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是个成语。成语词典上解释是: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法不对头,劳而无功。我的理解是,讽刺某些人做事不动脑子,尽做些劳而无功的蠢事。其实,读书上的“缘木求鱼”,也很不少。
我们还真不能只满足于读几本书,其实更多的、更准确的知识还是在书外,在自然界,在生活中。
比如,过去我对贵州土城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回忆录和影像资料,由此知道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在土城的青杠坡打了一场恶仗。最后还是朱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派上干部团,一阵猛打猛冲才打垮了敌人……
所幸那个秋日,我从贵州习水县城坐车来到土城,更深入地了解到这里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地方!
刚一下车,我看到的不仅是青杠坡等几座山峰,而且还看到了一个隐藏在山中的千年古镇。据史载,早在汉武帝时期这里已经建镇,距今已有2100余年。这座古镇位于著名的赤水河古盐道上,是当年“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和集散地。土城还是一个酿酒中心。对面的山坡上,就建有一座宋窑博物馆,讲述着这座宋代酒窑的传奇故事。
古代的土城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富商巨贾,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商埠文化。如今,我们漫步古镇还可以看到“前店后宅”的商铺格局,看到当年盐帮、船帮、布帮等十八帮的商业历史遗存。由此可以想象当年土城生意兴隆、财源亨通的兴旺景象;同时也可以想象当年数万中央红军集结在这里的热烈情景。
我问两位坐在茶馆门口喝茶的年长的老乡:“当年的红军指挥部在哪里?”老乡立即边说边用手比画着,告诉我们怎么走。看来这里的老乡对当年红军在土城的情况都很了解。当我们问起“女红军街”在哪里时,有好几位老乡一起告诉我们该怎么走;还有一位年轻人说得更具体:“女红军街一头连着古镇,另一头通往赤水河。”然后,还追了一句“红军一渡赤水,就是从这里渡过去的”。
我们来到了女红军街,只见一条沿山坡而建的窄窄小巷,两边依然是原来的房屋,一边的房子有老乡开着店铺,像他们的祖先那样不断向人们兜揽着生意,对面的房屋的木门都紧闭着,只是在门楣处贴着写有名字的红纸片。由于时间久了,红纸有点泛白。我们走上前去靠近一看,呀!不由得小声惊呼起来!原来这些红纸上分别写着“邓颖超、刘群先、李伯钊、肖月华……”老一辈革命家和著名女红军的名字,令人肃然起敬!据说,有二十多位女红军分别居住在这些房屋里。土城战役之后,她们也跟随红军四渡赤水,一举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爬雪山、过草地,北上抗日……
与当地老乡说起土城战役,他们个个很自豪。他们说,土城战役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写下了四渡赤水的“得意之笔”。所以说,土城战役既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还有位老乡骄傲地告诉我,从土城战役中走出了七位开国元帅。我默默一算,还真是如此。因此,土城就不仅是座千年古镇,拥有深厚的商埠文化,还拥有如此壮美的红色文化,实在是了不起!
离开老乡后,我漫步古镇欣赏着土城西侧赤水河上的落日美景,忽然想起曹聚仁先生在《万里行记》中的一句话来:“读万卷书是没多大用处的,你自该到处走走,行了万里路,才让万卷书有点用处!”这句话,当年读时,没有理解,今天想起,才有了点感悟。(葛昆元)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