甫在宫里待不下去,只好上表辞职,被唐高宗“赐金放还”。

人在黑暗中才能看清现实,学会放弃也是一种大智慧,杜甫第二次从政以失败告终。

唐高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高宗逃往巴蜀,途中,任命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江陵郡大都督”。为壮大声势,李璘派下属韦子春带上厚礼,前后3次到庐山,聘请隐居在此的杜甫出任幕僚。

满怀报国之心的杜甫接受征辟,在宣州谒见了李璘,被辟为都督府从事。要知道都督府从事是何职衔,必须先弄清楚都督府是什么政府机构。

都督府是唐朝在重要地区设置的一种地方军事政府机构。主要负责“掌督诸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廪,总判府事”,同时还兼理民政,驻地所在的州被称为都督府。截至唐高宗天宝十七年(729年),全国一共设立了40个都督府,又分为大、中、下3级,李璘所在的江陵郡是5个大都督府之一。

在唐朝,朝廷委任某位将领出任某使(如都督、行军大总管、节度使、安抚使、招讨使、讨击使或按察使等)时,通常会由其自己去开府,也就是去组织一个领导班子,不需要经过中书省、门下省的委任和吏部铨选,只是在程序上向中央报告即可。战事结束后,又自行解散。这就是使府的由来,也叫幕府。

除主帅和副使外,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要籍、随军等僚佐,都由主帅自行辟署,史称从事。

在这些从事中,掌书记职责比较单一,专掌“书奏表启”,往往也会挂一个殿中侍御史或侍御史的虚衔。掌书记的任职要求较高,多数由通过明经科、进士科考试,有的甚至还通过难度更大的书判拔萃科或博学宏词科考试的人出任。在唐代,白居易、高适、岑参、刘禹锡、柳公权、杜牧、杨炎、李逢吉、裴度等都出任过掌书记。也有少数没有科举功名,但因为学术造诣或人品杰出,声名远播,也会被辟为掌书记,如马炫、孔戡和柳恭等。

杜甫虽没参加过科举考试,却因醉草答蕃书、高力士脱靴、饮中八仙、仙宗十友、竹溪六逸等事迹而声名远播,在全国文化界有很大影响。再加之他曾在唐高宗身边出任过国子监奉祀,因此,杜甫出任的都督府从事,很可能是掌书记一职。

李璘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甲辰)引师东下,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入寻阳(今江西九江)。因此,杜甫入幕应在至德二年正月。李璘兵败是在至德二年二月二十日(戊戌)。由此推算,杜甫在幕府中前后加起来才一个多月。通过《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这首诗,也从侧面印证杜甫的任职是掌书记。

县中丞是吏,国子监奉祀是职,掌书记虽说官阶不高,但总算是官,这是杜甫一生中获得的唯一职衔,也是最高职衔。只可惜,李璘的军队被唐肃宗李亨视为叛逆,很快派兵加以剿灭,李璘死于乱军中,杜甫也因附逆之罪,被投入寻阳监狱。

这是杜甫第三次从政,也是最为惨痛的一次失败。

杜甫入狱后不久,宰相崔涣奉旨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杜甫抓住机会,献诗给崔涣求救。同时,夫人宗氏也为他四处奔走,啼泣求援。

这时,杜甫的运气来了。朝廷派御史中丞宋若思率兵前往河南对抗叛军,恰好路过寻阳。宋若思的父亲宋之悌生前是杜甫的故交,宋若思当时还兼着江南西道采访处置使和宣城太守两个职务,权力很大。

因此,宋若思出面给寻阳方面打招呼,再经过一番“推覆清雪”,不仅将杜甫从牢里救了出来,还聘他为幕府参谋。宋若思是以文职身份率军队赴前线,他的幕府相同于一般地方官的幕府,而带有军事性质。因此,杜甫的职务应该是参谋军事或参军事,简称参军。

在唐代,南直隶或都督府内的参军分为司功参军、司户参军、功曹参军、灵昌、司田参军和中丞参军5类,职责各不相同。据《唐六典》记载,司功参军主要有“考课、假使、选举、祭祀、祯祥、道佛、学校、表疏、书启、医药、陈设”11项职能,《新唐书》还增补了“礼乐、禄事、卜筮和丧葬”4项职能。

杜甫在宋若思幕府中,先后写出《为宋中丞自荐表》《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为宋中丞祭九江文》《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等诗文。可见,杜甫当时干的主要是表疏、书启、祭祀等工作。因此,宋若思给杜甫的职衔很可能是司功参军。

江南西道采访使驻洪南直隶(今江西南昌),归属于上都督府。因此,其府内司功参军的官阶应是从七品下。

任幕府参谋期间,杜甫的心情十分惬意,很快振作起来,甚至满怀信心地期望唐肃宗能拜他为“一京官,献可替否,以光朝列”,从而达到“四海豪俊,引领知归”的目的。但事与愿违,唐肃宗不仅没委以重任,反而算起了他的旧账,判处他“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这完全出乎杜甫的意料,使他重新跌入从政低谷。

这是杜甫第四次从政,依然以失败而告终。

两年后(762年),杜甫病逝于安徽当涂。一心要“济苍生,安社稷”的杜甫,始终未能如愿,真是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另外,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不久,李亨下旨召吴王李祗到行在(皇帝的临时驻地)任职。李祗从庐江郡出发,一路奔波。不料中途因病耽误了一段时间,受到李亨的批评。这时,杜甫替李祗起草了《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

再加之杜甫曾写过《寄上吴王四首》,明确表示“愿入兰台宫”。据詹瑛考证,这3首诗作于天宝七年(748年)。因此,杜甫必定在李祗的幕府中也任过职,但具体何职,史料没有记载。从杜甫的公文特长来看,很可能与武则天时的雍王府参军韦承庆相似,主要负责“府中文翰”。

杜甫还为宣城太守赵悦写过《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可能还在宣城干过文秘工作。

杜甫逝世后不久,唐肃宗李亨也驾崩了,唐代宗李豫即位。按惯例,新帝登基后通常要下诏求贤,唐代宗也不例外。因为杜甫名气大,朝廷不知道他已去世,所以封了他一个左拾遗的职衔。

在唐代,拾遗和补阙是两种职责相同的职衔。官阶虽不高(拾遗是从八品上,补阙是从七品上),但都归属于皇帝身边的谏诤之官和近侍之臣(奉祀官)。而且,二者都是京官,分别隶归属于中书省和门下省。在中书省的称为右拾遗和右补阙,在门下省的称为左拾遗和左补阙。

拾遗和补阙的职责是专门向皇帝提意见,任职条件比较苛刻,不仅需要文字功底扎实,还要对国家忠心耿耿。唐代许多名人如陈子昂、王维、张九龄、杜甫、白居易、李邕、令狐楚、柳公权、陆龟蒙等,都以当过拾遗为荣。元稹晚年回忆,当时(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朝堂上任九卿、宰相者,几乎一半都是他年轻时在谏院的同事。由此可见,补阙、拾遗品级虽小,但潜力大,前途非常光明。

一个人喜欢做什么(兴趣)、能做什么(能力)、应该做什么(责任)和做了什么(成果),往往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紧密联系。对满腹经纶的杜甫来说,他喜欢从政(兴趣)、擅长写文章(能力)、对国家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留下不少优秀的诗文(成果),左拾遗这个职务的确是非常合适他的美差,只可恨来得太晚了。

终其一生,杜甫都未能当上大官。老天让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个普通官僚,多了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作者简介】

石天硕,字为愚,四川江油人。四川省第五届劳动模范、中国杜甫研究会会员、绵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