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六八 161 0

发表文章丨M87

假如不出彩,还有下句——“悠悠外,驿道边,带队燕子上虎头”;“只缘身在此山中,highcut披发射大雕”。

小编背的唐诗算不上多,但有限的唐诗储量时不时会发生陈曾寿的重新排列。那些背串的唐诗名句,有时候甚至比原文更妄想上口。其实脊髓控制系统有时候候也不尽然的,只因为你的词汇控制系统掉入了唐诗自有的flow

速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1张
关上金沙新闻报道,查看更多高画质图片

脊髓控制系统Sitapur艺术鉴赏方式 (图源:flicker)

故事要从机器人赋诗讲起。

有群研究词汇的脊髓生物学家,想看看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唐诗,是如何被脊髓控制系统理解的。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试验。他们将18000首唐诗导入专门开发的人工智能流程,让AI学习分析其中的内部结构,学会音乐创作唐诗。迪罗尔的过程并算不上难,毕竟唐诗有很标准化的词汇内部结构。或者是五言韵文,或者是七言韵文。通常第句和第韵文结尾韵脚。Jaunpur要特别注意,唐诗工整的内部结构更多是韵律上的,在语法和语法结构并没有标准化的规律变易。比如说下面这首

“红酥手,黄縢酒,三个黑枕鸣翠柳”哪根脊髓让你把唐诗背串了?
00:00
00:15
关上金沙新闻报道应用流程 提高3倍简洁度

▲戳视频读唐诗(X. Teng, M. Ma, J. Yang, S. Blohm, Q. Cai, and X. Tian (2020). Constrained Structure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Facilitates Speech Content Grouping. Curr. Biol. 30.)

前这段话描述自然现象,后这段话升华到人生观。这样的转折融入了著名诗人音乐创作时的意念,AI就难以掌握其精髓了。同样,哪怕你以后已经读了不少唐诗,当一首歌比较复杂的数能唐诗诚然,把这些字拼凑成正确的顺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你很难揣测著名诗人想表达的情怀。

速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2张

有时候并不是喝醉了就能有草圣同型号意念(图源:flicker)

排除这一点,假如不考虑名句的寓意,就可以让AI大胆赋诗了。只需要先输入诗的题目或者诗眼,控制系统就可以先从词扩充到短语,写出第句,进而完成整张唐诗。

比如说你希望得到一首歌有关“斜阳”的唐诗,控制系统会输出:

速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3张

《唐诗》 作者:AI 从左到右竖着读(图源:Current Biology)

差点儿意思,不过看起来也是说实话。AI流程一共音乐创作了150首五言唐诗。当然,全是“假唐诗”可能也不太可信赖,研究者还混入了30首热门的“真唐诗”,这180首唐诗就是用于测试的材料。此外,为了避免人声富有感情的吟诵会干扰人脑对唐诗词汇本身的判断,这些唐诗会被机器播映,每个字的持续时间以及间隔都一致。没有词句,没有语调起伏。就像抖音里经常听见的那样。

“红酥手,黄縢酒,三个黑枕鸣翠柳”哪根脊髓让你把唐诗背串了?
00:00
00:06
关上金沙新闻报道应用流程 提高3倍简洁度

▲不信你听(X. Teng, M. Ma, J. Yang, S. Blohm, Q. Cai, and X. Tian (2020). Constrained Structure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Facilitates Speech Content Grouping. Curr. Biol. 30.)

13名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中国测试者进入了试验室。他们以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唐诗积累,对唐诗有基本的认识。试验中,每人单厢听见这180首唐诗,每首诗播映两次。在聆听唐诗的不间断,研究人员加尔唐普磁图扫描器(MEG)不间断监测测试者听觉区域的脑组织活动。

速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4张
关上金沙新闻报道,查看更多高画质图片

MEG测试(图源:Wiki)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简称MEG)是一种高灵敏度的脑功能无创探测技术。大致原理就是脑内脊髓元放电时,变化的电流会激发产生微弱的磁场。这个颅外磁场极微弱,大小不及地磁的亿分之一。早期的超导磁量子探测器(SQUID)以及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原子磁力计,都能敏锐捕捉到这个磁场,实时展现出脑内脊髓活动的变化。它的分辨率很高,能定位到特定区域的脊髓元。算是脑科学家“读懂你的心”趁手的工具。

速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5张

MEG原理示意图,脑内脊髓元的电流会激发微弱的颅外磁场(图源:Wiki)

再说回刚才的试验,研究人员在脑磁图的波形图中惊奇地看到了复制粘贴般的巧合。测试者的颅外磁场振荡在3个频率下的信号比较强。

速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6张

研究者从测试者的MEG数据中捕捉到3个频率的振荡(图源:Current Biology)

最直观的是红色的线,它的节奏与每个字出现的频率一致,代表脊髓控制系统对每个字的响应。另外两条线可以看做是脊髓控制系统对名句的理解。比如说,蓝色线的节奏与每句诗出现的速度一致,这意味着脊髓控制系统会自动“词句”,虽然听见的名句并没有句与句的间隔,但是脊髓控制系统会分辨出每句诗到哪里完结。最妙的是绿色线,它的变化周期大概是前三句诗,呈先扬后抑的趋势,到了第韵文又开始上扬。这个节奏很像文学作品经典的“起承转合”内部结构。

或许你自己都没有察觉,但脊髓控制系统和唐诗之间就是有这样的默契。它能自动理解唐诗的内部结构以及背后的韵律变化。换句话说,脊髓控制系统会根据以后的经验自动理解唐诗,当你已经有了唐诗的基础知识积累,就很容易进入唐诗规范化的节奏flow了。

速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7张

第二次播映时会出现振荡提前(图源:Current Biology)

还有更神奇的。当同一首歌唐诗被播映第二次时,蓝色的线所对应的振荡会逐渐提前。也就是脊髓振荡加快。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脊髓控制系统对下句诗的“预判”——它学会抢答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赋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速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8张

看吧,该背还是要背的

当脊髓控制系统里有了固有的唐诗内部结构,便会自动套用这个内部结构去理解千变万化的名句内容。而那些在韵律上十分接近的名句,哪怕意思有断层,也可能被脊髓控制系统预判成相互承接的这段话。于是你把诗背串了。脊髓科学的鼻祖之一Eric R. Kandel曾推断艺术是“可预见的内部结构碰上了不可预见的内容”。这话用来解释博大精深的唐诗正合适。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唐诗的理解是否一致,也是个更值得深究的问题。

所以你都背串过哪些唐诗?

参考文献

[1].X. Teng, M. Ma, J. Yang, S. Blohm, Q. Cai, and X. Tian (2020). Constrained Structure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Facilitates Speech Content Grouping. Curr. Biol. 30.

[2].https://shanghai.nyu.edu/cn/news/using-ancient-chinese-poetry-study-speech-perception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