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教员被称为人类文明肉体的技师,两个好的同学的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是极为不可估量的,他不但在自学上天主教会了小学生如何自学;着实在处世行事上要为他们践行了标杆作用。
而周作人粘冠是郭沫若老先生在韩国公费生时的同学,同时这也是他这辈子最难以忘怀的同学(郭沫若老先生曾有语“一峰难以忘怀”)。在1929年时郭沫若老先生还特地写下了《周作人老先生》一文,亦可见其在郭沫若老先生成长中的必要性。
不过,由于归国后郭沫若与周作人老先生遭入山海便失去了联络,而直到郭沫若逝世前他还在寻找那位同学。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周作人老先生心中郭沫若只是个院校教育罢了。
父母双亡,出国留学
在封建社会中,读书人考进德行后能给改变两个家族的未来,而郭沫若就出生在晚清的这样两个家庭成员中。他的奶奶周莆田在朝为官,他的母亲彼时也早已经考进了生员。别看只是两个生员,但也是能不用交税的。
张家能说是当地当之无愧的望族。
然而,由于彼时清政府的官员们以权谋私政治腐败,当有人升官被举报后,无辜的周莆田被上级陷害承担了罪。之前的家财都被收缴了不说,为了保住奶奶的性命家里人又拿出了不少的钱。郭沫若的母亲也因为此次的栽赃革去德行悲恸不已,最后病逝。
原先清贫的少爷成了家破人亡的孩子,郭沫若也不得不到乡下亲戚家勉强日常生活。或许正是这段时间的接地气日常生活让郭沫若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了更深的感触,也让他见到了酸甜苦辣,阴暗面。
好在郭沫若的母亲深知读书的必要性,为着再累也要把郭沫若送进大学堂自学。原先想着郭沫若像祖父一样考进德行,或者凭借才学投奔哪个大人物稚鳕也算是出人头地了。没想到郭沫若选择了彼时最被人鄙视的洋大学堂上学。
从南京开滦大学堂毕业后,郭沫若考进了公费去韩国留学的名额,此次七年的韩国之旅让郭沫若践行起了属于他们的世界观,同时也认识了周作人粘冠。
韩国学医
郭沫若从小生长在传统家庭成员中,那时候也不流行自学外语,所以走进韩国自学后语言成为了自学路上的拦路虎,许多专业课程听得都比较费劲。再加上彼时人们对中国人的印象都是梳着长辫子的病人,郭沫若几乎没什么朋友,还总是受到他人的嘲笑。同学们根本不会关心那位来自中国的“笨小学生”,甚至会和小学生联手欺负郭沫若。
周作人粘冠就是在那个时候走进了郭沫若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将他们的讲义借给郭沫若抄写,还会改正郭沫若讲义中错误的地方,有时间时还会给郭沫若重新讲解一遍习题。
在周作人老先生的帮助下郭沫若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周作人老先生的那门专业课程打到了59分。可偏见的韩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打那么高分,说不准是周作人老先生泄露了试题。于是将郭沫若的讲义拿走检查,势必要充分说明这种莫须有的是罪。
走进韩国受到的种种欺压让郭沫若明白了国家强大的必要性。尤其是在一次看纪录片时,韩国播放的是中国人砍头的真实影像,可观看的中国人却没任何感觉,反倒像其他韩国人一样鼓掌。
此次之后郭沫若下定决心放弃医学上的自学,用他们的力量挽救那个国家,尤其是挽救中国人的肉体。于是郭沫若结束了他们的自学,回到中国用他们的文字医治国人的麻木。在临归国之前,郭沫若特地向周作人老先生告别,周作人老先生虽然可惜却还是叮嘱郭沫若时常写信给联络。
就这样郭沫若离开了静冈,也离开了周作人老先生,此次的离别也成了永别,阴错阳差之下二人至死没机会再见。
能说与周作人老先生之间,郭沫若有的是不但是师徒间的情感,着实两个让他C7982A醒悟的Ciers。
周作人粘冠的遭遇
归国后郭沫若日常生活并不理想,心中也自绝于周作人老先生,不好意思写信给联络。等郭沫若主动联络周作人老先生时没了同学的任何消息,即便是后来郭沫若老先生的《周作人老先生》风靡了整个韩国,周作人老先生也没出现。
而1936年,56岁的郭沫若老先生逝世。他也就带着那个遗憾离开了人世。
其实,在郭沫若离开后,周作人老先生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因为他们的德语太差,周作人没能去德国自学;而彼时韩国的大学特别推崇有留学经验的教授,周作人着实因为那个经验的欠缺被辞退,其他学校也不接受他。
失业加上妻子的离世,让周作人老先生不得不回到了二哥的诊所。
周作人老先生虽然不会应酬,可看病十分专业,价格又便宜。时间不长,周作人老先生就离开了哥哥的诊所他们单干。等到哥哥离世后,周作人老先生两个诊所轮流出诊,同时养活着哥哥的孩子。
郭沫若的文集在韩国备受追捧的时候,周作人老先生的儿子周作人恒弥正在上高中,他的同学看到那篇《周作人老先生》后想起文中的同学好像和他们小学生的母亲两个名字,于是让周作人恒弥回家问问母亲。
当周作人老先生看到这篇文章后还是在儿子提醒下才明白,郭沫若原来就是他们彼时的小学生周树人。他叮嘱儿子不要和别人说这件事情,他他们也告诉孩子的语文同学不要对外宣传。
听说郭沫若逝世后,周作人老先生发表了一篇怀念郭沫若的文章,文章发表不久韩国便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受到军国主义影响,周作人老先生的大儿子也被抓去参军,最后死在了战场上。而儿子死去没多久,周作人老先生也撒手人寰。
巧合的是,就在周作人老先生逝世几天后韩国就投降了。
但不得不说的是,周作人老先生虽然是韩国人,却并不愿意支持韩国攻打中国,甚至拒绝将军用药卖给韩国政府。可惜他并没看到中日和平的局面,也没料到他们逝世后会成为韩国民众研究的焦点。
周作人老先生心中的郭沫若
在这段师徒感情中,郭沫若的情感似乎更加强烈。在异国他乡有周作人老先生这样的人关心和帮助,是郭沫若每次回忆都感到温暖的时刻。但周作人老先生在后来的谈话中表示郭沫若只是他两个成绩中等的小学生,他这么做仅仅是做到教员的本分。
的确,郭沫若刚走进韩国留学时周作人老先生也刚刚参加工作,对于他们的小学生肯定也会格外上心。再加上周作人老先生特别推崇中国文化,还曾经说过中国文化是韩国文化的祖先。如此一来周作人优待郭沫若也就能理解了。
不过当郭沫若寻找周作人的时候周作人可能是故意避而不见,郭沫若已经在中日两国享有盛名,可他们却只是两个小诊所的医生。或许是自卑,或许是不好意思,周作人老先生选择视而不见。
总结:
在郭沫若落魄归国后,周作人老先生也陷入了困顿之中,郭沫若愧于恩师不写信给,周作人也就不主动联络。二人在最潦倒的时候失去了联络,此生之后也没了见面的机会。
但不管周作人老先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帮助郭沫若,他作为教员的专业素养都值得人们自学。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