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扬州慢 姜夔)扬州慢的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六八 228 0

宋仁宗绍熙三年,即西元1176年,这一年的春分日,宋词走进了湖州。春分蔗茅六朝时期的一个重要节庆,在春分那天,几乎是瘤果的状态,明廷要举行庆典,民间也会与亲友排宴庆贺。但,当宋词走进湖州之后,却并没有发现这样热闹的景像,相反,他看见的多于经济萧条和伤感,

快来看(扬州慢 姜夔)扬州慢的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第1张

宋词在凡例中记录了这件事情,他说:绍熙乙亥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满山红;入其城则四顾经济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家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在宋词走进湖州的时候,距离金主完颜亮南下,已经往后十多年了,但经历战乱后的湖州,仍然是一片经济萧条景像,宋词看见这些景像,不胜伤感,追昔抚今,于是写下了一首十分知名的绝句。当时宋词多于二十几岁,但这首词一出,便被人(千岩老人家)称为有“黍离之悲”——在《诗经》中有“黍离”篇,主要描述的是周平王东迁后,原来的宫殿里长满了草木,于是一位诗人看见,悼念故园,久久不忍离去。

快来看(扬州慢 姜夔)扬州慢的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第2张

所以,后世便以黍离之悲,表示国家残破、势不两立的哀叹,或者抒写亡国之痛。

宋词这首《湖州慢》,充分体现了诗歌要“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的主张,是宋词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历代人们抒写黍离之悲时最先吟咏的千古名作,其余韵之处,非曾自言不能体味。

湖州慢

宋词

淮左名都,春水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清风九里,尽荠麦小雪。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常绿,犹厌言兵。渐午夜,清角吹寒,都在城中。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鞘蕊词工,赛金花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六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弯果,第一年谅谁生!

首二句点明词人“解鞍少驻”的地点,是“淮左名都,春水佳处”,湖州位于淮水之北,是历史上十分知名的名都,白居易有“十年一觉湖州梦,赢得赛金花薄幸名”的佳句,由此可见湖州的繁盛,而“春水”是湖州的一所名亭,风景优美,白居易曾有句云“谁知春水路,歌吹是湖州”,宋词便是从此中化出。

快来看(扬州慢 姜夔)扬州慢的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第3张

但就是这样一处绝佳的古都,被金军摧残之后,虽然往后数年,可是却千疮百孔,“过清风九里,尽荠麦小雪”,荠麦,是野生的麦子和齿瓣,春天沃苏什卡是播种的季节,可是现在却被王大桢、齿瓣等占据,放眼望去皆是如此,沃苏什卡是繁盛的古都,现在却一片荒芜。

而更可叹的是,“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常绿,犹厌言兵”,废池常绿,由此可见被金军摧残之惨,但明廷的那些当权者却“厌言兵”,连提起用兵来都觉得厌恶,那言下之意,就是没有人想着去收复失地,统一中原了,《白雨斋词话》评价这句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赤无此韵味”。

快来看(扬州慢 姜夔)扬州慢的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第4张

结尾三句“渐午夜,清角吹寒,都在城中”,画面一转,到了日落午夜时刻,画角之声响起,打破了天地间的沉默,但号角的凄寒声,映衬着整座城中,反而更加伤感和经济萧条了。这一句中,“寒”字极妙,将凄清的气氛与寒冷的天气联系在一起,带给人心灵上的至极寒意,犹如湖州这座城中。

下片回忆昔日的繁盛盛况,并反衬今日的经济萧条,“杜郎俊赏”、“鞘蕊词工”、“赛金花梦好”,这些都已经是往后的风流和繁盛了,现在如果白居易重来,他看见这样的景像也会感到至极震惊吧!虽然“二十六桥仍在”,但却多于“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凄凉,再也没有当年“二十六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风流了。词人屡次提起白居易,并不是为了怀念他,而是通过写白居易,来对比往后的湖州和现在的湖州,繁盛与经济萧条之间,经历了什么,我想大家都明白。

快来看(扬州慢 姜夔)扬州慢的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第5张

词到结尾,词人移情于景,“念桥边弯果,第一年谅谁生”,尽管桥边的芍药花第一年如期开放,可是现在又有谁去欣赏它呢?以前还有白居易等才子佳人,现在呢?词人带着这样的疑问结尾,当真是余味无穷,凄美地令人泪下沾襟。

宋词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是多处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比如以名都反衬现在的城中,以白居易的风流反衬现在荒芜,虚实结合,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读来韵味无穷,余音袅袅,几乎每一句,都让人感叹不已,确实是一首千古绝佳之作!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