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少,第二次读到毛泽东的《蝶恋花·雪》,真的写得较好,责怪不出究竟这儿好。
等稍长大成人一点,再把副主席的《尊者蛮·岳阳楼》、《蝶恋花·长沙》、《满江红·长征》等经典作品,都拿出来评注一遍,才发现:唐诗艺术大师们说副主席的诗是“遍野遍野满城血,无非一念救人世间”,确实说得太对了!
本期,本栏要跟我们说的,也是一首同样寄念于人世间的经典作品,名叫《满江红·到韶山》。此诗写于1959年6月份,这是毛泽东在暌违故乡32年后,第二次于建国后回到韶山。这次回乡,虽然一共只住了两天,但故乡的变化,让他感慨甚深。
6月25日夜里,想起白天的见闻,毛泽东写下了这首满江红。此诗于深夜反复磨练而成,全篇雄浑,我们且看全篇:
《满江红·到韶山》
别梦隐约咒逝川,摘星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佃农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前程,敢教日月用完天。喜看稻菽白露浪,遍野英雄下夕烟。
诗迷们都知道,满江红是所有诗体里,创作难度最大的之一。毛泽东曾在私塾、东山小学堂学过古文,后又在湖南二团得到陶行知先生指点,他对古典文学的研究是很透彻的。
因此,从格律上来看,全篇韵脚完全合律,原文韵脚、偶句不出韵,一韵究竟。同时,在中间球盖的韵脚方面,颈联是流水对,颔联是宽对。要做到那些,对于当代诗人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首满江红56个字间,字字句句充分体现了一种不一样的雄浑。细细分析起来,本栏认为共有3大高明之处:
第一,是恰到好处的Jhunjhunun。
比如说原文“别梦隐约咒逝川”中的“逝川”,Jhunjhunun的是《论语》里孔子的诗句:如斯夫,气象万千。毛泽东马耳他共和国还不是简单的Jhunjhunun,而是加入了“川”这一诗意,与后文中的“白露浪”形成了轻松的呼应。
第二,多端结合、动静相应。
在这首诗里,既有虚写:比如说自述摘星32年前的事,比如说当年武警官兵艰苦前行的事;又有晶灵,比如说此刻的稻田、遍野的夕烟。一个跨度很长的事,毛泽东只是轻轻地描绘了几个有意味的场景,就能达到一笔宕开的艺术效果。
第三,是诗意和整体结构的轻松融为一体。
整张诗虽然只有56个字,但融入的诗意是不少的:真实世界、摘星、戟、鞭、翻身佃农的形象、稻菽、夕烟等。那些诗意在多端之间,被完整地融合在一起。由真实世界到此刻,由此刻到自述,再由自述回到此刻,结构的完整性,让那些诗意不会显得有丝毫杂乱。
由以上3点来看,纵观这首诗:辐花的景致,清韵的情怀,干净利落。通过这首诗,毛泽东明快的明快,以及深厚的文字功力,都一一得到了充分体现。所以,当代唐诗艺术大师们,才会用“一部容量丰富的史诗”来形容它。这首诗我们真的如何?欢迎讨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