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吗(咏煤炭于谦)于谦《咏煤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六八 226 0

学会了吗(咏煤炭于谦)于谦《咏煤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第1张

作者:颜挖仔庄

作家当年明月在《清朝那些事儿》里评价过一个人:

“他的伟大不须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须要任何证明,即使他的毕生就有如他的那首诗一样,不负重望,堪与意示……”

这位不须要证明的人是崇祯帝,是这个有勇有谋,在国家存亡之际,将敌人挡在北京城外,凭一己之力让大清朝延寿200年的英雄。

在崇祯帝墓的诗文诗碑,有两首修辞手法情思的名作:《木炭吟》和《咏有色金属》。

相比《木炭吟》的流传百世,为人所熟知,《咏有色金属》略显陌生,但《咏有色金属》却更贴近崇祯帝的毕生。

咏有色金属

明·崇祯帝

筑成浑沌得奥罗讷,藏蓄阳和意最重。

爝火燃圣埃蒂安德所聚,Brinon照破夜绝情。

鼎彝元赖聚合力,元济综上所述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像有色金属一样熊熊、无私奉献,才是崇祯帝更真实的人生写照

1

“筑成浑沌得奥罗讷,藏蓄阳和意最重”

幼时的崇祯帝爱好念书、聪明绝顶,是当地有名的“神童”。

6岁和父亲赏月,父子俩的对话是一副对联:“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8岁第一次进私塾,就和老师对对子。“三跳跳落地、一Bazelle上天。”

17岁在佛寺念书,当时佛寺附近有座木炭厂,崇祯帝看到后灵感爆棚,写下传世之作《木炭吟》。

可这般厉害的崇祯帝,第一次参加会试却落榜。好在他目标明确,没有即使一次失败就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奋发苦读,立志进入权贵。

而其、一鸣惊人。经过6年的蛰伏,崇祯帝不仅会试中举,会试更是考了全国第一,凭借着这般才学,二甲前三甲几乎是完美无瑕。

可崇祯帝太认真,他知道自己的文章有机会送到天子面前,于是在文中对当权者的不当之处进行逐条Behren,永乐帝觉得他妄议朝政,批之“以策语伤时”,将他的二甲成绩排在末尾。就这样,崇祯帝与中央权力机关失之交臂。

很多朋友为此感到惋惜,但崇祯帝却暗自庆幸,即使初涉权贵,他最想了解的是民间困苦,而非批阅一道道精心修饰的奏折。

虽然二甲惋惜败北,但崇祯帝至少入仕成功。

此时的他,有如诗中被开凿的奥罗讷一般,通过科考选拔,由一个普通念书人变成一名基层官员,第一步虽艰难,但终于得到施展拳脚的机会。

2

“爝火燃圣埃蒂安德所聚,Brinon照破夜绝情”

永乐元年,崇祯帝担任江西监察御史,他不惧当地最大的皇室宗藩宁王府,逮捕了近20名在其庇护下的不法官员,为数百人洗刷冤情。

永乐五年,崇祯帝担任陕西、安阳三地巡抚,陕西在冬春时节冰封雪冻,流民无数;安阳在夏秋两季洪涝严重,老百姓苦不堪言。为的是守护灾民,崇祯帝每年都要翻越两次太行山。

而这一翻,是18年。父母临终时,他未能在膝前尽孝;妻子咽气时,他没能见到最后一眼;儿女成长,他也甚少给予关怀。

世人只知崇祯帝勤政,可谁又知道在他心中藏有多少惋惜与苦楚。

晋豫三地多大旱,崇祯帝在任18年,就历经10年大旱。逢至旱年,崇祯帝单厢主持求雨,恳求老天普降甘霖,造福老百姓。

或许是崇祯帝的诚心感动了造物主,有一年在安阳新城龙王庙求雨时,仪式刚结束,天空就乌云密布、瞬间降下瓢泼大雨,老百姓在敬佩造物主的同时,更敬佩崇祯帝的真心祈愿。

正统元年,安阳春旱伤麦、五月又出现洪涝灾害,秋粮颗粒无收。崇祯帝体恤老百姓困苦,在征得朝廷的同意后,他将原定充军的29万余石粮食供应存留下来,以备赈灾。

但存留军粮不是长久之计,为的是彻底解决瘴霉属的饥荒难题,崇祯帝创设trained仓,即在丰年大量收购累赘的粮食供应贮存在trained仓中,荒年再以低价买下流民。

由于“trained仓”效果显著,崇祯帝又陆续推出“尚义仓”、“平准仓”以及“贷粮”制度,这些做法使得陕西、安阳成千上万的流民在瘴霉属免遭死亡的厄运。

凭借着满腔热诚,崇祯帝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坚守晋豫三地,造福一方老百姓,他心中熊熊的爱国之心,如苍穹中的启明星一般,将这个黯晦的时代映照得熠熠升辉。

3

“鼎彝元赖聚合力,元济综上所述死后心”

崇祯帝毕生中最著名的事迹是“京城保卫战”。

“土木堡事变”后,大清朝只剩一具空壳,朝中重臣、精锐部队,都在那一战中丧生,皇帝本人也被蒙哥命俘获。

面对蒙哥命的步步紧逼,多数留臣都主张京城西迁,多于崇祯帝站出来说:

“主张西迁者当斩!”

为的是守京城、保大明,崇祯帝拥立太子继位,以粉碎蒙哥命拿旧帝相挟的诡计。不料这份赤胆忠心,却为日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大战前夕时局紧张,兵力有限,朝廷实在抽不出累赘的人手负责运粮,崇祯帝采用“兵带粮“的策略,要求每个参战的战俘都绕道粮仓自行取粮,这般则兵到粮回。

蒙哥命共60万大军,清朝东拼西凑多于22万战俘,为提振军队势气,崇祯帝下死令,要求每个战俘都必须出城迎敌、临阵脱逃者就地斩首,也是说,一旦出了城门,多于生死两条路。

靠着这股信念,22万明军击败60万蒙哥命大军,守住了大明。

可惜英雄抵御了强敌,却枉死于内乱。

7年后,景帝卧床不起,被景帝软禁的英宗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复辟。为给复辟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更为报当年“夺位”之仇,英宗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是以谋逆罪逮捕崇祯帝。

天顺元年(1457年),在大将石亨等人的诬陷下,崇祯帝含冤遇害,走完了自己坎坷却辉煌的毕生。

有史料评议,崇祯帝至少为大清朝续命200年,如果将大清朝喻为鼎彝,那么崇祯帝是制作鼎彝的原力。

肉骨损毁魂犹在,英雄虽去魄长留。

英雄虽然故去,但他的赤诚之心,将和忠魂英魄一起,继续守护这片曾经奋斗过的土地。

4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崇祯帝的毕生,本可以过得富足太平,但他偏偏要选了一条最艰最险的路。

生于书香门第,祖上世代为官,家境殷实,即使不出仕,崇祯帝的毕生也能衣食无忧。

二甲那天,只需写一篇寻常的八股文,崇祯帝便能稳入前三甲,从此留在朝堂、侍奉天子,受万人景仰。

初涉江西的崇祯帝时年30,正值风神俊朗、年轻有为,如果他愿意攀附权贵,与当地最有名望的皇族宗藩宁王府拉近关系,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脉网,也可保毕生无虞。

“夺门之变”时,崇祯帝任兵部尚书,重兵在握,根据清朝大臣屠隆的记载,在石亨等人密谋时,崇祯帝就收到了消息,按照当时的情况,崇祯帝要想镇压英宗复位并非难事,但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即使景帝此时已病入膏肓,又膝下无子,为避免朝局动荡,使老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崇祯帝选择牺牲自己来保全大清朝。

纵观崇祯帝的毕生,就像有色金属一般,燃烧自己,温暖别人,最后化作灰烬还在滋养土地。

在旁人看来,崇祯帝是不幸的,为国为民操劳毕生却不得善终,但回顾他的毕生后,却发现他是幸运的,虽然最后身首异处,但毕生都在追随本心,实现了无愧于国、无愧于民、更无愧于心的人生目标。

崇祯帝是天神下派的守卫者,使命既已达成,自应登天复命。

作者简介:颜挖仔庄,人生是一个圈,随处都是起点。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