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六八 268 0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曹植,字子建,生于东汉初平三年(192年),是曹操与卞夫人之子,魏文帝曹丕一母同胞的弟弟。生前曾为陈王,死后谥号“思”,历史上又被称之为陈思王。曹植年少聪慧,很受曹操宠爱。性格豪爽,纵横恣肆,尤其是文学造诣上的成就,在历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谢灵运曾豪言:“如果说天下之才共有一石,曹植独得八斗。我自己占一斗,剩下的天下人共分一斗。”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最开始说的正是曹植本人。曹植一生中主要活跃在东汉建安年间,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又与父亲曹操、兄长曹丕合称为“三曹”。不幸的是,成年后卷入与曹丕的“立储之争”中。曹植本人并无意于此,奈何他的才华出众,身边的追随者众多,曹丕又敏感多疑,自始至终将他视为头号威胁。加上曹操曾经短暂的动摇,以及一些野心家将他视为政治投机的筹码,曹植的一生被绑架在政治的火炉上反复煎烤。在政治的拉扯中,他先后失去了挚交好友,也丧失了骨肉亲情,而这些在曹植的心中,比万里江山、王位宝座重要得多。曹丕称帝后,曹植依然被视为皇位最大的威胁,封地多次变更,一生流徙多地。魏明帝曹睿登基后,曹植很想有所建树,可惜仍未能施展抱负,郁郁而终,年终仅四十一岁。

作者:陈其歌

熟悉三国故事的人,对曹植一定不陌生,他是乱世奸雄曹操的儿子,天生才华横溢,备受宠爱,广有才名。却在政治斗争中,被哥哥曹丕猜忌、排挤,甚至是迫害,一生郁郁不得志,英年早逝……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三曹雕像|图源网络©️

这种兄弟相残的戏码一向颇具戏剧张力,血浓于水的亲情终究敌不过至高权力的诱惑,够残酷,也够冲突,更似乎是人类一直在努力避免,又无法逃开的悲剧。戏剧张力加上悲剧结局,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的故事能广为流传,直到今天。

《世说新语》记载了一个让人津津乐道至今的故事:传说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如果作不成,就要砍他的头,曹植从容念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七步诗》诗意图|图源网络©️

用豆子煮粥的时候,豆萁被放在火里作为燃料,豆子则在锅里被煎熬。豆萁和豆子本来是同根所生,却要互相煎熬,同归于尽。曹植以此感慨他们兄弟关系的悲剧。

这个“七步成诗”的故事,经过《三国演义》的加工,曹丕阴险狡诈,城府深暗,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不惜迫害骨肉兄弟的形象深入人心。在诸多兄弟中,曹植最有才,当然受猜忌也最甚。

就这样,权欲熏心的曹丕,被迫害的苦命才子曹植,这一组经典形象不断流传在小说、戏剧,以及口口相传的故事里,如今还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作更为广泛的传播。历史的真实面貌,却似乎已经没人关心。

这还不过瘾。后世文人又充分发挥想象力,从曹植的名作《洛神赋》挖掘出了他和曹丕的妻子、历史上公认的乱世佳人甄宓之间,一段欲说还休,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试图进一步证明曹植的风流气韵,以及曹丕的龌龊与不堪。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洛神赋》图邮政票小全张|图源图虫©️

作为文学作品,都无可厚非。

但历史的真正面目,或许没有那么复杂。当然也可以说,并没有那么简单。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意气风发少年游

东汉末年,和历史上所有衰败到穷途末路的朝代一样:天灾和人祸,一个都没少。连年大旱,赤地万里,还加上瘟疫横行,官府横征暴敛,老百姓几乎没有活路,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时有发生。这种时候,人命连草芥都不如,活着比死了难熬,寿命自然长不了。

就连皇帝的寿数,也没能例外。

因为皇帝常常早死,要么还没有子嗣,要么死时皇子仍然年幼。自汉和帝之后,历代皇帝几乎都是不谙世事的孩童。皇帝少不更事,大权基本上掌握在母后和外戚手里。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汉和帝刘肇(79年-106年2月13日) ,东汉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汉章帝刘炟第四子,生母是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元兴元年十二月辛未(106年2月13日)病逝于章德殿,终年二十七岁。谥号为孝和皇帝。|图源网络©️

但小皇帝也会长大。长大成人的皇帝想把权力从外戚手上夺回来,能依靠的就只有深宫之中从小陪自己长大的宦官。皇帝夺权成功,权力从外戚的手里挪到宦官手里。夺权不成功,就搭上身家性命。如此雷同的戏码,在东汉末年连番重复上演。外戚与宦官两种势力,就好像权力天秤的两端,时而往左倾,时而往右倾。东汉王朝的统治就在这种来回折腾中风雨飘摇。

历代史家一致认为,东汉灭亡的原因是党锢之祸,而不是众所周知的黄巾之乱。其实两者都只是表象。在专制社会中,任何一个王朝的覆亡,最根本的原因,都是统治者自己的昏聩、残暴和无能。可以说,都是自己在作死。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党锢之祸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图源网络©️

在东汉末年朝廷上,有很多士大夫和贵族眼看被宦官排挤在权力体系之外,又不甘心低头投靠,于是就谋划了一起又一起试图推翻宦官专政的行动。但几乎所有的士大夫又都必须维护对皇帝绝对忠心的最高准则,可是在东汉末年,所有的皇帝都选择和宦官待在同一条船上,完全不相信士大夫们的效忠。就这样,抗争的士大夫集团,被在皇帝支持下的宦官集团以“结党营私”的罪名排除在朝廷体系之外,这就是所谓的“党锢之祸”

外戚、宦官、士大夫贵族,高层几大集团忙着争斗,没有人顾念老百姓的死活。政治黑暗,民生凋敝,再加上天灾,饭都吃不饱的贫苦农民走投无路,只好铤而走险,成为所谓的暴民。这时以张角为代表的几个野心家,站出来带头造反,天下云集响应。这就是“黄巾之乱”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图源网络©️

朝廷疲于应付内斗,各地的暴乱就交给地方。地方军阀找到了猥琐发育的绝佳机会,纷纷招兵买马,名为抗击黄巾军,实际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建立割据一方的小王朝。像极了春秋战国时代。各路诸侯仗着自己的实力彼此征伐,东汉王朝成了名义上的招牌和幌子。

曹氏起家,正是这动乱的东汉末年。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的一名宦官,年少时伺候太子读书,年长后太子登上帝位,曹腾封侯。他收养了曹嵩作为义子。曹嵩,正是年少时就聪明机警的曹操的亲生父亲。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图源网络©️

在讲究门阀门第的东汉末年,很明显曹家的家世实在摆不上台面,这也将成为曹操心中永远的痛。曹操有个小名叫阿瞒,在当时很多名门望族出生的人蔑称他为曹阿瞒。对此,曹操懊恼,恨得牙痒痒,但又无可奈何。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家世对曹操的影响,在后来也影响到了曹丕的性格。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曹操不同于董卓、袁术一类的军阀,心心念念只有一个做皇帝的梦。曹操有着极大的抱负,但传统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出身的自卑,又使他没有自己当皇帝的野心和自信。曹操一直积极拥护汉政权,并竭尽一生,全力去维护那个摇摇欲坠的东汉政府。

曹操早年所娶的妻室,家世地位都不高。最早的刘夫人史书上根本没有记载。第二任妻子丁夫人,据史料推测可能是曹操的表姐妹。曹丕、曹植的母亲,后来历史上尊为“宣武皇后”的卞夫人,更是出身低贱的倡家,族人都是从事歌舞的乐人。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曹操的次子,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号文皇帝,葬于首阳陵。|图源网络©️

公元180年,曹操25岁,本来在做东郡太守,但为了躲避外戚贵族的迫害,他辞官归乡,过上了晴耕雨读的乡野生活。正是在此时,遇到了年轻貌美而有才华的歌女,后来的卞夫人,纳为妾室。

曹操娶卞夫人时,第一任妻子刘氏已经过世多年,第二任妻子丁夫人为正室。曹操和刘夫人所生长子曹昂养在丁夫人膝下。丁夫人仗着自己是正室,膝下又有长子,就瞧不起卞夫人,且态度非常恶劣。直到后来,曹昂跟着曹操出征战死,丁夫人因此和曹操决裂。曹操多次想挽回,丁夫人都拒绝。曹操让丁夫人改嫁,丁家又不敢,丁夫人只好一人独居。卞夫人因此被扶为正室,但她没并有因为往日的恩怨嫉恨丁夫人,反而经常在趁曹操外出时,周济丁夫人的生活。丁夫人死后,也是卞夫人向曹操求情,才安葬了她。

后来曹操应征到洛阳为官,卞夫人抱着尚在襁褓中的曹丕跟随。董卓为乱时想拉拢曹操,但他不屑与乱臣贼子为伍,带着亲信,乔装成平民,逃出了洛阳。随即到处开始传说曹操已死于非命。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和权臣,其种种的暴行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总体评价极其负面的人物之一。|图源网络©️

在谣言面前,曹操曾经的部下一时间六神无主,甚至准备解散回老家去,反而是卞夫人并没有惊慌失措。她镇定地站出来,尽心料理内外事务。还走出内室,义正词严地劝说将士:“曹君的吉凶还未得到确认,你们今天因为流言就四散回家,哪天他回来了,你们有什么面目见他?即使真的大祸临头,你们作为他的部下,一起赴死又有什么遗憾呢?”慷慨激昂的一席话,让将士们听了都深感愧疚。

正是因为卞夫人,在曹操离开洛阳的这段时间里,曹府内外,一切如常。

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董卓作乱, 曹操到陈留散尽家财,招募义兵、平定祸乱期间,卞夫人又相继生下老二曹彰、老三曹植、老四曹熊,个个都是难得的人才。老大曹丕文武双全,后来成了魏文帝;曹彰好勇善战,力大无穷,是曹操所仰仗的得力将领;曹植才高八斗,思维敏捷,最受曹操宠爱;只有曹熊英年早逝,才干未能展露。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曹彰(189年~223年8月1日),字子文。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图源网络©️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说到曹操,所有人第一时间都想起了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以及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老油条形象。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既擅长诗文又深晓兵法,还是个教育孩子不遗余力的好父亲。

曹植和哥哥曹丕,就在这样极度动乱残酷,又极度野蛮浪漫的东汉末年,在曹操和卞夫人的养育下长大。

我们都知道曹植多才,其实曹丕也不遑多让。只不过在曹昂死后,卞夫人被扶为正室,曹丕就成了嫡长子。他从此就肩负着继承大统的重任,父亲曹操和部下们,从一开始就对他有着特殊的定位和期待。在父亲的严厉要求下,曹丕年少时就必须学习经、史、子、集多方面的知识,不仅如此,文化课完了,还有体育课。六岁射箭,八岁骑马,十岁就开始随父亲四处征战。曹丕的童年几乎没有一点属于孩子的快乐。

相比之下,曹植并没有天生就承担着继承父亲遗志的责任,他的成长更自由自在,可以任由天性的发展。他同样涉猎很广,小小年纪就能诵读经、史、子、集,还天资聪慧,反应特别快。每次曹操提出问题考验孩子们,曹植总是第一个想到答案,第一个回答。他还出口成章,写文章也跟说话一样,总能一气呵成,斐然成章。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图源网络©️

曹操有一次看到他的文章,又惊又喜,还不敢相信地说:“你是找人代写的吧?”曹植不解地说:“就和说话一样,下笔写就成文章。(如果不信)当面考试就都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呢?”

相比战战兢兢的曹丕,曹植保留了更多的率性而为。曹植平时不讲究仪容,不重视威严。在当时,礼法本来严格,讲究的就是尊卑有序。尤其是父亲曹操,出身对他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心结。好不容易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万人之上地位和尊严,更愿意和当时的很多有地位的门阀大族一样,希望和一般人表现出距离感,显得凛然不可侵犯才行。

曹植全然不在乎这些。他只喜欢无拘无束。

曹植和地位低于自己的人相处,也没有什么架子。他不需要,也不喜欢给自己创造什么神秘感。他希望能够和三教九流都做朋友。

曹植出门不坐富丽堂皇的车马,服饰和生活用品也挑朴素的用。虽然生活在战乱年代,但曹植出生的时候,正赶上曹操的势力大肆扩张,是名副其实的北方霸主。但曹植很像一个在艰难时期成长起来的人,非常理解筚路蓝缕创业的艰难,朴素又节俭。单是这一点就很讨曹操的欢心。

人们常常说,父亲都喜欢最像自己的孩子。曹植在性情方面,确实更像曹操。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图源网络©️

章如愚在《群书考索》中还记载,曹操的生活也节俭,帐幕破了,缝缝补补接着用。曹操自己也评价自己:“孤不好鲜饰严具。”得到华丽贵重的战利品,都拿来赏赐下属。

虽然在后世的很多文学作品中,曹操常常被塑造成老奸巨猾的形象,但其实他是个有“真性情”的人:他会和比自己大45岁的桥玄谈笑风生,互开玩笑;还会突发奇想,让下属假扮自己,自己假扮侍卫接待使者。世俗的礼数、威仪,他同样可以不放在眼内。

曹丕却不同。他对当时在贵族中流行的一切享乐颇都有研究,对珍果尤其情有独钟。稻米哪家香,锦缎哪处好,他如数家珍。性格上,曹丕也较为敏感多疑,不同于曹植的率真大气。

这样一来,曹植受宠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身边聚集了一群有才思、有文采的人,比如以陈琳、王粲、徐干为代表的“建安七子”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建安七子|图源网络©️

曹操常常带着曹丕、曹植,与这些文人们饮酒宴乐、畅谈诗文。曹植在这些宴会上展露出来的才华,足以让曹操为之深感骄傲。曹操不放过任何可以让曹植展露才华的机会,曹植也都不负所望。

这种与文人墨客置酒高会的场面,曹植曾在《箜篌引》做过描述。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曹植《箜篌引》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植参加游宴时的盛况:满桌的美酒佳肴,眼前的轻歌曼舞,宾主之间互相祝酒的热闹场面。但是他话锋一转,把视野放到了更远的地方。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箜篌引》诗意图|图源网络©️

在浮华中体味寂寞,在年华正盛的时候感伤生命无常。这正是文人常常做的事情。

只不过,率性、洒脱、恣意,意气风发,依然是曹植年少时代的主要写照。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白马篇》诗意图|图源网络©️

写这首《白马篇》的时候,曹植才十六岁。意气风发,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正是热血少年的梦想。少年的曹植,正是这样一个书生意气的读书人。

曹植也曾随父亲曹操四处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曹植《求自试表》),看着父亲指点江山、雄韬伟略,更是不自主地心生向往。

但曹植可能想不到。他这一生,将永远也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雄心壮志。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立储之争

曹植十七岁的时候,曹操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汉朝丞相。

到了建安21年(216年),曹植25岁,曹丕30岁,曹操进爵为魏王。赫然是东汉王朝的实际主宰者。

凡爵位,都要定继承人,一般由嫡长子担任。

曹操家的嫡长子本是曹丕,爵位自然应该有曹丕继承。这是规矩,何况曹丕也确实具备继承王道大业的才能。

只是曹植过于亮眼,逐渐展露出令曹操深为讶异的才华,还从他的性情喜好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时之间,曹操有些恍惚。《三国志》说他 “几为太子者数矣”。有好几次,曹植都差点被立为太子了。

可惜,这对曹植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更直接让曹丕把他当成了最直接的对手。后来曹丕称帝,无论曹植怎么表明忠心的态度,他始终都无法放下猜忌。而这颗猜忌的种子,就是在此时种下的,几十年生根发芽,已经深深长在了曹丕的心里。

曹操态度的暧昧,底下的人自然看在眼里。很多政治野心家揣摩到曹操的心思,开始了一场押宝豪赌。毕竟只要押准日后的储君,也就意味着赌赢了这一生的政治生命。

曹丕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曹植有来自曹操的偏爱。两人各有千秋。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判断,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于是,兄弟两人分别在不同团体的簇拥下,或被动或主动,参与到了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明争暗斗中。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图源网络©️

拥泵曹植的,是以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代表的文人团体。

丁氏兄弟是曹操的同乡兼故交丁冲的儿子。曹操曾经想把女儿清河长公主嫁给丁仪。结果曹丕却以丁仪眼睛近视为理由,劝曹操把女儿嫁给了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懋。后来曹操和丁仪深入接触以后,深感后悔。他说:“像丁仪这样出色的人,就算是个瞎子,我也要把女儿嫁给他!何况只是眼睛不好使。都是曹丕误导了我。”

丁仪本来可以成为曹操的乘龙快婿,荣华富贵触手可及。结果被曹丕一句话耽误了,理由还只是他的身体缺陷,这激起了他内心的遗憾和愤懑。加上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理所当然投靠到了曹植一方。

丁仪、杨修一干人不遗余力地在曹操面前大肆赞美曹植的才华和品行,为曹植争取机会。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杨修,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母为袁氏(司徒袁安曾孙女、军阀袁术之女)|图源网络©️

杨修是东汉名臣杨彪的儿子,出身于当时非常显赫的弘农杨氏。往上数四代,全都是官至太尉的元老。

杨修比曹植大了差不多二十岁,为人聪明博学,料事如神,很早就在曹操手下任事。曹操对他既欣赏,又有一丝忌惮。

按照元朝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说法,杨修就是因为过于聪明,总能看透曹操内心所想,让曹操感到害怕,最终找借口把他给杀了。传说曹操建了个园子,完工的时候他来验收,什么话都没说,拿起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所有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有杨修说“门”字中一个“活”就是“阔”。于是让人把门重新改窄了,曹操果然很满意。曹操因为担心自己睡觉的时候被人谋害,告诉身边的人:“我睡觉的时候,你们不要靠近,我喜欢在梦中杀人。”还假装睡着,故意把被子蹬掉,一个侍卫过来帮忙盖被子,曹操就拔刀把侍卫给杀了。从此大家都以为曹操是真的喜欢梦中杀人,只有杨修说:“丞相没有在梦中,侍卫才在梦中”。杨修还能根据曹操无意间说的一句行军口号,就猜测出他有退军的想法。

最主要的杨修还是袁绍的侄外孙。袁绍既是曹操的老相识,也是老对手。袁绍同样偏爱小儿子,并最终造成了兄弟间的内斗,加速了袁氏集团的灭亡。现在杨修等人不停地明示、暗示曹操放弃曹丕,立曹植为储君。自然也无时无刻在提醒他,要吸取袁绍的教训。更何况,曹丕可比袁绍的几个儿子争气得多。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袁绍磐河战公孙图。杨修,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母为袁氏(司徒袁安曾孙女、军阀袁术之女)|图源网络©️

曹操很纠结,曹丕很害怕,身边的人上蹿下跳很积极,只有曹植本人,似乎并没有做储君的打算。他就是个文人。他也不觉得将杨修一干人吸引在自己的身边,是要和曹丕抗衡争权。他只是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诗酒唱和。

曹植在给杨修写的一封信中,他洋洋洒洒地陈述了一番对文学的见解,倾诉了他写文章时的苦心孤诣。还说希望有人能够及时、时长指出自己文中的不足之处。这才是他的兴趣所在。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尝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能过若人,辞不为也。敬礼云:‘卿何所疑难乎!文之佳丽,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曹植《与杨德祖书》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图源网络©️

曹植一直以为,自己与丁氏兄弟、杨修的交情,纯粹是文学爱好者之间的志同道合。他珍惜这样的友谊,也为有这样的朋友而感到兴奋。

曹植曾赠给丁廙一首赠诗,正表达了他对这种友谊的重视,以及和这些朋友相处的兴奋之情:

嘉宾填城阙,丰膳出中厨。

吾与二三子,曲宴此城隅。

秦筝发西气,齐瑟扬东讴。

肴来不虚归,觞至反无余。

我岂狎异人,朋友与我俱。

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

君子义休偫,小人德无储。

积善有余庆,荣枯立可须。

滔荡固大节,时俗多所拘。

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

——曹植《赠丁廙》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图源网络©️

我们常常会把曹丕和曹植之间的纠葛,视为是两人在权力的诱惑下你死我活的较量。事实上,至少曹植本没有这个打算。他在给杨修的书信中,已坦然说明了自己的志向所在: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颂为君子哉?”

——曹植《与杨德祖书》

二十三岁那年,曹植被封为临淄侯。

他的热血,在还是少年时所写的《白马篇》中已经展露无遗。

他想建功立业,报国献身。但他并没有想过要成为储君,更没想过要当王称帝。他在给杨修的信中说得非常清楚,他只想做一个有作为、有担当,对家国有所贡献的藩王,并没有与哥哥曹丕抢夺权力的野心和打算。

曹操刚死,曹彰就曾找到曹植,明确表示要拥立他继承爵位,曹植干脆果断地拒绝说:“绝对不可以!你没看到袁家的祸患吗?”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图源网络©️

让人无奈的是,身在帝王之家,曹植也身不由己。

他本无心,奈何他有足够的才华和影响力。曹丕忌惮他,身边的很多野心家也想“帮”他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子。

相比率性天真的文人曹植,曹丕确实更加适合做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一直以来都背负着要成为储君的使命,在严格的训练中,早早就领略到了政治的残酷,也造就了他极深的城府。他更加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无数的人盯着,有很多人在迫切地等他犯错,好把他打倒在地。所以他习惯于将自己的情感藏起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曹植却不然,甚至有时候做事完全不顾后果。

二十六岁时,曹植的封邑增加到了一万户。曹操征战在外,临行前让曹植留守大本营。

有一天夜里,曹植竟和杨修喝得大醉,强行打开司马门,乘马车在驰道上纵情狂奔。

驰道是天子专用的道路,司马门也是只有天子才能走的宫门。没有经过特许,擅自使用,就是欺君犯上的大逆之罪,足可以灭族。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图源图虫©️

当时曹操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早已是议论纷纷。曹植鲁莽得近乎愚蠢的举动,让曹操惊恐又愤怒。主管王室车马的车公令因此被处死。杨修一干人等,在曹操的眼中自然就更不受待见。不久以后,杨修就被曹操以私下结交诸侯,随意泄露机密为由给处死了。

杨修的死,对曹植打击很大。但他却并没有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相反,文人书生意气的一面被他进一步放大。他将自己所有的情绪,毫无保留地发泄到诗文和酒中。

但曹操依然对曹植抱有期待。赤壁之战以后,关羽盘踞荆州。在一次交战中,曹操的堂弟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想将营救的大任交给曹植,就命他为南中郎将,行使征虏将军的职衔,南下营救曹仁。

可曹植却在此时喝得酩酊大醉,根本无法接受任命。至此,曹操彻底对曹植死心。

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曹操最终选择了曹丕做储君,是绝对英明的决定。

曹植只是个文人,不适合在尔虞我诈的政治漩涡中搅弄风云。

只可惜,他生活的时代和环境裹挟了他。

曹植29岁那年,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继位为魏王,不久后就逼迫汉献帝把皇位让给了自己,正式称帝。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汉献帝——刘协,字伯和 ,河南洛阳人。东汉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青龙二年(234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史称汉献帝。|图源网络©️

似乎一切都尘埃落定。但对曹植来说,很多事情才刚刚开始。

登上帝位的曹丕,依然将曹植视为最大的威胁。和以前不同的是,以前是兄弟,现在是君臣。当了皇帝的曹丕掌握着生杀大权,可以随心所欲。这种全新的关系,正等着曹植去适应。

首先是丁仪、丁廙两兄弟被曹丕拿来开刀。丁氏所有男丁被处死,无一幸免。

杨修死的时候,曹植更多的是失去知己的痛心和遗憾,丁氏兄弟的灭族之祸,则让他感到愤怒。

传说在此之前,曹植就听到了风声,并蹭诗给丁仪:

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

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

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

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获。

在贵多忘贱,为恩谁能博。

狐白足御冬,焉念无衣客。

思慕延陵子,宝剑非所惜。

子其宁尔心,亲交义不薄。

——曹植《赠丁仪》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图源网络©️

看似是在写秋天的阴沉与肃杀,其实是在写自己的心情。

当年,曹家和丁家是故交,曹丕也曾经和丁氏兄弟一起喝酒、论诗,指点江山。一旦登上权力的顶峰,曾经的好友立即沦为任人宰割的砧上鱼肉。他愤怒地指责,有人一旦自己尊贵,就忘了当年的故交,一点点恩情都不讲。

没有点名道姓,但每个字都是在说曹丕。

但他能怎么样呢?当年要杀好友杨修的是父亲曹操,现在是兄长曹丕,他们都是至高无上的君王。即便自己是皇家贵胄,贵为诸侯,也无可奈何。血肉亲情,在权势和猜忌面前,不值一提。

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季札北上出使各国时,顺路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君看中了季札的宝剑,没好意思开口。季札也有心相赠,可还要出使他国。原本想归途时,再将宝剑相赠。可惜季札归国再路过徐国时,徐君已经去世。季札去坟前祭拜,并把佩剑解下来,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有人不解,季札解释说:“我原本就已经在内心打算送给徐君了。怎么可以因为徐君死了,就改变心意!”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季札赠剑|图源网络©️

曹植说:“思慕延陵子,宝剑非所惜。” 延陵子就是季札。曹植借季札挂剑的典故,向丁仪表明自己至死不渝的情谊,同时也表明自己与哥哥不同的立场。季札北去的时候,不知道徐君将死。可曹植眼睁睁看着丁氏兄弟即将遭遇不测,却无可奈何。曹植的悲伤,又更进一层。

但此时的曹植,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权力魔杖下人心的淡漠与冷酷。等待他的将是更为残酷的洗礼,他也会更加迷茫,乃至绝望。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曹植《野田黄雀行》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图源网络©️

曹植逐渐发现,他的一言一行,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处境,更关系到自己一干朋友的生死。在这种只讲斗争,不讲情感的残酷法则中,曹植没有任何办法。他自己回到了那个可以任由他想象的文学童话世界里。谁是“罗家”,谁又是“少年”,一清二楚。

泣血的现实,教育了天真的曹植。他开始努力去认识他所处的环境,甚至想融入其中。可惜,现实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曹丕和曹操不同。曹操一生都在努力维持自己忠于汉室的形象。他的确也这么做的。但曹丕完全没有这个思想包袱,继位魏王的当年,就心急火燎地结束了汉朝的统治,建立了魏王朝,自己心满意足地当起皇帝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历史上如果曹丕没有逼迫汉献帝退位,后世对曹操的评价可能和现在大不一样。他也应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良将。

很明显,这一天,曹丕等很久了。就在刚被立为太子时,他第一时间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激动得搂住朋友的脖子兴奋地喊叫:“你知道我有多高兴啊!”就连他朋友的女儿都觉得曹丕在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时,显得过于轻浮,丝毫没有敬畏之心,魏国恐怕不能太长久。

当初有多迫切希望得到,得到之后就有多恐惧会失去。所以称帝后的曹丕更加敏感而多疑。

偏偏曹植又和他政见不同。

曹植希望依然坚守曹操汉朝忠臣的定位。据说在曹丕称帝后,曹植悲痛不已,穿上丧服为汉朝哭泣。曹丕知道了,表面上不为所动,只随口问身边的人:“我是顺应天意,禅让为皇帝的,怎么还听说有人哭啊?”事实上,曹植的行为,可谓彻底触犯到了曹丕的逆鳞。

曹植有才华,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本来已经让曹丕整天提心吊胆,现在又对自己所作所为明确表示不赞同。这如何叫他不疑心?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兄逼第曹植赋诗|图源网络©️

曹丕特意把一干曹姓兄弟诸侯,分封在偏远的地方,并且多次迁移封地,以免他们在一个地方形成稳固的势力。不仅如此,曹丕还采取特殊手段,派心腹人到各个诸侯国,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曹植作为主要防范的对象,原来的万户食邑被直接削减到只剩两千五百户。

曹植的后半生都将在这种猜忌下,过着类似于背井离乡,四处漂泊的生活。

作为一个文人,曹植对家庭亲情抱有非常浪漫的想象。按照他的理想,一家人应该在一起,相互友爱,彼此支持,其乐融融。现实却是,他不得不在兄长的猜忌下,离开亲人,流落他乡。

在《圣皇篇》里,他详尽地描画出离别的画面,让人不忍卒读:

圣皇应历数。正康帝道休。九州咸宾服。威德洞八幽。

三公奏诸公。不得久淹留。蕃位任至重。旧章咸率由。

侍臣省文奏。陛下体仁慈。沉吟有爱恋。不忍听可之。

迫有官典宪。不得顾恩私。诸王当就国。玺绶何累缞。

便时舍外殿。宫省寂无人。主上增顾念。皇母怀苦辛。

何以为赠赐。倾府竭宝珍。文钱百亿万。采帛若烟云。

乘舆服御物。锦罗与金银。龙旗垂九旒。羽盖参班轮。

诸王自计念。无功荷厚德。思一効筋力。糜躯以报国。

鸿胪拥节卫。副使随经营。贵戚并出送。夹道交辎軿。

车服齐整设。韡晔耀天精。武骑卫前后。鼓吹箫笳声。

祖道魏东门。泪下沾冠缨。扳盖因内顾。俛仰慕同生。

行行将日暮。何时还阙庭。车轮为徘徊。四马踌躇鸣。

路人尚酸鼻。何况骨肉情。

——曹植《圣皇篇》

前簇后拥的车马,皇帝赠赐的种种金银布帛,这些在曹植的眼里都一文不值。他眼里只有无法割舍的“骨肉情”:母亲、同胞兄弟,此时此地一别,也许再无相见的机会。他想回头做最后的回望,但视线已被泪水模糊。

此时的曹植,和平常人的感情没有区别。他是母亲的儿子,是兄长的弟弟,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可在曹丕眼里,他只是皇位最大的威胁。名义上是回到各自的封国,其实前后左右都是哥哥曹丕派下来的所谓使者,还有披坚执锐的护卫。兼职和囚犯没多大的区别。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洛神赋》局部图|图源图虫©️

曹丕继位称帝以后,曹植不止一次表达自己作为臣僚、作为皇族藩王,要努力效忠君王,报答君王恩情的决心和态度,可曹丕并没有任何的感动。

当时,所有诸侯国都有一种身份为“监国谒者”的人,顾名思义,他们就是曹丕派下来负责监视诸侯国的特工。

就在曹植到封地后得第二年, 有一个叫灌均的监国谒者,想利用曹丕对曹植的猜忌,来一次政治投机。他私下揣摩曹丕的心思,猜测他应该迫切希望有一个惩治曹植的光明正大的理由。

于是,灌均向朝廷告发说:“曹植喝醉了酒以后,态度傲慢,对朝廷不敬,还威胁监国的使者。”

打狗还得看主人。威胁朝廷派下来的使者,等于看不起朝廷。在长达几千年的专制社会里,“大不敬”是一个屡试不爽的罪名。一旦冠上这个罪名,子虚乌有也没关系,只要皇帝愿意,无论是谁,随时都能叫他家破人亡,死无葬身之地。

有关部门见风使舵,要求治曹植的罪。

曹丕本想一杀了之,又担心母亲伤心,更重要的是,曹植广有才名,恐怕会给自己带来舆论上的压力,便下诏说:“曹植,是我同父同母的弟弟,我在天下间没有什么容不得的,何况是亲弟弟呢?出于骨肉亲情,我不会杀他。”

曹丕这个圣旨听起来是放过了曹植一码,其实非常可怕。就是在昭告天下,曹植犯了该杀头的大罪,是他曹丕宽宏大度,顾念亲情,所以才法外施恩。换句话说,只要他想杀,随时都可以秋后算账,把曹植杀掉。

曹植从临淄侯贬为安乡侯。从一个郡国大小的食邑,降到仅有一个乡大小。

在曹植的后半生中,无论迁徙到什么封地,无论食邑大小,有一个事实一以贯之:那就是他的封地,都偏僻、荒凉。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洛神赋》局部图|图源图虫©️

他在《迁都赋序》中,有详述自己多次转移封地的境况:

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于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

三次迁都,每次都是贫瘠的荒地,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谁能想到,作为一方诸侯,皇亲血脉,才高八斗的曹植,半生的时间是在忍饥挨饿中度过的。

不过生活的贫困没有击垮曹植,骨肉分离才是他永远的痛。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曹植《吁嗟篇》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图源网络©️

他叹息自己就像没有根的蓬草一样随风飘摇,不知道未来又将飞往哪个方向,他宁愿自己是一棵林子里的小草,哪怕秋天的山火会把自己烧尽,也能和自己的根连在一起。

在曹丕称帝的第三年,曹植终于有机会回到魂牵梦萦的故地,和亲人相聚。

可是对于久别重逢的人来说,这种短暂的团聚反而更让人不舍。

朝廷不允许诸侯王在京城停留太久,离别又匆匆降临。曹植在回封地的路上,途径洛水。他难以抑制骨肉之情,怀着深深的悲痛,写下了闻名后世的《洛神赋》。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人神分别的情景:

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曹植《洛神赋》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洛神赋》诗意图|图源网络©️

看似在写人与神相会之后的难舍,其实是在抒发亲人之间的别离。

曹丕称帝的第四年,恰逢节气,曹植与哥哥任城王曹彰、弟弟白马王曹彪一起回京师朝见。可是刚到洛阳,曹彰却不幸病死了。

仅一个月后,曹植和曹彪又不得不返回封国。

曹彰的死,深深触动了曹植的心。他不知道,下一次再见到兄弟亲人会是在什么时候。他更不知道,这一生还能否再见到兄弟亲人。

曹植和曹彪约定,回去的时候结伴而行。然后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也无法达成了。朝廷早就派人拦在他们回封地的路口,特别告诫他们:“两位诸侯王回封国的路上,不可结伴而行。”

这种罔顾人伦的冷酷以及极度的不信任,惹怒了曹植。在他和曹彪告别之际,写了一首诗给弟弟。他在序言中坦白地写道:“意毒恨之”“愤而成篇”。诗其中有这样的段落: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曹植《赠白马王彪》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 |图源网络©️

他在诗中直白地指出,造成骨肉分离的惨剧,是因为小人在曹丕面前进了谗言。

其实他更明白,小人有机会,都是因为曹丕的猜忌,给了他们机会。或者说,是曹丕需要这些小人的谗言,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制造足够的借口和理由。

因为曹植的存在,曹丕的皇位坐得很不踏实。反过来因为曹丕,曹植一生都活得战战兢兢。

曹丕称帝七年后病逝,皇位由儿子曹睿继承。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 :魏明帝曹叡「叡为睿的会意字」(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图源网络©️

曹丕作为兄长,一直对曹植忌惮三分。初登宝座的曹睿对这位皇叔,更是忌惮十分。

曹植却以为自己迎来了新的机遇。他不停给曹睿上书,阐发自己的政见。他在《陈审举表》中有这样一段话:

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惟陛下察之。苟吉专其位,凶离其患者,异姓之臣也。欲国之安,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没同其祸者,公族之臣也。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

他直言不讳,想让曹睿明白,不用对自己严防死守。恰恰相反,应该对自己身边那些权臣当心。他们不是皇族皇亲,但只要他们手中有足够的权力,同样会动摇曹魏的政权。

曹植说的就是司马家族。

司马懿因为当年大力支持曹丕当太子。曹丕称帝以后,司马家深受器重。曹丕临死前,还命司马懿做辅政大臣。一时之间,司马家权倾朝野。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图源网络©️

曹植上书《陈审举表》时是231年,此时曹睿已经登基5年。在这五年中,曹睿多次上书,希望有报效朝廷的机会,但曹睿每次都非常敷衍。

今天的我们都知道,就在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魏政权名存实亡。266年,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被迫禅位给司马炎,西晋建立。司马家正式攫取曹魏政权,一如当年曹丕顺从天意,接受汉献帝的权力交接。再回头看曹植在上书中的见解,不得不感慨他的先见之明。

曹植有心为朝廷效力,奈何始终没有得到这个机会。

还好他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机会。否则,以他的文人心性,在阴谋诡谲的政治旋涡中,恐怕早已经死无葬身之地。

同样的道理,大不幸,又大幸的是,232年,曹植在郁郁寡欢中病逝,年仅四十一岁。

还好他没有亲见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过程。否则又要徒添几多的感慨与哀伤。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至情至性曹植

纵观这一生,生在权势之门、帝王之家,对曹植来说未必是好事。

他聪慧多才,率真任性,也坦坦荡荡。从不算计别人,也从不掩饰自己,对亲人朋友推心置腹,重情重义。因此他反感陈腐的规则,反感那些为了权力、面目丑恶,不顾亲情人伦的人。他热烈地追求美,称颂美,固执地生活在自己想象中那个美的世界里。

这中至情至性的诗人特质,什么都好,唯独不适合生活在尔虞我诈的政治场上,不仅自己一生郁郁不得志,还让一些追随在自己身边的人身受无妄之灾。。

曹植如果生在一个平常的书香门第,也许会成为一位人人称道的文学大家,时时能和三五知己谈笑风生,诗词唱和,或许能留下一段风流雅事。

但他偏偏生在了帝王之家,身为皇胄,贵为诸侯,逃不了无数的权谋,乃至阴谋的把戏。亲情骨肉分离,写一首诗,甚至酒后一两句话,都随时会带来杀身之祸。他只能战战兢兢地活着,犹如身在牢笼之中。

他的人生充满了不得已,但他的内心初衷,其实并没有真正改变过。相反,他在极度有限的空间里,把这种诗意的性情发挥到了极致。残酷的命运磨砺了他的诗文,使他的真情得以流传后世,感动后人。

燃爆了(曹植的白马篇译文及赏析)白马篇曹植写的是什么 第1张

图:山东省东阿县鱼山镇曹植曹子建墓、纪念馆、祠 |图源图虫©️

曹植的作品在后世获得了极高的赞誉,是谢灵运、李白等后世大诗人、大文豪争相仿效的偶像。南朝时期的钟嵘评价他说:“陈思(指陈思王曹植)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也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曹植文学作品的美,源自他自始至终的至情与至性。

今天的世界是个繁华的世界,同样也是容易叫人迷失的世界。在世俗欲望的裹挟之下,我们所受到的牵绊、束缚与诱惑,很多时候甚至不亚于那个乱世带给人的无法自主与无可奈何。但我们比曹植有更广阔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当我们迷失时,翻翻曹植的作品,也许就能够拨开层层迷雾,再一次看清自己的初衷和真心。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