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叶嘉莹先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讲授新一轮中国诗歌史课程。《草地》周刊开设“迦陵课堂”专栏,刊发全部课程精要。本次推送为第二十三课,分析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各自的高妙之处。
作者:叶嘉莹讲授
于家慧、陈学聪整理
张海涛审校
高适《燕歌行》这首诗的题目是乐府诗题。乐府没有严格的平仄对偶,高适这首诗有气骨、有气势,而形成气势的重要因素是声调跟叙述的口吻,口吻的形成又跟句法、章法有很密切的关系。
叶嘉莹先生在迦陵学舍接受教师节祝福。新华社记者李靖摄
高适诗中的句法与“语码”
我们看这首诗后面一大段:“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这首诗里面是有换韵的。“铁衣远戍辛勤久”,这里换了一个韵。前面“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腓、稀、围是一个韵。
现在我们说换韵后的句法。换韵后这一大段,不是对偶,而是骈句。对偶很严格,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词性要相同,平仄要相反。骈句就是两个相并行的、分量上轻重相等的句子。“远戍”跟“应啼”不是严格的对句,“远”是远近,形容词,“戍”可以做名词,戍边的人;也可以做动词,去戍边的意思。“辛勤”是形容词,可“别离”是动词,“铁”是名词,“玉”是名词,“衣”跟“箸”都是名词,它不像有的诗对得那么整齐,它是并行的句子。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这两句对得很工整。“少妇”对“征人”,“城南”对“蓟北”,“断肠”对“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边庭”跟“绝域”都是边塞的战场。“飘飖”跟“苍茫”是对举的。“飘飖”,中国字有时候讲双声,有时候讲叠韵。双声是声母相同,叠韵是韵母相同。诗之所以传达一种感发的力量,是因为诗里面最细微的那些元素。一个好的诗人,他的诗之所以感动你,除了意思以外,还有很多microstructure(显微结构)。
我们都说杜甫的诗很好,杜甫的很多诗,尤其是七言律诗,你一看就想吟诵。声调非常好,还有很多感发的力量是借着声音传达的。等我讲杜甫的时候,我会把很多作者的七言律诗做个比较,然后就可以说明杜甫的七言律诗为什么比别人写得好。
话剧《杜甫》。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现在回来讲高适,这句“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韵母都是ao,是叠韵;“苍茫”韵母都是ang,也是叠韵。高适这一大段,之所以有气骨,是因为声调口吻在松散之中有严整。
下一句是骈句,也是对偶,“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杀气”跟“寒声”是相对的;“三时”跟“一夜”是相对的,三是数目,一也是数目;“阵云”跟“刁斗”是相对的。“刁斗”两个字来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这首诗最后两句是“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所以他写诗写到后一半时,想到的是李将军。
李将军是李广,他待他的兵士非常仁爱,《史记·李将军列传》讲到一件事情,说当时有另外一个将军,叫做程不识,也善于带兵,可是带兵方法跟李广不同。李广是以他的德爱来感动兵士,程不识是以他的军令、军威来约束士兵。说李广军中不用刁斗,程不识的军队一定要有刁斗。
刁斗是什么东西呢,是一个铁做的容器,可以装一斗米来煮饭。昼“用以炊”,像大铁锅一样用来做饭。夜“击以巡”,击是敲,巡是视察。李广以他的德爱,使士卒愿意服从,不用监视,不用巡情视察,兵士们自然就是守法的。可是程不识的军队,就一定要敲着刁斗去巡视。
古人写诗,凡是写军队,常常写到刁斗。南宋陆游,就是陆放翁,曾经写过一首诗,有这样几句:“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陆放翁一度在军中服务,驻守在大散关附近,是由四川到陕西所经过的地方。陕西已经被金人占领了,他来到跟敌军分界的地方,“日暮风烟传陇上”,每当黄昏的时候,有朦胧的烟霭和晚风,从大散关这边传到大散关那边,从陇上笼罩过去,就是风烟相连接。
位于秦岭大散岭上的大散关。新华社发
“风烟”是从哪里来的?我好像在“跑野马”,但我讲文学,一个语码,一个标志符号,在传统文化背景之中,你一用它就引起一串联想。这个诗为什么好?为什么使我们感动?因为我们看到这首诗时,就想到一串诗。
杜甫有这样两句诗:“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杜甫晚年在四川,他说我的身体在瞿塘峡口,可是我心里所怀念的是长安的曲江江头。现在是秋天,我虽然不能回到曲江,可我们这里的风可以吹过去。
烟云的笼罩可以把万里都连接起来,所以“万里风烟接素秋”。风烟的相接,代表我的关心。李白有一首送杜甫的诗:“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我们总讲杜甫怀念李白,其实李白也怀念杜甫的。他说我怀念你的感情,就像眼前汶水的流水,浩浩荡荡,大片的水代表我深厚的感情。“寄南征”,我把怀念你的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上,一直向南远远流去,我的感情也随它流到你那里去。
“南征”,这个“征”就是远行,到远方去。我们的感情借着流水、借着风烟,使两个地方联结起来了。
所以“日暮风烟传陇上”,我是关心沦陷区人民的,“秋高刁斗落云间”,我在军中,晚上有敲刁斗的声音,我们说“秋高气爽”,秋天的时候天空显得很高远,所以觉得刁斗的声音都飘到高空里面去了。那么中原的父老,在大散关那边被敌人占领的地方,他们应该惆怅。只隔着一个大散关,为什么国家的军队不来收复这块沦陷的地方?怎么“不见王师出散关”?这是陆放翁忠爱的表现。
我现在要讲的是什么?是高适所说的“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寒声一夜”,这是战场里的感受跟气象,冬天的时候,那个声音传得更远更响亮。“寒声一夜”,所以“传刁斗”。而且你联想到陆放翁的诗,“秋高刁斗落云间”,声音传播得高远。高适把战场上的艰难、辛苦、寒冷,用对偶的句子表现出来了。
三位边塞诗人的特色
边塞诗我们讲了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他写思妇的怀念,也写征夫,主要是用形象来传达。“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是妻子的怀念;“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是征夫的怀念。王昌龄的诗重在情感方面,是以情感取胜的。我们也讲了高适的《燕歌行》。高适的诗是以用意取胜。他主要写将士的劳苦,将帅的骄恣,想借诗反映当时军中的一些问题。
岑参又如何呢?他的边塞诗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送一个姓武的判官,从边疆回到首都去。还有一首《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我们要详细讲的是《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所以大家看到了他们的不同。王昌龄的诗没有特定目的,不是专门送给哪一个人,只是因为看到了征夫思妇的悲哀痛哭,所以写了诗。那高适呢,他一直非常关心国家民族,关心政治的问题、人民的问题、将军与兵士之间的问题,所以他有用意。
可是你看岑参呢,岑参都是“送”,都是歌颂赞美,可是通篇的歌颂赞美也太无聊了,所以他主要的长处不在写情,也不在用意,他就用景物形象做陪衬。岑参是真的到过边塞,对边塞的景物形象有很深切的体会跟认识。
杜甫写过一首诗,写他跟岑参兄弟到渼陂去划船,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兄弟都喜欢不平凡的事情。还有人品评岑参的诗,说“语奇体峻”,他的语言是不平凡的,他的风格特别矫健有力量。
岑参的诗何以“语奇体峻”,完全在他的声调。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行”跟“歌”都是乐府诗的一个名目。“奉送出师西征”,送将帅出征。究竟送谁,这首诗没有说,可是《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注解里有。
“轮台”是唐代一个县的名字,属于北庭都护府的辖区。都护,就是军队领袖。当时在这个地方带领军队的是谁呢?“封大夫出师西征”,天宝十三载,就是公元754年,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入朝。安西也是一个行政区域,就是轮台附近的地方。
四镇节度使,不是四个人,是四镇归一个人管。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封常清一个人统治四镇。入朝,就是从军事驻守的地方到长安去朝见皇帝。“摄御史大夫”,摄就是代理,回到朝廷去,朝廷就给他一个官,短期代理御史大夫。不久以后,又暂兼北庭都护,还有伊西的节度使,还有瀚海的军使,所以封常清在当时是一个军事力量非常强大的人。
岑参是“随封”,在封常清手下做判官。“封驻轮台”,封常清有的时候在轮台驻军。天宝十三载秋天,“出兵西征入侵之敌,此役史失载”,这次战争历史上没有记载。《轮台歌》和《走马川行》,都是为这次出征而作的。岑参作这两首诗的背景,是奉送一个位置很高、军事力量很强大的封大夫出师。
阳关,流沙茫茫的荒原戈壁。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我们说了,王昌龄的诗是以言情胜,高适的诗是以用意胜。不是说他们所有诗都是如此,而是边塞诗的比较。岑参的诗,可以说是以写景胜。这是从内容上说他们的不同。从格律上说,又有七言绝句、七言歌行的不同。
从表达形式来说,岑参跟高适的诗都是以声调口吻取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用七言歌行的体式,这种体式是比较自由的。像王昌龄用的是七言绝句形式,已经固定了,限制了他的变化。这是唐朝边塞诗主要的三大类别,以他们三个人为代表。
高适的诗以用意取胜,注重的内容就是将士跟兵士的悬殊、兵士的痛苦。而岑参是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他不能够有讽刺的用意,只能够赞美。但如果只是赞美,这个诗也太无聊了,所以他就写边塞的景物,而边塞的景物是不同寻常的。所以它可以在声调口吻上有自由的变化,可以在不同寻常的景物上给人新奇的感觉,这就是岑参诗的特色。
岑参的诗景物跟声调配合得很好
我们说过,不同种类的诗要有不同的欣赏角度。有的诗是适宜讲的,如果含义深远丰富,可以带给我们很多联想。有时候讲很短的一首词,可以联想到很多,这是词这一类作品的特色。
清末民初的词学批评家王国维说,词的特色是“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跟词本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要眇宜修”,“要眇”,就是深远,“宜修”,一种女性的美。所以词所写的是一种深远幽微、富于装饰性的、近于女性的美,能够“言诗之所不能言”,诗不能够写出来的东西,词能够写出来。
词能够表达得最委婉、最曲折、最深远,可以引起读者很丰富的感发和联想,这种特质是诗所没有的。可是,“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有时候词不能够完全说出诗所表达的。“诗之境阔”,诗所写内容境界博大,“阔”是博大。像高适、岑参的七言歌行,写边塞的各种风光,小词写不出来,即使写了,也表达不出这种声调跟口吻的气骨,不能够形成这样的气势。
可是“词之言长”,有的词虽然篇幅短,可是给我们丰富的联想。我们讲贺铸的一首词做比较。
“凌波不过横塘路”,一个女子走路的步伐很轻盈。“凌波”,是说女子姿态的美。这个女子走路这么美,可是她从来不走过横塘的这一条路。我看见她了但是不能够接近她,所以我“但目送、芳尘去”。
当她出现的时候,我就一直看她走过去,就想象她走过的路上应该是有尘土了。本来尘土没有什么好写的,人走过的脚印也没有什么好写的,可是有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所以你一说“凌波”,一说“芳尘”,就跟曹植《洛神赋》联想在一起了。你就可以想到这个女子轻盈娇美的姿态,可望而不可即,地面上应该留下她走过的踪迹。我不能跟她接近,我连她留下来的踪迹都感觉是亲切的,有一种美好的本质在里面。
表面上是写一个女子,可是他所表达的感情本质是,我们看见一个美好的事物,可以“望见”,而“不可即”,可以看见但不可以接触。这种感情的本质给我们很丰富的联想。
观众在参观《洛神赋全图》(南宋摹本)。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总而言之,我可以引很多来讲这种感情本质的美。有的诗是适合于讲的,它的含义深远丰富,给我们这么丰富的联想,这么丰富的感发,不仅仅是感动。“感动”跟“感发”不一样,“感发”是在感动以外给你一种启发,一种联想。你感动以后,心里还可以有一些感动之外的东西。
词跟诗很不相同,词给你很多言语以外的启发和联想。虽然说诗可以写出广大的、边塞的战争场面,诗之境是“阔”,可词之言是“长”。这个“言长”,不是篇幅长,不是句子长,是它的语言给我们的意味,它给我们这么多感发,这么多联想,意味悠长,这样的作品是适合于讲的。
诗呢,有的写得很好,可是写完就没有了,尤其是岑参的诗,他本来就只是歌颂赞美,既不是言情也没有用意,他写景,我们只能说他写得很好,气势好,声调口吻好,景物是不同寻常的,是新奇的。除此以外,没有感动之外的东西。像他这样的诗,我们可以很快看过去。
我们先看《走马川行》。“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他说“君不见”,你没有看见过吗?在走马川这个地方,走马川在哪里?走马川在一片万古不化的雪海旁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莽莽”,无边无际,荒凉而且遥远,黄沙一直接到天边。“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念起来声势好。轮台这个地方,九月的时候风已经非常大了。
现在把岑参的几首诗结合起来,请大家对照着看。《白雪歌》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他写边塞的风光,真的写得好。从西北方刮来的边塞的那种风,“卷地”,是扫在地面上吹起来的。
你要知道北方,不用说轮台那么远,我在北京,小的时候去上学,常常刮风,尤其春天,从塞外刮来的黄风,远远的就像一个小旋风,一直转一直转,这是“卷地”。你可以看到地面上的风沙,那么盘旋,就是从地上卷起来的。塞外的草都是枯黄的,一片白颜色,寒冷的狂风把那干枯的草都吹断了,所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普通的内陆,顶多十一二月才下雪,但是胡地的天这么冷,八月的时候已经下雪了。这是他写的边塞风光,果然好。
再看接下来两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塞外从来看不见花开,所以塞外一夜的风雪,就如同把春天带来了,第二天早晨一看,所有的树都挂上冰雪了,千树万树都是白色,好像梨花开了一样。
你可以看到,他不但景物写得好,声调也好,他写冰雪的摧伤,用那么短促的入声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很紧促的声音,让你感觉很紧张很凛冽很寒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然间变成平声韵,给你一放,就仿佛春天来了。“梨”是平声,“花”是平声,“开”是平声,一下给你放松了。诗你要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把它的特色掌握住,这是岑参诗的好处。他写的景物跟声调配合得很好,紧缩的时候就紧缩,放松的时候就放松。
再回来看《走马川行》,“轮台九月风夜吼”,刚才那首诗是这首诗的陪衬。“胡天八月即飞雪”,“北风卷地白草折”,八月就已经如此,何况九月!风是半夜里吹的,风声很大。我小的时候在北京,晚上会听到风呼啸的声音。他说“轮台九月风夜吼”,“风夜吼”还不说,“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这还不是我刚才所说的,地面上的尘土被吹起来。塞外的风,风力那么强大。“一川碎石”,水沟干了之后,水底很多大得像斗一样的石块,被强风吹起,随风乱滚,“随风满地石乱走”。
我们从汉朝的诗讲下来,什么人写过这样的风光?没有人写过。因为看见边塞风光的人不会写诗,会写诗的人从来没去过这样的地方。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的诗你一定要知道从什么角度去欣赏。他主要就是以写景取胜,他的主题是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所以还要赞美封大夫。他说“匈奴草黄马正肥”,匈奴现在是秋天了,草都枯黄了。你要知道,草枯黄的日子是打猎的日子。
玉门关关城遗址。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王维的一首诗叫做《观猎》,就是看人家打猎,里面有这样两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他所写的是秋冬之际,下一场雪,雪刚化,出去打猎的情景。秋冬之间是打猎的季节,因为草都枯黄了,都比较干了,不像夏天的草很高很茂盛,所以是“草枯”。
那打猎的人呢?天上一只鸟被射下来,落在很远的地方,打猎的人手臂上架一只鹰,把鹰放出去,把鸟衔回来,所以“草枯鹰眼疾”。还不只是射鸟,有时候野地里有一只兔子,跑得很快,他就把手臂上架的鹰放出去,鹰在天上看到兔子,一下来就把兔子给抓住了,所以“草枯”,鹰的眼睛才可以看得“疾”,才可以迅速发现要抓的小动物。下过一场雪,雪刚刚化,马跑起来特别快,所以“雪尽马蹄轻”。这是王维写的出猎情景。
我们现在只是在印证。“匈奴草黄马正肥”,这是秋天,是可以出来打猎的时候。匈奴这种游牧民族,常常借着出猎的机会入侵。秋冬之际,他们面临生活问题,而中原是粮食收获的时候,所以他们入侵来抢中原的粮食。当年的背景就是如此。马有很多草料可以吃,所以“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金山就是阿尔泰山。
你从金山向西看,就看到“烟尘飞”。我们讲过高适的《燕歌行》,说“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所以“烟尘”就代表了战争。金山往西北一望,烟尘滚滚,那是匈奴的兵马带着刀剑,烟尘飞扬来侵略。所以后面就写了“汉家大将西出师”。“汉家大将”是赞美,“西出师”,面对匈奴的侵略,向西出兵。这三句是一个韵,赞美将军的勇敢。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写将军的勇敢,对国家效忠。将军身上穿金甲,金甲就是金属钢铁做的盔甲。将军效忠国家,不仅白天盔甲不脱下来,夜里都不脱下来——兵不解甲。常常要防备战争,可能匈奴晚上会来,所以“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有的时候不但白天要进军,而且半夜行军。
你看欧阳修的《秋声赋》,说“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半夜行军就是要偷偷前进,大家不许讲话,夜深人静,你就听到走路的声音,还有刀刃相碰的声音,所以“半夜军行戈相拨”。“戈”是古代一种武器,“相拨”就是相碰,走路的时候只有兵器相碰的声音。“风头如刀面如割”,那风吹过来,像刀刮在脸上一样,脸好像都被割破了。
后面就写边塞的寒冷:“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不用说人很冷,你看马毛上面都是雪。马跑的时候出汗了,汗就把它背上的雪蒸化了。“五花连钱旋作冰”,可是它一停下来,化去的雪就马上结成了冰。“五花连钱”是这个马。李白说的“五花马”,就是黑白花的马。“连钱”是说一块一块圆的斑点。“旋作冰”,是说转眼雪就化成了水,一停下来,水就结成冰,极言其冷。
“幕中草檄砚水凝”,“草”是写,“檄”是报告战争的文书,将军幕府之中,写报告战争的文书时,连砚水也冻住了。“虏骑闻之应胆慑”,我们中国都把敌人叫做“虏”,说“胡虏”。“骑”,这里不念qí,念jì,是马队。他说敌人的兵马听到我们这么勇敢,不怕寒冷,冒着冰雪出征,他们胆子都吓破了,“慑”是害怕。“料知短兵不敢接”,他说我料想你们的军队到西北去作战的时候,他们不敢跟你们直接冲突。“短兵”就是面对面地打仗,“接”就是交接,相交战,他说我料想他们不敢用短的武器比如刀剑之类的跟我们的军队交战。“车师西门伫献捷”,车师是汉西域的国名,有前、后车师。“伫”是站立在那里等待,等待你们“献捷”,“捷”就是胜利的捷报。他说我们就在车师这个地方,你们营帐的西门,等待你们胜利的报告回来。
《走马川行》和《白雪歌》,都是岑参送军队里的将帅出征的诗,除了边塞的景物,都是对于战争的歌颂和赞美。可是呢,岑参曾经在边塞、在军队里面工作很久,他也是怀念故乡跟家人的,当他写到自己感情的时候,有一首《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嘉峪关关城一角。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故园东望路漫漫”,因为他们是在西北,故乡就在东南这个方向,所以说“故园东望”。我怀念我的故乡,可是隔了这么遥远的路,所以“故园东望”是“路漫漫”,“双袖龙钟”是“泪不干”。“龙钟”是很沉重的样子,形容一个人年纪比较老。已经衰老了,可还是在边塞。我用衣袖擦眼泪,我有这么多眼泪,双袖上的泪一直没有干过,所以“双袖龙钟泪不干”。
碰到一个入京的使者要从安西回到首都长安,我不知道你是要回长安去,只是偶然在路上碰到你,我现在来不及给我的家人写一封信了,所以“马上相逢无纸笔”,没有纸笔去写东西。“凭君传语报平安”,我只是拜托你到了长安以后告诉我的家人,说我还平安。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项目编号:18@ZH026)的成果之一。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