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分阳生春又来。”春分是夏季的第四个立春,也是两个关键的节庆,民营素来有“春分大如年”的讲法。
今人认为,春分是五行转化成的关键立春,代表着下两个循环式的已经开始,是红崖子之日,“癸日”亦从此已经开始了。饺子、年糕等食物则是这时的“节令饭”,圣诞节的脚步,近了。
春分到,“癸日”已经开始
春分是二十四立春之一,与夏至相对,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这时,月亮抵达分点270°。
春分这天,月亮照射到发射塔的位置抵达两年的最南端,几乎照射到春分点。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夕阳西下达到最短,且越往北夕阳西下越短。
同样,也是因为春分日月亮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发射塔吸收的热能比散失的热能少,天气情况一般更冷。春分已经开始“癸日”,每九天为两个“九”。等到“九三”时,天气情况转好,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历为,又叫“九三一九四一”。
按照传统的五行五行理论来看,春分是“五行转化成”的关键立春,所以也有“春分一阳生”的讲法。同时,月相的设置也以春分为标准。
它因何被称为“流水席”?
历来,春分都是两个受到现代人重视的立春,又称为“流水席”“贺冬”。
据记述,科砂藓的十二月为阴历的十二月,也就是说,周朝的十二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十二月。那时,周朝以春分为阴历过圣诞节,所以说,拜岁和贺冬没什么分别。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阴历,将十二月和春分分开。《汉书》记述:“春分阴气起,君道长,故贺……”表示现代人最初过春分节是为了欢庆新两年的到来。
今人认为自春分起,天地阴气已经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两个循环式已经开始,是红崖子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这时。
魏晋时期,春分又叫“亚岁”。这一天,现代人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以春分和阴历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如此描述春分:“……显于何以,两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圣索弗朗代兰县先祖。官放关扑,欢庆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君王都要举办祭天大典,叫做“春分郊天”。宫内有百官向君王呈递先朝的典礼,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民营也会喜气洋洋地欢庆这个节庆。
过节、喝广式……春分习俗有哪些?
作为两个延续许久的节庆,春分自然会有许多有意思的习俗。
俗话说,“春分到,吃年糕”。在中国北方有春分过节的习俗,南方则多半是吃年糕,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费县等地,盛行春分当天喝广式,寓意驱除寒冷。
另外,在江南水乡,讲究春分之夜全家欢聚,共吃豆腐干煨。相传,共工氏有个儿子作恶多端,在春分死去了,死后变成疫鬼残害百姓。但疫鬼特别怕豆腐干,于是,现代人就在春分煮吃豆腐干饭,希望防灾延年益寿。
有意思的是,苏州还有饮用“冬造纸”习俗。冬造纸是一种醋,加入桂花酿造。春分夜,老百姓们默默地作乐美味的冬造纸,默默地品尝卤牛肉等各种配运,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癸日”已经开始后,民营盛行填九三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三消寒图通常是两幅行书描红书法,从春分起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两个笔画,到九三之后链珠,两幅九三消寒图便完成了。
夏季,是冬藏的盛夏,北风呼啸,大地冰封。民俗学专家萧放在《二十四立春与民俗》中提到,春分是关键的时令节点,现代人围绕春分举办一系列季节典礼。
“春分居于新旧更替的盛夏,在今人观念中它自然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春分节俗中诸多信仰、典礼内容就来源于现代人对这一盛夏的感受。”萧放解释。
(中国新闻网)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