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故事精选7则
世说新语是一本记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名流风范、政治、文化史实及典故的一部书,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其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流畅,深邃而含蓄。下面我将为大家挑选出来7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并结合诗词进行鉴赏。
1. 桓伊泛舟(第37则)
“桓伊欲泛江水,乃止濡須楼下,〔临江〕辽然曰:‘江、河之水,何以别哉?’”
这则故事描绘的是桓伊秀才乘船游玩到黄河边上时的一个情景。当他看到黄河和汴水并不分明时,他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江河,它们之间的水能够分清,而有些却无法区分?这一问题引起了当时士人的广泛关注。而后,“江河之水亦各有灵气,渐因交混,其别日来”,成了一个脍炙人口的典故。这里有一个比较知名的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2. 聚散难离(第67则)
“简文在阳城七年,偏安一隅,东西二河以内听风任性,昏庸不治,乃致天下大乱。文之在位,驺虞之间不得浮游;及羲之代之,奄无遗策。名将战死,群贤流亡,尝思聚首,但悲其别离。及文死羲出,善促而暴亡,乃更交错,失所之恨,余事,留人悲叹而已。”
这是一则关于文人时局的故事,反映了时局动荡,士人困境难解的实际情况。作者并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通过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说明了由于环境变迁,老朋友的聚散难离的大困境。《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诗句,也是对着这个故事所写出的:“八年磨一剑,霜刃凝夜弦!把酒问青天,不知今夕是何年?”
3. 梁武帝游骆山(第94则)
“时弘儒王素业爲侍中,颇有大才,帝每纳谏,先以素业选择,由是内外多设上请之臣,前后相继达三十余年。乃适以一事被诛。素业念往事,闻婚礼将成,遂投河而死。”
这里是一篇典型的历史小品文,吐出了人物性格与时代价值观。帝王与儒官、优美风光具有很好的自然交融。这也是中国古代文章惯用的表现手法。首唐元稹一首《闺意献南山》:“海树阴阴带远山,长亭横宿水无涟。舟繁霜落潭波起,人寂寒眠鴈声悲。当壶就社行溪绿,为葬开元定橘林。东篱日晚凝朱阵,青女道傍结素茵。”
4. 有则改之(第128则)
“孔文举为会稽内史,至洛阳,问太尉李固:“卿昔谕我以简,今当复从所学耳。”固曰:“吾告卿云何?”对曰;“曰:有则改之,无增益焉。”固曰:“儒者始教,必有已而。《易》曰:‘未济征凶,利涉大川。’岂其在前者虽渚深、水狭,亦复有生意乎!”文举闻言曰:“真卧龙也!””
本篇产品了孔文举、李固两位权臣之间的一段幽默的对话。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人能否很好地吸取前人的经验知识,是一个看重的品质。换言之,不同的生活阶段和目标环境会产生个体变化,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的信息,才能够在新环境下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墨梅》王冕的诗句,与其相得益彰:“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 孜孜常修(第 164 则)
“王子敬为都官郎中,专以《老子》《易》自持,不杂从事。时有司空康,嘉其识见。后升迁至安成丞,为应行县令。元亮至睦阳,细长民间之善恶,与康书末叙及子敬事,称其‘孜孜常修’。”
这句可选摘自孔子说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篇故事很好地体现了读书人应当“孜孜常修”的理念。 孜孜则事卓尔,奋斗精神典型代表。《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里的诗句很好地体现了这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 安知乐(第315则)
“解琬申国之后,乃制『八音合奏』五千人于阙下,既而曲罢而乐不终。甄洋兴曰:‘安知其所出者足以乐其所入。’解胜曰:‘不能乐其所好,而能知其所好者,天禀之功也。’”
这段话主要表述的是美学原则即艺术所拥有的独特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